【教育专用】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穆桂英挂帅盐猛听得教案花城版

合集下载

穆桂英挂帅初中教案

穆桂英挂帅初中教案

穆桂英挂帅初中教案通过学习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戏曲特点。

2. 学习选段的唱腔、身段、台步等表演技巧。

3. 分析穆桂英的人物形象,体验其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梗概、戏曲的程式、戏曲的行当。

2.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激昂的情感和穆桂英的人物形象。

难点:1. 能够理解和运用戏曲表演技巧。

2.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激昂的情感和穆桂英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戏曲文化。

2. 整体感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选段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内容和戏曲特点。

3. 深入学习:(1)唱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选段,体会京剧的唱腔特点。

(2)身段学习:教师示范选段的动作,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戏曲的身段技巧。

(3)台步学习:教师教授台步的基本步法,学生练习行走。

4.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穆桂英的人物形象,体验其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取选段中的片段进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对《穆桂英挂帅》选段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选段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选段的音频。

3. 戏曲表演道具:如剑、旗等。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戏曲表演技巧,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结合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更多关于《穆桂英挂帅》的知识。

八、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

《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

《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的金谷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二、学情分析这个唱段比较长,学唱有一定的困难。

老师可选择其中的几个乐句来教唱,只要学生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能有韵味地演唱这几个乐句即可。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了解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此唱段的前几句。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读准上口字,尖团字。

难点:1.通过欣赏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文化。

2.通过对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学习,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学生喜欢并能有兴趣的参与表演。

3.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教法:讲授,示范,演示法学法:练习,模仿,参与,比较六、教学过程(一)、导课1、以奇激趣T:同学们好,我们来做做热身练习,复习学过的京剧动作。

(收腹立腰手外撑,1指3指做朋友)T:京剧作为国粹,在我国已经产生二百多年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那同学们你们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呢?S: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服装,艺术家,伴奏等方面回答。

(二)、讲授新课1.T:同学们刚刚提到了京剧的行当,那当你们看到京剧中的人物时,是怎么区分是什么行当呢?S:只有旦角是女性角色,其它都是男性角色。

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简谱)猛听得_课件1

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简谱)猛听得_课件1

听赏歌曲
1.找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 选段来听一听,说说你听出些什么?
2.再欣赏一下电视剧《穆桂英 挂帅》的选段,与京剧对比,说说 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不同,你更喜欢 哪一种?
课后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 并讲给你的朋友听。同时自己了解一 下京剧的相关知识,看看京剧中除了 旦角外还有哪些角色?你最喜欢哪种?
谢谢
猛》选段, 大家看过《穆桂英挂帅》电视剧吗?了解穆桂 英吗?
《穆桂英挂帅》是由宫晓东执导,“金牌 制片人”俞胜利制作,苗圃、斯琴高娃、张铁 林、李琦、罗晋、尹航等人主演的历史传奇古 装大剧。该剧以“穆杨恋”为主线,描述了穆 桂英从一个野丫头蜕变成一代巾帼英雄的人物 成长历史。

人教版初中音乐 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初中音乐 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设计 (2)

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3.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4.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在演唱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老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

正确的带领学生认识国粹,学习国粹,最后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接近国粹,让京剧不再被他们排除在外。

3重点难点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2.“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节奏的掌握。

3.学生学唱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导入1.由京胡、京剧导入。

(介绍京胡,与二胡对比)师:我们想想这段音乐属于戏曲中的哪个剧种?2.认识京剧。

师:我国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发源于“四大徽班”进京,是我们的“国粹”。

外国人叫它“北京OPERA”。

活动2【活动】新课教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京剧唱段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同时,它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范唱《猛听得金鼓响》)我发现大家很想对这一唱段进行评价,可是不知从哪里说起对不对?要想评价这一唱段首先得了解一下京剧的基础知识。

1.师: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知识叫做: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两种:西皮和二黄。

西皮一般比较明快高亢、刚劲挺拔;而二黄唱腔一般较为沉郁缠绵、稳健浑厚。

下面我们分别欣赏两个唱段,大家判断一下谁是“西皮”;谁是“二黄”?(播放视频,学生判断唱腔。

)2.师:在京剧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为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逐一介绍行当并图片展示)生:生行包括老生、小生。

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小生扮演的是青年男子角色。

旦:旦行是指京剧中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又有比较细致的划分。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

《猛听得金鼓响》京剧艺术授课年级:六年级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设计思路:《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是穆桂英卸甲多年后,重又披挂征战前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整个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唱腔明朗轻快、节奏紧凑,曲调跳跃活泼、刚劲有力,突显出穆桂英威风凛凛的形象及誓死卫国的壮志雄心,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京剧接触不多,知之甚少,国粹京剧文化正在和我们尤其是青少年渐行渐远。

因此,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仅仅一节音乐课根本无法面面俱到。

所以,本课我仅围绕一些简单的京剧的基本知识和易于学生学习的“西皮流水唱段”作为入门学习京剧的敲门砖,让学生从唱腔、唱词体会京剧艺术的美感,感受京剧的韵味,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性。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的金鼓响》的欣赏和演唱中,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受和表现,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从思想上能够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和演唱,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体验京剧的魅力。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产生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感受西皮流水声腔板式的特点,掌握其节奏、旋律。

并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京剧《猛听得金鼓响》2.难点:唱腔韵味的把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了解京剧1、与学生聊一聊知道的戏曲剧种,重点放在国粹京剧。

聊一聊它的行当,并且在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适时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用尊敬的态度走进京剧。

2、播放京剧水墨动画视频【设计意图: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激发其探究国粹京剧的好奇心。

从思想上认识到弘扬京剧文化的重要性。

】二、新授——感受学习京剧(一)学唱1、初步聆听《猛听得金鼓响》,感受唱腔特点。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五单元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教案

粤教花城版七上 第五单元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教案

课题:学唱京剧《猛听得》选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韵味与特有的魅力。

2、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唱腔等戏曲知识3、参与实践,体验京剧念白的特点、做功的特点、及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西皮流水唱腔的特点,为学唱《猛听得》选段打好基础教学难点:熟练的表演唱西皮流水几个固定句式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国粹艺术不一般---------”小诗导入二、介绍京剧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

京剧用歌舞演绎故事,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各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

它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

三、京剧知识学习(1)提问京剧行当:学生回答老师详细讲解京剧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

4.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2)老师提问: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就是京剧的四大功夫是哪个选项PPT展示问题1、老师讲解唱功、学生观看唱腔视频、学生判断唱腔类别2、老师讲解西皮流水板式几个固定句式3、学生判断所给唱腔的句式特点4、老师讲解念白特点、并示范念白表演5、学生学习念白表演6、学生了解做功特点、老师示范做功7、学生表演做功8、学生欣赏打功视频,总结打功特点。

(3)老师讲解京剧伴奏:文场与武场1、学生欣赏武场视频2、老师讲解锣鼓经的演奏特点,并示范各个乐器的演奏方法3、学生学打锣鼓经(4)最后欣赏唱京剧视频。

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京剧 旦角唱腔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一等奖课件)

粤教花城版七年级上册音乐《京剧 旦角唱腔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一等奖课件)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课堂回顾
课后拓展
2010年11月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时代在发展,京剧也不断 变革,与时俱进
《梨花颂》是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选段 1、课后了解交响京剧的特点。 2、关注当代京剧人“王珮瑜”
桂花儿
XX
桃花儿
XX
杏花儿
X
照,
X
香。
X
粉,
X
红。
京剧片段《卖水》
唱:
答: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 梳一个油头桂花儿香,
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 脸上擦的桃花儿粉,
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 口点的胭脂杏花儿红
儿红~~。
~~。

亦称做戏,是京剧表演身段 和表情的总称。
执教老师:刘娜
京剧四大行当除了用服饰和 妆容可以区分人物,还需用 什么手段来塑造人物呢?
京剧表演
京剧表演的三大特性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京剧是把歌唱、舞蹈、音 乐、朗诵、武术等融为一 体的综合性戏剧表演艺术。
京剧表演具有三大特性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京剧舞台上如何表演 骑马?
一匹马尚无驰骋的 余地,那千军万马 该怎么办?
京剧属于中国 京剧属于世界
四功:唱、念、做、打
唱:唱腔
念:念白
做:手、眼、身、法、步(五法)
打:武打唱Fra bibliotek念 京剧念白有韵白、京白两种。 欣赏以下两个片段,总结出两
种念白的特点

初中音乐 穆桂英教案

初中音乐 穆桂英教案

初中音乐穆桂英教案1. 通过学习作品《穆桂英挂帅》,感受激昂的音乐情绪,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对此选段的欣赏,并配以小组分享会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戏曲的程式,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 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梗概、戏曲的程式、戏曲的行当,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激昂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梗概、戏曲的行当。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激昂的情感和穆桂英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依次歌唱《唱脸谱》《龙里格龙》《新贵妃醉酒》等与戏曲有关曲目的旋律片段,并请学生依次抢答曲名。

学生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这些有趣的曲子都与我们的传统戏曲息息相关,顺势揭示课题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二)整体感知1. 教师通过多媒体完整播放选段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豫剧穆桂英挂帅的戏服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头戴凤冠,凤冠上插翎子,身上穿蟒,外面披披风,下面穿裙子,左手拿剑和旗。

2. 教师再次完整播放选段,请学生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思考该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剧本描写了北宋时,西夏犯境。

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

杨文广在校场比武。

(三)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选段中的角色及其唱腔特点,分析穆桂英的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选段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唱、念、做、打的形式表现选段中的情节和人物。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要求唱腔、动作、表情到位。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演技巧。

3. 学生进行多次练习,直至能够熟练掌握角色的表演。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穆桂英挂帅》故事梗概、戏曲程式和行当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相关戏曲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京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
背唱并表演《猛听得》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
红头绳等表演道具、丰富的影音资料、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鉴赏对比
听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相关选段,欣赏其艺术表现手法、表演手法等,并找相关的电视剧、电影等影视资料对比欣赏,分析有什么异同。

二、情景剧编创
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
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
2. 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3. 模仿二人的声音演唱《猛听得》。

4. 师:听了他们的声音,你能描绘出他们的形象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感受不同人物的音色特点,并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并通过歌曲了解故事发展情节。

三、情景表演
情景设定:《猛听得》。

四、拓展、总结
a、回顾学习内容,提升对“京剧”的理解。

b、师小结:
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几个主要唱段学完了,可以说中国京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程,《穆桂英挂帅》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的新京剧,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京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的影响下,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闪烁着中国民族色彩的新京剧,像《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

除了《白毛女》,还有更多优秀的京剧需要我们去发觉,今天时间有限,老师不能一一给大家介绍了,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每人课后都看一看其他的京剧,然后在班上开一个交流会,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京剧或者是当中最喜欢的一首歌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