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

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

1.写真实片断。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夸饰的;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行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

(1)积累常用字词:

A.多音字注音

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

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

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军;(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

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

同(1)tóng 相同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

薄(1)bó 单薄刻薄;(2)báo 薄板薄饼

B.形似字注音

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

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

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

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

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

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

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

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

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

(2)形近字辨析

A.和蔼暮霭

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和蔼的意思是“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从结构上看它是个同义并列式的合成词。

霭:是雨字头,它的意思是“云气,云雾”,“暮霭”是“傍晚的云雾”,从结构上看它是个偏正式的合成词。

B.屠戮邮戳

“戮”与“戳”两个字的形体区别在每个字的左下方。“戮”有两个意思,一是“杀”,如“屠戮”;二是“并,合”,如“戮力同心”。“戳”一个意思是“用

体的顶端向前触动或穿过另一物体”,如“戳破”;还有“(戳儿)图章”的意思,如“邮戳”。

C.星陨如雨殒身不恤

陨:左耳旁,指物体从高处落下来,如“陨落”“星陨如雨”等。

殒:歹字旁,跟“死亡”有关,如“殒命”“殒身不恤”等。

D.噩耗恶习

“噩”与“恶”同音不同义,所以不能换写。“噩”的意思是“惊人的,可怕的”意思,如“噩耗”。

“恶”指很坏的行为,与“善”相对,如“无恶不作”;又指“恶劣的,极坏的”,如“恶人”“恶习”。

注意不要把“噩耗”写成“恶耗”。

(3)近义词辨析

A.行迹形迹

行迹:行动的踪迹,如“行迹无定”,形迹:指举动和神色,也可指痕迹、迹象,如“形迹可疑”“不留形迹”。

B.流失流逝

流失:水、土、矿物等自然物质或人工制造的物质白白地流走或散失,如“水土流失”;也可指人员、财物等从本地本单位流动出去而散失,如“人才流失”“国有资产流失”。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多指时间,如“时光流逝”等。文中“时间永是流驶”中的“流驶”与“流逝”同义。

(4)成语(熟语)积累

A.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B.殒身不恤: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C.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关于鲁迅

邵燕祥

雪后兼之以凛冽的寒风一扫,今天北京的天空又像几十年前一样蓝了。只是缺少一二风筝在晴朗的天空浮动。

我十岁内外读了鲁迅的《风筝》,我就觉得我像是他的那个小兄弟了。

从那时起,我总把他当做謦欬相闻的同时代人。

有时候我以为我理解了他,有时候发现我完全没有理解他。

我仿佛看到他脚着黑胶鞋,从西城到东城,蹚着北京的黄土路,又从东城到西城,走过大半个北京:这在毒日头下有无辜者“示众”的首善之区,这经历过“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的首善之区!

一个踽踽独行者,一个荷戟独彷徨的猛士,也许不期求世俗的所谓理解吧。他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而他视为知己的,是瞿秋白。

他是思想者,却奉还“思想界的先驱”的桂冠,更掷还“青年导师”的帽子。他冷笑着接过“堕落文人”的谥号,自署曰“隋洛文”。

他也的确不愧为“从敌人的营垒中来”的“世故老人”,他早看透有人惯于拉大旗作虎皮,或拿麒麟皮掩盖马脚,也看透名人死后必有人抢孝帽,谬托知己。对那些树他为旗帜的人,他至少会投去怀疑的眼光吧。

没有经过浮沉起落带来的世态炎凉,如鲁迅少年时小康之家家道中落后人情的冷暖,不可能理解鲁迅为什么“白眼看鸡虫”,对某些他所蔑视的人,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没有经过同行者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颓唐有的落伍,没有目睹同是青年人“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就不可能理解鲁迅为什么说“名列于该杀之林则可,悬梁服毒,是不来的”,那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没有“横站”着迎接过来自几面的明暗的攻击,没有在草间独自舔过伤口,就不会懂得为什么鲁迅至死也“一个都不宽恕”。

没有在“无声的中国”感受到如被囚禁于铁屋、于古墓的痛苦,就不懂鲁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