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生态监测样地信息记录样表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1.03.03•【字号】林法〔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林业局: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湿地自然公园健康发展,规范湿地自然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林业局2021年3月3日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湿地自然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我省湿地自然公园健康发展,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及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省行政区域内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设立、建设和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湿地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建设属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报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新建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其他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申请设立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规划面积不低于6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能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周围风貌;(三)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格篇一: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格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格一般调查湿地斑块调查表湿地公园。
重点调查湿地斑块调查表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调查人:所属县(市):调查时间:年月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重点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区编码:注:气象资料采用10年的年平均值,水文资料涉及到年平均的也采用10年平均值。
重点调查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e海拔:米调查日期:调查起止时间:重点调查湿地兽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e海拔:米调查日期: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调查人:第页,天气状况:共页重点调查湿地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样方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e调查日期:调查起止时间:天气状况: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人:第页,共页重点调查湿地植物标本登记签编号:标本号:采集日期:湿地名称:省市县(保护区):标本采集者:记录者: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典型调查(乔木层或灌木层)编号:湿地名称:省市县(保护区):湿地型:调查日期:调查员:记录者:篇二: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20xx年1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一、基本情况为满足我国湿地保护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20xx年我国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单块面积100公顷以上湿地的基本情况。
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准确掌握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变化情况,制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政策,编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国家林业局于20xx-20xx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按照《湿地公约》,第二次调查确定起调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开展了湿地类型、面积、分布、植被和保护状况调查,对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开展了重点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状况、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阅海(11月10合计)重点调查湿地调查记录表

表5.1 重点调查湿地斑块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表5.2 重点调查湿地自然环境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表5.3 重点调查湿地水环境要素调查表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表5.4 重点调查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 E海拔(m) :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样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注:1.备注填写样方大小、干扰情况等信息。
表5.5 重点调查湿地两栖、爬行动物样方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 E海拔(m) :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样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表5.6 重点调查湿地兽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N E海拔(m) :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样带(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注:1.备注填写样带长度、单侧宽、样方大小、干扰情况等信息。
表5.7 重点调查湿地鱼、贝、虾、蟹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持续时间:填表人:填表时间:注:1.调查持续时间指在该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天)。
2.数量状况:用“++++”、“+++”、“++”和“+”表示。
表5.8-1 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典型调查(乔木层)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记录人:注:1.野外调查植物群系现地不能判定时,应通过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的方法来确定。
2.经纬度采用度-分-秒格式记录。
3.主林层填写乔木、灌木、草本、蕨类或苔藓。
表5.8-2 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典型调查(灌木层)记录人:注:1.野外调查植物群系现地不能判定时,应通过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的方法来确定。
2.经纬度采用度-分-秒格式记录。
3.主林层填写乔木、灌木、草本、蕨类或苔藓。
表5.8-3 重点调查湿地植物群落典型调查(草本层)记录人:注:1.野外调查植物群系现地不能判定时,应通过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的方法来确定。
2.经纬度采用度-分-秒格式记录。
安徽湿地资料

安徽: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从洼地到风景区华丽变身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这里绿树成荫、碧波荡漾,谁也想不到,这里以前是经常洪水泛滥的低洼地,如今曾经的洼地五里沟经过华丽转身,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
据介绍,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位于颍上县县城西部,占地250公顷,总投资5.1亿元。
由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三部分构成。
建设工程于2010年1月开始施工,目前北端、中端工程已经完工。
北端的高大景观树阵、低矮景观植物、景观石,中端的水上长廊、人工岛屿、湿地植物展示园等,构成绿树成荫、碧波荡漾、人水亲和的生态美景,使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雏形初现,并成为当地城市建设的又一代表作。
据了解,五里湖原名五里沟,是八里河的一条支流。
由于周边地势低洼,沟堤较低,一旦遭遇洪水,就会漫过沟堤,淹没颍上县城、建郢乡等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作为休闲设施工程,五里湖也逐渐显现出它的便民性,公园内设有亲水平台、休闲会所、健身器材、垂钓中心等休闲场所,已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放大效应,赋予公园以文化内涵,该县还将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和其周边的尤家花园“捆绑”,命名为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目前已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成为颍上县继八里河、迪沟之后第三个4A级风景区。
安徽省林业厅印发《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为全省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与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办法》明确,湿地公园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科学修复、适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禁止非法围垦开垦、擅自采沙、从事房地产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禁止兴建破坏或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自然景观、地质遗址和妨碍游览、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禁止未经许可向湿地公园引进外来物种。
根据《办法》,湿地公园实行分区管理: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anhuishidi

返回
• 女山湖地处安徽省,蚌埠以 东65公里。嘉山县境内。坐 标32°57′N,115°04′E,面 积12700公顷。海拔13米。 湿地是淮河南岸稻作地区二 个相连的淡水湖及毗邻的沼 泽地。由发源于南部张八岭 山区的南沙河和定远东南部 山区的池河供水。
返回
•
•
•
南湖湿地公园位于南二环路以南、昭 君路以西、大黑河以北、沙梁村以东, 属呼和浩特市的地势低洼地,现为鱼 塘、沙坑、草地。 南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165公顷 (17475亩),按功能分为三大区:草 原风光区558公顷;湿地景观区425 公顷;滨河项目区182公顷。其中一 期工程占地606公顷。 草原风光区的景观规划以蒙古族 的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对蒙古族生活 方式的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展现,让人 领略到内蒙古草原文化、风俗民情的 独特魅力。从蒙古族依水而居的民俗 游览区到游牧生活的牧野风光区,对 蒙古族餐饮、娱乐、历史文化作了完 美的诠释,使人们足不出室便能体验 到草原文化。
•
湿地景观区体现对水的化学生物 分级净化和依水深不同而产生纷 呈的湿地景观。其中包括具有科 普教育作用的生态降解、净化污 水区;展示各类湿地景观的生态 观光区;以原水上公园为主的水 上活动区;展示渔家生活的水上 人家四种景观。通过以上区域的 建设可达到调蓄洪水,防止自然 灾害,补给地下水,维持水资源 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 景观的作用。
二,安徽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
二,安徽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
• (二)湿地植物 • 安徽湿地植物共有439属798种,其中低等植物150属304 种,高等植物289属494种。安徽湿地低等植物主要是湿 地藻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湿地藻类(Algae)有8门30目 150属304种(包括变种)。安徽湿地高等植物有127科 289属494种。其中,苔纲科34属67种;藓纲37科81属 123种;蕨类植物6科6属6种;裸子植物1科3属3种;被子 植物62科165属295种。湿地维管束植物(即蕨类、裸子、 被子植物)共69科174属304种分别占全省维管束植物科 的30.7%、属的14.1%、种的8.3%。 安徽湿地维管束植物 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7种,占全省国家重点保护维管束 植物种数的22.6%。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水韭、 莼菜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水蕨、莲、野大豆、乌苏 里聚草、野菱等5种。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30•【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二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二号《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已经2024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30日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办法(2024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等湿地。
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河流、湖泊等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湿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范围内湿地保护、修复、管理有关工作。
皖中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评价

皖中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评价戴晓峰1沈童2张云华2(1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合肥230071;2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摘要为科学准确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本研究选择皖中CH湿地,采用湿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筛选与当地实际相符的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5项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来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22年该湿地生物要素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特征,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2022年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为2.81,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富营养化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与往年相比,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呈逐年向好转变趋势;总体水质类别为Ⅳ类,西半湖水体总体呈现中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降,东半湖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升,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生态环境;水质;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X826;[S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3-0056-05湿地因其自身独有的水文、土壤和生物特征,被誉为三大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调节气候变化、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功能,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3]。
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和环境质量变差等问题是当前湿地保护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4-5],需要加强对湿地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利于湿地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6-7]。
目前,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和理论体系研究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建设的迫切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LDI方法[8]、景观特征法[9]和指标体系法[10]。
本文以CH湿地为研究区,综合湿地特色,利用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手段,筛选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这5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二级指标,构建了适用于该湿地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健康现状。
《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修订对照表)

《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修订对照表)《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注:下文中粗体部分为新增加内容《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注:下文中下划线部分为原《办法》中内容、《征求意见稿》中不再保留的部分修订依据第一条为加强全省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湿地保护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我省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徽省级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重要形式之一,湿地公园建设属社会公益性事业。
国家鼓励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捐资捐物或志愿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
第二条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统筹规划、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三条湿地公园建设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科学修复、适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四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4/T 3422—2019
22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监测样地信息记录样表
标准中固定监测样地信息记录参见表A.1。
表A.1 监测样地信息记录表
监测样地名称
监测样地代码
监测单位
监测者
监测日期
监测样地类型 湖泊湿地( ) 河流湿地( ) 沼泽湿地( ) 人工湿地( )
地理位置和中心经纬度
市 县(市、区) 乡(镇) 村 经度: ° ′ ″E
纬度: ° ′ ″N
监测样地建立时间 样地面积和形状
气候条件
水文状况
水位
水质 透明度 积水状况
地形地貌 海拔 地貌 坡度 坡向 坡位
土壤状况
土壤类型
土壤母质 土壤剖面特征
植被状况
植被类型
群落类型
群落层次结构及各 层优势物种
演替阶段
动物活动状况
人为干扰活动类型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