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

合集下载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31张PPT)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31张PPT)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 抔,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 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 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 “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讨论
同学们,从刘禹锡和白 居易这一对朋友身上,你 看到了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1、交友之道,贵在相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 折太多。”白居易对挚友的同情、不平,情真意切,。
2、交友之道,贵在相长。逆境时有友哀而不伤,震人心 魂。心向前,便无惧眼下,眼天下,便不计眼前得失。
3、交友之道,贵在道合。“欲知其人,视其朋友。”在 人生道路上,朋友易找,知己难寻,若能寻得心胸开阔之 友,指引困顿中的自己,岂不快哉。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烂柯人”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
如隔世。表达作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 慨万分)
(颈联)沉 畔

“沉舟”“病树”:作者自比遭贬。 “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力量层出不穷。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 了哲理,也表达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仕途升沉的豁达洒脱,哀而 不伤,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环节三:
诗歌学习
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字 音



奏沉 畔
破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秀课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秀课件

阅读体验分享
要点一
文学鉴赏分享
分享不同读者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鉴 赏心得和阅读体验,展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 。
要点二
阅读方法指导
介绍一些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方法和 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04
课堂活动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诵比赛总结词锻炼语感,体会情感
详细描述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 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扬州,遇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写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谢。
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古代文化史上广为传诵的优秀篇章 。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影响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唐代广为传颂,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选入各种文学选集和教科书,成为人 们学习的典范之作。
02
文本细读
内容梳理
内容概括
本诗描写了诗人与朋友在扬州初次相聚,在宴席上所经历的欢乐、感慨和离别的 情感。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打下基础 。
创意写作
总结词
激发创意,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课堂上,可以设计 一个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歌进 行改写或创作。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 术性和创作过程,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
05
总结与反思
教学收获与不足
教学收获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含义,并对诗人情感有深入体会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7张ppt).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共27张ppt).ppt

课 文 研读
课文研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本是一片)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 “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 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
基 础 知识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 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 史。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哲学著 作《天论》三篇;《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 宾客集》等。
字音正形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y空ín吟/闻f笛ù 赋,到乡翻似/k烂ē 柯人。 沉舟p侧àn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z杯hǎ酒ng/长精神。
( B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 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课前小练
1、诗中点明题意/与题目相呼应,表现诗人意志不 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并成为点晴之笔的句子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诗中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怀 念故友的感情,慨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课文研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想到旧时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 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 于是作了《思旧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14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14页)

字音字形一
chóu 酬
yǔ xī 刘禹锡
yín làn kē

烂柯人
cè pàn 侧畔
zàn píng zhǎng
暂凭
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齐读课文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都是凄凉的地方,我被弃置在这穷乡 僻壤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旧友,只能空吟悲凉的《思旧赋》,回到故乡 反像隔世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只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一株病树的前 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 (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 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 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 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 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 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 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 年(793)中进士,登博学 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 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 (805),因辅助王叔文进 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 加贬朗州司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5张PPT)优质课件

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
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
——《陋室铭》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
十年后,刘禹锡被召回京,三个月后,因题诗触犯 了执政者,又被贬到外地13年
公元826年,57岁的诗人才被召回京城洛阳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贬谪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方,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却像王质那 般恍如隔世。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 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 了《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老朋友。
1、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同龄人在扬州相逢。一 对饱经世事沧桑,同在天涯沦落的人,早已互有耳闻, 互相之间一见如故,白居易在酒宴上感时伤怀,写下一 首诗送给刘禹锡。

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4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4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 居 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朗读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证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 景无限美好。
合作探究
4.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酬谢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 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长精神”三字,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 拔的气概。
中心思想
诗人借诗答谢友人,既表现了诗 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 酸和悲凉,又抒发了诗人面对仕宦 升沉和世事变迁时乐观进取、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
明确:引用了向秀“闻笛赋”和王质“烂柯人” 的典故。
诗人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已 故友人的怀念之情;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自 己被贬时间之长,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 迁的感叹。
合作探究
3.颈联“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作者借 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颈联被后人赋予 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明确:“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 己,“千帆过”“万木春”比作仕途得意的新贵 们。诗人借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乐 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堂训练
(1)《li酬yo乐n天gq扬i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 句子an是g李:永_强_ 沉_舟__侧__畔__千__帆__过__,__病_树__前_头__万_木__春_____。 (2)《酬乐天墨扬剑州飘初雨逢席上见赠》中,点明酬答之意,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公开课课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公开课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 课程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为载体,深入挖 掘唐诗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该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学 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感受唐诗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深远。
课程目标
01
掌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的文学背景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
0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 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 唐诗的鉴赏能力。
03
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素养。
04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 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 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课程大纲
第一章:唐诗概述
诗歌艺术手法
总结词
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对比、象征、用典等手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诗人的情感 和思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谐,语言优美,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详细描述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抒发 个人感慨,反映社会矛盾。他的生平充满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为后人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主题
总结词
阐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主题思想。
详细描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一首长诗,主题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 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对往昔与友人的相聚和离别,以及当 下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

这23年,正是诗人年富力强,欲将冲天抱负 付诸实践的时期。但是,所有的宏大愿景在这23 年中灰飞烟灭,所有的期待在这23年内化为泡影。
玄都观桃花
讽刺那些由
于投机取巧而在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政治上被提拔起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来的新贵。
对世事变迁 的感慨以及绝不 屈服妥协的态度。

——《陋室铭》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一叶叶被水流倾覆的船只沉默不语,然而,沉船 一侧,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起航,千帆竞发。
大江两岸,枯死的树木毫无生机,然而,枯木前方,成千上万的树木竟相 争春,生机盎然。
“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沉__舟__侧__畔__千__帆__过__,
__病__树__前__头__万__木__春__”是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象写
照。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点明酬答之意,表达了对友
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的句子是:_今__日__听__君__歌__一__曲___,
李永强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事 物终将取代墨剑旧飘事雨 物。 示例二: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 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示例三: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 襟怀。 示例四: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 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公元826年,57岁,罢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与刚 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 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 湖南常德)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 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 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 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 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 州刺史、和州刺史。所到之处,访问疾苦, 关心民瘼,写了不少诗篇。宝历二年冬, 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 至此结束。
百折不挠
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一生蹉跎的刘禹锡,到了老年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 处,但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的事 情多了,明白的事理就多,办事也就更加熟练;对人情世 故的了解如同观看江河山川那样清楚。这样仔细想来,老 年也是很荣幸的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 对待,便能心情畅快。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 天”,意境优美,气势豪放,不要说日在桑榆已是晚景, 晚霞也可以照得满天彤红。因此,刘禹锡面对衰老,不消 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彩霞,情绪积极, 格调高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这两句诗是刘禹锡内心 世界的自我剖白。

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 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 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 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 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 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来酬答他。
3.从贺之章“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所体现 的心境,解读刘禹锡诗句“到乡翻似烂柯 人”。
贺之章本是回到故里,因离家已久,在外漂泊多年, 却被村里小童当作“客”,此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露 于一个“客”字中。“到乡翻似烂柯人”,(相传晋朝 人王质去山里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棋等到局终, 才发现手持的斧头柄即“柯”已经烂掉了。下山回到家 里,才知道时间已过去一百多年,同辈的人都已去世) 刘禹锡觉得自己回到故乡,反而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斧 柄的人,昔日好友柳宗元等人都已去世,表达对旧友与 岁月流逝的悲痛,备感惆怅、伤痛。借用典故,抒发岁 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叹。诗人在悲痛中叙 事,叙事中融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就别的种种情景。古 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 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 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 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对着烛 泪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苦吟 吧?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困 难
难受
春风
凄楚 之感
思 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 烛燃尽时才停止流烛泪。蚕丝和蜡泪象 征爱情;而“死”、“泪”则暗示爱情 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赏析此句,思考这句为何现在用来形 容老师?
蚕一生只吃桑叶,到快要死的时候却吐 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世世代代为 人类造福。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 就被用来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 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其牺牲精 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与老师相仿。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 伤感情景。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 时也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黑暗、混乱的东晋时代,那 个时代如果不进入官场,生活将极度拮据;如 果进入官场,就要尔虞我诈、逢迎拍马,随波 逐流;如果想要有大作为,又受到豪强世族森 严门第制度的限制。这一切都与陶渊明恬静自 由的性格格格不入,所以他毅然选择辞官归隐 的道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 陶渊明没有屈服于生活的艰辛,而是以脱俗的 旷达和洒脱来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享受这田 园诗般的生活。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 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 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中必有 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一下她的音讯 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 “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 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的口气中充满 期待之意。
看资料总结刘禹锡的人生态度
1.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 司马,废锢十年;后被召还,又因玄都观诗 案,再次被贬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在政 治上遭受第二次挫折;直至晚年,还被第三 次排挤出朝,先后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长期被贬谪的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屈从于 命运的压力,而是始终保持着激扬奋发的战 斗精神。
积极进取
结合背景探究
1.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一诗中作者又把这 种人生态度体现在哪一句 上?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刘禹锡的这两句诗与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所表达出的人生选择有何不 同? 刘禹锡诗句的意思为:在沉没的船的旁 边有很多船竞相驶过,在枯萎有病的树的前 头是万木充满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沉 舟”、“病树”比喻自己横遭贬谪,虽怅惘 但不悲观,看到“千帆过”、“万木春”, 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 事物,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不计个人得失、 开阔豪迈的胸怀。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教学重点: 1、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象征手法的运用。
3、背诵、默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出生在嘉兴,19岁左 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 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参与讨伐州乱军。十八年 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 一年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 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 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 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 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大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
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 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 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 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 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 年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 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 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 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 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 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