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诊治规范
异位妊娠规范诊治

03 添加标题
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异位妊 娠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需采取手术治疗
04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加强孕前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异 位妊娠的疾病,如盆腔炎等
05 添加标题
心理护理:对异位妊娠患者 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 压力
06 添加标题
随访观察:对异位妊娠患者 进行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药物治疗的方法:采 用甲氨喋呤(MTX) 肌肉注射治疗,在治 疗期间监测血hCG水 平,直至血hCG降至 正常水平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 者的病情变化,如出 现腹痛加剧、腹腔出 血等症状时,需及时 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添加标题
手术指征:适用于异位妊娠破裂、 腹腔内出血、胚胎发育不良等情况
ONE
06
异位妊娠的规范诊治 流程
诊治流程 图解
诊断流程:确定异位妊娠,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预防流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预防意识 随访流程: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流程: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规范诊治 步骤说明
添加标题
诊断流程:通过病史、体 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阔韧带妊娠: 占异位妊娠的 0.5%左右
ONE
02 异位妊娠的诊断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hCG
测定、孕酮测定等,以 确定是否怀孕并评估异
1
位妊娠的可能性
妇科检查:通过检查阴
道、宫颈和子宫等部位, 4
寻找异位妊娠的迹象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
2
检查、CT检查等,可 以更准确地确定异位
妊娠的位置和大小
中医妇科异位妊娠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异位妊娠凡是宫腔外的妊娠,称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常在停经6~8周时发生流产或破裂或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后即发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堕胎”、“痛经”、“搬癫”、“经漏”等病症,但由于多突然发病,出现虚脱症状,病势危急,因此又不完全与以上诸病相同。
发病原因,多因冲任不调,气血运行受阻,孕卵附着于宫腔以外部位,以致少腹蓄血,郁滞成瘀,不通则痛。
若一旦脉络破损,血溢于内,气随血脱,可致发生虚脱;如溢血积久不化,则可形成瘀块。
【诊断】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典型病史与妇科检查。
1.一般多在停经6~8周内发病,有早孕反应,以往可有不孕史及慢性盆腔炎病史。
2 .常突感一侧少腹疼痛,可为剧痛。
伴肛门下坠感,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或移动性浊音。
3 .阴道不规则流血而量不多,有时可排出完整的蜕膜组织。
4 .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症状,与阴道失血量不成正比,血红蛋白量呈进行性下降。
5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摇摆痛,官体稍大,附件不可对合或有包块,后穹窿饱满、触痛,穿刺见不凝固血液。
6 .小便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
【治疗】本病大多突然发作,病情紧急、严重,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如病情危重,必须立即手术治疗,一般者可以采用输血、输液、吸氧等抢救措施,术后给予中药治疗。
本病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裂后引起急性大量内出血,呈现休克症状者,属中医虚脱证。
可见阴道少量出血,血色暗红,突然一侧下腹部剧痛拒按,面色苍白,脉沉细而弱,甚则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志昏迷或半昏迷,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舌质淡。
2.不稳定型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内出血不多,无休克征象者,或抢救休克后血压平稳者,属中医气滞血瘀证。
本型病情较休克型平稳,腹痛稍轻,拒按程度亦减,腹腔内出血可以初步形成血肿包块,移动性浊音渐趋消失,小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苔薄腻或黄腻,脉弦。
3.包块型异位妊娠未破或破裂流产后形成血肿包块者,属中医瘢证。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一、病名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5%,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XX)本病临床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根据异位妊娠体征,结合B超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XX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XX)。
1.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2.体征:育龄期妇女有停经、下腹单侧隐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后方或患侧附件扪与包块,边界多不清楚,其大小、质地、形态随病变差异而不同。
3.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子宫内不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增厚,宫旁一侧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血β-HCG高于正常或阴性,β-HCG倍增在48小时内常不足66%。
(3)腹腔镜:适用于早期与诊断困难病例,可见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或有少量血液。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XX)1.未破损期主症:患者可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或有一侧下腹隐痛,或阴道出血淋漓;妇科检查可触与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舌脉:舌正常,苔薄白,脉弦滑。
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已破损期(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有休克征象。
主症: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与妇科检查体征。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

版本号2019-03 更新周期 3 年1.异位妊娠定义和诊断1.1.定义:受精卵子宫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占95%),少见的还有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子宫瘢痕妊娠、子宫残角妊娠。
以输卵管妊娠为例建立异位妊娠诊疗规范。
1.2.输卵管妊娠的诊断:1.2.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诊断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方法。
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宫腔内未探及妊娠囊。
若宫旁探及异常低回声区,且见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为异位妊娠;若宫旁探及混合回声区,子宫直肠窝有游离暗区,虽未见胚芽及胎心搏动,也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即使宫外未探及异常回声,也不能排除异位妊娠。
在20%的病例中可见子宫腔内积液,称为“假孕囊”。
临床实践中很难将“假孕囊”和早期宫内妊娠囊区分开来。
单独的“假孕囊”不能诊断异位妊娠。
超声检查发现盆腔游离液区不能诊断异位妊娠。
超声检查与血hCG 测定结合,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帮助更大。
1.2.2.hCG 测定血或尿hCG 对早期诊断异位妊娠至关重要。
超过99%的异位妊娠患者的hCG阳性。
若阴道超声未能在宫内或宫外见到孕囊或胚芽,则为未知部位妊娠(PUL),需警惕异位妊娠可能。
若≥3500U/L,则应会怀疑异位妊娠存在,若<3500U/L,则需要继续观察hCG 的变化;如果hCG 持续上升,复查经阴道超声明确妊娠部位;如果hCG 没有上升或上升缓慢,可以刮宫取内膜做病理检查。
1.2.3.血清孕酮测定血清孕酮测定对预测异位妊娠意义不大。
1.2.4.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已不再是诊断的金标准。
1.2.5.阴道后穹窿穿刺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后穹窿穿刺适用于疑盆腔内出血者。
当无内出血或内出血量很少、血肿位置较高或直肠子宫陷凹粘连时,可能抽不出血液,因此阴道后穹窿穿刺阴性不能排除输卵管妊娠。
1.2.6.诊断性刮宫很少应用,适用于与不能存活的宫内妊娠鉴别诊断和超声检查不能明确妊娠部位者。
异位妊娠急症处理原则

异位妊娠急症处理原则
一、妊娠诊断
1.行胎盘核酸检测、骨髓穿刺活检及脐血测定出酸性脂肪酶(AFA)。
2.行胎停育疗法,包括行胎盘切除术或剂量剖宫产术等。
3.运用腹腔内穿刺技术检查出腹腔内的积液及胎膜破裂。
二、胎盘核酸检测及AFA
1.行胎盘、AFA及其他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异位妊娠及早期腹腔感染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胎盘切除手术。
2.AFA超过极限值时,说明有早期腹腔炎可能性,需行血清学检查及胎盘活检以确诊,并行腹腔内注射抗菌药及维护抗生素治疗。
三、胎盘切除术
1.胎盘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异位妊娠的根治性手术,可解决异位妊娠本身及可能引起的问题,避免其他不良反应。
2.手术最佳时期为胎龄不超过8周,宫内妊娠滞留不超过3月,超过3月的手术可用行剂量剖宫产术。
四、抗生素治疗
1.确诊异位妊娠后,应进行抗生素治疗,以降低感染危险,考虑选用利福霉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头霉素等抗菌药物。
2.如出现重度炎症时,应考虑进行腹腔内注射抗菌药物及抗生素等,并加强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炎症药物,积极预防及控制手术并发症。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修正版)

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修正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云浮市中医院妇产科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异位妊娠诊断:诊断标准:1.停经,腹痛;2.阴道不规则流血,或伴晕厥、休克;3.内出血多时有休克表现,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尤以病侧为甚;4.内出血超过300ml时叩诊即有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常有少量血液,后穹隆饱满,有压痛,宫颈举痛、摆痛,子宫稍增大;5.宫旁触及肿物、边缘不清楚、触痛明显。
辅助诊断:(1)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为阳性。
(2)妊娠试验多为阳性或弱阳性。
(3)B超探及子宫增大,宫腔空虚,子宫一侧可探及轮廓不清的液性或实质性肿块,宫腔外见到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即可确诊。
(4)自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红蛋白下降。
(5)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呈A—S反应。
二、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治疗适用于:①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者;②诊断不明确者;③血β-HCG值高或附件包块大者:B-HCG大于1000mIU/L,孕囊直径大于5cm,附件包块>3cm或未探及④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禁忌症者;⑤随诊不可靠者。
三、手术方式:以输卵管妊娠为例,可分为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
根治手术为切除患侧输卵管,保守手术为保留患侧输卵管。
⑴根治手术适用于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
⑵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以保留输卵管及其功能。
四、围手术期治疗(一)术前中医治疗:1、未破损证:治法:活血化瘀,消症杀胚。
方药;炒蒲黄15g 五灵脂15g 槐花15g 白芨9g罂粟壳9g 红藤15g 蜈蚣2条(研未冲服)每日一剂煎服,连服7一10天。
2、已破损证①休克证:治法:回阳救脱,活血祛瘀方药:宫外孕1号方人参30g 附子9g(先煎) 麦冬15g 五味子15g赤芍1 5g 丹参30g 桃仁9g每日一剂煎服。
亦可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者参附注射液,分别有回阳固脱,益气生津的作用。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但危险性较高的妊娠并发症,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以外的位置,如输卵管、卵巢、腹腔等部位。
它对孕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异位妊娠的诊疗方案,既要及时有效,又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的可行性。
首先,诊断是成功治疗异位妊娠的关键。
通常来说,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和阴道流血,但这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等综合信息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血液HCG监测和盆腔镜检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妊娠位置和胚胎发育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关键的步骤。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医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异位妊娠,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胚胎发育和促使其吸收来解决异位妊娠问题。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在异位妊娠较大、病情较严重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更合适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来完成,具体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然而,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其风险和限制。
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和异位妊娠复发等问题。
手术治疗则可能引起手术创伤、术后疤痕和输卵管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治疗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共同决策。
除了针对病情的治疗方案,异位妊娠的诊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异位妊娠诊疗涉及到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患者在面对这个意外的状况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和自责等情绪,需要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怀和专业指导。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非常重要。
因此,医生和护士应积极引导患者和家属寻求社会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总结起来,异位妊娠的诊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异位妊娠诊疗常规

异位妊娠诊疗常规
【概述】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1%,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诊断标准】
1.症状: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腹痛。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区可触及包块。
3.辅助检查:尿HCG阳性或血HCG值升高,超声提示附件区包块和(或)盆腔积液。
【纳入标准】
1.无基础疾病、无合并症及并发症。
2.盆腔手术史≤2次。
3.B超及血HCG证实为异位妊娠者。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辅助检查任何一项有异常者。
3.术中发现:其它部位有病变或术中出现并发症者。
4.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异位妊娠者。
【治疗常规】
1.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2.药物: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3.检查:血、尿、大便常规,β-hCG、尿hCG、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四项、血型、乙肝五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盆腔B超,心电图,胸部X片,病理检查。
【出院标准】
1.切口II/甲愈合。
2.体温正常。
3.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天数 6-7天。
2.疗效标准:平均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位妊娠的诊治规范定义: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
依受精卵着床的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发病率约2%,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约占90-95%,其中已壶腹部妊娠最多见,约占78%。
此外,瘢痕妊娠、子宫残角妊娠也附于本规范内。
输卵管妊娠一、病因:1、输卵管炎:是主要原因。
主要分以下两种类型(1)输卵管黏膜炎: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运行受阻而与该处着床。
(2)输卵管周围炎:造成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如东减弱,影响受精卵运行。
2、输卵管妊娠史或手术史:(1)曾有输卵管妊娠史,不管是保守治疗自然吸收,还是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再次异位妊娠的几率达10%。
(2)输卵管绝育术后若形成输卵管再通或瘘管;或因不孕接受过输卵管分离黏连术、输卵管成形术等,再次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为10%~20%。
3、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1)输卵管发育不良:表现为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差,黏膜纤毛缺乏、双输卵管、憩室或有副伞等,均可造成输卵管妊娠。
(2)雌孕激素分泌失常:可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
(3)精神因素:可引起输卵管痉挛和蠕动异常,干扰受精卵的运送。
4、受精卵游走卵子在一侧输卵管受精,受精卵经宫腔或腹腔进入对侧输卵管,称受精卵游走。
移行时间过长,受精卵发育增大,即可在对侧输卵管内着床形成输卵管妊娠。
5、辅助生育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或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等,可使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6、避孕失败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或口服紧急避孕药失败。
7.其他输卵管因周围肿瘤,如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的压迫,可影响输卵管管腔通畅,使受精卵运行受阻。
二、病理1、输卵管妊娠的结局(1)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妊娠8-12周的壶腹部妊娠。
(2)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见于妊娠6周左右的输卵管峡部妊娠。
间质部妊娠少见,因肌层较厚,血运丰富,破裂多发生于妊娠12-16周。
(3)继发性腹腔妊娠: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可有3种结局。
①囊胚掉入腹腔已死亡,逐渐吸收。
②囊胚掉入腹腔存活,重新种植于腹腔内继续生长,形成继发性腹腔妊娠。
③出血逐渐停止,囊胚死亡,被血块包围形成盆腔血肿,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机化,临床称“陈旧性宫外孕”。
(4)持续性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时,若术中未完全消除胚囊,或残存的滋养细胞继续生长,术后血HCG 不降或上升,称为持续性异位妊娠。
2、子宫的变化(1)子宫增大,变软。
(2)子宫内膜:出现蜕膜样反应。
若胚胎死亡,有时蜕膜完整剥离,排除阴道,但不见绒毛。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蜕膜变,有时可因胚胎死亡,绒毛、黄体分泌激素下降,卵泡发育,出现增殖期或分泌期改变。
三、临床表现(一)症状1、停经输卵管壶腹部和峡部妊娠一般停经6~8周,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有25%患者无明显停经史,或月经仅过期两三日。
2、阴道出血占60—80%常为短暂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点滴状,色黯红或深褐色。
少数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
约5%表现为大量流血。
3、腹痛是输卵管妊娠的主要症状,约95%。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前:表现为一侧下腹隐痛或酸胀痛。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痛,常伴恶心、呕吐。
血液局限于病变区: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
血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可出现肛门坠胀感。
血液扩散至全腹:疼痛向全腹扩散,血液刺激膈肌,可引起肩胛部放射痛及胸部疼痛。
4、晕厥与休克由于腹腔急性内出血及剧烈腹痛,轻者出现晕厥,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出血越多越快,症状出现也越迅速越严重,但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
(二)体征1、腹部体征:下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轻度腹紧张,患侧为重。
出血多时全腹压痛、反跳痛,可有移动性浊音,部分患者下腹可触及压痛包块。
2、盆腔体征:阴道出血,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子宫增大、质软,出血多时子宫有漂浮感。
子宫后方或患者可触及包块,边界多不清,质地、大小、形状随病情变化。
四、诊断:1、HCG测定是目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
连续监测HCG倍增时间大于7日,异位妊娠可能性大,48小时βHCG倍增常<66%;倍增时间小于1.4日,可能性小。
HC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异位妊娠。
2、孕酮测定异位妊娠时血清P偏低,多数在10~25ng/ml.P>25 ng/ml 异位妊娠几率<1.5%。
P<5 ng/ml考虑宫内妊娠流产或异位妊娠。
3、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声像特点如下:(1)若宫腔内未探及妊娠囊,若宫旁探及异常低回声区,且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异位妊娠。
(2)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宫旁探及混合回声,子宫直肠陷凹有游离暗区,虽未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也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
(3)子宫腔内有时可见假妊娠囊(蜕膜管型与血液形成),应注意鉴别。
(4)当血HCG>2000mIU/ml,阴道超声未见妊娠囊,异位妊娠诊断基本成立。
4、腹腔镜探查是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确诊同时可直接手术治疗。
但约有3%-4%因妊娠囊过小而被漏诊。
5、后穹隆穿刺适用于疑有腹腔内出血的患者,常可抽出不凝血液,其中可有小凝血块。
若未抽出血液,也不能排除异位妊娠的诊断。
6、诊断性刮宫适用于不能存活宫内妊娠的鉴别诊断和超声检查不能确定妊娠部位者。
病理见到绒毛,可诊断为宫内妊娠。
六、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生命体征稳定,无内出血,超声监测包块直径<3cm,血HCG<100IU/L的患者,可门诊口服米非司酮+中药治疗,3天后复查血HCG 及超声变化。
血100IU/L<HCG<200IU/L的患者建议住院治疗,不同意者可签字门诊治疗。
HCG>200IU/L强烈建议住院。
(一)药物治疗:首选甲氨蝶呤(MTX),1、适应症:(1)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内出血;(2)血HCG<2000IU/L ;(3)B超未见异位妊娠原始心管搏动;(5)无药物治疗的禁忌症。
2、禁忌症:(1)生命体征不稳定;(2)异位妊娠破裂;(3)妊娠囊直径≥4cm,或≥3.5cm伴胎心搏动。
3、给药方案:(1)单次给药剂量:MTX 50mg/m2,肌肉注射。
(2)分次给药剂量:MTX 0.4mg/k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5次。
严密监测血HCG和超声。
4、用药后随访:(1)用药后2周内,每隔3天复查血HCG和超声。
(2)血HCG呈下降趋势并连续3次阴性,症状缓解或消失,包快缩小为有效。
(3)用药后第7日,血HCG下降>15%~≤25%,超声检查无明显变化,可考虑再次给药,剂量同前。
约20%。
(4)用药2周后,每周复查血HCG,直至HCG降至5IU/L ,连续3次。
(5)用药后血HCG下降<15%,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或出现内出血,可考虑手术。
(二)手术治疗1、适应症:(1)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
(2)诊断不明确;(3)异位妊娠有进展者;(4)随诊不可靠者;(5)药物治疗有禁忌症或无效者。
2、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或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
一般为患侧输卵管切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时行子宫角和患侧输卵管切除。
3、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
主要包括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开术、输卵管三端压出术。
卵巢妊娠定义:受精卵在卵巢着床并发育,发病率1:7000~1:50000临床表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
诊断标准:1、双侧输卵管正常,并与卵巢分开;2、卵巢及胚泡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3、胚泡壁上有卵巢组织。
治疗:手术治疗,根据病灶范围作卵巢部分切除、卵巢楔形切除、卵巢切除或患侧附件切除。
宫颈妊娠定义: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
极罕见。
临床表现:有停经史或早孕反应,无痛性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妇查宫颈膨大如桶装,变软变蓝,宫颈外口扩张,内口紧闭。
,宫体大小正常或稍大。
诊断标准:1、妇科检查发现在膨大的宫颈上方为正常大小的子宫;2、妊娠产物完全在宫颈管内;3、分段诊刮,宫腔内未发现妊娠妊娠产物。
治疗:确诊后可行宫颈管搔刮术或吸刮宫颈管术。
术前做好输血准备。
术后痈纱布条填塞宫颈管创面。
若流血不止可行双侧髂动脉结扎或子宫全切术。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定义: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
临床表现:1、有剖宫产史;2、停经或早孕反应,伴不规则阴道流血;3、妊娠试验阳性超声诊断标准:1、宫腔和宫颈管内均无妊娠囊;2、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超声可见原始心管搏动或金剑混合性回声包块;3、约2/3患者妊娠囊和膀胱壁之间肌性组织厚<5mm,且有缺损;4、偶见子宫下段肌性组织断裂,孕囊突入其中。
治疗:一旦确诊,必须立即住院,个体化原则。
1、早期:无腹痛,阴道流血不多,妊娠包块未破裂者可选MTX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血HCG明显下降及妊娠包块周围血供明显减少后在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
2、中期:若患者无症状,可密切观察下继续妊娠;如需终止妊娠,可先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引产术。
3、晚期:分娩前做好输血准备。
对于清宫、引产、足月分娩后大量出血者,立即宫腔填塞压迫止血,尽快栓塞子宫动脉,必要时切除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