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

《姓名:陈云虹班级:预防一班学号:200909010132

一、判断题

1、生产性粉尘均可导致作业工人肺部纤维化。

2、质量分散度越高,表明径粒较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

3、在矽肺病的发生发展中,质量分散度较粒子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4、可呼吸性粉尘是指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的15μm以下的粒子。

5、沉积在肺泡腔表面粉尘的清除大多是通过形成尘细胞后,通过纤毛运动被排出体外。

6、防尘八字方针包含了第一、二级预防内容。

7、粉尘沉着症患者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8、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9、有些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中毒作用如锰化物。

10、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5-10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1、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2、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矽肺病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13、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14、矽肺患者临床症状与胸片的改变程度相平行。

15、肺心病、自发性气胸及支气管感染是矽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因。

16、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最好是设法消除或替代该因素。

17、大多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呈直线相关关系

18、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能通过传导、蒸发途径散热。

19、高温作业时,气温和热辐射是气象条件中影响人的体温调节主要因素。

20、一般认为尿盐量降至8g/24h以下时,则表示人体可能缺盐。

21、出汗量可反映高温作业者的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

22、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出现左心室代偿性肥大。

23、胃溃疡是高温作业工人中常见职业性多发病。

24、高温作业易发生工伤事故主要因为神经系统出现抑制作用。

25、因中暑而死亡的患者大多缘于热衰竭。

26、热射病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所致。

27、热射病者体温一定升高,热衰竭、热痉挛者体温均可正常。

28、高温作业工人一旦出现热痉挛表现即可诊断为重症中暑。

29、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分A、B、C、D四级。

30、如果有10个相同的声源同时存在,则总声压级增加1分贝。

31、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均属暂时性听阈位移。

32、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此时患者主观有耳聋感觉。

33、脱离噪声环境需要数小时听力方可恢复者属于听觉适应现象。

34、短暂接触生产性噪声不会导致永久性听阈位移。

35、局部振动病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36、控制振动危害的根本性措施是进行加强个人防护、较少作业时间。

37、局部振动对机体神经系统影响以上肢手臂末梢神经障碍为主,常以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的形式出现。

38、手部冷水浸泡后复温时间超过30 分钟即为轻度局部振动病。

39、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内脏位移。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主要对组织内的神经

末梢起作用。

40、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是随着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所以微波波段以毫米波危害最大。

41、电光性眼炎是指紫外线引起的急性结膜、巩膜炎。

42、我国规定的职业肿瘤包括氯甲醚所致的膀胱癌。

43、实验研究是识别职业癌的第一性线索。

44、呼吸道肿瘤和皮肤癌在职业肿瘤中最常见。

45、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学资料有限,此类物质称为潜在性致癌物。

46、因为环境监测仅能反映呼吸道吸入的剂量,所以生物监测比环境监测更优越和重要。

47、准确测量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即可准确反映机体的接触水平。

48、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检查和普查两种基本类型。

49、职业流调中的接触水平是指对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时空分布的实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出的平均值。

50、职业流调的内容包括接触水平和工人健康状况调查,不包括人口统计资料调查。

51、器官水平测试、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测试均属实验研究中的体外测试范畴。

52、在我国,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

均浓度不得超过的接触浓度。

5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含义包括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

值。

54、水溶性强的刺激性气体比水溶性弱的刺激性气体更容易引起肺水肿。

55、氮氧化物中毒时,若气体以NO2为主,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若以NO为主,主要引起肺损害。

56、氰化氢的毒作用机制是导致氧的运输障碍。

57、苯的血液系统毒性很大,但甲苯和二甲苯对血液系统无不良影响。

58、慢性苯中毒最早出现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红细胞计数减少。

59、急性苯中毒时,应尽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60、急性苯氨中毒时,应给予大剂量的美蓝解毒剂。

61、苯胺不能经过完整的皮肤吸收。

62、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都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

63、TNT粉尘引起的白内障在脱离作业环境后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64、TNT粉尘导致的肝损害可以用肝肿大程度来衡量,肿大越严重,说明病情越中;肿大程度小,说明病

情较轻。

65、拟除虫菊酯有多种异构体,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前者不含氰基,后者含氰基。

66、溴氰菊酯的毒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67、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68、小于20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波成为超声波。

69、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70、多个声源同时存在时,作业场所的声压级是各个声源声压级的总和。

71、C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低频音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72、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

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73、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

74、诊断噪声性耳聋时,当任一耳的听力损失达V级者,需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

聋。

75、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基本参量包括振动的频率,位移和速度。

76、雷诺现象是诊断局部振动病的主要依据,该病在我国属于法定职业病。

77、由局部振动病引起的手指发作性手指变白一般可出现手指冰冷,紫绀,肿痛,但不累及足趾。

78、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现场测试时,粉尘浓度,毒物浓度以及噪声的测试数据均要计算几何平均值。

79、以粉尘颗粒的质量来表示粒子的分散度称为粒子分散度。

80、球形AED在5~15μm之间的粉尘称为可呼吸性粉尘。

81、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82、由于长期吸入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83、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84、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典型病变为矽结节。

85、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矽肺以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要主要病理特征。

86、矽肺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胸片上改变程度平行。

87、肺内查见石棉小体就可以确诊为石棉肺。

88、农药敌百虫中毒后不应用肥皂水清洗污染部位。

89、电光性眼炎是由于眼睛长期暴露于红外线环境所导致的。

90、辐射功率相同时,脉冲波对人体的危害大于连续波。

91、职业性肿瘤多发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92、我国法律规定妇女禁忌从事劳动强度达到Ⅲ级的劳动。

93、反复多次接触毒物后毒物不在体内蓄积,说明此毒物没有蓄积毒性。

94、有机汞很难通过消化道吸收,但是金属汞则很容易被消化道吸收。

95、刺激性气体常以局部损害为主,一般不引起全身反应。

96、急性二氧化氮中毒时,忌用糖皮质激素。

97、急性二氧化氮中毒时,应大量通过静脉补液以防止肺泡塌陷。

98、化学性发绀时病人的皮肤、粘膜呈紫色。

99、发生热痉挛时病人神智清醒,病情较轻,所以把热痉挛归为轻度中暑,而热射病和热衰竭病情较重,

归为重度中暑。

100、一氧化碳不易被活性碳所吸附,所以我们选择用于防护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毒面具时不应使用活性碳作为滤料。

101、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使之失去携氧能力,但并不影响血红蛋白释放氧的能力。

102、碳氧血红蛋白是一种可逆复合物,当氧分压升高之后,会重新分解成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红细胞并未收到损害,所以用高压氧仓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效果良好。

103、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腐败臭鸡蛋味的气体。

104、急性氰化氢中毒时,病人经过短暂的前驱期后,出现肌肉强直痉挛,然后发生呼吸困难。

105、用亚硝酸钠治疗氰化氢中毒时,若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应加大亚硝酸钠的补液量以维持血压。106、多数有机溶剂在体内的生物半减期较短,所以物质蓄积不是影响其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107、四氯化碳急性中毒时,可出现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

108、生产环境中的苯主要以蒸汽形式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109、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110、生产环境中苯浓度的国家卫生标准为低于40mg/m3。

111、苯环境作业女工在怀孕期必须调离苯作业,而哺乳期在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保证生产环境中苯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可以不必调离苯作业。

112、苯胺可以抑制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导致贫血。

113、在生理途径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还原型辅酶I和还原型辅酶Ⅱ共同起作用。114、在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中,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越多,赫恩小体的形成也会越多,两者是有并行增长的内在联系的。

115、经呼吸道吸收是苯胺引起工业中毒的主要原因。

116、通常以苯胺接触工人尿中的对氨基酚含量作为工人苯胺中毒情况的检测指标。

117、苯胺接触工人若诊断出患有化学性膀胱炎,则可诊断为苯胺重度中毒。

118、苯胺中毒时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受污染的皮肤。

119、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的毒物通常会对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损害,但不会致癌。

120、在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毒物机会较多的阶段是聚合物树脂加工塑制成成品的阶段。

121、有机磷农药在体内被氧化后的产物毒性会增强。

122、若反复性的低浓度接触有机磷农药,则可以产生明显的毒物物质蓄积作用。

123、有机磷农药遇碱易分解,所以中毒时都应该用碱水清洗暴露部位皮肤。

124、轻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以只出现M样症状而没有N样症状。

125、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由于乙酰胆碱聚集,病人的瞳孔会扩大。

12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出现烟碱样症状,是因为N受体被结合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127、矽肺一经确诊,无论是病情轻重,都应调离作业。

128、我国工业噪声标准是根据C声级制定的。

129、声级就是声压级的简称。

130、X线胸片中出现长径大于20mm的阴影时可诊断为Ⅲ期尘肺。

131、圆形小阴影的病理基础是肺间质纤维化。

132、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粉尘不致癌。

133、石棉肺的主要并发症和矽肺一样,也是肺结核。

134、石棉纤维可以致肺癌和恶性间皮瘤,这两者癌症都属于法定职业性肿瘤。

135、高温高湿环境的特点就是温度高,强热辐射。

136、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表温度时,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为负辐射。

137、当环境中的噪音由40分贝上升到80分贝时,人耳对噪声的主观感觉是噪音大了一倍。

138、响度级的测定是以2000Hz的纯音作为基准音。

139、劳动5分钟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氧需。

140、静力作业是依靠肌肉的等长性收缩来完成的。

141、静力作业停止数分钟内氧消耗量先升高后下降到原有水平。

142、疲劳就是指体力效能的暂时减弱,它取决于工作负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143、人体向周围物体发放热辐射称为正辐射,反正称为负辐射。

144、在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中热辐射强度比较大。

145、一般用直肠温度来表示人体的中心温度。

146、中心温度是高温作业者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

147、四氯化碳中毒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148、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是物理就是化学因素,除此外没有其他性质的因素。

149、工伤不属于职业性病损。

150、工作有关疾病不属于职业性疾患。

151、静力作业比动力作业容易疲劳,说明静力作业能量消耗大。

152、当疲劳进展到第二阶段时,作业能力下降趋势明显,但只涉及生产的质量,对产量影响不大。153、一次性的长时间休息比多次性的短时间休息恢复疲劳的效率要高。

154、慢性苯中毒会对血液系统产生损害,其表现之一就是出现点彩红细胞。

155、铅中毒时,铅离子干扰了血红素和珠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未被结合的珠蛋白就在红细胞内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

156、铅中毒一经确诊,无论轻重均应调离作业。

157、氮氧化物气体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肺。

158、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所以中毒后一定要尽早治疗。

159、氰化物中毒时会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化学性发绀。

160、红细胞内形成赫恩小体的主要危害就是引起细胞破裂,导致溶血。

161、苯胺作业工人体检时,可以以其尿中的对硝基酚含量间接的代表其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162、溴氰菊酯类农药的毒作业机理时抑制人体胆碱酯酶活性。

163、结合型二氧化硅按晶体结构可分为结晶型、隐晶型和无定型。

164、在微波波段,以毫米波危害最大。

165、铬属于可疑致癌物。

166、我国规定妇女不能从事矿井作业。

167、我国规定妇女间断性负重每次不能超过20Kg 。

二、单一选择题

1.下述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

B 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C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

D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

E 检查预防措施的效果

2.下列关于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

A 通过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

B 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C 是早期发现健康损伤的重要手段

D 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

E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健康损害,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3.下列关于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论述错误的是

A 主要是在接触人群中,研究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B 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

C 常采用断面调查、病例—对照和队列调查方法

D 阐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制定修订卫生标准和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E 鉴定劳动卫生工作质量,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4.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

A 生产环境监测

B 健康监护

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D 阈限值制定

E 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

5.下列关于实验室测试评价论述错误的是

A 包括整体动物实体和体外测试系统

B 常用于测试化学物毒性,预示对人的危害

C 评价有害因素潜在作用

D 结合临床观察结果,阐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E 制定人体参考界限值

6.下列关于危险度评定论述错误的是

A 对有害因素潜在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B 估算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概率和程度

C 为制定法定职业病提供依据

D 寻求可接受危险度

E 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

7.矽尘致肺癌的调查属于

A 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专题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事故调查

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A 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

B 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

C 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

D 避免使用有毒物质

E 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

9.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体防护措施

A 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B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C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D 按时接受职业性体检

E 限制接触时间

10.下列关于劳动卫生标准论述错误的是

A 对职业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值

B 超过限值与否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

C 是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强度的目标

D 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

E 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

11.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

A 液滴

B 固体微粒

C 烟

D 雾

E 细菌

12.下列粉尘何者为无机粉尘

A 农药粉尘

B 橡胶粉尘

C 水泥粉尘

D 木尘

E 谷物粉尘

13.粉尘对人体有下列作用

A 致纤维化

B 刺激

C 中毒

D 致敏

E 以上全部

14.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

A 粉尘粒子的直径

B 粉尘粒子的比重

C 粉尘粒子的形状

D 粉尘粒子的荷电性

E 以上全部

15.在矽肺的发生发展中

A 进入肺内粒子大小起绝对重要作用

B 进入肺内粉尘量起绝对重要作用

C 上述二项意义都不大

D 上述二项意义一样

E 粒子大小虽有一定意义,但进入肺内粉尘的量则起重要的作用16.呼吸性粉尘是指直径多大的粉尘

A >15μm

B >10μm

C =10μm

D <8μm

E <5μm

17.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方式有多种,但没有下列哪项

A 撞击

B 沉降

C巨噬细胞吞噬

D 弥散作用

E 被气道上皮细胞及分泌物截留

18.粉尘中的二氧化硅与致纤维化能力的关系是

A 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与结合型相同

B 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大于结合型

C 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结合型

D 结晶型致纤维化小于非结晶型

E 以上全对

19.尘肺是一种

A 肺部疾病

B 以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C 纤维化疾病

D 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

E 炎症

20.下列何者不是尘肺

A 煤肺

B 石棉肺

C 棉尘肺

D 煤矽肺

E 矽肺

21.下面哪项不是防尘工作八字方针中的内容

A 革

B 水

C 密

D 封

E 护

22.在下列工业生产中,何者不宜采用湿式作业

A 采煤

B 开凿隧道

C 水泥生产

D 矿山生产

E 以上全部

23.有下列疾病的人,不得从事粉尘作业

A 活动性肺结核

B 支气管哮喘

C 慢性胃炎

D 严重心脏疾病

E 以上全部

24.我国卫生标准中采用的最高容许浓度数值是指工人经常停留的工作地点的呼吸带

A 粉尘浓度的日平均值

B 任何一次采样测尘中均不应超过的粉尘浓度最高限值

C 瞬间可超过的粉尘浓度值

D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E 粉尘浓度的年平均值

25.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哪项除外

A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

B 二氧化硅含量

C 粉尘浓度

D 劳动者心情

E 接尘时间

26.矽肺病理形态分型中没有以下哪一型

A 结节型

B 砂粒型

C 弥漫间质纤维化型

D 团块性

E 进行性大块纤维化

27.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似

A 葱头状

B 星芒状

C 网状

D 不规则状

E 以上全对

28.矽肺线X线胸片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病变程度

A 一定平行

B不一定平行

C 前者重于后者

D 后者重于前者

E 没有关系

29.矽肺的X线表现有

A 类圆形小阴影

B 不规则形小阴影

C 大阴影

D 胸膜和肺门改变

E 以上全有

30.早期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程度与X线胸片表现严重程度

A 一定一致

B 不一定一致

C 前者重于后者

D 后者重于前者

E 两者毫无关系

31.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

A 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

B 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

C 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D 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

情况

E 肺组织活检

32.国家发布并实施的最新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

A 矽肺

B 石棉肺

C 炭黑尘肺

D 铝尘肺

E 以上所有

33.国家发布并实施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分期标准为

A 3期

B 4期

C 8期

D 6期

E 12期

34.矽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时可分为

A 4级

B 3级

C 5级

D 2级

E 6级

35.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

A >10:1

B >5:1

C >3:1

D <3:1

E >2:1

36.可吸入性纤维粉尘是指

A 直径>3μm,长度<5μm

B 直径>3μm,长度≥5μm

C 直径<3μm,长度<5μm

D 直径<3μm,长度≥5μm

E 直径<3μm,长度≥9μm

37.下列何者不属于硅酸盐

A 石棉

B 滑石

C 云母

D 高岭土

E 花岗岩

38.胸膜斑是以下哪种尘肺的病理特点

A 矽肺

B 煤肺

C 石棉肺

D 石墨尘肺

E 以上全部

39.石棉小体是石棉肺的

A 病理特征

B 诊断依据

C 接触指标

D X线表现

E 无意义

40.石棉肺患者的肺功能降低

A 与X线胸片表现无关

B 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早

C 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晚

D 与X线胸片表现同步

E 与X线胸片表现相反

41.单纯性煤尘是指SiO2含量

A 在15%以下

B 在10%以下

C 在5%以下

D 在3%以下

E 在1%以下

42.我国煤工尘肺是指

A 煤矿工人患的矽肺

B 煤肺

C 煤矽肺

D 煤肺+煤矽肺

E 煤矿工人患的矽肺+煤肺+煤矽肺

43.下面哪项不是煤工尘肺的主要病理改变

A 煤斑

B 肺气肿

C 煤矽结节

D 弥漫性纤维化

E 胸膜斑

45.痰中检出石棉小体,说明

A 患有石棉肺

B 患肺癌

C 患胸膜间皮瘤

D 石棉作业工人

E 接触过石棉

46.Caplan综合征是

A 矽肺患者的并发症之一

B 石棉肺的并发症之一

C 煤矿工人尘肺的并发症之一

D 铸工尘肺的并发症之一

E 滑石尘肺的并发症之一

47.粉尘的分散度是指

A 粉尘的分布距离

B 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

C 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

D 粉尘的漂浮能力

E 粉尘的沉降能力

48.同样浓度和分散度的下列粉尘,何者致纤维化能力最强

A 煤尘

B 石英尘

C 水泥尘

D 滑石尘

E 铅尘

49.下列粉尘的理化特性何者致纤维化作用意义最大

A 粉尘的化学成分和粉尘浓度

B 粉尘的硬度

C 粉尘的溶解度

D 粉尘的荷电性

E 粉尘的爆炸性

50.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性尘肺

A 矽肺

B 石棉肺

C 炭黑尘肺

D 铍尘肺

E 云母尘肺

51.尘肺X线诊断标准中“q”阴影是指

A 直径在1.5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

B 直径在1.5~3mm的类圆形小阴影

C 直径在3~10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

D 宽度在1.5mm以下的不规则形小阴影

E 宽度在1.5~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

52.高气湿是指环境相对湿度大于

A 50%

B 60%

C 70%

D 80%

E 90%

53.热辐射能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A 环境的温度

B 环境的湿度

C 辐射源的温度

D 辐射源的湿度

E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54.热辐射强度的单位为

A kCal/ (cm2·min)

B J/ (cm2·min)

C Cal/ (cm2·min)

D J/ (m2·min)

E kCal/ (m2·min)

55.下列哪种情况称为负辐射

A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对人体发射热辐射

B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散热

C 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散热困难

D 当周围空气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容易散热

E 以上都不是

56.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多少的作业

A 0.2℃

B 0.2℃以上

C 1℃

D 1℃以上

E 2℃

57.中暑按发病机理分为

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B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

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

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

58.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及分级标准为

A 轻症中暑,重度中暑和重症中暑

B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C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D 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E 以上都不是

59.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来分,可分为

A 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B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

C 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D 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E 持续性噪声、脉冲噪声、电磁性噪声

60.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

A <20Hz

B 20~20000Hz

C >20000Hz

D 200~2000Hz

E >2000Hz

61.响度的单位“宋”是

A 以频率为300 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

B 以频率为500 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

C 以频率为1000 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

D 以频率为1000 Hz,声压级为6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

E 以频率为1000 Hz,声压级为7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

62.声级计A声级的设计是根据

A 模拟人耳对100方的响度曲线

B 模拟人耳对70方的响度曲线

C 模拟人耳对40方的响度曲线

D 模拟人耳对1000 Hz标准音等响曲线

E 模拟人耳对40dB纯音的响度曲线

63.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

A 耳蜗底部受损

B 高频听力下降

C 低频听力下降

D 语频听力下降

E 以上都是

64.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

A 听觉适应、听觉疲劳

B 听觉疲劳、听觉损伤

C 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

D 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

E 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

65.听觉适应是指

A 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

B 一种器质性听觉器官损伤

C 是一种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D 强噪声暴露时间常,听阈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才能恢复

E 强噪声暴露时间常,听阈明显下降,听阈提高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才能恢复66.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原则

A 有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

B 排除其他致聋原因

C 纯音测定为感音性耳聋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67.对职业性噪声聋的分级必须排除哪种因素的影响

A 性别

B 接触噪声的时间

C 年龄

D 接触噪声的强度

E 工龄

68.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

A 神经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生殖系统

D 心血管系统

E 以上都是

69.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

A 噪声强度、接触时间

B 噪声的频谱、类型、接触方式

C 机体的健康状况和敏感性

D 上述A和B两项

E 上述A、B和C三项都是

70.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

A 总声级

B A声级

C B声级

D C声级

E D声级

71.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

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

B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

C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D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E 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

72.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的噪声容许标准为

A 85dB(A)

B 75 dB(A)

C 65 dB(A)

D 55 dB(A)

E 90 dB(A)

73.生产性振动按作用人体的部分分为

A 垂直振动水平振动

B 全部振动部分振动

C 机械振动电动振动

D 全身振动局部振动

E 以上全不是

74.振动本身特性中,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加速度、频率、位移

B 位移、振幅、加速度

C 接触方式、加速度、位移

D 频率、振幅、加速度

E 振幅、频率、速度

75.有关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以下错误的是

A 对神经系统能产生影响

B 可以引起高频段听力下降

C 可以出现雷诺征

D 可以引起肌无力、肌疼痛、肌萎缩

E 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7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

A 发作性手指变白

B 感应迟钝

C 血管痉挛和变形

D 肌无力、肌萎缩

E 听力下降

77.影响振动不良作用的重要外界条件是

A 潮湿

B 高温

C 寒冷

D 热辐射

E 以上都是

78.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

A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

B 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C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D 多从手指近端开始

E 冷水复温实验阳性

79.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

A 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

B 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

C 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

D 排除其他疾病

E 以上都是

80.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

A 2m/s2

B 2 m/s2

C 5 m/s2

D 5cm/m2

E 6 cm/m2

81.以下哪种不属于非电离辐射

A 激光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红外线

E 可见光

82.射频辐射是指

A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B 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

C 高频电磁场和激光

D 微波和激光

E 激光与X射线

83.微波对眼的主要危害是

A 结膜炎

B 晶体混浊

C 角膜炎

D 视网膜灼伤

E视网膜剥离

84.高频电磁场感应近区场和射频近区场的分界是

A 距场源1/2λ

B 距场源1/4λ

C 距场源1/5λ

D 距场源1/6λ

E 距场源一个波长处

85.有关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用的一般规律,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A 波长愈短生物学作用愈大

B 穿透能力取决于频率

C只有被组织吸收的电磁波才能发生生物效应

D 对机体的作用主要为器质性改变

E 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

86.下列哪种电磁辐射对皮肤无明显改变

A 微波

B 紫外线

C 红外线

D 激光

E X射线

87.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

A 角膜的热损伤

B 热性白内障

C 急性角膜结膜炎

D 慢性充血性睑缘炎

E 视网膜灼伤

88.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的波长是

A 400nm

B 320 nm

C 275 nm

D 297 nm

E 180 nm

89.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

A 高温强辐射作业

B 高温高湿作业

C 夏季露天作业

D 以上都不是

E 以上都是

90.微波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是

A 白血病

B 贫血

C 血小板减少

D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

E 再障

91.防止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作用的正确措施是

A 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布局

B 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

C 场源屏蔽,湿式作业,合理布局

D 个人防护,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

E 场源屏蔽,合理布局,合理通风92.职业肿瘤的特点

A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

B 潜伏期长、发病年龄早

C 有一定好发部位

D 有一定的发病条件

E 以上全部

93.氯乙烯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肝血管肉瘤

B 肺癌

C 皮肤癌

D 鼻烟癌

E喉癌

94.石棉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白血病

B 直肠癌

C 肺癌

D 间皮瘤

E 肺癌、间皮瘤

95.苯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肝癌

B 肺癌

C 胰腺癌

D 白血病

E 间皮瘤

96.联苯胺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肾脏肿瘤

B 肺脏肿瘤

C 白血病

D 脑瘤

E 膀胱癌

97.砷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肺癌

B 皮肤癌

C 白血病

D 脑瘤

E 肺癌、皮肤癌

98.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

A 肺癌

B 皮肤癌

C 白血病

D 肾脏肿瘤

E 胃癌

99.铬酸盐制造工人所患法定职业肿瘤为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1、为什么构建DNA文库时,一定要用大分子DNA 答、的大小(即数目)取决于基因组的大小和片段的大小,片段大则文库数目小一些也可以包含99%甚至以上的基因组。而文库数目小则方便研究人员操作和文库的保存。所以构建文库要用携带能力大的载体尽量大的DNA片段. 2、如何检测和保证DNA的质量? 答、用看,有没有质白质和RNA等物质的污染,还可以测OD,用OD260/280来判断,当OD260/OD280< ,表示蛋白质含量较高当OD260/OD280> ,表示RNA含量较高当OD260/OD280=~,表示DNA较纯。 实验二、植物总RNA的提取 1、RNA酶的变性和失活剂有哪些?其中在总RNA的抽提中主要可用哪几种? 答、有DEPC,Trizol,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RNA酶的蛋白抑制剂以及SDS,尿素,硅藻土等;在总RNA提取中用PEPC,Trizol 2、怎样从总RNA中进行mRNA的分离和纯化。 答、、利用成熟的mRNA的末端具有polyA尾的特点合成一段oligo(dT)的引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将mRNA从总RNA中分离出来 实验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A)细菌的生长状态: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8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的菌液。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时为宜,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DH5α菌株的OD600为时,细胞密度在5×107 个/mL左右,这时比较合适。密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B)所有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和冰上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格外小心,悬浮细胞时要轻柔,以免造成菌体破裂,影响转化。 C)经CaCl2处理的细胞,在低温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转化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24小时达到最高,之后转化率再下降(这是由于总的活菌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造成的);D)化合物及的影响: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或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效率大大提高(100-1000倍); E)所使用的器皿必须干净。少量的或其它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大大降低细菌的转化效率; 2、感受态细胞制备可用在哪些研究和应用领域? 答、在中将导入受体细胞是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则将它用Ca2+处理变为质粒进入。 实验五、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和鉴定 1、在热激以后进行活化培养,这时的培养基中为什么不加入抗生素? 答、活化培养用的一般是SOC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比LB培养基营养,此时进行的活化培养只是为了让迅速复苏,恢复分裂活性,此时的细胞还不具抗性,加入会细胞会死亡。 2、什么是质粒?根据在细菌中的复制,质粒有几种类型?用于基因重组的主要用到哪些质粒? 答、是细菌体内的环状。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思考题答案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第一章引注作用课程提纲 1、引注的作用是什么?与文学作品相比,学术论文在引注使用 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引注的作用是(1)认知功能;(2)道德功能。引注以其标记技术直接显示所引内容的存在处所,方便人们核实,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全面地把握所引内容的准确意义。另外,引注直观地表明作者对事实和前人劳动的尊重,展示自己的道德人格。 学术论文的引注注重格式规范,应该按照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应该列出原引自期刊、学位论文、专著等的详细信息,文献注释的方式包括页下脚注、文章末或书的章节末的尾注、随文注与参考文献列表相结合;文学作品的引注多为在在行文中引用的话,对作品的引用,概括较多,概括中适量地直接引用原文,可以是引一两句关键的话,也可以只引-一些关键的或独特的词语。如果需要把作品中某段文字作为比较重要的材料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的话,可以有较长的引文,包括可以让引文独立成段。 2、列出两门课的提纲。 答:如以下图表所示。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学术规范》 引注 功能历史类型要素意义盲区 引注内容 引注意义 学术不端 行为 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伪造科研数据 伪造注释 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买卖论文、违规署名 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 危害预防处理 人际关系 导师-学生 合作-竞争 与公众、课题资 助者之间 同行评议 利益冲突 知识产权 著作权 署名权 伦理原则 受试者相关 的伦理问题 伦理审查《论文写作》 套路方法技巧 优秀高水平论文写 作技巧 规范严谨 结合专业 认识深入SCI写作技巧 文献追踪 数据处理 投稿 返修 写作投稿技巧 寻找目标期刊 组织文章结构 学术写作语言 同行评议价值 学术伦理道德 著作权 利益冲突 同时提交 研究欺诈 剽窃

医学分子生物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其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基因功能区域在核酸分子中的分布和排列情况,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P20) 2、胸腺嘧啶二聚体:在某种理化因素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同一条链两相邻胸腺嘧啶碱基(T)间以共价键连接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结构(TT),或称为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P40) 3、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组构的基本单位,也是基本转录单位,至少由启动子、调节这些结构基因表达的操纵元件、几个串联的结构基因区和转录终止信号组成。(P25) 4、点突变:是突变的一种类型,会使单一个碱基核苷酸替换成另一种核苷酸,一般也包括只有作用于单一碱基对的插入或删除,点突变可依发生位置对基因功能的影响而分为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P129) 5、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 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由短双链RNA诱导的同源RNA降解的过程。(P244) 6、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合成DNA的方法,基本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延伸。(P228) 7、单拷贝序列(低度重复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数次,大多数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属于这类,其两侧往往有散在分布的重复序列。(P23) 8、移码突变:在正常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的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移码突变。(P130) 9、管家基因:有些基因参与生命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在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细胞

中持续地表达,这样的基因称为管家基 因。(P75) 10、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值、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若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及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P141)11、基因克隆:将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通过无性繁殖转入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P233) 12、抑癌基因:一类编码产物起抑制细胞增殖信号传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成的基因。(P140) 二、问答题 1、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P77) ⑴乳糖操纵子包含3个结构基因(编码β—半乳糖、β—半乳糖苷通透酶和转乙酰基酶)、3个调控元件(启动子、操纵基因和CAP结合位点)和1个调节基因(编码阻遏蛋白)。 ⑵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无乳糖时,阻遏蛋白结合操纵基因,妨碍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抑制结构基因转录。有乳糖时,生成别位乳糖(诱导剂)结合阻遏蛋白,不能封闭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可以转录。 ⑶cAMP—CAP复合物的正调控:无葡萄糖时,cAMP浓度高,形成的cAMP—CAP复合物结合于CAP结合位点,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有葡萄糖时,cAMP浓度低,cAMP —CAP复合物形成受阻,影响转录活性。 ⑷正、负调控机制相辅相成。cAMP—CAP 复合物是转录必需的,同时阻遏蛋白进一步控制转录启动。综上,乳糖操纵子最强的表达条件是有乳糖而无葡萄糖。 2、简述质粒的基本特征(P25) ①是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 上; ②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自己的复制,一旦离开宿主就无法复制和扩增; ③携带遗传信息,赋予细菌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质粒有耐药基因; ④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不相容性; ⑤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 3、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P233)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This world not accidentally, only has the necessity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自测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信息物质为 A.乙酰胆碱 B.γ-氨基丁酸 C.胰岛素 D.甲状腺素 E.表皮生长因子 2.绝大多数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 A.糖脂 B.磷脂 C.脂蛋白 D.糖蛋白

E.类固醇 3.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是 A.受体 B.载体 C.无机物 D.有机物 E.小分子物质 4.下列哪项不是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A.高度专一性 B.高度亲和力 C.可饱和性 D.不可逆性 E.非共价键结合 5.通过膜受体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性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 E.活性维生素D3 6.下列哪项是旁分泌信息物质的特点A.维持时间长 B.作用距离短 C.效率低 D.不需要第二信使 E.以上均不是 7.胞内受体的化学本质为 A.DNA结合蛋白 B.G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8.下列哪种受体是催化型受体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激素受体 C.干扰素受体 D.甲状腺素受体 E.活性维生素D3受体 9.IP3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哪种离子浓度升高A.K+ B.Na+ C.HCO3- D.Ca2+ E.Mg2+ 10.在细胞内传递激素信息的小分子物质称为 A.递质

C.第一信使 D.第二信使 E.第三信使 11.影响离子通道开放的配体主要是A.神经递质 B.类固醇激素 C.生长因子 D.无机离子 E.甲状腺素 12.cGMP能激活 A.磷脂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G D.酪氨酸蛋白激酶

13.cAMP能别构激活 A.磷脂酶A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G E.酪氨酸蛋白激酶 14.不属于细胞间信息物质的是A.一氧化氮 B.葡萄糖 C.甘氨酸 D.前列腺素 E.乙酰胆碱 15.激活的G蛋白直接影响A.蛋白激酶A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1.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2.文献按载体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3.文献的级别及其相互关系。 4.在计算机检索中,如何缩小检索范围? 5.获取文献全文的方法有哪些? 6.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哪些? 7.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 8.计算机检索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9. 简述IM主题索引的编排规则。 10.《医学主题词表》(MeSH)字顺表的参照系统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意义。 11.按照存储内容的不同,数据库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12.什么叫主题词的扩展检索,它的优越性何在? 13.什么是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14.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因素有哪些? 15.独立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6.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全率? 17.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准率? 18.依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专利有效期为多长? 19.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0.何谓数据库的顺排文挡和倒排文挡? 21.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22. 核心期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3.试述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 24.简述会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和国外会议论文的检索系统有哪些? 25. 周红同学在检索一个课题时,第一次检索的结果有172 条文献,你建议一下她采用何种方式来缩小检索范围? 26.Medline和Pubmed有什么区别? 27.专利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8.如果要查找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中外文文献,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库?请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简要检索策略。 29.通过哪些检索系统可以查明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是否有“computer communications”这本期刊? 30. 请列出5个Google高级检索语法,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31. 在CBMWin4.0版中的查找某作者发表的文献有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32.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3. 列举6种可以检索引文的数据库。 34. 文献的种类 35.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6、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37、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8、现有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国内外加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初步拟定包括

(珍贵)浙江大学05-12年博士医学分子生物学真题

2012浙江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乙)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分*5) 1.The Central Dogma 2.Telomere 3.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 4.Protein Motif 5.Splicesome 二.简答题:(5分*9) 1.一个基因有哪些结构组成? 2.基因、染色体、基因组的关系? 3.表观遗传机制改变染色质结果的机制? 4.内含子的生物学意义? 5.什么是蛋白质泛素化?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6.蛋白质纯化的方法? 7.MicroRNA是什么?它如何发挥作用? 8.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其研究目的是什么? 9.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什么需要模式生物? 三.问答题:(10分*4) 1.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其基因组相同,为什么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谈谈疾病发生机制? 3.有一块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内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4.目前,基因靶点研究已成为新药开发的用药部分,结合目前药物靶点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谈谈你的建议和观点?

2011浙江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回忆 一、英文名解 1、冈崎片段: 2、反式作用因子: 3、多克隆位点: 4、micro RNA: 5、分子伴侣: 二、简答 1、蛋白质四级结构。 2、真核转录调控点。 3、表观遗传学调控染色质。 4、真核RNA聚合酶类型及作用。 5、基因突变。 6、组学概念及举例。 7、简述兔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2﹑多元统计分析能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简述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路。 2﹑写出样品间相关系数公式。 3﹑常用的距离及相似系数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利用谱系图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5﹑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系统聚类分析? 第三章判别分析 1﹑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路,图示其几何意义。 2﹑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有何异同? 3﹑简述贝叶斯判别的基本思路。 4﹑简述费歇判别的基本思路。 5﹑简述逐步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6﹑在SAS和SPSS软件中如何实现判别分析? 第四章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有那些? 3﹑什么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其意义何在? 4﹑为什么说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能反映主成分中所包含的原始变量的信息? 5﹑为什么要用标准化数据去估计V的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6﹑证明:对于标准化数据有S=R。 7﹑主成分分析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 第五章因子分析 1﹑因子得分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模型有何不同?

2﹑因子载荷阵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3﹑方差旋转的目的是什么? 4﹑因子分析有何作用? 5﹑因子模型与回归模型有何不同? 6﹑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因子分析? 第六章对应分析 1﹑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2﹑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3﹑简述因子分析中Q型与R 型的对应关系。 4﹑对应分析如何在SAS和SPSS中实现? 第七章典型相关分析 1﹑典型相关分析适合分析何种类型的数据? 2﹑简述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3﹑典型变量有哪些性质? 4﹑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有何意义? 5﹑典型相关分析有何作用? 6 ﹑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验证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现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选用了三个指标:(1)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DXBZ);(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占全部人口的比例(CZBZ);(3)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WMBZ),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文化程度人口的状况。计算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使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和Ward法,将上机结果按样品号画出聚类图,并根据聚类图将30个样品分为四类。 2、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只要采用6个指标:(1)Call—每千人拥有电话线数,(2)movecall—每千户居民蜂窝移动电话数,(3)fee—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的成本,(4)Computer—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数,(5)mips—每千人中计算机功率(每秒百万指令),(6)net—每千人互联网络户主数。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采用欧式距离,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计算。

医学分子生物学附加题

医学分子生物学附加题 反式作用因子中的DNA结合结构域: a.螺旋-转折-螺旋(helix-turn-helix, HTH): 至少有两个α螺旋,中间由短侧链氨基酸残基形成“转折”。一个α螺旋负责识别DNA的大沟,另一个 与DNA主链骨架非特异性结合。这类HTH蛋白以二聚体形式与DNA结合。 b.锌指(zinc finger)结构 一个α螺旋与一个反向平行β片层的基部以锌原子为中心,通过与一对半胱氨酸和一对组氨酸之间形成 配位键相连接,锌指环上突出的赖氨酸、精氨酸参与DNA结合。 Cys2/Cys2锌指:Cys-X2-Cys-X13-Cys-X2-Cys c.亮氨酸拉链结构(basic-leucine zipper, bZIP)(图7-20,-21) 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结果就导致这些亮氨酸残基都在α螺旋的同 一个方向出现。两个相同结构的两排亮氨酸残基就能以疏水键结合形成拉链型二聚体。 该二聚体的氨基端的肽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借其正电荷与DNA双螺旋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 合。 d.螺旋-环-螺旋结构(basic-helix/loop/helix, bHLH) 羧基端100-200aa形成两个α螺旋被非螺旋的环状结构所隔开;氨基端是碱性区。该类蛋白形成同源 或异源二聚体后,通过它们的碱性区与DNA相结合。 e.同源域蛋白(homeo domains):分子中含有约60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这些序列参与形成了DNA的结合区。C 端有螺旋-转角-螺旋(HTH)样结构。 生物技术四大支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原癌基因的激活机理: 1. DNA重排:a.插入具有高活性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内源性或外源性),使原癌基因持久、过量地表达。染色体易 位是原癌基因DNA重排的典型例子 b.负调控区的失活或丢失 2. 基因放大:基因扩增,可导致基因过量表达。原癌基因扩增一般认为与恶性演进有关,未必是恶性早期的改变 3. 点突变 4. 其它调控的异常:反式(Trans)调控系统、转录后的调控异常 病毒基因组特点: 1.病毒基因组很小,且大小相差较大。 2.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组成,或由RNA组成。 3.多数RNA病毒的基因组是由连续的RNA链组成。 4.基因重叠:即同一段DNA片段能够编码两种甚至三种蛋白质分子 5.基因组的大部分可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份不编码蛋白质。 6.形成多顺反子结构(polycistronie)。 7.除了逆转录病毒以外,一切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 8.噬菌体(细菌病毒)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病毒的基因是不连续的。 HIV感染过程: 捆绑――当HIV病毒的gp120蛋白捆绑到T-helper细胞的CD4蛋白时,HIV病毒附着到机体的免疫细胞上。滤过性病毒核进入到T-helper细胞内部,并且病毒体的隔膜融合进细胞壁。 逆转录――滤过性病毒酶,即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转化为DNA; 集成――新产生的DNA被病毒整合酶运送到细胞核中,并嵌入到细胞的DNA。HIV病毒被称之为前病毒; 复制――细胞核中的病毒DNA利用细胞自己的酶分裂产生信使RNA(mRNA)。mRNA含有制造新的病毒蛋白的指令序列; 翻译――mRNA由细胞的酶运送出细胞核。然后病毒就利用自然蛋白生成机制来生成病毒蛋白和酶的长链分子; 组装――RNA和病毒酶在细胞边缘聚集。一种被称之为蛋白酶的酶将多肽切成病毒蛋白。 发育――新的HIV病毒粒子从细胞壁中收缩出来并打破环绕他们的细胞壁。这就是封装的病毒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基因组:(genome):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携带生物体全部遗传信息的核酸量。

java程序设计试题库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 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章Java程序设计概述 1、1单项选择题 1.编译Java Application源文件将产生相应得字节码文件,扩展名就是什么 A、、java ???? B、、class ?C、、html??? D、、exe 解答:B 2.Java语言具有许多优点与特点,下列选项中,哪个反映了Java中“一次编 译,随处运行”得特点. ?A、简单性????B、平台无关性 C、面向对象性???? D、安全性 解答:B 3.Java语言具有许多优点与特点,下列选项中,哪个反映了Java中并行机制得 特点。 ?A、多线程???B、平台无关性 C、面向对象性??? D、安全性 解答:A 4。在Java语言中,下列哪些语句关于内存回收得说明就是正确得? ?A.程序员必须创建一个线程来释放内存; B.内存回收程序负责释放无用内存; C.内存回收程序允许程序员直接释放内存; D.内存回收程序可以在指定得时间释放内存对象 解答:B 5.一个Java源文件中最多只能有多少个public类。 ?A、1个?B、2个

C、3个? D、任意多个 解答:A 6。下面哪一个不就是Java语言所具有得特点。 A、没有全局变量,在类得定义外部没有任何得变量定义; ?B、不直接支持指针操作,而使用更安全得引用类型; C、支持子类对父类得多继承; D、具有自动垃圾收集功能; 解答:C 7。下面哪一个不就是Java开发工具包JDK得组成部分. ?A、Java得编译器; B、Java得解释器;? ?C、Java得API继承类库; ?D、Eclipse开发工具; 解答:C 8。JDK提供得编译器就是()。 ?A、java、exe???B、javac、exe C、javap、exe??? D、javaw、exe 解答:B 9。作为Java应用程序入口得main方法,其声明格式可以就是() A、public voidmain(String[]args) 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public int main(String []args) 解答:B 10.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 ) A、JAVA程序得main方法必须写在类里面 B、JAVA程序中可以有多个main方法 C、JAVA程序中类名必须与文件名一样 D、JAVA程序得main方法中如果只有一条语句,可以不用{}(大括号)括起来 11。下列哪些语句关于Java内存回收得说明就是正确得? ( B) A、程序员必须创建一个线程来释放内存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 一、名词解释 4.基因(gene) 5.断裂基因(split gene) 6.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7.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8.内含子(intron) 9.外显子(exon) 10.基因间 DNA (intergenic DNA) 11.GT-AG 法则(GT-AG law) 12.启动子(promoter) 13.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14.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 15.poly(A)加尾信号(poly(A) signal) 16.基因组(genome) 17.操纵子(operon) 18.单顺反子(monocistron) 19.多顺反子(polycistron) 20.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 21.转座子(transposon) 22.基因家族(gene family) 23.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 24.假基因(pseudogene) 25.自私 DNA (selfish DNA) 26.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 27.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 28.卫星 DNA (satellite DNA)

8.大卫星 DNA (macro-satellite DNA) 9.小卫星 DNA (mini-satellite DNA) 10.微卫星 DNA (micro-satellite DNA) 11.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12.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 13.基因组学(genomics) 14.物理图谱(physical map) 15.遗传图谱(genetic map) 16.转录图谱(transcriptional map) 17.序列图谱(sequence map) 18.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19.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20.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 21.基因型(genotype) 22.表型(phenotype) 23.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 24.分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 25.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26.等基因(isogene) 27.同源多聚体(homomultimer) 28.异源多聚体(heteromultimer) 二、判断题 1.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2.通常一个基因编码一条多肽链。() 3.一个基因编码一个同源多聚体的蛋白质。() 4.所有的基因都编码蛋白质或多肽链。() 5. 结构基因是指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 DNA 序列。() 6.有的结构基因只编码 RNA。() 7.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元件是 TATA 盒,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信息检索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2、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___b__发展. A、终身学习; B、学习型社会; C、创新发展; D、信息素质 二、多选题 1、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 abcd 信息的技能或能力。” A、发现; B、检索; C、分析; D、利用 2、一般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 abcd 四个方面的内容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是abcd A、系统的“信息检索课”; B、参加信息素养培训; C、利用网络和多媒体; D、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三、简答题 1、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6个一级指标是什么? 答:○1鉴别信息及其来源○2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4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5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6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答: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具有察觉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的查询、评估、组织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3、简述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关系。 答: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第二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是____A________。 A、著者篇名来源出处; B、篇名著者来源出处 2.请标出文献:马品仲.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1993,13(5)P6-14,ISSN1000-758X 属于哪种文献类型___A_________。 A、图书; B、科技报告; C、期刊; D、报纸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项属于按出版类型分类的文献类型______BCD______。 A、光盘; B、图书; C、期刊; D、学位论文 2. 下列哪项属于文献三要素_____ABC_______。 A、知识; B、载体; C、记录方式; D、信息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是核酸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gencme):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SD sequence) 是mRNA能在细菌核糖体上产生有效结合和转译所需要的序列。SD序列与16S rRNA的3’末端碱基(AUUCCUCCAC-UAG-5’)互补,以控制转译的起始 分子克隆:克隆(clone):是指单细胞纯系无性繁殖,现代概念是将实验得到的人们所需的微量基因结构,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去,在合适的生理环境中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利用宿主的生理机制繁衍人们所需要的基因结构,并进行表达。由于整个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所以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DNA水平)及其表达水平(RNA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就是将有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有的可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转基因动物就是把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其囊胚细胞中,并在细胞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再将合格的重组受精卵或囊胚细胞筛选出来,采用借腹怀孕法寄养在雌性动物(foster mother)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胚胎动物,并能传给下一代。这样,生育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 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专门切割DNA 的酶,它们能特异结合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殊DNA序列并切割dsDNA。 载体: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R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er-phism,RFLP)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碱基组成或(和)顺序发生改变,会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的位点消失. 用限制酶对不同个体基因组进行消化时,其电泳条带的数目和大小就会产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简答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成分参与,参与因子,作用?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或模板)” tRNA是原料氨基酸的“搬运工” 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合成多肽链的装配机(操作台) t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但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20种氨基酸与mRNA的碱基之间缺乏特殊的亲和力。因此,需要转运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 rRNA 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就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六顶思考帽题库(参考标准答案)

六顶思考帽题库 《六顶思考帽》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 六顶思考帽法中,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不同的思考方式,其中黑色的帽子代表 (A ) A. 小心与谨慎 B. 乐观与肯定 C. 创新与改变 D. 情感与感觉 2. 六顶思考帽是处理团队成员之间分歧和误解的重要方法,其中红色的帽子代表 (D ) A. 整体与控制 B. 乐观与肯定 C. 创新与改变 D. 情感与感觉 3. 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将人的思考方式分成了六种不同类型,其中绿色的帽子代表(C ) A. 阳光和价值 B. 乐观和肯定 C. 创新和改变 D. 情感和感觉 4. 叶老师运用六顶思考帽进行情绪教学,老师提问:在别人生气时,如何巧妙化解人际之间的困境?上述提问的思考特征为何?(D ) A. 蓝色思考帽:组织思考过程 B. 黄色思考帽:乐观、积极的思考 C. 黑色思考帽:反证、合理和真实的认定 D. 绿色思考帽:创意的想法 5. 下列有关六顶思想帽的配对哪一个是错的?(A ) A. 主观—白帽 B. 收敛—蓝帽 C. 乐观—黄帽 D. 发散—绿帽 6. 一个典型的六顶思考帽法在实际应用的正确顺序是(C )。○1评估建议的优缺点;○2陈述问题事实,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3总结陈述,得出方案;4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 A. ○4○1○2○3 B. ○4○3○1○2 C. ○2○1○4○3 D. ○2○4○1○3 7. 六顶思考帽方法中,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不同的思考方式,其中,中立与客观是(B )的帽子代表的思考方式。 A. 蓝色 B. 白色 C. 黄色 D. 绿色 8. 柴经理喜欢用六顶思考帽法来讨论问题。在这种思考法中,蓝色的帽子代表 (A ) A. 整体与控制 B. 乐观与肯定 C. 创新与改变 D. 情感与感觉 9. 以下关于六顶思考帽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其创始人是波诺博士 B. 六顶思考帽法是一种平行思维方法 C. 六顶思考帽法中思考帽代表的是思维角色 D. 六顶思考帽法中思考帽代表的是扮演者本人 10. 以下哪项不属于红帽思维:(D ) A. 我觉得小张是这项工作的最佳人选 B.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解释太复杂了 C. 我认为提高汽油价格并不能使人们更小心地驾驶车辆

分子生物学 课后习题 简答

1-6 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它可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基因组结构,也可用来进行基因研究。 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2-4 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特征。 DNA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结构。 DNA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 DNA三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2-5 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1、结构简练原核生物DNA分子的绝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非编码序列极少,这与真核DNA的冗余现象不同。 2、存在转录单元原核生物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其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mRNA(能作为多种多肽链翻译模板的mRNA),而真核生物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mRNA(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 3、有重叠基因重叠基因,即同一段DNA携带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蛋白质的编码信息。主要有3种情况① 一个基因完全在另一个基因里面 ② 部分重叠 ③ 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是重叠的. 2-6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和Cricket于1953年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都是右手螺旋。 3,5-磷酸二酯键连接,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双螺旋外侧,彼此通过,,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 3、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0nm,相邻碱基平面之间垂直距离为0.34nm,每10个碱基对旋转一圈,碱基对之间的螺距为3.4nm。 4、在双螺旋的表面分别形成大沟和小沟。 5、两条链借助碱基之间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牢固结合,维持DNA结构的稳定性。 该模型的建立对促进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DNA本身的复制机制、对遗传信息的存储方式和遗传信息的表达。对生物遗传稳定性和变异性等规律的阐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8 简述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 1、原核生物双链DNA都是以半保留方式遗传的,DNA的复制在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进行; 2、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3、在起点处解开形成复制叉,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一个复制单元多个复制叉; 4、复制叉移动速度很快; 5、是半不连续的复制,需要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协同参与; 6、DNA聚合酶在组成和功能上与真核生物有很大的不同。 3-1 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编码链:DNA双链中与 mRNA 序列和方向相同的那条 DNA 链,又称为有意义链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