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1设计任务书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1.3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4)3平面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5)3.1圆曲线最小半径 (5)3.2圆曲线最大半径 (5)3.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5)3.4平曲线最小长度 (6)3.5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6)3.6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3.7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4纵断面的设计计算 (7)4.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8)4.2最大纵坡 (8)4.3最小纵坡 (8)4.4坡长限制 (9)4.5竖曲线的计算 (10)5横断面的设计 (10)6设计小结 (11)1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1.2课程设计的任务某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线方案设计,设计车速为100km/h,要求完成3000米左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1.3设计的内容与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1、平面设计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

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公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

路线平面图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它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水准点、导线点及坐标格网或指北图式、示出特大、大、中桥、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等。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1 设计概述1.1 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很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1.2 设计依据: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3 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

1.4 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测、设计。

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

路基单幅两车道,宽7.5米。

2、设计执行的颁布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道路勘测设计》孙家驷1.5 路线起讫点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500;坐标起点高程:509.98m;终点高程:521.00m2 设计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测、设计。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2.3 控制要素(1)道勘:三级(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2.4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4.1 圆曲线最小半径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平曲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勘设计说明

道勘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第一篇总说明书一、概述本设计是根据提供的地形图,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的公路,总长度为1350.00m。

二、技术标准本设计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其主要技术指标为: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4.路基宽度:9.5m 其中:路面宽7.5m 土路肩宽:2×0.5m硬路肩宽:2×0.75m5.路面结构:面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6.线型技术指标:三级公路平原微丘区三、测设经过接受设计任务后,立即进驻测设工地,开展外业测设。

在测量过程中,测设人员本着即符合标准,又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原则,经比较后,妥善处理路线走向,涵洞、挡土墙和其他构造物的设计等问题。

四、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起点桩号:k0+000 设计高程:152.900终点桩号:k1+350.00 设计高程:144.500 路线总长1.350公里。

第二篇路线一、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型设计说明1.技术指标采用:本设计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全线设置5条平曲线,纵断面设计变坡点1个,最大纵坡1.491%,最短坡长597m。

2.平、纵线型设计说明本路段是新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使平、纵符合二级公路山岭重丘要求。

二、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

2.纵面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

3.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并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

第三篇路基路面一、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全路段采用三级公里山岭重丘区技术标准,曲线超高按绕路基内侧行车道边缘进行设计。

施工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内侧车刀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³3.75 米硬路肩: 2³1.5米土路肩: 2³0.7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1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某地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第 1 章绪论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对《道路勘测设计》及其它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利用道路设计软件完成某地区公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综合设计任务。

1.1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任务根据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某三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直线曲线及转角表(3)逐桩坐标表(4)路基设计表(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2)路线纵断面图(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4)路基横断面设计图(5)视距包络图设计内容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

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

要求至少选择两个方案,并且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确定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1)平面设计1)进行平面设计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绘制路线平面图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2)纵断面设计1)进行纵断面设计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

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比例尺1:200;(3)横断面设计1)根据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2)绘制500m的横断面设计图(比例尺:1:200)3)根据所绘制的横断面设计图,读取该断面所需填土或者挖土的面积,通过计算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2 自然情况云南省玉溪地区,拟修建一条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一、前言本文档为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本说明书适用于道路勘测设计项目,包括勘测范围、要求、方法和结果等。

二、任务背景在道路建设项目中,勘测设计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准确的勘测设计可以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因此,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每个步骤和要求。

三、勘测范围1:道路勘测设计应包括勘测范围的详细描述,包括道路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路线的长度、宽度和路段划分等内容。

2:勘测范围还应涵盖道路交叉口、路基、排水系统、标志标线等相关设施。

四、勘测要求1:道路勘测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勘测要求包括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勘测,以及对现有道路、管线、建筑物等的调查。

3:勘测还应包括对交通流量、道路使用情况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评估。

五、勘测方法1:道路勘测可以采用现场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方法。

2:现场测量应包括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道路线形、地貌和地下管线等的实地测量。

3:遥感影像解译应利用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等数据,进行道路地形和覆盖物的分析和解译。

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道路勘测中,可以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六、勘测结果1:道路勘测的结果应包括勘测数据、图件和报告等内容。

2:勘测数据应包括地形图、工程地质图、地下管线图等。

3:地形图应详细描述道路线形、坡度和高程等信息。

4:工程地质图应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土质、岩性和地层信息等。

5:地下管线图应标明道路所涉及的水、电、通讯等管线的位置和参数信息。

6:勘测图件和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展示和描述勘测结果,便于后续设计和施工。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地形图2:工程地质图3:地下管线图4:其他相关附件(如现场照片、勘测数据表格等)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指中国国家关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的法律法规。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5)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7)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8)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9)4.4竖曲线设计 (9)五、横断面设计 (10)5.2路肩设计 (11)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2)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2)六、总结 (13)参考文献 (14)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概述1。

1、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1.2、基本资料1、设计依据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资料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三级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集散公路,为主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的连接,汇集地方交通、疏散干线交通,宜于城镇相连或接近,方便地方交通。

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

50米.非机动车道2。

5米,路肩1.5米。

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696.320;坐标起点高程:330。

069601米,终点高程:337.413850米.起终点坐标、高程:(起点坐标X=255.7584345,Y= —346。

8327399;终点坐标X=259。

1534553,Y=335。

7991816;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本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路段,路段稍受水位影响,全长约0。

8公里,城镇布局分散且稀疏.设计路线的起始点之间被一条小河相隔,同时还有一些小路.3、设计执行标准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

3、总体设计原则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2、平面设计2.1.平面线形组成要素平面线形主要组成要素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路线线形设计理论要点为线形与地物景观相协调,与交通量相协调,与计算行车速度和实际行车速度相协调,与平、纵、横面设计相协调,与相邻路段的线形相协调.2.2.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线形与地形、地物相适应。

(2)线形应是连续的,必须避免线形的突变。

(3)线形组合的各种技术标准,应符合相应技术等级的有关规定。

2.3.直线的特点(1)直线的优点作为平面线形要素之一的直线,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当地势平坦、地物障碍较少时,定线人员往往首先考虑使用直线线形通过.这是因为两点之间的连接长度以直线最短;汽车在直线上行驶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容易;同时,路线测设简单、方便。

基于直线的上述优点,在各种线形工程中都有着其独特的地位。

(2)直线的缺点直线线形灵活性差,难以与地形、地物等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直线路段上难以准确目测车辆之间的距离;长直线上容易导致高速行车,引发交通事故等。

因此,在运用直线线形和确定其长度时,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尽量不采用过多和过长的直线线形。

2.4.直线的运用(1)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为了更好地与环境相协调、节约耕地和工程造价以及保证必要的视距条件,通常情况下平面线形适宜采用直线的地段有:1)。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22)。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3)。

长大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5).为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2)长直线路段的注意事项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采用了长直线时,应结合沿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与下陡坡相重合的路段更容易导致高速行驶。

2)。

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一些,以保证线形的连续性,除了保证曲线超高、视距等符合相应的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3).为了缓和长直线带来的呆板,长直线宜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

4)。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不同的植被条件或设置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各种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3)直线长度的限制1).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形条件差异非常大,很难统一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照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和日本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m计)为20V(V—设计速度, 用 km/h 表示).虽然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地避免追求过长的直线指标.2).直线的最小长度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相邻两曲线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直线长度。

这个直线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缓直 HZ 或圆直 YZ) 到后一曲线起点(直缓 ZH 或直圆 ZY)之间的长度.①对于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简称《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6V(以km/h 计)为宜,如图3.2。

1a)所示。

另外,对于计算行车速度V≤40km/h的山岭重丘区公路的特殊困难地段,可以适当放宽。

②对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2V(以km/h 计)为宜,如图2。

4。

1b)所示。

4③回头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范》规定两回头曲线之间,即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个回头曲线的起点的距离,最好能满足表2.4.1的要求:2.5.圆曲线的运用(1)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计算行车速度相适应,并应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

(2)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时设计规范规定极限最小半径为650m ,一般最小半径为100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1000m 。

(3)当平曲线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加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此路线超高值应不大于8%.2。

6.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圆曲线能较好的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以获得圆滑的线形.在与地形、地物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宜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以优化线形和改善行车条件.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条件许可时,争取选用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横坡度为(2~4)%的圆曲线半径。

(3)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

(4)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直线长度 公路等级一般值(m ) 低限值(m ) 二级公路 200 120 三级公路 150 100 四级公路10080图2.4.1 同向与反向曲线a )同向曲线b )反向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5)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2.7.缓和曲线的应用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个圆曲线之间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线形。

《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在其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缓和曲线均得以广泛的应用。

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当汽车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时,司机应逐渐的改变前轮转向角,使其适应圆曲线的需要,前轮的转向是在进入圆曲线前的路段范围内逐渐完成的。

直线上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曲率为零,而圆曲线上的半径为一定值R,曲率为1/R。

若两种线形径向衔接,则在连接处构成了曲率的突变点,尤其是当半径较小时,这种变化就更加突然和明显。

若汽车高速驶过该点附近,汽车很可能超越原来的车道驶出一条很长的过渡性的轨迹线。

从安全和易于驾驶的角度出发,非常有必要设置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以符合汽车的行驶轨迹。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汽车行驶在直线段上没有离心力影响,而在圆曲线上需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并且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的曲率成正比。

汽车由直线驶人圆曲或由圆曲线驶入直线,离心力是突然产生或消失的,这对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非常不利。

离心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应该是逐渐的,所以应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不同的两圆曲线之间设置一条过渡性的曲线以缓和离心加速度的变化.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为了保证线形的顺畅、避免或减少转折的出现,当弯道上需要设置超高或加宽时,应在缓和曲线内完成超高或加宽的渐变过程,为此缓和曲线的长度应满足设置超高或加宽缓和段长度的需要。

3)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圆曲线与直线径相连接,在连接处曲率突变,视觉效果差,产生折点和扭曲现象。

加设缓和曲线以后,曲率渐变,线形连续圆滑,增加线形的美观程度。

同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直线同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值。

62.8缓和曲线技术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微丘区三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曲线要素计算:2243(m) 2240 (m) 242688() tg(m)2s ss ss L L q R L L p R RT R p q Ly R L αα=-=-=++=- 2 () sec22s L Ly L E R p R J T L α=+=+-=- 2。

9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在路线选定和曲线计算完成之后,要将路线加桩,直线段为20米加桩,曲线段为10米加桩。

3、纵断面设计沿着路中线竖向剖切、再行展开即得到了路线的纵断面.路线纵断面一般情况下是一条在竖向上有起伏的空间线形.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确定纵面线形的竖向位置与形状,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的目的.3。

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