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湖北理工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主要内容1 道路选线...............................................1 2平面设计................................................13 纵断面设计.............................................44 横断面设计.............................................6二、参考文献.............................................9第一章道路选线与定线1、地形条件该地区地形复杂,高差相对较大,多丘陵山地,属于山区。
2、选线原则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济等上的因素。
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填、挖方基本平衡。
2)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0.3%~7%为宜3)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4)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
5)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6)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
在地形图上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
3、定线道路定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情况,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
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地区。
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V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第二章平面设计2.1平面线形设计依据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
1.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常用仪器和设备。
4.能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5.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
6.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勘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道路勘测设计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
1.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道路勘测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常用仪器和设备。
4.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操作,包括野外勘测、数据处理和设计方案制定。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道路勘测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地勘测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道路勘测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保证足够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instruction booklet of the path survey curriculumdesigns目录1设计概述 (1)1.1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2)1.5路线起讫点 (2)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道路参数 (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2.3 控制要素 (3)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4)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5)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8)2.5.1 两方案概述 (8)2.5.2 两方案特点比较 (8)2.5.3 两方案比选结果 (8)2.6道路平面设计 (9)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9)2.7道路纵断面设计 (9)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0)2.8.1行车视距 (10)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1)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0)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11)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1)3.2图纸部分(附图)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4)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6)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7)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8)4.4竖曲线设计 (8)五、横断面设计 (9)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9)5.2路肩设计 (10)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0)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1)六、总结 (11)参考文献 (12)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成版)

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任务学生应该完成1560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
3)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QD: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21400,31500),终点ZD:K2+853.112为所给地形图坐标(31517.802,22025.16931),全长2.853公里。
4)沿线地理情况该工程位于XX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
整个地形、地貌特征XX,地形起伏XX,最高海拔高为XX米,河谷海拔高为XX米,总体高差在XX 米左右。
5)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6)参考资料(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二、路线设计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3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2.028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6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2.1平曲线最小半径(米) 65平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米)25变坡点个数(个) 2最大纵坡(%) 2.5最短坡长(米) 36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5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5000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路线平面图 1:2500(2)路线纵断面图里程 1:2000 高程1:200(3)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4)逐桩坐标表(5)说明书3)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需要有专供课程设计的绘图教室,学生自备绘图笔、绘图纸等工具。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院别:班级:姓名:学号:目录第一章总说明书 ........................................................................................................................课程名称 (3)目的和要求 (3)线路起屹点 (3)技术标准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6)设计要点 (6)鹿邑概况 (6)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说明 (9)路线平面设计 (10)平面线要素设计 (10)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说明 (12)纵断面设计 (12)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说明 (17)横断面设计 (18)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18)第五章道路附属结构物设计 ....................................................................................................挡土墙设计 (21)涵洞设计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总说明书课题名称:许亳高速公路鹿邑段公路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2006年5月28日-2006年6月14日设计地点: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公路路段:十里铺公路AB段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JTGB01—2003)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8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12m三、方案比选本路段设计时,根据地形地貌等情况,经过筛选后得到两个方案(方案1和方案2),经过进一步方案比选后,选择方案1为最后设计方案。
比选过程如下:3.1 两方案概述方案1(即既定方案)选择路线为改建原十里铺桥,沿十里铺道班东山脚布线,后在汪嘴坳山岭线挖方通过,至终点。
方案2(比选方案)新建跨河桥,然后选择从垭口通过,至终点。
3.2 两方案特点比较方案1的优点:因为方案1基本避开了山丘高差大的地区而大部分路线选择走水田,所以减少了大量的挖方量;路线行进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视线通畅,驾驶时视觉感受较好;路线行进方向高差较小,有利于设置标准较高的纵断面,有利于行车。
方案1的缺点:因为经过的是水田,需解决可能发生道路路基进水导致的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故不宜以低填方通过,为了保持路基填土最小安全高度,不可避免的会有大的填方量;较高路基占用的水田面积较大。
方案2的优点:路线长度较短,路段路面造价较低。
方案2的缺点:挖方量很大;施工难度较高;地形复杂,施工不便,施工速度较慢;路线沿线地面高差较大,道路坡度较大,纵断面不理想;路线在较长挖方段中通过时,容易出现视距不够、视觉压抑等问题;较大的挖方量和较高的挖方高度,容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工程地质危害。
3.3 方案比选结果综合比较以上两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方案1为最终设计方案。
四、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00米,最短缓和曲线长7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14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3000米和(凸形)45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
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从容、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为80km/h 时,平曲线一般值取700m,最小值取140m。
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
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4)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在平面线性设计中,应考虑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与纵断面线形相协调。
(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
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大半径R=350m。
最小直线长度为90m,最大直线长度无限制。
只采用直线与圆曲线的组合,不设置缓和曲线。
2.2 缓和曲线参数/长度确定2.3 平曲线计算方法平曲线计算方法参见课本。
第3章路线纵断面设计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本次设计中,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均符合规范的要求。
3.2 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设计原则:(1)新建一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在设有超高加宽的地段,其设计标高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的边缘标高。
(2)纵断面图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圆滑的线形,避免短距离内起伏频繁。
相邻纵坡的坡度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
(3)设计时速为80km/h时,最大纵坡为5%,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4)设计时速为80km/h时,其最小坡长200m,最大坡长限值根据纵坡坡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5%时为700m,4%时为900m。
(5)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和圆形几乎没有差别,所以竖曲线半径均为圆曲线半径表示。
(6)设计时速为80km/h时,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4500m,极限最小值14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3000m,极限最小值1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170m,极限值70m,本标段所取数值均满足要求。
(7)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8)考虑平纵结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与竖曲线,最大合成坡度大于10.0%。
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不应大于8%。
(9)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要求综合考虑。
3.3纵坡设计方法(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制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3)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先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坡段上。
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断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形推平行线的方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4)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⑴结合选线意图。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
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⑵对照技术标准。
详细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路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
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符合、(5)根据纵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特殊意义的横断面图上进行。
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6)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和高程确定下来。
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
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本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6条坡度线,5个变坡点。
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所有的竖曲线军设置在平曲线上或者是圆曲线上。
第4章路线横断面设计4.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
(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
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
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
(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
(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
(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本次设计中,行车道宽度为3.25m,路拱横坡为2%。
硬路肩为1.5m,平坡度为2%。
土路肩为0.5m,坡度为3%。
路基宽度10.5m。
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填方路基边坡为1:1.5,挖方路基边坡为1:0.5。
路基横断面形状为折线式4.3 超高与加宽设计因为圆曲线半径符合不设超高和加宽的要求,所以均未设置加宽与超高。
4.4 横断面图绘制方法(1) 首先将设计路线两旁各10米与中桩高程差从1:2000的地形图上读出。
(2) 根据设计高程和实际高程确定填挖高程,再结合纵断面设计要求和边沟排水设计要求绘出横断面图。
第5章结束语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收货很多。
不得不承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会让我们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从本次课程实际中就可以看出,仅仅学习课本并没有太大的收货,以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经理论与其所在的工程领域相结合,一条1500米左右的公路设计过程,足以让我们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的掌握更上一层楼。
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可能课本上一句简单的话,在实际中会很复杂,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们的互相讨论下,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
再此,也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本次课程设计中,我认为应该将土石方量的计算与调配加以简化,甚至是直接删除。
因为通过地形图绘制的横断面尺寸很不精确,导致土石方计算误差很大,况且填挖方分类不明,无法填写,也可直接删除。
其他环节都很好,不应该有删减。
本次课程设计收获很多,为以后工作以及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