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公开课:《小说人物形象作用》 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考题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考纲,引起重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考纲中对小说有“欣赏形象”的明确要求,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历来是高考热点:(09年课标卷)小说中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10年课标卷)小说中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复习旧知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片段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片段二: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人物心理、形象和作用+课件

方法指导:找——定——删——写
找:锁定相关情节; 定:/联系自身、共情/仔细揣摩,精确定义;
显性:找出相关情节中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标志性 词语;抓住或者能显示心理的关键词句;
隐性:抓住文中的语言表现、动作暗示、神态表现、环 境烘托、梦境描绘
删:合并同类心理; 写:把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过程按照要求写下来;
2022高考新课标1卷真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体共3小题,15分) 《江上》冯至(有删改) 考查点:艺术特点、人物心理、人物形象作用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关于江边人们谈论季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6分)
塑造人物的手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 格
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描写手法
具体分析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不仅指对五官、面容的描写,还包括对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 神状态、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可以分为整体描绘和局部雕琢。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 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 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 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 的人的口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课件

5.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
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在分析人物形 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作品中的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作品中的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③概括文中xxx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请概括文中xxx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审题要点 ①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 ②是概括还是分析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3.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
(二)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题有两种思路: 1.先概括后分析:
首先给出一个总评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用“xxx是一个……的人物性格/形象”的句式完成;
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的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如:(2015安徽卷)奚五爷平川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奚五爷是一个做事果断、勇敢有担当、善良有同情心的商人。
1.次要人物的衬托 2.环境描写的烘托 3.故事情节的烘托 4.用物象的描绘来表现 5.用其他人物的描述或旁白体现
侧面 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用次要人物烘 托主要人物)或环境(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物象的 描绘等来表现人物,以使其鲜明突出。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区别和联系
③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 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 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人物 》课件 (70张PPT)

人物形象 概括
认真审题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 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 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①“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 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等内容; ②“形象特点”以“性格特点”为中心, 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 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 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小说中的“我”
“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 从情节结构看 说的所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小说的真
③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主题
④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次要人物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①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 节发展。②担当特定的角色(叙述者、参与者、旁观者、评论者、见证 者),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增加真实性),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 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典型细节的作用
(1)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生存状态、思想状 况、情感感受、价值追求。
(2)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3)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公开课:《小说人物形象作用》 课件(共31张PPT)

设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
问
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方 2.“次要人物的作用”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式 (1)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
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是什么关系?
主 要 人 物
1、典型性(主要特点)、
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怎么写)
分析形象的作用 (为何写?)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人物形象的身份概、括职与业、分析(知识回顾)
地位、教养、
【思路点拨】角色、
基本信息 言谈举止 环境影响 情节推动
他人看法
人物 主题
作者评价
提问方式
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 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2016年高考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 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4.2015年高考安徽卷: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 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物 环境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 背景。
主题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
• (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 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 走向毁灭。(人物形象)
• (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 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主题)
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1)个性鲜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注重人物塑造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小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类本质的复杂性和高深性,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物塑造的精髓。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建: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写作手法、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小说中著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余秋雨的《七堂课》中的阿Q形象、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构建的常用手法。
2.熟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剖析重要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因素,探究其内在的形象隐喻。
4.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针对各章节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针对某些难点,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解读课外读物: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余秋雨的《七堂课》等。
4.个人写作: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些重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供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案例讲解。
2.授课环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人物形象构建的基本手法: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
3.讨论和解读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将针对某些难点进行讨论和解读,例如某些经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微妙变化、作者为何选择某种手法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等。
高考复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通用优质教案

高考复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通用优质教案高考复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中小说阅读的地位在过去多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散文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
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反而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年有套试卷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年有套试卷选用了小说。
特别要提醒的是,个课改区除山东外都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
所以,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年课改区选用小说考查的影响下,可能会有更多的试卷采用小说这种体裁,不排除我们江苏再考小说的可能性。
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二、分析小说体裁特征,进而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三、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一)出示历年考题、(春招北京、安徽).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分)、(辽宁).回答下列问题。
概括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4.3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目标准确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分析探究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
小说阅读“形象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形象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 “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分析或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作用,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来考虑。
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
人物形象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作用不尽相同。
第一,主要人物的作用(1)对小说情节的作用。
主要是对小说情节的推动作用,注意主要人物的思想、个性发生变化时,情节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2)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注意是否有突出或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3)对社会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第二,次要人物的作用(1)在情节上的串联、推动作用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行为举止,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
次要人物的见闻,把小说的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的发展;次要人物有时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任务。
如《祝福》中的“我”就有此作用。
(2)在人物形象上的衬托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都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突出主要人物。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这样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突出。
如《变色龙》一文中,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叶尔德林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复习专题--赏析小说形象作用
教学目标1、熟知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作用,
2.规范答题,有角度,更要有分析。
3.学生结合语境,学会关联,理解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立足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并规范答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
活动
教师
点拨
一、知识回顾: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①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方面把握人物性格;
②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如矛盾冲突等);
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A:正面描写(人物本身):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周围人物(次要人物对比衬托主要人物)或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场景)的渲染烘托或者物象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二)塑造人物的方法
1.常见提问方式:
a. 本文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
b. 请分析文章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2.塑造人物的手法:
A: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从周围人物(次要人物对比衬托主要人物)或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场景)的渲染烘托或者物象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二、分析概括小说形象的作用
(一)主要人物作用题
1. 常见提问方式:
①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②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③请简要分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2.答题要点(思考方向):
①表现主题的作用。
思考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主要人物往往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此外要注意主
要人物所代表的群体以及社会意义。
②推进情节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③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3、举例《祝福》
(二)次要人物作用题
1. 常见提问方式:
①×××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请概括“我”的性格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
3.答题要点(思考方向):
自身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情节作用+主题作用1)个性鲜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3)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三)小说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三、实战演练
完成《另一种善良》习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黑夜三圣人》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