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章 阶段复习课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规范解答】解法一:数学解析法
A的受力情况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Fsinθ+F1sinθ-mg=0 Fcosθ-F2-F1cosθ=0
由上述两式得F= mg -F1
sin
F=
F2 mg 2cos 2sin
令F1=0,得F最大值Fmax= mg 40 3 N
sin 3 令F2=0,得F最小值Fmin= mg 20 3 N 2sin 3 综合得F的取值范围 20 3 N≤F≤ 40 3 N 3 3
【变式训练】(多选)(2013·无锡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质量均
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 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 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 小( )
A.可能为 3 mg
3
B.可能为 5 mg
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 1Mg
)
B.μ 1(m+M)g
μ 2mg
D.μ 1Mg+μ 2mg
【解析】选C。长木板ab未动即地面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为静
摩擦力,由于P在长木板ab上滑动,即P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大小
为μ2mg。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μ2mg。
即只有C正确。
主题二
(1)弹簧弹力:胡克定律 (2)发生微小形变物体的弹力: 二力平衡
(1)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判断 (2)滑动摩擦力: Ff=μFN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
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
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2,则长木板ab受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知识点二 融化和凝固
【例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融化过 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 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拌棒、停表、 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冰___(选填 “冰”或“蜡”)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 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 度,它的示数是__5_2__℃.
答案:C
【例4】夏天,在开空调的房间的玻璃窗上会 有水滴,则水滴在玻璃的( B )
A.内侧 C.内侧和外侧都有
B.外侧 D.无法确定水滴在哪侧
解析: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内的温度应比室外 低,窗玻璃的温度也应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则 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会放热而液化 成小水滴,故小水滴应在玻璃的外侧.
本章复习和总结
R·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 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 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 形态.
4.知道融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融化过程 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1)本实验目的是:视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 沸腾时的__温__度____;
(2)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装置图, 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正确、 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B__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A___的位置 (选填“A”或“B”);
(3)如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 度,此时的水温是__8_5_℃;
知识点三 汽化和液化
【例3】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记述了一个创造了赤着脚在 650℃的燃烧着的一堆长木炭上步行了约7.5米的世界之最“纪录”. 他创下了这个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0张PPT)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三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回顾本章的内容,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
识的框架图.
2.知道求概率的一般方法——树状图和列表法.
3.知道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会合理运用概率的思想,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会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以及用
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
时,用列表法.
(3)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的关键:
①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一定要相同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②P(A)= 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 ;
(
③在统计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时,
要做到不重不漏.
预习导学
4.估计总体数目.
通过试验法估计总体数目的方法:(1) 抽取 法估算总体
数目;(2)用 放入 法估算总体数目.
预习导学
·导学建议·
本节可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重点关
注以下几个问题:(1)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计算概率的两种方
法;(3)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合作探究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1.某市体育中考现场考试内容有三项:50米跑为必测项目,
另在立定跳远、实心球(二选一)和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二
(2)小国同学的父亲认为,如果到A处不买,到B处发现比A
处便宜就马上购买,否则到C处购买,这样更有希望买到最低价
格的礼物.这个想法是否正确?试通过树状图分析说明.
解:(1)∵在每一处都有价格最低,最高,较高的可能,
∴P(A处买到最低价格礼物)= .
合作探究
(2)作出树状图如下:
第三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回顾本章的内容,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
识的框架图.
2.知道求概率的一般方法——树状图和列表法.
3.知道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会合理运用概率的思想,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会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以及用
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
时,用列表法.
(3)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的关键:
①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一定要相同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②P(A)= 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 ;
(
③在统计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时,
要做到不重不漏.
预习导学
4.估计总体数目.
通过试验法估计总体数目的方法:(1) 抽取 法估算总体
数目;(2)用 放入 法估算总体数目.
预习导学
·导学建议·
本节可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重点关
注以下几个问题:(1)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计算概率的两种方
法;(3)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合作探究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1.某市体育中考现场考试内容有三项:50米跑为必测项目,
另在立定跳远、实心球(二选一)和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二
(2)小国同学的父亲认为,如果到A处不买,到B处发现比A
处便宜就马上购买,否则到C处购买,这样更有希望买到最低价
格的礼物.这个想法是否正确?试通过树状图分析说明.
解:(1)∵在每一处都有价格最低,最高,较高的可能,
∴P(A处买到最低价格礼物)= .
合作探究
(2)作出树状图如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探究与表达规律专题课件

类型三:图形类规律问题
3.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的小正方形按照一定的
规律摆放而成的,照此规律下去,第20个图
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与体会?
课堂达标检测
1.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
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按照图形的规
律,摆第(n)个图,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
则a2021的值为
.
方法归纳:
.
类型二:数式类规律问题
2.观察下列各式,完成问题.
1+3=4=22,
1+3+5=9=32,
1+3+5+7=16=42,1+3+5+7+9=25
=52,……
(1)仿照上例,计算:1+3+5+7+…+99
= 2500 ;
类型二:数式类规律问题
2.观察下列各式,完成问题.
3.一组数 ,
−
4 3 6 5
8 7
, ,− …按一定的
5
7
9
规律排列,请你根据排列规律,推测这组数
20 19
的第10个数应为 − 21.
方法归纳:
.
类型二:数式类规律问题
1.已知整数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0,
a2=-|a1+1|,a3=-|a2+2|,a4=-|a3+3|,…依次类推,
为
.
课堂达标检测
答案:
1.6n+2;
2. − ;
3.5(2n-1)×5(2n-1)=100n(n-1)+25.
1.一组数 , , ,…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配套课件:3.阶段复习课

c.强酸与强碱以任意体积混合 先判断酸或碱的过量情况,若酸过量,按①情况计算,若碱过
量,按②情况计算。
(说明:通常两种稀溶液混合,如不知溶液密度,则混合液的体 积可认为是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
④溶液的稀释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
1.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以NH3·H2O为例)
2.电离常数 (1)表示方法:对于AB
③强酸、强碱的混合溶液
a.强酸或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当pH相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
位时,pH混(酸)=pH小+0.3 pH混(碱)=pH大-0.3 b.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 若pH酸+pH碱=14,则pH混=7 若pH酸+pH碱<14,则pH混=pH酸+0.3 若pH酸+pH碱>14,则pH混=pH碱-0.3
2.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1)理论依据: ①电离理论 发生电离的微粒的浓度远大于电离生成的微粒的浓度,因弱电 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例如H2CO3溶液中: [H2CO3]>[HCO3-]>[CO32-]。
②水解理论 发生水解的微粒的浓度远大于水解生成的微粒的浓度,如Na2CO3 溶液中:[CO32-]>[HCO3-]>[H2CO3]。
④同pH同体积酸与同一物质反应消耗该物质的量:消耗物质多 的为弱酸。
⑤盐溶液的pH大小:如NaX、NaY的pH分别为8、9,则酸性HX>
HY。 ⑥同条件下导电性:导电性强者电离能力较强。
(2)强酸与弱酸的比较:
四、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三规律”
(1)强弱规律:“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 性”。 (2)大小规律: ①“水解程度小,式中可逆号,水解产物少,状态不用标”。
(3)溶质为碱的溶液:OH-来源于碱电离和水电离,而H+只来源于
七上数学课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件)

x
2
4x 3
3
1
,去分母,得
3(
x
2)
(4x
3)
3
,故本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B,1 x 4 ,移项,得 x 4 1,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 2x (1 3x) 5 ,去括号,得 2x 13x 5 ,故本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D,
2x
3,两边都除以
2,得
x
3 2
,故本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
故选:A.
C.
x
7 5
D.
x
2 3
【变式训练】
B 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x
2
4x 3
3
1
,去分母,得
3(x
2)
(4
x
3)
1
B.1 x 4 ,移项,得 x 4 1
C. 2x (1 3x) 5 ,去括号,得 2x 13x 5
D.
2x
3,两边都除以
2,得
x
2 3
【解析】解:A,
知识点一 方程的相关概念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 等式的性质 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事项
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 相同的变形;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 变形后的等式不一定成。
A.若 x2 3x ,则 x 3
2x4
C.若 3 ,则 x 6
B.若 ax ay ,则 x y
D.若
x a
y a
第三章代数式复习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巩固练习4.代数式的值及应用
3
2.已知a=12,b=-18,求下表中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
a+b
a-b
ab
代数式的值 -6
30
-216
巩固练习4.代数式的值及应用
3.已知方程x-2y=5,则整式x-2y-1的值为 4 .
解:∵x-2y=5, ∴x-2y-1=5-1=4.
4.已知x2-2x-1=0,则代数式2x2-4x+3的值是 5 . 解:∵x2-2x-1=0, ∴x2-2x=1, ∴2x2-4x+3=2(x2-2x)+3=2×1+3=5.
代数式的意义 列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
48a+48×6=(48a+288)元
巩固练习2.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4.用代数式表示: (1)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2. (2)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华罗庚纪念馆目前累计接待中外参观 者a万人,预计今后每年平均接待参观者6万人,c年后累计接待的 总人数为多少万人? c年后累计接待的总人数为(a+6c)万人.
巩固练习3.列代数式表示反比例关系
2.下列几个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C ) A.正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 B.人的身高与年龄 C.三角形面积一定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 D.矩形的长与宽 A.正三角形的面积与其周长不成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身高与年龄不成比例,故B不符合题意; C.三角形面积一定时,一边与这边上的高成反比例,故C符合题意; D.矩形的长与宽不成比例,故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3.列代数式表示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且这两 个量的比值或商一定,所以它们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成 正比例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位置与坐标复习课课件

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b)与点N(3,-1)关于x轴 对称,则a+b的值是____4_____. 8. 若点P(-2a,a-1)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0_,__-_1_)___, 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0_,__1_)____.
9.已知点P(a-1,-b+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M,关于y轴的对称 点为N,若点M与点N的坐标相同. (1)求a,b的值; (2)猜想点P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的点的坐标是( C )
A. (2,3)
B. (-3,2)
C. (-3,-2)
D.(-2,-3)
3. 如图Z3-6,将点A(-1,2)关于x轴作轴对称变换,则变换后 点的坐标是( C ) A.(1,2) B.(1,-2) C.(-1,-2) D.(-2,-1)
பைடு நூலகம்
4.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Z3-7,若△A′B′C′与
7. 已知:如图Z3-5,在△ABC中,AC=BC=5,AB=6,请以点A为原 点,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ABC的 各顶点的坐标.
解: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答图Z3-1.
过点C作CD⊥AB于点D,如答图Z3-1.
因为AC=BC=5,AB=6,
所以BD=AD= AB= ×6=3.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单元复习课 本章知识梳理
目录
01 课标要求 02 知识导航
课标要求
1.坐标与图形位置: (1)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 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 它的坐标. (3)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