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分析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分析报告

作业成本分析报告

作业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作业成本分析是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经营瓶颈,优化经营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本报告将对企业的作业成本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二、作业成本的定义作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与产品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直接劳动等;间接费用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费用,如租金、水电费等。

三、作业成本的分析方法1.分类分配法:将作业成本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去。

这种方法适用于作业成本的构成较为复杂的情况。

2.直接法:将作业成本直接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去。

这种方法适用于作业成本的构成较为简单的情况。

3.横截面分析法:将不同作业在同一时间段内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成本高的作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4.纵向分析法:将同一作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成本进行比较,找出成本的变动趋势,从而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四、作业成本的分析结果通过对企业的作业成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超出了合理范围:原材料成本占作业成本的60%,超过了标准的40%~50%。

这是因为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没有进行有效的谈判,导致成本过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采购管理,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更优惠的价格。

2.人工成本过高,劳动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占作业成本的30%,较高于标准的20%~25%。

这是因为企业的劳动力利用率较低,员工绩效不高,导致成本过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优化员工的配置,提高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水平。

3.管理费用占比过高:管理费用占作业成本的10%,较高于标准的5%~8%。

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成本过高,无效的管理费用增加了作业成本。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进行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费用。

五、降低作业成本的建议1.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争取更优惠的价格;2.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劳动效率,优化员工的配置;3.进行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费用;4.使用成本控制系统来监控作业成本的变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成本与活动相关联,而不是仅仅将成本分配给部门或产品。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给每个活动或“作业”,为管理者提供了对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更准确的了解。

这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潜在的低效率或高效率的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业务绩效。

1.标识活动或作业:首先需要明确企业中的各项活动或作业。

例如,生产线上的装配、测试和包装等活动。

2.捕捉成本:将直接成本(直接与活动相关的成本,例如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直接与活动相关的成本,例如间接人工和制造间接费用)捕捉到每个活动中。

3.分配成本:根据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项作业中。

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任何与活动相关的因素,例如工时、机器使用时间或产品数量等。

4.计算成本:通过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相加,计算每个活动的总成本。

5.评估效益:与每个活动相关的成本可以与活动产生的效益进行比较,以评估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性。

然后,他们根据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个活动中。

例如,装配线上的间接人工成本可以根据工时来分配。

还可以将制造间接费用按照每辆汽车的制造时间来分配。

通过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相加,汽车公司可以计算出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

他们可以比较每辆汽车的成本和售价,以评估该产品的经济性。

通过作业成本法,汽车公司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以发现哪些活动是低效率的,可以采取措施来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率。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汽车公司可以使用这些成本数据来确定是否应该自行生产一些零部件,还是将其外包给供应商。

他们可以根据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比较,做出最经济和有效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的成本分配方法,也是一种本质上的产品成本法。

它适用于生产作业或服务活动的成本核算,能够使管理层对企业的成本结构和变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够帮助管理层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本文将对作业成本法的原理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应用进行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配的方法。

作业是特定的生产任务或服务活动,例如生产一种产品、完成一项工程或提供一项服务等。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包括三个核心概念:作业成本卡、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汇总。

1. 作业成本卡作业成本卡是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工具,用于记录与特定作业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作业成本卡将每个作业的成本细分至每个成本项目,以便于管理层对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

2. 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要求将间接成本与各个作业进行合理分配。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特定作业相关联的成本,例如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通过适当的分配基础,可以确保间接成本能够合理地分配给各个作业,从而真实反映各个作业真实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要求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汇总,以便于管理层对企业的总体成本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作业成本汇总还可以帮助管理层评估各个作业的盈利能力,并作出相关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业。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案例:某制造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某制造企业生产了多种不同的产品,并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卡的方式,对每个作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进行详细记录和核算。

企业还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进行了合理的分配。

通过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得以了解每个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并可以评估每个产品的盈利状况。

有些产品可能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低下或者优化制度不完善导致成本较高,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作业成本分析报告

作业成本分析报告

作业成本分析报告作业成本分析报告一、概述作业成本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

在企业管理中,作业成本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控制手段,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和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以便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二、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的成本,计量单位可以是重量、体积等。

在作业成本分析中,需要将直接材料成本与每个作业关联起来。

通过准确核算每个作业所使用的直接材料量和价格,可以确保成本的准确计算和控制。

三、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在作业成本分析中,需要将直接人工成本与每个作业关联起来。

通过准确核算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人工工时和人工费用,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找出人工成本的浪费和改进空间。

四、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作业的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

在作业成本分析中,需要将间接费用合理分配给不同的作业。

通过适当的分配方法,可以实现间接费用的公平和准确核算。

五、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是指通过监控和管理作业成本,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在作业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六、作业成本优化作业成本优化是指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品质。

在作业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分析作业流程,找出优化的空间和潜力,通过改进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减少废品率等方式,降低作业成本。

七、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的某个生产作业为例,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该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的核算和分析,发现直接材料成本偏高,原因是采购成本高和材料利用率低,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确定和分配成本。

它通常用于制造业,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以下是一个关于作业成本法案例的分析:某食品加工公司(Company A)生产各种食品产品,如薯片、饼干和巧克力。

该公司想了解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首先,公司A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了成本驱动因素。

例如,对于薯片的生产,工作岗位可以是切片、炸制和包装。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随后,公司A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切片机每小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乘以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升食用油的成本乘以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件包装材料的成本乘以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最后,公司A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例如,薯片的制造成本可以是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A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如果薯片的制造成本较高,公司A可以考虑降低切片机的使用时间或减少食用油的消耗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涉及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成本驱动因素,然后根据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最后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分析

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分析

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动因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对于成本的精确核算和有效控制变得愈发重要。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而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分析则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成本动因,简单来说,就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

它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比如,生产产品时,机器的运转时间、工人的工作小时数、原材料的使用量等都可能是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作业,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

那么,成本动因是如何影响成本核算的呢?我们以一个制造企业为例。

假设该企业生产两种产品 A 和 B,传统成本法可能会按照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单一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

但实际上,产品 A 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工艺和更多的机器调试时间,而产品 B 则相对简单。

如果仅按照单一的分配标准,就会导致产品 A 的成本被低估,产品 B 的成本被高估。

而在作业成本法中,会识别出不同的作业,如机器调试、质量检验、材料搬运等,并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

对于机器调试作业,成本动因可能是调试次数;对于质量检验作业,成本动因可能是检验时间;对于材料搬运作业,成本动因可能是搬运次数或搬运重量。

通过对这些成本动因的准确计量和分析,将制造费用更合理地分配到产品 A 和B 中,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成本动因的分类多种多样。

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

例如,设备的折旧费用可以按照机器小时这一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

作业动因则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依据,它反映了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情况。

比如,订单处理作业的成本可以按照订单数量这一作业动因分配到不同的产品。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通过对不同作业所需的资源和费用进行分配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和制定价格策略。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记录每个作业的实际成本时,将成本分配给每个作业的主要原因或因素。

因此,该方法需要对每个作业的资源和费用进行记录,从而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

具体来说,该方法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作业:对于制造行业,作业可以是产品的加工、装配、检验等;对于服务业,作业可以是服务的提供、维修、客户服务等。

2.记录直接成本: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分配给每个作业。

3.分配间接成本:将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房屋租金、管理人员薪酬等,按照作业消耗的资源占比分配给每个作业。

4.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5.确定成本驱动器:成本驱动器指导致每个作业成本变化的原因或因素,例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利用率等。

6.建立成本驱动器关系模型:通过建立成本驱动器关系模型,企业可以准确预测哪些因素将导致每个作业成本的变化,从而优化生产成本和生产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定价: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定价,以确保产品销售价格能够覆盖生产成本和利润。

2.生产计划: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识别低效率和高成本的作业,从而优化生产计划并提高生产效率。

3.表现管理: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表现出色的作业,以及哪些作业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关注,从而改善企业的表现管理。

4.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前瞻性决策,例如,是否开展新的产品线、是否增加生产线等。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例如,生产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以更好地管理企业成本和提高效率。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活动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它通过将企业的成本分配给各项活动,并将这些活动再分配给产品或服务,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下面将分析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是以活动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计算。

这种方法提供了一个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精确的成本分配方式。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采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忽略了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而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分配给各项活动,再将这些活动分配给产品或服务,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种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影响程度。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包括成本分配、决策支持和绩效评估。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以便进行定价和决策。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以及对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改进。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分配和提高效率。

通过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企业可以识别出成本较高的活动,并考虑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

这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分配,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
作业(activity)对公司资源(resource) 的加工过程是一个资源的增值过程。
整体思路
直接成本
直接追溯
管理费用
直接分摊
直接作业 操作/营业费用 资源 间接作业 产品、路由
精细化成本计算
以站点为单元进行精细化的成本计算
连接运 单信息 产品 路由 客户 项目 ……
站点费用 工资 100
站点资源 站点经理 操作工 支线车 干线车 分拣设备 扫描设备 …… 合计: 1000 60 40 120 80 150 50
站点作业 取件 派件 站内操作 支线运输 干线运输 客服 …… 合计: 1000 150 140 220 100 150 50
单位成本 5/票 6/票 4/件 10/吨公里 8/吨公里 3/次 ……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3.资源利用率的处理
闲置率 实 际资 业源 务能 量力 利用率
闲 置 资 源 被 有 效 利 用 的 资 源
对应关系
闲 置 活 动
资源
活动动因
有 效 活 动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4.活动的选取—粗细程度的判断
类别编码 活动类别 活动编码 A01 A02 A03 A04 A 取派 A05 A06 A07 A08 A09 取件在途 派件在途 取在客户处 派在客户处 前台收件 点货 自营 ODA 代理 ODA 手提递送 活动名称 活动属性 前线 前线 前线 前线 前线 前线 前线 前线 前线 分级 是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服务对象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需要点货的项目 所有 所有 需要手提递送的项目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5.动因的选取,分配方法确定
活动编码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201 202 203 活动名称 取件在途 派件在途 取在客户处 派在客户处 前台收件 点货 自营 ODA 代理 ODA 手提递送 理货 调度 分拣、扫 描、装卸 活动类型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取派 操作 操作 操作 服务对象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项目 所有 所有 项目 所有 所有 所有 需点货的项目数 自营 ODA 票数 代理 ODA 票数 手提递送票数 取件件数 取件票数 出入站件数 项目动因 取件次数 产品动因 取件票数 派件票数 取件件数 派件件数 取件件数 票数
作业成本分析
传统成本方法
制 造 费 用 按生产部门 归集 生产部门 (装配)
生产部门 (铸造)
按数量基 础分配
生产部门 (切削)
产品1
产品2
产品 n
4.作业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 它首先向决策者强调大量的资源消耗其 简称ABC,这一成本计算方法能更准确 实并非与某一实体产品或劳务直接相关 地将各大服务部门的间接成本分配于其 ,而是在为众多的品种产品与劳务提供 成本对象。 间接服务; • 同时它也向决策者强调了成本计算的目 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地分配共同成本, • 为什么要采取作业成本法? 而是应该着力于准确地计量为客户提供 • 服务业,材料已经不是成本最重要构成; • 制造业,人工成本持续提升; 产品与劳务的成本,从而在此基础上做 出更合理的决策。
• 以上合计2850/月,每人分摊 950元。
作业成本法示例
• 小赵:“这个月我就没在家吃 过饭,我这饭费算是替小钱女 朋友交了。” • 小钱:“不就是吃几顿饭吗? 我还从来没上网呢,宽带费不 也是照样交着? • 小孙:“我住大厅我都没说什 么,你们怎么那么多废话?要 么大家轮流住客厅,要么你们 每人补我精神损失补偿费!”
小计 1800 900 150 2850
小赵 700 150 0 850
小钱 700 450 0 1150
小孙 400 300 15成本法的基本框架: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ABC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 方法,其优势是把间接费用更加合 理地分摊到不同成本对象。 各种作业行为消 耗公司资源 各种作业 (activities) 客户享受商品和服 务,本质上是对作 业的消耗 成本对象
小计 房租 饭费 宽带 合计 1800 900 150 2850 小赵 600 300 50 950 小钱 600 300 50 950 小孙 600 300 50 950 房租 饭费 宽带 合计
• 一番争执之后,大家重新商定 了生活费用分摊规则:
• 小赵一半时间不在家吃饭,饭费减 半;小钱女朋友隔天来吃一次饭, 正好补上小赵的钱; • 小孙独霸网络,宽带费他全部负责 ; • 小孙住在大厅,委屈了,大家也别 换了,他少掏200房租,小赵小钱 补上。
$
房屋与建筑物
岗位
作业设备
运输设备
$
Pay to $
快件 通讯设备 电脑设备 电器设备
仓库
办公设备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1. 从科目到资源,与会计核算系统的衔接
办公费 水电费 取暖制冷费 差旅费 低值易耗品 劳动保护费 修理费 运输费 保险费 租赁费 燃料场损及材料毁损 灰渣处置费 排污费 保卫消防费 清洁绿化费 试验检验费
作业成本法示例
• 三个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赵、 小钱和小孙共同租了个两室一 厅,大家说好同甘共苦,共同 分担生活成本。 • 他们仨的主要生活成本包括房 租、饭费、宽带:
• 房租:1800元/月 • 饭费: 900元/月 • 宽带: 150元/月
• 开始两个月相安无事。 • 最近,小赵单位工作特别忙, 老加班到很晚。小钱和女朋友 如胶似漆,女孩天天过来和小 钱一起吃饭。小孙是个游戏狂 ,天天宅在家里上网。 • 终于有一天,矛盾爆发了……
车辆费用 200 设备折旧 200 …… 合计: 1000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1. 资源的选取 2. 从科目到资源,与会计核算系统的衔接 3. 资源利用率的处理 4. 作业的选取 5. 动因的确定,分配方法选择 6. 业务数据的基础评估,来源选择、加工处理
资源的类别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1. 资源的选取:主要考虑资源的成本费用归集
$
房屋与建筑物
岗位
作业设备
转换: 工资标准
运输设备
$
Pay to $
快件 通讯设备 电脑设备 电器设备
仓库
办公设备
咨询关键问题
作业成本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 1. 从科目到资源,与会计核算系统的衔接
资源编码 资源类别 属性序号 1 2 10 岗位 3 4 5 1 2 20 建筑物 3 4 5 6 人数 工资标准 住房补贴标准 报销标准(移动电话) 报销标准(BP 机) 月折旧额 月租金 物业管理费标准 水电费标准 维修费标准 供暖费标准 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