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备课专业化,构建深度思维型课堂——《〈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教学示例
精神明亮的人正式版PPT文档

在这一篇中,令作者“猝然绊倒〞的,正是大文豪福 楼拜写给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时看日出〔像现 在这样〕〞。“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 一位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 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假设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 对……〞,接着,作者感慨道:“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 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 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 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时机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时机认 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 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 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读到这些 文字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这些动情的文 字而陷入思考。我们的目光,有多久没有因那些寻常而又 美丽的自然景象而停留了?
2019秋语文高中粤教版必修1课件:1 精神明亮的人

②拖拖拉拉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我们要竭.力.改正它。( × )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自主预习
课文图解
合作探究
(3)慵懒 懒散 辨析慵懒,是形容词,懒散不振作。懒散,是形容词,指精神松懈,行 动散漫。
判断正误:①我们绝不能懒.散.拖沓,无所作为,而应该刻苦努力, 奋发向上,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 )
。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提示:关爱自然,珍爱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善待生命,博爱平 等。为一条鱼辩护,就等于在为一切生命的尊严辩护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2)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 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 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 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 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温婉与柔媚,水的秀雅与 奇异,水的苍凉与神秘,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 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 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 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吟,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 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 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 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2010年2月,在瑞士的苏黎世法院,当地一位代表宠物、饲养动
借“高阶”之梯,攀阅读高峰——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

借“高阶”之梯,攀阅读高峰——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发布时间:2021-09-07T09:58:22.9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作者:丛雨婷[导读]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丛雨婷威海市温泉学校 264200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不谋而合。
其中对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无独有偶,PISA2018对阅读素养进行了全新定义:“阅读素养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
”全新定义的阅读素养突破了我对阅读的理解,更警醒我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高阶思维已是迫在眉睫。
如何在部编版教材中具体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谈谈高阶阅读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有热度的阅读,开启“高阶”之门雷·克利福德说:“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
”教师与科技工具共同完成阅读教学,已成为信息化、数字化学习的必然趋势。
科技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运用、综合和分析的能力,更让阅读教学成为有热度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四年级学生学习《记金华双龙洞》一课时,我利用“百度地图”软件,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游览路线,又借助全景模式,展示360度可旋转的双龙洞实景锻炼学生空间建构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置身双龙洞中,跟随作者一起赏景抒怀。
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中,我还推荐学生利用“微信读书”软件完成《呼兰河传》相关章节的阅读;在进行《牛与鹅》拓展阅读时,督促学生利用此软件阅读《第七条猎狗》并将自己的读书成果进行分享,养成做批注的阅读习惯。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五)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
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
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碎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4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5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6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
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7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
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8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9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10“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1《精神明亮的人》ppt课件

7
研读课文,品句析理
1、这是一篇美文,或描写,富有诗情画意; 或议论,饱含人生哲理。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 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巧用修辞、融情于景、 前后呼应、联想想象等角度来思考)
2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 选集》收入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 和思想随笔。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 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 灵魂书写者。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 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 “美文鉴赏书”。
3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 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 代人。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 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19
五、小结课文,意蕴深远
王开岭是青年散文家中思想的耕耘者, 《精神明亮的人》以福楼拜每天早晨“按时看 日出”和画家去芬兰湾看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的故事,反映出在当今社会中,浮躁、压力、 争抢、拥挤等等已使人们缺少了孩子般的好奇 与纯真,缺少了对事物中神奇与美丽的注视。 愿我们读完这篇文章后懂得从环境中捕捉美好 的情趣,懂得审美、浪漫与感动,最大限度地 愉悦和解放生命。
——吴散人 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 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他在 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 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王小鲁
4
能够买到王开岭的书,我觉得小镇变大了, 变得很高雅、很气派。因为读王开岭的书,我觉 得自己长高了,外表也变得清秀俊美了……我是 幸福的,幸福得有说不完的话。
5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1《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散文随笔自选集》收入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
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
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中,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感受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
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
在这个浮躁的速写时代,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
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
在这个浮跺的速写时代,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读王开岭的散文集《精神明亮的人》中,读到最多的便是“人心”二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自然的敬畏。
“几千年来,月亮以其温柔恬静的面容,悬挂于我们的人文视野中……作为最亲密、最宝贵的一个邻居,她像一位情侣,厮守着地球的浩瀚长夜。
”“月亮——这一被仰望了数千年的文化意象和精神图腾,正被‘月土地’这一尘埃概念所覆盖。
”“荒野的消失,乃时代最大的恶果之一。
损害的不仅是生态美学,更是人性价值和精神美学。
”“20世纪,神被杀害,童话被杀害。
最醒目的标志即人对大自然不再虔敬,不再怀有感激之心。
”于我心有戚戚焉!给我带来感染和震撼的还有对童年的敬畏和捍卫。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孩提的伟大在于,那是个怎么做这个时代最蠢的表现之一。
而童年真正的乐园——大自然的被杀害,是成人世界对童年犯下的最大罪过。
”哦,保卫自然就是捍卫童年!“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动过心灵的细节!”哦,捍卫童年就是营造终身的精神家园!教育就是为了人的精神发展。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

构建精神大厦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内涵,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分析论证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感受作者文学性的笔法。
3.思考自我精神空间的构建,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分析论证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内涵,思考自我精神空间的构建,提升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道“何陋之有?”可见,即使物质世界家徒四壁,精神世界也能富丽堂皇。
在精神小屋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精神小屋里,“一水一心法,一石一禅心”。
小屋里有爱,就会有温暖的色彩;小屋里有信念,就会绽放耀眼的光芒;小屋里有回忆,就会有生命的美好。
如何修建自己的精神小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议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寻找答案吧!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
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2.字词积累读准字音:广袤.(mào)积攒.(zǎn)自惭形秽.(huì)间不容发.(fà)宽宥.(yòu)游弋.(yì)金戈.铁马(ɡē)形销骨立(xiāo)困厄.(è)濡.养(rú)抽丝剥.茧(bō)鸠.占鹊巢(jiū)麾.下(huī)嘟囔.(nang)李代桃僵.(jiānɡ)相得益彰.(zhānɡ)灰烬.(jìn)坍.塌(tān)俯.拾即是(fǔ)可望而不可即.(jí)理解词义:自惭形秽: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以“读”促思,提升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

以“读”促思,提升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发布时间:2021-06-18T10:48:12.40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作者:霍春英辛宝建[导读]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策略应抓住“读”,以“读”促“思”。
真正地语文课堂应当是有声有色的,首先应当充满读书声,书声琅琅才有语文味。
读是基础,提升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才是目标。
霍春英辛宝建山东省宁津一中【摘要】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策略应抓住“读”,以“读”促“思”。
真正地语文课堂应当是有声有色的,首先应当充满读书声,书声琅琅才有语文味。
读是基础,提升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才是目标。
【关键词】读;思维能力;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206-01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怎样的老师才无愧于语文教师这个称号?我觉得真正地语文课堂应当是有声有色的,首先应当充满读书声,书声琅琅才有语文味。
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要想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要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评抓起读是基础,提升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才是目标。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必须跟上步伐。
发展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社会合格公民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语文人思考。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
新高考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时代需要的会思考有思想有能力的睿智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备课专业化,构建深度思维型课堂——《〈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
教学示例
摘要: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基,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备课专业化需
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备课专业理论依据、了解专业标准、懂得操作要领,以达到备
课的整体化专业提升。
本文主要基于“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
理念”,展示教授《〈精神明亮的人〉1+n多维阅读》的备课过程、课程实施、
课堂评估及课后反思等,对备课专业化,打造深度思维型课堂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教学设计教学示例
课程改革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但是现实中教师
备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专业性不强,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教师平时重视上
课,却不能备好课,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欠佳等。
“备课专业化——学
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基于学教评一致、追求目标达成度、学习中心、基于标准
等基本理念,再加上专业标准、操作要领、工具等,就构成了一个系统性实操方
案。
[1]笔者基于这理论,进行CLTA教学设计,应用实践,开展《〈精神明亮的
人〉1+n多维阅读》教学,注重备课的专业性、系统性、操作性;切实提升课堂
教育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一、学教评一体——专业备课出精品
首先,深研教材,进行多维阅读教材重组。
《精神明亮的人》原是粤教版高
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议论性散文。
这篇文章熔
诗意、情感、哲理于一炉,行文中处处体现着作者澄明、纯净、高远的人生境界。
本人立足课本,精心备课,进行教材重组,以《精神明亮的人》为中心,联系
《我很重要》《精神的三间小屋》《幸福的开关》《提醒幸福》等文章,采取
“1+n多维阅读”模式,进行对比阅读,联系阅读、迁移阅读。
研讨这些文章,既能让学生有美的感受,提升审美品味,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以生为本,进行量化学情分析。
张爱军说:“专业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
”[2]这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时期接触过议论性散文,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学生大体能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但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富、节奏快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因此对于文章的深刻内涵较难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以《精神明亮的人》为核心文章,进行深入的讲解,拓展相关名篇,进行群阅读、多维品读,符合学生的学情,且具有很高的思想引领价值,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层次。
再次,重视思维,基于课程标准叙写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3]因此本人在备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基于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层次:
另外,学教评一体,确立教学步骤。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理念:学习中心,基于标准,目标达成,学教评一致,四个理念层层递进。
[4]
教师紧扣教学目标来预想学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式,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原则,教学过程设置大体如下:(一)重点研讨《精神明亮的人》
1.情境导入。
2.作者名片,介绍其人其文。
3.阅读文章,理清结构。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为文章的四个部分分别拟一
个小标题。
4.研读课文,交流互动。
由颜色切入,学生结合文本总结概括精神明亮的人
的特质,并探讨精神明亮的人看到的世界会是什么颜色。
(二)追流溯源,感悟人生。
群阅读,进行同联系阅读及对比阅读。
(三)教师总结评价学习效果,布置作业。
二、群文巧教多维提升——打造思维品质课堂
有了具有科学性、指向性的教学设计,还需教师掌握操作要领,提升课堂品质。
真正有趣高效高质的课堂,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课堂上充
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基于教学设计,本次授课中,我主要从三个
方面巧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审美,打造品质课堂。
首先,基于思维的批判性,巧妙引导,教师循循善诱。
高一学生,对老师、同学、高中课堂都不甚熟悉,因此上课伊始,我做了学
法的引导。
我以《精神明亮的人》第二部分为例,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根据直觉
思维,不断思考探究,分析总结出现实社会中许多精神不明亮的人的特征——他
们对生活失去热情、身心疲惫、甚至冷酷无情,他们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黑色的。
学生批判性评价出这种生活态度是不健康的,不可取的。
教师做了示范引领,在循循诱导中,学生懂得了根据文本分析总结的方法,敏捷性、批判性思维品质
也得以提升。
在接下来的合作交流环节中,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思维不断
深入,审美鉴赏品味不断提升,尽显个性与时代精神。
其次,基于思维的独创性,巧妙切入,学生畅所欲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给学生提供表达
的平台,让学生发散思维,敢说会说,畅所欲言。
讲授《精神明亮的人》时,我
以“颜色”为切入点让学生探讨文本。
同学们讨论热烈,回答中常有精彩言论,
课堂掌声不断。
如张玉群同学认为精神明亮的人应该像孩子一样天真活泼、对世
界充满好奇。
他们能发现生活蕴含的美,他们看到的世界应该是彩色的,因为他
们以单纯活泼的心去感受世界时,世界也将呈现出它的色彩斑斓与精彩绝伦!同
学们的回答富含哲理,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接着,我们一起总结出精神明亮的
七色——红橙黄绿青靛紫,这是彩虹的颜色,他们看到的世界是色彩纷呈的。
同
时以颜色为媒介,总结出精神明亮的人的特质,如红色代表的阳光、热情;蓝色
代表的沉静、正直等。
这是本课的亮点,颜色为媒介,形象生动;学生独立思考,
思维新颖,让人印象深刻。
再次,基于思维的深刻性,1+n迁移阅读,课堂思维碰撞。
尊重、关注学生原有的审美基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但如果只是维持学生原
有的审美尺度、审美标准,那么阅读教学也将失去价值和意义。
[5]语文教学要立
足课本,同时也应能跳出文本,拓宽视野。
因此,本课我为学生补充了几篇课外
名家名篇。
要求学生将此文与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进行对比阅读,另外几篇进
行同类补充延伸阅读。
课堂中,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课堂气氛热烈,通过交流分享,学
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思想也有了提升。
其中有不少让人惊喜的发言。
例如梁志鹏同学综合几篇文章,从“对人成长的影响”的角度来谈,认为我们应
振作精神,用奋斗成就更好的人生。
欧阳志晶同学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对比
了几篇文章,认为《我很重要》着重体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指出在如今
“快”社会,这些文章也能引导我们放慢脚步,感受人生的平凡又美好的风景。
这些回答充满睿智,是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这节语文课展示学生审美与思维的进阶,学生不仅提升了审美品味,还在交流与表达中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吾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再备课
首先,这节课以学生学习为核心。
本人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
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
其次,以
教学活动为主导。
课程实施时,群文巧教,课堂课外相结合,阅读练笔相结合,
教学教法上有所创新。
授课过程中能做到循循善诱,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想象。
再次,对教与学进行评估。
从课堂效果看,经过学习、分享、交流,学生掌握文章
结构与语言特点,对文本和生活有新的认知,达到了更高更新的境界。
稍有不足
的是,虽然课前有了阅读准备,但是课堂容量略大,如果安排两课时课堂把控会
更从容一些。
总的来说,这节课体现了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专业性、系统性
和操作性的理念,师生有收获的喜悦,有豁然开朗的惊喜。
高质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战场,而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教学设计是
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教学路上,且行且思,我们应不断探索,致力于专业化
备课,打造出有活力的、有深度的思维型课堂,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切实提升学
生的素养,展示时代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祖国发展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2][4]张爱军. 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5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5]徐曼宇. 要遵循阅读活动中的认知规律[J]. 语文教学之友.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