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检查(新)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临床分析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9-05-15T11:44:10.1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作者:唐友凤[导读] 结论:临床上在检验大肠埃希菌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相关要求,能够使准确性提高。
湖南省慈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张家界 427200【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送来的检验标本5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要求检验大肠埃希菌,并且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检出31例大肠埃希菌菌落,检出率为60.78%(31/51);同时,大肠埃希菌在MacA平板上的形态学表现为:①表面光滑、湿润,且边缘整齐;②形状比较扁平,主要为圆形;③菌落颜色主要为鲜桃红色,大多数菌落中心为深桃红色,但是一些为微红色。
结论:临床上在检验大肠埃希菌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相关要求,能够使准确性提高。
【关键词】《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大肠埃希菌在人体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一般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后,使大肠埃希菌的寄居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诱发机会感染或二重感染,临床上多见于肠道感染、败血症以及伤口感染等[1]。
有研究发现,通过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判断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方案的制定。
因此,本文对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某院送来的51例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并且选择[CMCC(B)44102]大肠埃希菌,提供者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1.2方法1.2.1试剂和仪器本次研究仪器包括CP-ST200电热恒温培养箱、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而试剂则包括以下3种:①TSB。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诊断标准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它能够产生一种名为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酶,使得其对抗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诊断中,准确地检测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建立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控制此类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讨论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1.1 腹泻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症状,轻者为腹痛、腹胀,严重者可伴随腹泻、脓血便甚至休克。
1.2 发热患者可能伴有体温升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1.3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2.1 病原学检测在临床实验室中,通过对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能够得到确诊的结果。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于氧化/发酵双重试验呈阳性反应,且在MacConkey琼脂培养基上有独特的菌落形态,附有特征性的粘附物。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3.1 PCR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存在。
PCR技术可针对该菌株的特异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四、耐药性测试4.1 药敏试验通过对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进行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能够明确该菌株对于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
由于该菌株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对其进行耐药性测试尤为重要。
5. 临床诊断标准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具体而言,应当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以及耐药性测试结果。
仅有一个方面的检测结果不能确定该菌株的存在,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诊断。
针对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综合不同方面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该菌株的存在并确定对应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埃希菌检查原始记录

文件编号:************
大肠埃希菌检查原始记录
1.培养基及菌种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菌种编号: 2.增菌预培养
取1: 供试液 ml(相当于1g 或1ml 供试品),接种至 ml (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小时
3.选择和分离培养
①取上述培养物 ml 接种至
ml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8小时
培养起止时间: ;培养箱编号: ;培养温度: ℃ 备注:“+”代表浑浊,“
-”代表未发生浑浊
②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培养起止时间: ;培养箱编号: ;培养温度: ℃ 结果判定: □检出 □未检出
检查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以下是一份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的示例:1. 实验室准备a. 确保实验室设备、试剂和培养基的准备充足。
b. 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和有效期限。
c. 清洗和消毒实验台面和工具。
2. 样品准备a. 收集待检样品,如食品、水源等。
b. 如果样品体积较大,将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
c. 样品处理前,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品。
3. 样品处理a. 杀菌样品以杀灭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
可以使用高温杀菌、化学杀菌等方法。
b. 对于液体样品,使用无菌技术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试管中。
c. 对于固体样品,将一定重量的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4. 培养与孵育a. 在适当温度下,将培养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孵育。
大肠埃希菌通常在37℃下生长。
b. 确保培养基含有抑菌物质(如抗生素),以防止其他非大肠埃希菌的生长。
5. 结果解读a. 在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典型的大肠埃希菌菌落。
b. 大肠埃希菌菌落通常呈现金黄色、粘液状,有时也可能呈现其他形态。
c. 使用适当的显微镜技术,观察和鉴定菌落形态,并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6. 结果记录和报告a. 记录培养结果和菌落形态的详细描述。
b. 如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确认试验。
c. 根据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人员或部门。
注意事项:- 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和消毒措施。
- 操作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个人防护。
- 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流程,减少污染和误差的可能性。
- 如发现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传播和扩散。
大肠埃希菌的检验原理

大肠埃希菌的检验原理
大肠埃希菌的检验原理主要是基于大肠埃希菌能够产生酶、产生特定代谢产物以及具有一定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检测。
1. 酶的检测:大肠埃希菌能够产生β-半乳糖苷酶和大肠埃希菌酶等酶。
常用方法是利用含有染色底物的培养基,如培养基中加入苔藓素和半乳糖时,大肠埃希菌能够分解底物产生酶,使底物变色。
这样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培养基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菌。
2. 代谢产物的检测:大肠埃希菌在产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氢离子,降低培养基的pH值,可以使用酚红指示剂来检测pH值的变化。
另外,大肠埃希菌还会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含有较少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气泡。
这些变化可以作为大肠埃希菌存在的判断依据。
3. 生理特征的检测:大肠埃希菌有一些特有的生理特征,如能够产生胆红素,对产酸、反应pH等均有一定特殊性。
对大肠埃希菌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和分析可以通过不同试剂和培养基来进行。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测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鉴定出是否存在大肠埃希菌。
当然,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尿液或食物中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基上观察酶活性、产酸、产气等特征变化。
大肠埃希菌PPT课件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2019/11/5
返回 1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 抗原结构
2019/11/5
2
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
2019/11/5
3
大肠埃希菌电镜图
2019/11/5
4
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2019/11/5
17
O157:H7菌落特征(MAC)
2019/11/5
18
O157:H7菌落特征(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
2019/11/5
返回 19
2019/11/5
.
20
不耐热肠毒素(LT)
2019/11/5
11
所致疾病
• 肠道外感染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 菌血症、新生儿脑膜炎
• 肠道感染 ETEC、EPEC、EIEC、 EHEC、EaggEC
2019/11/5
12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第二节大肠埃希菌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返回2020714抗原结构2020714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2020714大肠埃希菌电镜图2020714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2020714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mac2020714大肠埃希菌kiaaamiu2020714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右侧为对照2020714大肠埃希菌抗原结构202071410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临床意义202071411致病物质侵袭力菌毛k抗原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202071412所致疾病肠道外感染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菌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肠道感染etecepeceieceheceaggec202071413一检验程序二标本采集三检验方法四耐药性五结果分析与报告微生物学检验202071414大肠埃希菌检验程序202071415检验方法1
大肠埃希菌的风险评估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 大肠埃希菌也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可引起人体各部位感染,以尿路感染为主(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其比例可达90 % ) 。
还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胆囊炎、手术后腹腔感染及灼伤创面感染等疾病。
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也称粘附素,即大肠杆菌的菌毛。
2、黏附素3、外毒素4、肠毒素5、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
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传播途径:1.通过食物传播2通过水传播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O157H7大肠杆菌的传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凡是体内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粗短,大小为(1.1~1.5)μm X(2. 0 ~ 6.0)μm,多数有周鞭毛。
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 ,呈圆形、直径为2~3mm 、稍凸、边缘整齐、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少数菌株产生R 溶血环。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粉红色菌落,部分不发酵乳糖的菌株呈无色菌落,少数呈黠稠状菌落。
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
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色。
在XLD 琼脂平板上菌落呈不透明黄色。
在H -E 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色。
在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菌落。
在尿道菌定位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如粪便、血液、尿液等;2.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3.分离培养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阐述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探讨大肠埃希菌检验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准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ac A培养基,组织52例患者采集痰液、尿液及切口组织等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验大肠埃希菌。
结果:52例样本中,共10例检出大肠埃希菌,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
阴性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
大肠埃希菌大小平均为1.52μm、周身鞭毛、可运动、无芽。
Mac A平板上呈桃红色,为圆形,表面光滑。
结论:临床应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应用到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中,提高检出率,为感染的防治,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检验;感染前言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菌的一种,在人及动物肠道内广泛存在。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大肠埃希菌的生存环境同样会发生变化。
受其影响,感染等风险的发生几率将明显提升。
因此,为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及时通过大肠埃希菌检验,评估感染风险较为重要。
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大肠埃希菌的检验方法,探讨了大肠埃希菌检验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26例、女26例。
年龄(13--57)岁,平均(41.59±1.99)岁。
52例患者中,确诊感染者共10例,其余均未见感染发生。
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
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痰标本16例、尿标本14例、切口组织标本10例、其他12例。
1.2 仪器与试剂实验需准备的仪器与试剂如下:(1)准备电热恒温培养箱(CP-ST200)。
(2)准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
(3)准备Mac A培养基。
1.3 方法(1)组织52例患者采集标本,包括痰标本、尿标本及切口组织标本等。
其中,尿标本需以尿中段为主,血液标本为健侧肘静脉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大肠埃希菌的检查
一、实训目标
1.熟悉药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检验原理。
2.掌握由口服药品中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的程序及步骤。
3.学会分析检验结果,识别大肠埃希菌的特征。
4.掌握检验数据的处理,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二、实训原理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存在的正常菌群,故常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所以常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一旦被检药物中查出大肠埃希菌,表明该药品已被粪便污染,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患者服用该药物后有引起感染的危险。
因此,大肠埃希菌被列为重要的卫生指标菌。
国家药品卫生标准规定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中国药典采用了MUG-Indole快速测定药品中大肠埃希菌。
在MUG试验中,将MUG(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作为目标菌的基本营养物加入培养基中,被大肠埃希菌的β-葡萄糖醛酸酶直接分解产物又作为一种指示系统,在366 nm紫外光下呈现兰白色荧光,即MUG阳性;若无荧光,即MUG阴性。
靛基质(Indole)试验中,大肠埃希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
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
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因此根据大肠埃希菌的这一性质,对MUG呈阳性者,再加对-甲氨基苯甲醛试剂数滴,轻摇试管,培养液上层呈现玫瑰红色者(阳性),报告检出大肠埃希菌。
如果两者都为阴性,报告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如果一阴一阳,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生化试验检查。
本方法对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达98%。
培养温度: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
三、实训步骤
(一)实训用设备、仪器与试药的准备
100ml量筒、10ml吸量管、500ml烧杯、250ml锥形瓶、150ml锥形瓶、玻棒、大试管、6cm培养皿、吸耳球、小试管、1ml吸量管
乳糖胆盐培养基、MUG培养基、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氯化钠、蛋白胨、1.0mol/l HCl溶液、1.0mol/lNaOH溶液、EMB、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戊醇、盐酸
稀释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1)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200ml/2组)
磷酸二氢钾 0.7g 磷酸氢二钠 1.5g 氯化钠 0.9g
蛋白胨 0.2g 蒸馏水 200ml
配制:取上述成分混合,溶解,分装锥形瓶2个(用150ml锥形瓶),约90ml/个,包扎,标记,121。
,15min灭菌。
乳糖胆盐培养基(400ml/2组)
2)乳糖胆盐培养基 12g 蒸馏水 400 ml PH=7.6
配制:称取,溶解,调节PH值,分装锥形瓶4个(用250ml锥形瓶),约100ml/个,包扎,标记,115。
,15min灭菌
(二)实验用仪器的包扎(以组为单位)
1ml吸量管 2支、 50ml烧杯 1个、 10ml吸量管 2支
((三)大肠埃希菌检查法——常规平板法检查
1、供试液的稀释
用吸量管吸取葡萄糖酸钙口服药液10ml,到装有90ml 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锥形瓶中,混匀,得到1:10的供试液。
2、阳性对照试验
取1∶10供试液10ml 和1ml含菌量10~100cfu的大肠埃希菌菌悬液加入增菌培养基,按大肠埃希菌检查法检查,作为阳性对照,应为MUG阳性、靛基质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
3、增菌培养
取1∶10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接种于BL增菌培养基,培养18~24小时。
4、MUG培养
各取上述培养物0.2ml,分别接种到两支5ml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小时、24小时在366nm紫外线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做本底对照。
然后沿管壁加靛基质试液数滴观察。
5、分离培养(教师做阳性板给学生看大肠埃希菌的菌落形态)
用接种环沾取需进一步检查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EMB平板上,培养18~24h。
检查有无疑似大肠埃希菌菌落,若无,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有,进一步做以下试验。
6、结果分析
1)MUG、靛基质结果判断
MUG培养结果:在366nm紫外线下观察
靛基质结果: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液本色,为靛基质阴性MUG阳性、靛基质阳性,判检出大肠杆菌;
MUG阴性、靛基质阴性,判未检出大肠杆菌;
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靛基质阳性,需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2)EMB培养结果判断
EMB培养18-24h后,检查有无疑似大肠埃希菌菌落(大肠埃希菌落形态特征见表),若无,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有,进一步做以下试验大肠埃希菌落形态特征
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
培养基菌落形态
EMB
呈紫黑色、浅紫色、篮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微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3)结果记录
30~35℃培养
项目供试品阳性对照MUG
靛基质
结果:□未检出/g(ml)□检出/g(ml)
检验依据: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标准规定:口服制剂细菌数1g不得超过1000个;1ml不得超过100个。
霉菌及酵母菌
数1g不得超过100个。
控制菌1g(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结论:本品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结果:
四、注意事项
1.实训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
2.供试液稀释及注入培养皿时应摇匀再取,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培养基不得超过1h。
3.掌握好培养基的倒入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
4.平板要倒置培养,掌握培养温度与培养时间。
5.计数菌落可用放大镜检查,以防漏数。
若平板上有片状、花斑状菌落或蔓延生长成片,该平板无效。
6.配制MUG培养基时,务必调pH,否则pH偏高,MUG分解,本身则显荧光。
7.若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菌落数多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的真菌菌落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多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的细菌菌落数,以菌落数多的培养基中的菌数报告结果。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要以大肠埃希菌作为药物、水、饮料、食品等的卫生学指标菌?
2.为什么要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验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