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释文与题跋文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翻译

米芾蜀素帖原文及翻译
1、原文: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版和。
天分秋暑资吟权兴,晴献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2、白话译文:披星戴月乘船扬帆经过这里,远远地望见集贤林,见佳气盈盈、闻颂歌阵阵。
这里路不拾遗,可知政之严肃;野外多滞留的谷穗,可见时局之和。
天有秋凉暑热,可以让诗人吟咏;晴天带来了美丽的溪山让人沉醉。
于是我捉蟾蜍研墨,写出的彩笺书信几可剪开宛若轻纱的江波。
出处:出自北宋书法家米芾《蜀素帖》中的《重九会郡楼》。
3、创作背景: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
宋哲宗元祐三年()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
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
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
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于变化中显沉着笔力,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
《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
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刚柔相济的姿态、痛快淋漓的气势与沉着痛快的风格。
蜀素帖单字放大

蜀素帖单字放大《蜀素帖》,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
今藏于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诸体诗》,清乾隆末年编篡《石渠宝笈续编》时取今名。
《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
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
当时许多书法家只敢在蜀素上书写少许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写的满满的八首诗句。
此作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
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
结体偏纵长倾侧,表现灵动。
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尽变化之能事。
书风完全显露出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
《蜀素帖》真迹在明代时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人收藏,清代曾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
《蜀素帖》曾摹刻入《戏鸿堂帖》及《三希堂帖》等,民国初年,其墨迹经北京的延光室(书画出版社)按黑白摄影柯罗版印刷的形式出版。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
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
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

米芾(1051-1107)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苏轼、黄庭坚、文同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骈体和横折叠字,飘逸自然,被誉为“米体”。
蜀素帖八首是米芾的一组行草书法作品,包括《江雪》、《千秋节》、《秋夕》、《登岳阳楼记》、《兰亭集序》、《醉翁亭记》、《琵琶行》和《赤壁赋》。
这八首作品展现了米芾的高超书法技艺和深厚文学修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后人的目光。
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美景象,通过对孤独老人独自垂钓的生动描写,寄托了作者处理世事的孤独心情。
2.《千秋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宫殿千门如画图,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首诗以“The香”描绘了盛唐的繁华景象,千门万户的宫殿宛如巨型的画阵,而诗人的神情落寞,冷峻,蕴含了他身世多舛的悲悯之情。
3.《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这首诗写出了深秋季节的宁静和清冷的感觉,描绘出了作者倚在床上看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景。
4.《登岳阳楼记》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远望,风景如画,激发了作者赞美家国的深情。
这篇文章以概括、发挥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敬畏和对家国的深情。
5.《兰亭集序》孤云将会,行者怀感,岂无怆想所至乎?或剑奋辞,或环佩交颂;怨此自问也名自怀也,岂达于此!一春古华,力而游梁相于逍遥,斯已而已矣。
注释:兰亭集序是我国文学史上面的一篇致赞文章,它用辞令冠绝当时,且纤捷风雅,明理意,成为了书法名篇。
6.《醉翁亭记》此亭极好,而人烟旷绝,水面波澜不见。
初至,有山无水;既有水,亭上山下;有山有水,观者起念,尽期于海。
则徒者返骇。
注释: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结构、优美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珍贵成就。
7.《琵琶行》凄凄去去,扶桑已动。
汉家烟尘暗连山。
悲风伤梁汉。
宫阙相望。
注释:这首诗借物喻人,寄托了南北对峙的痴怀,诗句纯率,初文精丽,是当时文学艺术的精品。
米芾《蜀素帖》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

北宋四大家之米芾的作品《蜀素帖》详情米芾蜀素帖米芾,字元章,汉族人,姓米也姓芊,陕西人,后来迁到了北襄阳,也曾在江苏镇江定居过,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鉴定家、画家和理论家,在北宋当时很有名的“宋四家”中,其中一位就米芾,他曾经在学校里当过老师和书画博士,还当过礼部员外郎。
米芾《蜀素帖》部分米芾擅长写诗文,画书画,还懂得鉴别物品的真假,米芾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的性格很怪异,行为举止也有些疯狂,曾有人叫他“米颠”。
《蜀素贴》是米芾的作品,长29.7厘米,宽284.3厘米,71行658个字,上面一共有八首诗,蜀素贴也叫做“拟古诗帖”,为什么会叫蜀素贴呢?蜀是指蜀地,现在指的是四川,四川有一种质量好的本色绢布,就叫做蜀素,蜀素的制作很讲究,上面织的是乌丝,是很珍贵的物品。
当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将它裱成了长卷,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在上面题诗写文什么的,但是传了三代却没人敢在上面写什么,后来米芾见到之后便在上面写了五七言八首诗,写得随手自如像如鱼得水一般一挥到底,当时米芾三十八岁,他的文采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蜀素贴”。
米芾蜀素贴结构笔法很率意,结体很诡异,独具一特的风格跟晋唐以前和平简远的书风大不相同,蜀素贴创造出了神采奕奕的意境,后人称它为中华第一美帖,现在它被收藏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
米芾作品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要么是在词赋上有很高的造诣,要么是在书法上功夫精妙,要么是在诗文创作上独有成就,而很难有人精通各家所长于一身,比如说欧阳修,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高,再如李白,写诗无数,被称为“诗仙”,再比如张旭,在书法艺术上有极深的造诣,等等,众多著名的古代文人都有其精通的艺术,虽然对于别的方面有所涉猎,却也未达到精通的境界,而有一个人与他们都不同,他不仅能写诗,能作文,擅长书画,精通鉴别,对于收藏也有很高的热情,此人便是米芾。
米芾像说起米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个雅号“米颠”,这是由于他在行为举止穿着方面的怪异和癫狂形态而被当世人起的一个名号,他遇见奇石都会称兄道弟,故而得此名号也算是吻合他的性格和行为。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蜀素帖是唐代著名碑帖之一,为唐朝书法家蜀素所创作。
这篇文章将会逐句解释蜀素帖的原文及其译文,为读者深入了解蜀素帖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我见汝妻。
尽显美色。
解释:我看见你的妻子,她美丽动人。
立言上念。
言因身生。
解释:思想和言语从内心产生。
无咎我心。
突然病重。
解释:没有伤害我心灵,却突然病重。
言行胜于。
父与母亲。
解释:言行胜过父母。
众人赞叹。
心之所欲。
解释:众人赞叹,满足内心的愿望。
展我音韵。
舒展而愉。
解释:表达我的声音和音乐,舒展而愉悦。
窜我身下。
心中痛苦。
解释:逃避痛苦的内心。
玉楼金阙。
富贵之地。
解释:玉楼金阙是富贵繁华的所在。
回眸一笑。
心灵的渴望。
解释:回头微笑,是心灵的渴望。
众人皆言。
天下没有。
解释:众人都说天下没有。
愁肠两结。
忧伤的内心。
解释:愁肠两结,悲伤的内心。
登山涉水。
颠沛流离。
解释:登山涉水,漂泊流离。
阳光险恶。
翻山越岭。
解释:阳光险恶,翻越山岭。
鲸鱼大如。
海岳之巅。
解释:鲸鱼大如,如同海岳之巅。
扫尽天下。
清净之身。
解释:扫尽天下,保持纯净的心灵。
身者小成。
言听计从。
解释:身者小成,言听计从。
倚桥长歌。
心情畅快。
解释:倚在桥上,长歌而唱,心情畅快。
真假难辨。
虚实难分。
解释:真假难辨,虚实难辨。
音声翕合。
和谐相应。
解释:音声合为一体,和谐相应。
回眸露笑。
嫣然一笑。
解释:回眸露出微笑,嫣然一笑。
乐在其中。
无尽欢笑。
解释:快乐就在其中,欢笑不断。
愿得此身。
安然无恙。
解释:希望拥有这样的身体,平安无事。
蜀素帖原文及译文逐句解释就是对蜀素帖的原文及其译文进行一一解释。
这篇文章通过对每一句话的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蜀素帖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蜀素帖作为唐代的一件文化艺术品,它通过文字之美和意境的表达,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希望通过这篇解释文章,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蜀素帖,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米芾《蜀素帖》释文

米芾《蜀素帖》釋文《擬古》青松勁挺姿,凌霄耻屈盤。
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
秋花起絳jiàng煙,旖yǐ旎nǐ雲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
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龜鶴年壽齊,羽介所託殊。
種種是靈物,相得忘形軀。
鶴有沖霄心,龜厭曳yè尾居。
以竹兩附口,相將上雲衢qú。
報汝rǔ慎勿語,一語墮duò泥塗。
《吳江垂虹亭作》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霜)破柑。
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
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常娥稱客星。
時為湖州之行《入境寄集賢林舍人》揚帆載月遠相過,佳氣蔥蔥聽頌歌。
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
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野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jiān書盡剪江波。
《重九會郡樓》山清氣爽九秋天,黃菊紅茱滿泛船。
千里結言寧有後,群賢畢至猥wèi居前。
杜郎閑客今焉是,謝守風流古所傳。
獨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皎皎中天月,團團徑千里。
震澤乃一水,所占已過二。
娑羅即峴山,謬miù云形大地。
地惟東吳偏。
山水古佳麗。
中有皎皎人,瓊衣玉為餌。
位維列仙長。
學與千年對。
幽操久獨處。
迢迢tiáo願招類。
金颸sī帶秋威。
欻xū逐雲檣至。
朝隮jī輿yú馭yù飆biāo。
暮返光浮袂。
雲盲有風□。
蟾餮tiè有刀利。
亭亭太陰宮。
無乃瞻星氣。
興深夷險一。
理洞軒裳偽。
紛紛夸俗勞。
坦坦忘懷易。
浩浩將我行。
蠢蠢須公起。
《送王渙之彥舟》集英春殿鳴捎歇。
神武天臨光下徹。
鴻臚lú初唱第一聲。
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樂育天下造。
不便敲枰使傳道。
衣錦東南第一州。
棘璧湖山兩清照。
襄陽野老漁竿客。
不愛紛華愛泉石。
相逢不約約無逆。
輿握古書同岸幘zé。
淫朋嬖黨初相慕。
濯zhuó髮洒心求易慮。
翩翩遼鶴雲中侶。
土苴jū尫wāng鴟chī那一顧。
01蜀素帖

01蜀素帖创作背景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
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
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
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赏析: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了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
有个叫作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是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来题诗,以遗子孙,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而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了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般,他于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
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得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所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在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简/繁体原文及译文:《拟古/擬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青松勁挺姿,淩霄耻屈盤。
译文:青松刚劲地挺着它的身姿,直插云宵而耻于曲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
译文:好多滕蔓杂树,互相牵连着露出松端,与之相争高下。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秋花起絳烟,旖旎雲錦殷。
译文:秋天到了,山上的适季花儿忽然盛开,紫红一片,美丽得象云锦一般。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译文:对此,青松不感到羞辱,也不标新立异与之争艳,只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从自身的缝隙中向松林里射出一圈圈斑斓的光丸,美丽极了!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
译文:柏树见此,吐出了柏籽效仿;仙鹤看到了,也缩起了自己的颈项,自愧不如。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蜀素帖》释文与题跋文
[源于书法江湖网友“逸云”发表于《书法交流》的帖子]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ye,四声)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qu,二声)。
报汝(ru,三声)慎勿语,一语堕(d uo,四声)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霜)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
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
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
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
迢迢愿招类。
金飔带秋威。
欻逐云樯至。
朝隮舆驭飙。
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
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
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
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
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
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
神武天临光下彻。
鸿胪初唱第一声。
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
不便敲枰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
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
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
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
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
土苴□鸱那一顾。
迩(业)来器业何深至。
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
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
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
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
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
溪堂米敝记。
附:
【题识】
增城嗜书,又好米南宫书,余在长安得蜀素摹本,尝与增城言米书无第二,但恨真迹不可得耳。
□二十余年,竟为增城有……
犹有蜀素存米者,幸逭郁攸献晋卿。
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畹擅连城。
书虽涉放原归整,□固云颠颇具英。
磬折幽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
癸卯仲春上澣御题
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附福隆安家不戒于火,而是卷适以付装获全,因进入内府,即提什纪其事。
今春其孙丰伸济伦家复遭祝融之厄,传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为丁甲下取洵乎。
翰墨因缘,流传有数,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
戊申孟夏御识。
臣董浩奉敕敬书
【跋文】
《蜀素》一卷,乃庆历四年甲申东川所造,东园邵子中藏于家二十余年,至熙宁元年戊申装褫成卷。
先记其尾,虚其首,以将属善书者。
庆历至熙宁二十余年矣,至熙宁八年乙卯胡完夫、徐道渊、闾丘公显观于子中家,展转数遍,亦题其尾,尚其素也。
至元佑三年戊辰始为米溪堂书,熙宁至元佑又几二十几年矣,子中、完夫诸公爱其素如此,不知诸公及见溪堂之词翰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