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液相常见的一些问题

关于液相常见的一些问题

• 目前的做法都是给用户的柱前(ALS—TCC/column) 目前的做法都是给用户的柱前(ALS TCC/column TCC/column) 的不锈钢毛细管线更换成更粗的, 的不锈钢毛细管线更换成更粗的,但是有时候很 难去找这根管子,我在耗材书上找了一下: 难去找这根管子,我在耗材书上找了一下: • 不带接头的不锈钢毛细管软管与不锈钢接头(部 不带接头的不锈钢毛细管软管与不锈钢接头( 件号5062 2418) 5062手拧接头(部件号0100 0100件号5062-2418)或PEEK 手拧接头(部件号01001516)配合使用。 1516)配合使用。 • 岛津的不锈钢管线我问过了,是0.3mm的,如果能 岛津的不锈钢管线我问过了, 0.3mm的 建议工厂做出不同长度的kit就好了, kit就好了 建议工厂做出不同长度的kit就好了,中药厂的用 户购买仪器时可选, 户购买仪器时可选,这样既可以让用户感觉到我 们有对特殊方法解决方案的预见性, 们有对特殊方法解决方案的预见性,也可以不给 用户错觉-- 我们HPLC在某些方面不如岛津) --( HPLC在某些方面不如岛津 用户错觉--(我们HPLC在某些方面不如岛津)
• 一般会表现为,鬼峰出峰较晚,水相 一般会表现为,鬼峰出峰较晚, 高的时间越长,鬼峰越大。 高的时间越长,鬼峰越大。其实在用 户现场,由于水和流动相的质量, 户现场,由于水和流动相的质量,很 难将鬼峰完全消除。 难将鬼峰完全消除。但大家可以用实 验来证明。 验来证明。大家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先 跟用户沟通好,不是仪器的问题, 跟用户沟通好,不是仪器的问题,是 污染的问题,污染的责任不在我们, 污染的问题,污染的责任不在我们, 而在用户, 而在用户,不要在用户现场去了好几 次后,才对用户说仪器没问题。 次后,才对用户说仪器没问题。让用 户认为工程师不能解决问题以后的推 诿。

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要点

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要点

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要点液相色谱仪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

以下是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的分析及解决要点:1.噪声增加:可能原因:进样器泄漏、柱床固定不良、柱床老化、流体系统不稳定等。

解决方法:检查进样器和柱床的连接,更换柱床,检查流体系统并重新校准。

2.峰形畸变:可能原因:柱床老化、进样器问题、流体系统堵塞等。

解决方法:更换柱床、清洗进样器、检查流体系统并进行维护。

3.基线漂移:可能原因:溶剂质量不纯、流体系统不稳定、进样器问题等。

解决方法:更换纯净溶剂、检查流体系统并重新校准、清洗进样器。

4.压力异常:可能原因:流体系统堵塞、泵的柱床老化、柱床压力限制等。

解决方法:清洗流体系统、更换柱床、检查柱床的压力限制。

5.进样器问题:可能原因:进样器泄漏、进样器柱床老化、进样器阀门不灵活等。

解决方法:检查进样器的连接,更换进样器柱床,润滑进样器阀门。

6.柱温控制问题:可能原因:柱温控制器故障、柱床老化、温度传感器问题等。

解决方法:更换柱温控制器、更换柱床、校准温度传感器。

7.柱床老化:可能原因:使用时间过长、样品残留、溶剂残留等。

解决方法:更换柱床、进行柱床维护、清洗柱床。

8.溶剂选择错误:可能原因:溶剂质量不纯、溶剂选择不适合分析物等。

解决方法:更换纯净溶剂、重新选择合适的溶剂。

9.柱床堵塞:可能原因:样品残留、溶剂残留、柱床老化等。

解决方法:清洗柱床、更换柱床、进行柱床维护。

10.柱床压力限制:可能原因:柱床老化、流量设置不合理等。

解决方法:更换柱床、重新设置流量。

在解决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确定故障现象,并记录下来,有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了解仪器的正常工作原理,对比故障现象,定位故障的可能原因。

逐一排除故障可能原因,一步一步进行检查和测试,从最简单的可能原因开始排除。

如果无法解决故障,及时向仪器供应商或相关专家咨询,并提供详细的故障描述和测试结果。

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洗柱床、更换柱床、校准流量和温度等。

液相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液相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液相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1:液相困扰人群广泛且珍贵液相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进行液相分析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液相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一些示例:问题1.1:样品制备不足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问题描述:样品制备不足是液相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样品制备不足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偏低或波动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解决方法:1.确保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各个步骤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确保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充分提取。

3.样品制备前要进行充分的前处理,如过滤和稀释等,以避免可能影响分析的干扰物质。

问题1.2:柱寿命短导致分离效果下降•问题描述:在液相分析中,柱寿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柱寿命短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下降,分析结果不准确。

•解决方法:1.使用高质量的液相色谱柱,选择具有较长寿命的柱材料和填料,以提高柱寿命。

2.避免使用过高的流速和压力,以减少对柱的损伤。

3.注意样品的准备和预处理,以减少对柱的污染。

问题1.3:溶剂残留影响结果准确性•问题描述:溶剂残留是液相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溶剂残留可能会干扰分析结果,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方法:1.在制备溶剂和洗涤溶剂时,选择纯度高、溶剂残留低的溶剂。

2.采用适当的溶剂饱和度和流速,以避免溶剂残留的问题。

3.在分析前,进行合适的样品预处理,如蒸发浓缩和固相萃取等,以减少溶剂残留的影响。

问题2:常见的仪器故障及解决方法液相实验中,仪器故障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仪器故障可能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或结果不可靠。

以下是常见的仪器故障及解决方法的示例:问题2.1:泵压不稳定导致结果波动大•问题描述:泵压不稳定是液相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泵压不稳定可能导致分析结果波动大,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解决方法:1.检查液相泵的密封件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换。

2.确保供液系统中的气泡被完全排除,以避免泵压波动。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46
HPLC如何得到好的结果 …
• 流动相
• 缓冲液 / 溶剂选择, 梯度优化, 流速选择 • 脱气,流速稳定, 流动相制备
•柱
• 高柱效, 二级作用力, lot variation, 温度控制
• 检测
• 灵敏度, 选择性, 温度波动影响
• 样品
• 提取方法选择, 样品溶剂选择, 氧气影响
• 仪器
吸滤头
20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吸滤头 材料:不锈钢烧结,孔径10um 故障:堵塞 表现:管路中不断有气泡生成 措施:用5%~20%的稀硝酸,超声波清洗,
再用蒸馏水清洗 注意点:吸滤头拆下时不必将塑料管剪断
21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LC-10ATvp泵:串联 式往复泵
LC-10ADvp泵:并联式 往复泵
泵漏液 1、单向阀松动 2、泵密封损坏 3、放空阀损坏 4、接头松动(不要拧的太紧)
6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漏液
进样阀漏液 可能原因 1、转子密封损坏 2、定量环堵塞 3、进样口密封松动 4、进样针尺寸不合适 5、废液管产生虹吸 6、废液管堵塞
7
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漏液
检测器漏液 可能原因 1、流通池垫片损坏 2、流通池透镜破碎 3、手紧接头处漏液 4、废液管堵塞 5、流通池堵塞
29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柱子
故障:系统高压、峰型变差(拖尾峰、前沿峰、分叉 峰),保留时间的改变
解决措施:清洗
正相柱,正庚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 反相柱,甲醇、乙腈、氯仿、异丙醇、0.05M稀硫酸
30
液相色谱容易出问题的部件
峰产生有肩或分叉的原因
1. 柱子劣化 (进口处产生不均匀的空隙)

液相常见问题

液相常见问题
液相的常见问题:
一、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经常能遇到基线的漂移的情况。关于基线漂移 〔或上下
波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柱子的平衡时间长。一般来说,新柱子的平衡时间要短。有些老柱子的平衡
是时间长。当然,柱子的平衡是时间也和它使用的流动相有关系。如果使用了离
子对试剂,那么比普通的简单的流动相〔例如二元流动相:甲醇:水,乙腈:
和洗针。
七、检测限与定量限
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 ,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注入液相色
谱仪的对照品百分浓度%。S/N=10是定量限 ,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
倍时,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量。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
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
X/3倍,根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
一点,所用的试剂要求为色谱纯, 国内有的厂家所标的色谱纯连化学纯的都不如,
有一些特定的添加试剂, 如离子对试剂, 只能使用进口的色谱纯级。 注意以上几
点,你的梯度色谱图必将大有改观。当然你的仪器也要好的了。
建议您使用一种方法: 扣除本底法。 此种方法由色谱工作站来完成,具体方
法是:1、不进样,严格按梯度方法空跑出基线,得出不进样的梯度基线。2、进
波长扫描〔每隔10nm扫描一次〕找出最大的吸收波长,然后用初步确定的最大
吸收波长在液相上进行实验看峰的峰型如何,如果峰型不太好我们可以根据紫外
扫描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4,梯度洗脱程序:梯度洗脱程序设置不合理,比方在某个时间段急剧变化;
5,其他:如配制方法不同,超声方法不同等。
如今,看似很简单的问题,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发现, 上述原因其实都是比拟客观的, 如果以上4点都解决不了, 可以考虑以下原因: 仪器本身功能上的区别导致。 比方安捷伦低压梯度和高压梯度做的同样的东西, 能重复出来, 而且梯度峰都很小, 甚至没有,而用岛津的低压和高压梯度仪器, 所表现的就不一样了,具体原因,因只具有经验所得,所以目前只能作为讨论的一个话题,仅供各位参考。

液相常见问题

液相常见问题

HPLC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保留时间的变化(对于反相液相色谱,正相相反)1.1怎么样缩短保留时间(1)加大流速(2)加大有机相(A相)比例,极性缩小,其基本原理可以用相似相容原理解释,以此也可以用来解释薄层色谱中极性过大,点会出现在溶剂前沿。

(3)梯度洗脱,N分钟后(前面峰出来之后),加大A相比例。

与(2)相比更适用,如果直接加大有机相比例,可能导致前面的峰分不开。

(4)改变有机相,换成洗脱能力更强的,如甲醇换成乙腈。

(5)适当调高柱温。

(6)柱子缩短,减小柱子的内径,1.2 如何延长保留时间(1)换新柱子,新柱子一般较旧柱子保留时间长,当然指的是同等规格的柱子。

(2)色谱柱填料粒径减小,延长保留时间,分离效果和柱效变高。

但是粒径和孔径的变小,会使柱压升高,,因而会用比较小的流速,从而造成分离时间的延长和一定程度的峰展宽。

(3)其他的方法与缩短保留时间的方法相反。

2.怎么样提高分离度(1)一般提高液相的分离,主要就是从增加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从而提高柱效,使分离效果更好。

减小色谱柱填料的粒径。

使用粗长的色谱柱。

(2)提高柱温可缩短分析时间;降低柱温可使色谱柱选择性增大,有利于组分的分离和色谱柱稳定性提高。

(3)延长保留时间。

3.谱峰拖尾影响因素(1)在缓冲不好或离子强度过低的分离中,也会出现保留值重现性差和峰拖尾。

增加缓冲浓度(与样品大小相匹配)能大大改善此情况。

(2)干扰峰的影响,通过使用更长的色谱柱或改变流动相的比例,可以减小干扰峰的影响。

(3)筛板阻塞,解决方法有a反冲色谱柱b更换进口筛板、c更换色谱柱(4)色谱柱塌陷,可以通过填充色谱柱来解决。

(5)流动相PH选择错误,调整PH,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更易于得到对称峰。

液相色谱仪5种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液相色谱仪5种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液相色谱仪5种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见的分析仪器,在实验室中广泛运用。

但在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液相色谱仪的常见故障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帮助实验人员提高实验效率和结果准确性。

故障1:峰缺失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有时会发现某些峰的积分值明显偏低,或者甚至完全缺失。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可能原因:•柱子老化:液相色谱柱子长时间使用后,固定相可能流失或减少,导致结果出现峰缺失现象。

•进样量过大:进样量过大会使筛选柱中固定相与溶剂质量比例失衡,固定相与溶剂的分配不均匀,导致出现峰缺失现象。

•混杂:在样品制备时,不同的物质可能相互混合,导致某些组分不能被分离出来。

•溶剂挥发: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挥发性高,可能存在液相进样器进入柱子后被挥发掉的情况,影响分离。

处理方法:•柱子检测和维护:长时间使用后,液相色谱柱子的使用寿命会有所下降,建议定期检测和维护柱子。

•调节进样量:对进样量大小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比例均匀。

•加强样品制备:对样品进行充分的制备和清洁,避免溶剂挥发和不同组分混杂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故障2:峰畸变峰畸变是指在分离的过程中,某些峰出现形状异常的变化。

峰畸变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可能原因:•溶剂流速过快:溶剂流速过快,使柱子温度在某些区域过高或过低,导致峰的畸变。

•浓度不均:样品中各种组分的浓度不同,会使分离出的峰形状偏移或发生变化。

•柱子填充不均:柱子填充不均匀,导致分离出的峰形状不正常。

•流量不均:液相色谱仪内流体发生过快或过慢,可能会导致峰的畸变。

处理方法:•调节流速:合理地调整溶剂流速,使柱子内的流体分布均匀,以避免在特定点出现温度异常。

•调整样品浓度:避免样品中某种组分过多或过少,导致分离出的峰的畸变。

•检查柱子的填充和维护:检查液相色谱柱子的填充情况和保养,确保柱子填充均匀、表面光滑,避免填充物团聚、不均匀等情况。

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处理 液相色谱如何做好保养

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处理 液相色谱如何做好保养

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处理液相色谱如何做好保养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处理1、气泡溢出流动相内有气泡,关闭泵,打开泄压阀,打开purg键,清洗脱气,气泡不断从过滤器冒出,进入流动相,无论打开purge键几次,都无法清除不断产生的气泡。

原因过滤器长期沉浸于乙酸铵等缓冲液内,过滤器内部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形成菌团,堵塞了过滤器,缓冲液难以流畅地通过过滤器,空气在泵的压力作用下经过滤器进入流动相。

处理过滤器浸泡于5%硝酸溶液中,超声清洗几分钟即可;亦可将过滤器浸泡于5%硝酸溶液中12~36小时,轻轻震荡几次,再将过滤器用纯水清洗几次,打开泄压阀,打开purge键清洗脱气,如仍有气泡不断从过滤器冒出,连续将过滤器浸泡于5%硝酸溶液中,如没有气泡不断从过滤器中冒出,说明过滤器内部的霉菌菌团已被硝酸破坏,流动相可以流畅地通过过滤器。

打开泄压阀,打开泵,流速调至 1.0~3.0ml/min,纯水冲洗过滤器1小时左右。

即可将过滤器清洗干净。

关闭泄压阀,纯甲醇冲洗半小时即可。

2、柱压高原因(1)缓冲液盐分如(乙酸铵等)沉积于柱内;(2)样品污染沉积。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先用40~50℃的纯水,低速正向冲洗柱子,待柱压渐渐下降后,相应提高流速冲洗,柱压大幅度下降后,用常温纯水冲洗,之后用纯甲醇冲洗柱子30分钟;对于第二种情况,由样品的沉积引起污染的C18柱,和纯水反向冲洗柱子,然后换成甲醇冲洗,接着用甲醇+异丙醇(4+6)冲洗柱子(冲洗时间的长短由样品污染的情况而定),再用换成甲醇冲洗,然后用纯水冲洗,最后甲醇冲洗正向冲洗柱子30分钟以上。

3、既无压力指示,又无液体流过(1)泵密封垫圈磨损;(2)大量气泡进入泵体。

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更换密封垫圈;对于第二种情况,在泵作用的同时,用一个50ml的玻璃针筒在泵的出口处帮忙抽出空气。

4、压力波动大,流量不稳定原因系统中有空气或者单向阀的宝石球和阀座之间夹有异物,使得两者不能密封。

处理工作中注意察看流动相的量,保证不锈钢滤器沉入储液器瓶底,避开吸入空气,流动相要充分脱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的常见问题: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基线的漂移的情况。

关于基线漂移(或上下波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柱子的平衡时间长。

一般来说,新柱子的平衡时间要短。

有些老柱子的平衡是时间长。

当然,柱子的平衡是时间也和它使用的流动相有关系。

如果使用了离子对试剂,那么比普通的简单的流动相(例如二元流动相:甲醇:水,乙腈:水,,,,,,)2、系统存在漏点。

如果系统存在漏点,那么出现基线向下漂移。

需要检漏3、PUMP头有气泡。

PUMP头的气泡会导致基线的漂移和波动。

如果怀疑是PUPM 头有气泡导致基线不稳,只需要看仪器的压力是否稳定就好。

4、流动相脱气。

如果流动相没有脱气,基线肯定是不稳的5、柱后气泡。

在柱子后有气泡产生,导致检测器中的读数有波动。

6、PUMP密封不好。

密封不好,也会导致PUMP头的气泡(好象不可能)和漏夜,基线当然不稳定了。

7、系统的环境。

仪器的使用,如温度的变化,流速的变化,,,,,,,以及梯度洗脱,当然基线漂移8、单向阀睹塞或污染。

单向阀的睹塞和污染,能造成流量不准确,压力波动。

故也会波动,漂移9、检测器污染或有杂质10、如果是紫外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排除以上原因还出现基线噪音大,就有可能是氘灯的能量不足了二、主峰后面有很多杂质峰可能原因1,仪器问题:最有可能的就是系统污染,尤其是管路,比如,入口单向阀或各接口处等有盐残留;2,色谱柱问题:这个好办,换新的色谱柱,大部分能解决问题;3,试剂试药问题:所用试剂、试药达不到色谱级别所需,或者不同批号不同厂家的东西都有可能影响,最直接影响的就是物质的纯度影响流动相的吸收;4,梯度洗脱程序:梯度洗脱程序设置不合理,比如在某个时间段急剧变化;5,其他:如配制方法不同,超声方法不同等。

如今,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发现,上述原因其实都是比较客观的,如果以上4点都解决不了,可以考虑以下原因:仪器本身功能上的区别导致。

比如安捷伦低压梯度和高压梯度做的同样的东西,能重复出来,而且梯度峰都很小,甚至没有,而用岛津的低压和高压梯度仪器,所表现的就不一样了,具体原因,因只具有经验所得,所以目前只能作为讨论的一个话题,仅供各位参考。

三、冲洗液相管路1、如果系统污染可以考虑用异丙醇冲洗,把过滤后的异丙醇当流动相,以0.5ml/min冲洗30-60分钟,一般杂质就可清除。

如果不行可以考虑12%的磷酸冲洗,它可以有效清洗不锈钢和其它材料的管路,清除有机杂质及污垢,比用有机溶剂更有效,也比用稀硝酸有效(用5-15%硝酸清洗虽然有效,但是清洗后系统很难平衡,特别低紫外区域)。

磷酸清洗方法如下:先用甲醇或者乙腈彻底清洗系统,然后是纯水,然后是12%磷酸冲洗60分钟左右,冲洗过程中可以将进样器一并冲洗,然后换用水,甲醇或乙腈冲洗,这样就基本可以了。

2、用5%硝酸洗脱管路1h后未知峰去无踪,效果不错,推荐大家有必要试试如果不是污染严重,还是别用硝酸洗脱管路,因硝酸对不锈钢管路损害较大四、梯度洗脱做梯度洗脱有时候是会这个样子的,基线会漂移的满厉害的。

要用足够的时间来平衡,如果有在线脱气装置会好一点。

特别是走梯度洗脱时后面往往有一些杂峰而有机相在不同的比例下吸光度也不一样,由于UV检测的是相对吸收度,所以就造成了基线漂移。

而且,如果柱子没有平衡好,这种漂移也不一样。

如果走上两个小时后,这种漂移相对就稳定。

在梯度分析时,流动相的选择和波长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梯度洗脱时,一般波长不应再变,否则再高的水平也做不好,尤其在低波长时。

分析波长较高时,流动相相对容易些,如在300nm以上,影响相对较小。

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流动相首选低紫外吸收的,如乙腈和水,少用甲醇和四氢呋喃,无机盐以磷酸盐等低紫外吸收的为好,少用醋酸盐、柠檬酸等有机盐,酸用磷酸和硫酸少用醋酸,同时梯度变化尽可能小和缓和,虽然分析时间将增加。

另外,A,B(C)相都采用混合流动相,以减少流动相变化对紫外的影响。

还有一点,所用的试剂要求为色谱纯,国内有的厂家所标的色谱纯连化学纯的都不如,有一些特定的添加试剂,如离子对试剂,只能使用进口的色谱纯级。

注意以上几点,你的梯度色谱图必将大有改观。

当然你的仪器也要好的了。

建议您使用一种方法:扣除本底法。

此种方法由色谱工作站来完成,具体方法是:1、不进样,严格按梯度方法空跑出基线,得出不进样的梯度基线。

2、进样,做梯度洗脱,得到谱图。

3、在工作站上用谱图相减的功能处理,用谱图减去梯度基线,即可得到比较漂亮的谱图,而且不影响定量计算!五、样品池污染1、如果是流通池脏,可以把柱子去下来,用50-50(v/V)的异丙醇、异丙醇纯水、来冲洗流通池。

如果还不行,用1N的硝酸冲流通池,再用纯水冲洗。

/bbs/thread/6935925?keywords=样品池污染#69359252、液相管路脏、样品池脏、样品池能量比参比池低很多,处理方法:不接柱子,接上二通管,用8%硝酸冲洗2小时,纯水冲洗2小时,用甲醇过度,接着用异丙醇冲洗2小时,最后过度成甲醇。

结果:基线平稳,峰行明显改善,样品池能量恢复六、异丙醇的作用:在安捷伦液相中会使用的10%异丙醇,它的作用是柱塞清洗附件的清洗液,它主要是当流动相中含有盐类时,为了防止盐类在柱塞产生结晶,磨损宝石杆和柱塞密封圈,加入异丙醇10%异丙醇一方面有防止长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增加清洗液的润湿性,减少泵内气泡产生。

在泵运行的时候一定不能干。

异丙醇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是维护液相的专业溶剂,它的“露面”至少有以下几处:1、10%的异丙醇是柱塞清洗附件的清洗液。

2、更换密封圈后用异丙醇磨合。

3、洗针用溶剂。

4、峰拖尾时,可尝试用异丙醇冲柱子。

5、泵的压缩性补偿值,是以异丙醇为基准:标准的100,而常用的流动相:甲醇120,乙腈115,而水则偏差较大,是46。

6、正相和反相系统转换时的中间过度溶剂。

另外在其他厂家的液相中使用30%甲醇,作用都是和异丙醇的一样,用于洗泵和洗针。

七、检测限与定量限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百分浓度%。

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注入液相色谱仪的对照品量。

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

在新的“指导原则”中提到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以检测限为例:“检测限系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

”“无论用何种方法,均应用一定数量的样品,其浓度为近于或等于检测限,进行分析,以可靠地测定检测限。

”其中第一句中指出是最低量,但第二句中又类比为浓度,所以,可以看出,官方对这个概念的定义也不是很严格。

另外,在报新药时,可同时写入申报资料,如标题是:检测限的测定;结果中写:最低检测量是xx ng,最低检测浓度是xx ug/ml。

这样就不会因为概念出问题了。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而最低检测量就是最低检测浓度乘以进样量,写明任一个结果均可。

不会被认为是错误的。

个人认为,审评人员看中的是你对问题的解决途径,就是说问题是否被很好解决了,对于结果的撰写形式,倒是很少那么较真吧。

因为他自已也不能准确地定义,呵呵。

我个人认为噪音峰不应该计最大的,而应该以出现频率最多的信号计,如果以最大的噪音峰来计,检测限会偏大的。

我平时做检测限的时候通常是在做有关物质自身对照溶液线性的时候,选取浓度最低的样品稀释进样,我的经验是:这样做稀释的次数要少,且好计算。

如果没有目的地一针一针的试,通常到最后就已经没有浓度的概念了。

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跟着老师做,检测限,她只告诉我做到S/N=3。

然后,我就这么茫目的稀释,光那个检测限,我就做了大半天。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糗。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

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将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即空白标准差)乘以10,作为定量限的估计值,继之,再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接近定量限或以定量限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八、PPM简单的说:1ppm=1mg/kg=1mg/L=1×10-6 常用来表示气体浓度,或者溶液浓度。

ppm是英文parts permillion的缩写,译意是每百万分中的一部分,即表示百万分之(几),或称百万分率。

如1ppm即一百万千克的溶液中含有1千克溶质。

ppm 与百分率(%)所表示的内容一样,只是它的比例数比百分率大而已。

在花卉生产栽培中,常常施用“微肥”和“植物激素”,这些药剂在施用时,其用量甚微,每千升的容量中只含有几毫克甚至更少,故用“ppm”来表示。

九、紫外扫描定检测波长方法一:波长扫描,找最大吸收不就行了,一般是扫描,取最大波长。

办法二:如果测有关物质,一般选择254。

如果测含量,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

方法三:一般的液相上具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都可以进行波长扫描,以取得最大吸收峰,如果没有这种功能的,可以从254开始,每格5或10的波长进行增加寻找,可以比较麻烦,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当然了,最好要有纯物质,这样比较准确点.方法选择问题:比如,流动相配制\流速\取样量\波长\溶剂选择,以及检测器的选择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那种功能,可以用紫外扫描仪扫描,这样就可以找到最大吸收波做波长扫描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不成,可以判断样品中的特定官能团,查相关文献,会有对此官能团的最大吸收波长,以其做参考,在其波长附近.做几个相差5或10nm的..一般不论实验是测含量还是有关物质,波长选择都先用流动相配制样品扫一张紫外图谱,初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以作参考.而真正选择哪个作为检测波长还需在液相上试.因为往往与紫外扫描有差异.影响因素很多,样品的浓度差异,液相上流动相有时是双泵混合而得与手动配制也有一定的差异...含量测定一般选用液相上待测成分吸收最大的波长,因为此时灵敏度最大,误差相对小.但若1.其最大吸收波长是比较靠近200nm,由于溶剂截止波长的影响当然也可适当将波长往长波方向移;2.有时需同时测定多种成分,且最大吸收波长差异又较大,为兼顾也可选择中间波长..有关物质的波长选择因是检测有关物质且常常量小,一般是选用有关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同样也存在为方便同时检测多个有关物质而选用中间波长的情况. 有关物质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未知有关物质数目种类的条件下最好能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防止在某些波长下,有些又不容忽略的有关物质不被显示而漏检.总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用处比较大,我也是用后深有体会.波长选择百变不离其中的是应符合方法学上的要求./bbs/topic/21305756我们初步选定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先按药典两种药物项下用甲醇作溶剂,然后用原料配制混合的对照溶液,用对照容易在紫外光度计上从200-400进行全波长扫描(每隔10nm扫描一次)找出最大的吸收波长,然后用初步确定的最大吸收波长在液相上进行实验看峰的峰型如何,如果峰型不太好我们可以根据紫外扫描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