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1

合集下载

作文指导教案反思

作文指导教案反思

作文指导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作文指导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和作用;2. 提供有效的作文指导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引用一些著名作家的名言,如“笔尖上的力量”等,以强调写作的力量和价值。

二、作文类型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欣赏能力。

三、作文结构和要素(15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结尾,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分析一篇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要素,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

四、写作技巧和策略(20分钟)1. 教师分享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如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合理安排段落结构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练习,如改写句子、组织段落等,以巩固他们的写作技巧和应用能力。

五、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文的优缺点,并提供一些评价标准和指导原则。

2. 给学生提供一篇作文,让他们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理解。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写作,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围绕作文指导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引入作文的重要性和作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

作文类型的介绍和优秀作文的分享,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和灵感。

作文结构和要素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组成部分和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和策略的分享和练习,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一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一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一年级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高中一年级的写作教学,如同一位耐心的园丁,细心地培养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

这个阶段的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创造力的过程。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写作上取得进步。

在高中一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刚刚接触到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从基础的语法结构到文章的逻辑安排,都需要逐步掌握。

实践证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词汇、句式、段落结构等。

通过系统的练习和反复的训练,学生能够逐渐熟悉写作的基本要素,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

高中一年级的写作教学还需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活动,例如写作挑战、角色扮演、创造性故事编写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反馈与指导至关重要。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细致批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估。

自我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互相评估则可以让学生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这样的互动与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然而,仅仅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够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积累。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来拓宽视野,并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来加深理解。

定期的写作练习和积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高中一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丰富且多变。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会感悟课件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 学会感悟课件
导入:
•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作 文是好作文?
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观里明白“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一枝红杏想到 “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李白从老太婆磨针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 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 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 从崭新的高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
作文构思训练: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 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 许会想到生命的短暂,而感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请你以“感悟 ”为题,写两段话。 要求: 1、 在“感悟”后面空白处填一个词语或短语,只要是 根据自己的感受中最深切的一点来填的,符合“思想健康” 的要求,填写什么词语(事、物、景)都可以; 2、 第一段:略写感受的事(物、景等),一句话带过。 第二段:“画龙点睛”,写出自己的感悟。 3、 总共不超过80字。 (学生写作、交流)
语文研究性学习:
影视欣赏及写作训练课题教学研究课
作文指导· 学会感悟
感即感受,悟即领悟。如果对所叙写的人、 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领悟出 深刻的道理,就可以撼人心魄,引人深思。
感:感受
悟:领悟
扩展联想 人、事、景、物——方法 相关联想 相似联想
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 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 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由具体到抽象爱祖国,忧国忧民的人 矢志不渝,战胜挫折的人 舍小我,顾大家的人 为天下劳苦大众解放的人 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人

高中作文 感悟生活作文指导精品课件

高中作文   感悟生活作文指导精品课件

肖复兴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一连几天,他 怎么也睡不好觉,夜里总能梦见母亲。一下子, 他想起了许许多多母亲的事情:她不是肖复兴的 生母。肖复兴的生母很早就已经去世了,但这位 后来的母亲待他如同己出。她在他摔昏过去时, 背他到医院苦苦哀求大夫救他;她在三年自然灾 害期间为了让他吃饱,自己吃野菜而至于吐 血……父亲去世了,母亲支撑这个家。她每天只 买得两毛钱的肉却舍不得吃,留在晚上让他下班 回家后吃。为了给家里添点菜金,她不顾年老体 衰去给人家看小孩儿……
正是这一件件并不起眼儿的小事,连缀起 了一位平凡母亲的一生。当肖复兴的眼前 被母亲平凡的一生照亮的时候,他才发现 母亲是那样可敬,他才发现在他身边发生 过的一件件小事情,正是他宝贵的财富。 《母亲》就这样写出来了。在这篇文字里 面,有作者的泪水,有作者的心。
学生例文
《 空调》

注视着墙上的新空调时,我又被父母对我的爱 深深地打动了。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 一条 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
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 的。路的一旁 ,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
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 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 也还是淡淡的。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 杨 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 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象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 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 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 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 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 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 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多情才善于感受。“多情总被无情恼”。 这就是多情善感。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彭信群新课程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多积累,会运用,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生活积累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留心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观察四季的变化,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我提醒学生留心校园四季变化之美,五月的栀子,仲夏的荷花,秋日的桂花等等,用文字留在日记最美的一角。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作文素材才会有无尽的源头活水。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二、学会阅读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强人文素养,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比。

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作文指导课《怎样写好读后感》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课《怎样写好读后感》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课《怎样写好读后有感想》讲课方案【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讲课应切近学生实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引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有感想” 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供给有益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拘束,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切地说出自己的“感觉点”,联系实质抒写自己的感觉,激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友情性、自主性。

【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在写读后有感想时无从下手,不是照抄原文,就是漫无目的写些感觉,总之没有章法,不得要领。

所以特借本次作文的机会,让学生经过比较意会方法,使学生可以掌握读后有感想的写作要领,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讲课目的】:1、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读后有感想的写法,安排好文章构造,学会拟个好标题,能环绕感点联系实质,激发学生写读后有感想的兴趣。

2、培育学生“读好书”“好念书”“勤写作”的好习惯。

【讲课重难点】:学会给读后有感想拟个好题目,联系实质时选择典型的案例。

【讲课准备】:老师精心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提早写一篇读后有感想。

【讲课时间】: 1 课时【讲课过程】 :课前三分钟:名言累积一、问题引入,认识学情思虑:你感觉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有感想?在写读后有感想时你碰到了哪些困难?(学生自由说)二、合作学习,意会写法1、小组合作,意会写法要求: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自己写的读后有感想和老师下发的读后有感想,你发现它们有哪些不一样样?先用笔在纸上标出来,此后在小组内沟通。

(提示:可从标题、构造、内容、案例等方面去比较)2、报告展现,随机指引。

三、讲堂练笔,拟写纲领。

1、联合典范,讲堂练笔,拟写纲领。

2、自主报告,互动增补。

四、拓展延升,阅读介绍。

1、介绍我校课外阅读张开状况。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3、介绍阅读。

附板书设计:怎样写好读后有感想1、拟个好题目2、安排好构造3、联系好案例4、多读好文章。

感悟作文指导课教案

感悟作文指导课教案

感悟作文指导课教案教案标题:感悟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悟作文的特点和要求;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感悟作文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悟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作文写作,培养其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感悟作文,引发学生对感悟作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介绍感悟作文的定义、特点和要求,以及感悟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情感表达、细节描写、意境营造等。

3.示范:老师以一个具体的主题为例,进行感悟作文的写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感悟作文的写作技巧。

4.练习:让学生进行感悟作文的写作练习,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话题,如“家乡的变化”、“一次难忘的经历”等,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思考,并进行作文写作。

5.分享和点评: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作文,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作文水平。

6.总结:总结感悟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强调感悟作文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培养作用,鼓励学生多进行感悟作文的写作。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优秀感悟作文和写作技巧讲解;2.教学课件:用于讲解感悟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3.作文练习题目:用于学生练习感悟作文的写作。

五、作业布置:布置感悟作文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感悟作文,并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了解了感悟作文的特点和要求?是否掌握了感悟作文的写作技巧?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高一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高一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高一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摘要】:本文通过作文整合思路和作文教学整体思路等心得体会,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提出高一作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整合思路整体思路心得体会有句话这样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

从中可知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水平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厌烦、害怕。

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很多,其中,写作教材的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深感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特提出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理解:1.中学作文教学主要不是为了培养文学人才,而是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学生作文能力发展过程中必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元素,这些元素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3.作文教学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序列,这一序列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调整。

一、作文整合思路(一)写作任务重和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必修一和必修二共八个专题写作,再加上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作文,无法完成任务,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开发,创造,利用资源,依据教材与学生需求,我们可以整合教学资源,所以,本学期我准备六次大作文训练,一写事及其它,二写人及其它,三绘景及其它,四构思及其它,五创编寓言,六尝试虚构。

(二)写作目的要求高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我们学校是个普通的高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语文素养不是很好,所以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基础的训练,但必修一的第四个专题要求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把握一系列复杂的写作手法。

如意外,悬念,抑扬,虚实等文学写作手法。

这超越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硬要他们写,会胡编乱造,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三)写作训练单一与写作综合能力之间的矛盾写作能力不是技术性的能力,能力提升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受到学生的题材积累,观察能力,认知感悟,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综合素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学会感悟(课堂启发材料)感悟的原则第一,要正确。

第二,要有深度。

深度是指从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或材料中发掘出了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三,要鲜明突出。

“要鲜明”,是指作者态度明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突出”是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

中学生写文章容易犯的毛病是转移中心或多中心,说着说着忽然转移了话题,或者这也想说那也想说,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清。

相传雕塑家罗丹最初创作完《巴尔扎克》后请他的学生欣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巴尔扎克的手,罗丹立即提起大斧砍掉了那双手。

他告诉学生,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比整体更重要、更突出。

这个故事也说明文章的主旨要鲜明突出。

第四,要有价值。

有价值的主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话题,或是带有普遍性的话题。

其次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五,要新颖。

有出息有见地的作者应勇于创新,耻于因袭,要表现他人未曾表现的主旨,要敢于打破他人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出新,才能写出不同流俗的佳作。

二、感悟的途径1、从习见的现象和人生经历中演绎出深邃的哲理自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景物、自然现象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草一木常反映出深邃的哲理。

苏轼登山,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现象领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观水,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观里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游园,从园门紧闭,红杏出墙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李白从老太婆磨针明白“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苏轼从古人对石钟山名称由来的探究中懂得,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行的。

可以说一切看来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若能从崭新的高度去认识,就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也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

跳山羊是一项极普通的体育活动,很多人都经历过。

有的人就那么轻轻一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有的人却视为畏途,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

不论是轻轻一跃还是视为畏途,多数人就那么经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个学生却从跳山羊这一极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发现了不平常的意义——“其实人生正如这跳山羊一样。

人生的道路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荆棘挡路,面对坎坷,荆棘,只要自信不失,勇敢地冲过去,然后轻轻一跳,也就过去了。

”作者还由此引出更深的思考——“今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山羊,但我想,自信在,就没有跳不过的山羊。

”2、透过现象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探究它们就可能有新的发现,这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史上都有许多经典的例子。

同样,从事写作的人如果能在描述某一事物或某种现象时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文章的立意也就大不相同了。

文学不同于科学,因此文学作品(文章)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推断不要求十分科学,只求自圆其说。

它对原因的推断是为了使文章立意出新而并非对某种现象作科学解释。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在文章中记叙了一次和罗丹的交往。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罗丹工作时的情景,他全力集中于艺术创作上,几乎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当最后完成自己的创作时才发现身边的客人。

作者由此参悟出罗丹成功的原因,即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时必须全力集中,把易于分散松弛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

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升华,如果文章仅仅记叙罗丹工作时的情景,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文章就不能算很成功了。

有个学生家里安装了会“洋溢起美妙的乐曲的门铃”,但依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先是父亲,然而门铃是父亲亲手安装的;接着是表弟,是因为太急;而后是阿婆,是害怕触电;最后是贴纸条的我。

为什么有了门铃却仍旧敲门呢?作者由此揭示出原因,这一切都是习惯使然。

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改变一个习惯了的小动作,还真需要一个过程。

文章给我们的启迪还不止于此,它会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要改变习惯是何等不易。

这个立意看似简单,但却是作者精心提炼出来的,它切中要害,紧扣现实,自然而贴切。

3 、要善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科学家们总是竭尽全力寻找它们,以此来指导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然能不断揭示这些规律,同样,一个成功的作者也应当有这样的眼光,能在一个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能预知它的发展趋向,能从一个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它的发展规律。

所谓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代社会中,对事物发展趋向的预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篇成功之作若能在描述某种现象的同时,揭示隐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预测这些事物的发展趋向,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将发生不可忽略的作用。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规律除了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深思。

深思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规律性,深思才能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向。

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详细地描叙了我的父母的两代人的“代沟”。

在生活习惯、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两代人都存在着差异。

文章结尾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代人之间必然发生观念上的冲突,这就是所谓代沟。

尽管有代沟,但仍然可以和平共处,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的问题,不过是两道不同的风景而已。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感知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同时也是一条规律。

有个同学写自己满心欢喜地去学电子琴,却“发现电子琴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趣”;心血来潮时弹电子琴,却又发现“要弹好电子琴也不是件很难的事”。

于是作者从自己学弹电子琴悟出一个人成功的规律——“要想成功并不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付出了代价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但若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出色,你也不愧为一个成功者。

成功与失败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膜,这便是兴趣,只要你冲破它,便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从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许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平凡的事情。

对于这些平凡的事情平凡的现象,无心人视而不见,有心人却能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的社会意义。

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

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小到蝼蚁,凡是新鲜动人的人、事、物,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思想上的一点火光,或感情上的一丝波澜,都隐含着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揭示出这种意义,文章的立意就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怎样表现隐藏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的社会意义呢?一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谈身边琐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天下。

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的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二是由表及里,深入发掘。

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赜发微,揭示出这些事物现象的普遍意义,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是由此及彼,展开想象。

无论记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不能只停留在眼前的人、事、景物上,可以由自然而及社会,由此类想到彼类,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由本体到相关,在展开一系列的想象之后,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就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作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立意就出新了。

不少同学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的题材:原本是好朋友,后来因某种原因彼此之间变得隔膜了,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一变化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朋友之间立起了一堵墙。

这样的墙原本是不该有的,中学生除了学习竞争还应当有友谊,这是文章为我们揭示的社会意义。

5、从历史的旧案里开拓宋人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旧案翻新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是把以往对历史公案的定论推翻,提出新的见解和看法。

譬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杀马谡一案,你可以说马谡不该杀,这种翻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从历史旧案里开拓出新,必须把握几点:一是翻新的目的是借古讽今,这类文章多为杂感;二是定论可以推翻,推翻定论要能自圆其说,不能牵强附会;三是要把握分寸,不能一概否定而要辩证分析。

旧案翻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盘推倒先前定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要在某一点上能自成一家,“强词夺理”也未尝不可。

旧案翻新,谋求新意,要突破固有的观念,反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言必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敢作敢为,屡建奇功,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的成功,按理孙悟空功高盖天,取经回来后当然可稳坐第一把交椅了。

但是有篇文章却将结果整个儿地翻转了。

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孙悟空险些下岗,而平庸的八戒却得到提拔。

于是孙悟空不服,找菩萨问缘由。

而菩萨对孙悟空的一席话更是将孙悟空全盘否定,优点成了缺点,而猪八戒的缺点却被看成优点。

内容是荒诞的,但荒诞中却含着真实,孙悟空的结局不正是某些正直干部的结局吗?小学二(2)班班规一、安全方面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1、每组值日生早晨7: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做好两操。

6、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坐如钟站如松快如风静无声班规: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扣分标准5 不穿校服,不戴红领巾-16 吃零食、带钱、带玩具-27 说脏话、打架-3请家长,写保证书8 座位周围有垃圾-29 课间操、眼保健操不认-1真做10 升旗时违反纪律-211 来学校不进教室,在走-1廊聊天打闹-212 体育课打闹说话、排队不整齐注: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