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杜甫研究》作业答案(全)校验全对

合集下载

杜甫研究课后练习题总结

杜甫研究课后练习题总结

填空题1、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生命忧患(忧生)和政治忧患(忧世)。

2、在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预见性。

3、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

一个是以尧舜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

4、杜甫的忧患意识与自己的经历密切相关,《望岳》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这两首诗最能表现出随着他历世的深入逐渐忧患意识加深。

5、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仁学”。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8、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9、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0、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1、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是他成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因素。

2、杜甫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最突出的。

3、“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语出《孟子•离娄下》,原文为“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4、杜甫的推己及人的情怀,从哲学思想看,属于“民胞物与”的思想。

5、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表现为他独具的宽容,这种品质可以用儒家思想中的“恕”来解释。

6、“民胞物与”这个思想出自宋代儒学家张载的《西铭》。

7、杜甫的人道精神不仅局限于孔孟的“恕道“,还吸取了墨家思想,当上层统治者违背民意时,杜甫便写出批判现实的作品,但是同时也流露出对统治者自食其果的恻隐之心,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哀江头》8、杜甫的推己及人的精神,主要根源于他自身悲剧性境遇。

9、关于《哀江头》的主旨有两种意见。

一是讽鉴说,一是词婉而雅。

10、杜甫的“病物诗”把这种由己及人的悲悯化为具体的实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破败的茅屋实为一象征性意象,它是诗人贫困、潦倒、漂泊的写照。

1、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李白杜甫研究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李白杜甫研究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李白杜甫研究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汪辟疆指出治文学者必读之书有:答案:杜诗《离骚》《文选》《文心雕龙》2.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是呈上谁的作品:答案:李邕3.称赞李白诗歌具有飘逸风格者:答案:严羽《沧浪诗话》4.“敏捷诗千道,飘零酒一杯”出自:答案:杜甫《不见》5.李白以哪一种思想为主:答案:道家思想6.“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出自:《永王东巡歌》7.被后来的唐文宗称为“三绝”的是:答案:以上都是8.“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答案:《少年行》9.“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

时公已被酒翰苑中,命高将军扶以登舟。

”这段文字出自《李白新墓碑》,其作者是:。

答案:范传正10.“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这是杜甫的哪首诗:。

答案:《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11.“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这是哪位学者的观点:。

闻一多12.杜甫作于天宝年间的《醉时歌》云“痛饮真吾师”,这是题赠谁的诗:。

答案:郑虔13.任华有诗云:“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

诸人见所做,无不心胆破。

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

”写的是谁:。

答案:杜甫14.关于“饮中八仙”,我们所知信息最少的是:。

答案:焦遂15.以下杜甫的诗作中谈及他嗜酒的有:。

答案:以上三首都是16.我们考证安史之乱时李白行踪曾经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答案:以上都是17.由《何昌浩墓志》我们可以梳理出李白至德二载李璘败亡后至李白流放夜郎前的行踪是__________答案:宣州、泾溪、宿松18.《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中“蔡氏文章建安骨”,“蔡氏”之比喻是因为“蔡氏”擅长__________答案:碑文19.韩愈的父亲是__________答案:韩仲卿20.李白初入长安在__________答案:开元十八年21.据李白《赵公西候新亭颂》、张楚金《唐淮阴太守赵悦遗爱碑》可知,赵悦就任宣城太守在__________答案:天宝十四载22.李白诗《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当作于__________答案:开元十八年23.据近年西安市出土《唐故太常卿赠刑部尚书韦公墓志铭并序》可知,韦渠牟父亲为__________答案:韦冰24.由李白__________可知卢虚舟也是一位能诗善文之士。

20年6月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大作业(参考答案)

20年6月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大作业(参考答案)

二、杜甫忧患意识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

(50分)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

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动荡和人间苦难,阅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正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与最底层人民一起颠沛流离,休戚与共。

他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

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时至今日,仍然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儒家“入世”、“有为”的进取精神从小便对他产生影响,并终其一生。

“忠君”、“爱民”的爱国思想也深入骨髓,成为其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的内在动因,也成为诗人漂泊艰辛的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这时唐王朝还算强盛,仓廪相当充实,可是玄宗开始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隐伏着不安定的危机。

年轻的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

他过着登山涉水、高歌游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浪漫生活,但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其时诗作虽有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天宝五载(746),杜甫到长安,想求得一官半职,有所建树。

次年,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

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

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

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

被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过着“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穷愁潦倒生活。

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也未能改变“尝困于衣食”的处境。

杜甫研究题

杜甫研究题

*举例说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文人从哪些方面肯定杜诗。

(1)、肯定杜诗艺术的“全美”性质和集大成的地位。

(2)、肯定杜诗的独创性。

元、白特别指出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的“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写作新题乐府诗的开创意义。

他们倡导新乐府运动,正是受到杜甫的启迪,并以之为典范。

(3)、肯定杜诗的有感而发和寄兴讽喻.*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晚唐人对杜甫研究程度提高了:(1)人们说话之中比较自如的引用杜甫作为理论依据,(2)出现了人们用杜诗连句的情况,证明晚唐人对杜的了解。

(3)有人叫自己后人公开先学杜诗,(4)把杜诗称为“诗史”,孟綮《本事诗》(诗画性质诗)第一次用“诗史”概念。

(5)晚唐出现了喜欢杜诗的皇帝如文宗李昂。

(6)在杜甫呆过的地方题诗之人增多。

(7)选本中开始选杜诗,(8 )冯贽小说性质的笔记《云仙杂记》兼有志怪笔记性质。

其中志怪小说《文苑》中说杜甫是天上文星典吏被贬人世(到了晚唐人们仍认为杜甫不显贵)。

(9)缺乏深刻细致的评价和理论色彩,对杜诗评价程度提高了但仍未达到后世水平。

*唐人评杜甫综述(唐一代对杜诗的评价认识):(1)唐人评杜经历了一个从诗人在世时的很少有人肯定到中唐以后评价逐渐提高的循序发展过程。

(2)在唐一代能够给杜诗以极高评价的主要是韩愈、元稹、白居易等少数有识之士,远没有达宋人那种言必称杜甫,言必称杜诗的程度,但虽说是少数,却对后世发生了较大影响(3)唐人肯定杜诗,主要还是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看到的是杜诗艺术的包容全面和集大成性质,或者是从“兴寄讽喻”的角度给予肯定,他们主要是从抽象的理论上评价杜甫,但缺乏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

(4)对于杜甫其人,唐人更多的是同情他的潦倒失意,特别是身受冷落,对他在诗歌创作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执著,始终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人民的伟大的文人精神和认识,肯定得相当浮泛。

78苏轼学杜评杜(1)认为杜甫是古今重要诗人中的第一人,(2)苏轼学杜尤为有得,曾特别注意在精神上学杜,(3)苏轼向来以吸纳百川著称,对前代诗人都有所继承而并非单纯诗从某一家,但杜诗精神总在苏轼诗歌中体现出来,陆游评杜学杜:(1)一生以恢复中原为理想为己任,他幼年就经历了国破家王的离乱生活,父辈又都是些热爱祖国的人,这一切也就使得陆游对杜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会比一般人深刻,另外陆游曾在蜀中七年,杜甫遗迹他有广泛接触,这也是把陈与杜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南大学《唐宋诗词研究》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唐宋诗词研究》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 )。

A:苏轼B:秦观C:周邦彦D:李清照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

A:欧阳修B:苏轼C:晏殊D:秦观参考答案:D3:[单选题]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A:温庭筠B:欧阳炯C:孙光宪D:孟昶参考答案:B4:[单选题]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B:多用赋体C:以文为词D:多用比兴=================================================================================================== 参考答案:B5:[单选题]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A:范仲淹《渔家傲》B:苏轼《定风波》C:王安石《桂枝香》D:贺铸《六州歌头》参考答案:A6:[单选题]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A:《乐章集》B:《漱玉词》C:《片玉集》D:《珠玉词》参考答案:C7:[单选题]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参考答案:D8:[单选题]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选词以配乐B:以近体诗入乐C:依曲拍为句D:扮演戏弄===================================================================================================参考答案:C9:[单选题]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A:单调B:双调C:双拽头D:三叠参考答案:B10:[单选题]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诗歌鉴赏练习(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借古讽今)。

(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分)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诗歌考试题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诗歌考试题答案
四、论述题(共15分)
1、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 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而不喜欢那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长松,堂堂直节的劲竹,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里的秋瓜与冻芋。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 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 降 派的排挤和打击,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的表现。
3、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它是抒情文学复苏的产物。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5、王维的赠别、怀友诗中,以《送元二使安西》最负盛名,此诗被谱入乐,称为“阳关三叠”。
6、王昌龄的诗歌被称赞为“中兴高作”,又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夫)子”之称。
7、白居易认为刘禹锡的诗歌有熊豪之气,誉其为“诗豪”。
8、与欧阳修并称“晏欧”,被视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词人是晏殊。
9、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其中“一祖”是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
10、“永嘉四灵”指四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4、欧阳修词的特点。
词风婉转而抑扬顿挫,风度雍容华贵,但个性不甚分明,词风与冯延巳、晏殊极相似,不脱花间派的风格。有些词吸收民歌腔调与辞汇,也有新意。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表现在: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欧阳修词朝着通俗化方向开拓的表现为:一是写作了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二是借鉴吸收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2021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

2021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

58.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59.民胞物与“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60、论述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评述要求:①从本诗的体制、层次结构特点,诗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杜甫“诗圣”的关系,杜甫诗歌“诗史”特征,诗在杜甫诗作中的地位几点展开论述①自拟题目写作为一篇小论文。

结合诗作内容展开具体论述。

①写作要求:观点明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论述要需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符合论文格式规范。

①字数1500字左右。

答案要点:①这首长篇叙事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从肃宗所在的凤翔县奉命回?州探亲,到家以后写的。

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在诗中诗人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紧密结合,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极为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感情,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②全诗共分五大段:第一段写奉诏探亲,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第二段写归家途中的见闻及感受。

第三段写到家以后的情况。

第四段纵论时政,分析形势,对向回纥借兵表示忧虑。

第五段,是全诗总结,激励肃家重振王朝。

全诗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

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杜甫研究》作业答案(全)经校验全对第一批次BBCCB ADBAB第一批次作业(具体选择):1、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A:朱衣只在殿中间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岂可久在王侯间 D:诗卷长流天地间2、_______,**苍茫自咏诗。

(《乐游园歌》)BA:报答春光知有处 B:此身饮罢无归处 C:九江日落醒何处 D:床头屋漏无干处3、会当临绝顶,_____。

(《望岳》)CA:一览群山小 B:野客茅茨小 C:一览众山小 D:塞上传光小4、气�屈贾垒,目短__墙。

(《壮游》)CA:阮嵇 B:徐庾 C:曹刘 D:陶谢5、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

(《又呈吴郎》)BA:便与先生成永诀 B:便插疏篱却甚真 C:对君疑是泛虚舟 D:便教莺语太丁宁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AA: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B: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C: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D:赠韦左丞丈济7、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

(《___》) DA:醉歌行 B:兵车行 C:今夕行 D:丽人行8、百年歌自苦,_____。

(《南征》)BA:未遇犹视今 B:未见有知音 C:君听空外音 D:百丈有哀音9、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AA:千秋万岁名 B:哀丝千古心 C:千官列雁行 D:千载得鲍叔10、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____》)CA:题张氏隐居二首 B:秋雨叹三首 C:秋兴八首 D:羌村三首第二批次BDBAA DACAB A 第二批次作业:1、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BA:轻薄为文哂未休B:语不惊人死不休C:名位岂肯悲微休D:拔剑欲斩且复休2、风林纤月落,_______。

(《夜宴左氏庄》)DA:天骨森开张B:雨露之所濡C:草露亦多湿D:衣露净琴张3、以兹悟生理,_____。

(《咏怀五百字》)BA:生涯独转蓬B:独耻事干谒C:独步才超古D:**万端忧4、“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AA:一饭未尝忘君B:一饭之恩C:永世不忘君D:一饭不忘君5、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

AA:忧患B:批判C:重建D:生命第三批次CCBAC DBBCB第三批次作业具体选择:1不作河西尉,_____。

《官定后戏赠》C:凄凉为折腰2国破山河在,_____。

《春望》C:城春草木深3文章千古事,_____。

《偶题》B:得失寸心知4赋料杨雄敌,诗看__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A:子建5窃笑贡公喜,难甘__贫。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C:原宪6此身饮罢无归处,**苍茫自咏诗。

《____》D:乐游园歌7_____,明我长相忆。

《梦李白二首一》B:故人入我梦8_______,簿书何来急相仍。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B:束带发狂欲大叫9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

《兵车行》C:武皇开边意未已10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

《戏为六绝句》B:不废江河万古流11、A第四批次BBBCA BABBA第五批次CCBAC BABAC第五批次作业答案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C:戏为六绝句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C:客至3《兵车行》作于()B:困守长安时期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A:登楼5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C:夔州6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时期。

B:漂泊西南7下列人物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没有咏到的古人有()A:司马迁8《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B:五排9《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A:五古10“三吏”、“三别”作于()C:任华州司功参军时第六次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社会良知三要素:忧患意识、批判意识、重建意识3、民胞物与:"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4、文章憎命达:“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

后句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5、以兹吾生理,独耻事干谒:此诗句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意思是:因此我懂了生活的道理,为奔走权贵之门请托而感到羞耻。

吾生理:懂得了生活的道理。

事干谒:指奔走权贵之门,以请托为事。

二、论述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评述答:《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篇杰作是用传统的五言古体写成的。

其实仅就“咏怀”之作而言杜甫之前已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如阮籍的《咏怀》、左思的《咏史》、庾信的《咏怀》、陈子昂的《感遇》、张九龄的《感遇》等著名组诗。

这些诗歌或多或少都反映了当时历史现实或者借诗歌讽喻了当代社会。

但是这些诗无论从体制还是从章法来看都是无法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相提并论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在反映现实的深广和艺术力量的惊心动魄等许多方面都开辟了新天地。

“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

”说得一点都不错。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

天宝五载746杜甫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来到长安渴望“立登要路津”。

但事与愿违屡受挫折连生活也难于维持“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亲身体验、并广泛接触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洞察了“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的社会矛盾诗歌创作出现了空前飞跃。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赴奉先县看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写出这篇划时代的杰作。

全诗可分三大段。

从开头到“放歌破愁绝”紧扣题中的“京”字“咏”赴奉先县之前多年来“许身稷契”、“致君尧舜”的壮“怀”。

从“岁暮百草零”到“惆怅难再述”叙“赴奉先县”的经历“咏”旅途中的感“怀”。

从“北辕就泾渭”至结尾写到家以后的感受“咏”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忧“怀”。

“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是贯串全篇的主线也是杜甫的主导思想。

开头至“放歌破愁绝”这一段紧扣题中的“京”字“咏”赴奉先县之前多年来“许身稷契”、“致君尧舜”的壮“怀”。

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

刺刺猬博报诗的开头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矢志而不得实现的远大抱负。

诗人自幼嫉恶如仇想凭借自己的才学求取功名匡世济民报效祖国。

然而昏暗的现实使他的志向不但不得施展反而到处碰壁以至生计窘迫。

这就是诗中“意转拙”、“一何愚”感慨的由来诗人称自己“窃比稷与契”的志向为“拙”“愚”从这痛心的自嘲中不难看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激愤然而诗人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志向相反对自己的抱负非常执着“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正是这种执着决心的表达“独耻事干谒”一个“独”字刻划出了诗人不从时俗浊流不卑躬屈节的傲岸精神他对那些象蝼蚁一样的只经营自己的巢穴逢迎媚上的龌龊之辈极端鄙视他敬仰的是那种遨游苍海的大鲸并从这两种生物的品格中悟出人生的道理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毅然要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忍为尘埃没”是写甘愿忍饥受困也要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后两句“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是诗人的感愤之言也是爱国、忧民、忠君愿望不得实现的无可奈何的聊以的举动。

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

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

描述经过骊山时所见所感揭露和抨击了阶级对立的现实和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

作者在描写经过骊山时的情景时可以用痛心疾首来形容。

诗人到达骊山已是“凌晨”当时的骊山正是“蚩尤塞寒空”的弥天大雾。

一个“塞”字不仅表现出了雾气之大——仿佛整个天空都被填满而且也写出了人物的感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显然诗人是以这样的自然环境象征当时昏暗的气氛。

作者此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是冻得瑟缩的诗人在崖间狭谷中蹒跚跌撞另一方面“御榻”所在的高山上却是“瑶池气郁津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对这种奢靡无度的腐朽生活诗人的义愤溢于言表“君臣”二字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整个上层统治集团乃至皇帝。

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作者继续用“况闻”二字引起下文把所有的皇亲国戚等贵族们的豪华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在这样豪华生活的后面又掩盖着什么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度概括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统治阶级的奢侈正是建筑在许许多多饥尸寒骨之上的。

“怅惆再难述”一句道出面对这种“咫尺之间”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黑暗现实。

杜甫难言的痛苦从而结束上文引出第三段。

第三段从“北辕就泾渭”至末尾。

描写行路到家的情景从个人的家庭遭遇推想到广大人民的苦难。

全篇从自己忧念家国说起最后又以自己的境遇联系时局作为总结。

“咏怀”两字通贯全篇。

无论如何杜甫大小总是个官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叫做“公务员”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役的但当杜甫回到家里发现家里已经狼狈得不成样子了。

可想见一般平民自必远远过于此。

想起世上有多少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之来已迫眉睫自然忧从中来。

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那知过不了几日渔阳鼙鼓已揭天而来了方知诗人的真知灼见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最后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觉中已总结了全诗极其神妙。

尤其对于这样的宏篇巨制写了那么内容作者如何收尾呢杜甫使用了“推己及人”的办法结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真都会应验的。

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秋之殷鉴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