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新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 科学探究实例: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学习。

2. 掌握实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和实际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模板、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以及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7. 成果展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完成更多的物理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操作规范性是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安装、调试和拆卸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2)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空气中的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
(3)实验器材:滑块、木板、计时器、风扇、纸带等。
(4)实验步骤:
①将滑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一端固定风扇。
②开启风扇,调整风速,使滑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③记录滑块通过某一距离所需的时间。
④改变风速,重复步骤③,记录不同速度下滑块通过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科学探究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科学探究。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学探究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⑤分析数据,计算不同速度下滑块的加速度,验证阻力与速度的关系。
4.实验改进题:
题目:请针对上述实验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针对上述实验,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增加实验组数: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增加不同速度下的实验组数,减少误差。
(2)使用更精确的计时器:使用高精度的计时器,如光电计时器,可以更准确地测量滑块通过时间,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分析与论证等环节的表现,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
(2)选择一个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得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4教学视频: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1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七步骤。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组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学习重难点】重点: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其规律的意识。

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观察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科学推理法【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模块二合作探究探究一1、观察课本图1-1-1 奇妙的物理想象,发挥你的想象力,解释这些奇妙的想象是怎样产生的:(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光带,这是由于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_____而产生的,由此而联系到雨后天空出现的美丽彩虹。

(2)用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敲击右边的那个音叉,我们能听到声音,同时左边的小球被弹开也说明了左边音叉也振动起来了。

这又是___________现象,现在你应该可以解释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

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的原因了吧!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试着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生活中遇到的一两个物理想象,并试着解释其原因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因此实验室中有很多测量工作,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些测量工具吧,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这些朋友以后会经常与我们打交道的哈!长度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时间测量仪器__________ 质量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 力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温度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 电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结合教材观察各种测量仪器,思考每种测量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体会面对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规格、不同精度、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方法。

(2)说并写出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评价任务2)(3)回答完成例2:(评价任务2)例2将下列仪器或工具按其用途分类。

a.弹簧测力计b.卷尺c.电压表d.杆秤e.体温计f.刻度尺g.量杯h.腕表i.电流表j.托盘天平k.电子秤l.激光测距仪m.红外线温度计n.停表o.量筒(1)力的测量工具(2)温度的测量工具(3)电的测量工具(4)时间的测量工具(5)质量的测量工具(6)长度的测量工具(7)体积的测量工具学生活动3(1)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③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④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2)回答完成例3、例4:(评价任务3)例3小明从书中读到些对声音的描述:优美的歌声;婉转的鸟鸣声...使人心情舒畅。

(1)他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小明猜想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他用两支铅笔、一把刻度尺、一根细橡皮筋组成实验装置。

(4)然后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时发出了响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发声停止。

(5)根据以上现象,小明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角色扮演:扮演体验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过程,并分析说明此过程质量守恒。

例4如图,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A组基础训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A.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色光带B.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振动起来C.用两个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做一个“无尽”的长廊D.北京香山上的枫叶在秋天会变红2.图中所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3.如图所示,请标出测量仪器的名称A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B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教学设计1.1 走进实验室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教学设计1.1  走进实验室

第1节走进实验室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认识各种测量工具,对测量工具有基本的了解。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讲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的工具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节,认识生活中存在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第一小节,走进实验室,从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开始,慢慢熟悉,知道物理学科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了解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观察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了解各类测量工具的用途,掌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 教案

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 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 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 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 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刻度尺、托盘天平、秒表、量筒、量杯、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体温计、弹簧测力计等, (根据学生数量分成若干组, 最好两人一组, 每组分别配齐以上器材) 杯子, 米适量, 筷子, 气球、浮沉子等。

教学过程
展示下面的图片, 让学生判断图中的两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一、认识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三、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设计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到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到一般步骤。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到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组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

【学习重难点】重点: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其规律的意识。

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自学互助】(一)自学内容及要求阅读教材P6,观察生活中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有趣、有用。

阅读教材P7,了解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阅读教材P8,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阅读教材P9-10,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体会学好物理的意义。

(二)自学检测阅读教材6-10页,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和。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地重复出现。

3、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

4、长度测量仪器有:质量测量仪器有:时间测量仪器有:温度测量仪器有:力的测量仪器有:体积测量仪器有:电的测量仪器有:5、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三)我的疑惑?【展示互导】(一)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试着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测量仪器,说出其名称和用途。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感知科学探究的环节(阅读教材P8)1、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善于观察、深入思考、不懈探究、联系实际)2、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七环节)(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1、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就是很好的实验器材,比如气球、塑料瓶等。

2、活动:气球系列实验(教材P9)【质疑互究】我的问题:(请同学有序提出)预设问题:1、实际测量中如何选择测量仪器?2、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哪些环节?【检测互评】温馨提示:闭卷独立完成,相信你一定行!1、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其中的及其。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了解物理实验常见设备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学会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理解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利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实验设计的能力,增强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物理实验常见设备和基本操作;•如何进行物理实验并注意安全;•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创新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辅导讲解法:通过对物理实验设备、操作和实验方法的讲解,辅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示范演示法:老师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模仿并实践;•实验探究法: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从而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对物理实验设备的展示和简单操作,带领学生自然进入本节课的教学话题;•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知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实验在科学探究、技术开发和生产实践中有何重要作用?2. 示例实验•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直观的物理实验进行示范,如光的折射、声音的传播等;•在示范中讲解实验设备、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和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构思创新实验设计,并与同组成员一起实施。

4. 实验报告•学生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果和思考等,要求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六、作业与评估1.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阅读相关物理实验材料,准备下节课的实验内容。

2. 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能力;•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新科版1、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1、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而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点: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请分别写出一种你熟悉的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工具:;体积测量工具:。

知识点:3、科学探究历程3、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地重复出现,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的,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规律。

当堂训练:1、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是()A、认识各种各样的仪器B、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C、了解实验室规则D、以上都是2、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的工具。

A、长度B、质量C、时间D、电流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重现B、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路食品的使用方法C、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D、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4、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A、猜想与假设B、交流合作C、提出问题D、分析论证5、玻璃杯从一定高度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

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抗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6、“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童谣中描述的主要的物理现象是()A、光现象B、电现象C、热现象D、核现象课后作业:1、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

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2、做完“装满水的杯子中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强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的多少的因素进行猜想。

指出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A、杯子的组成材料B、杯口的大小C、杯里所盛的液体D、杯子的价格3、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5、阅读科学家的事故,回答后面的问题。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的比萨城里,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但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后业,由于家境原因而被迫退学,但他却在25岁时被聘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传说在1591年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10倍),登上比萨斜塔的塔顶。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塔下站满了观看的人们,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

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用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挑战。

请根据上面的故事,填写出探究环节的名称:(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而伽利略提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2)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轻重无关;()(3)伽利略找来两个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个铁球同时离手下落(两上球一个重,一个轻);( )(4)结果两上铁球同时落地;()(5)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实验没有很好的说服力;()(6)后来波义耳用真空管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6、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还没有制成成品)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出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又去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程度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剖视图、立体图,还列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

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走近一看,哎哟,在阿普顿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

爱迪生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然后告诉了阿普顿测量的方法中,阿普顿恍然大悟,不到一分钟就测出了灯泡的容积,你知道爱迪生测灯泡的方法吗?4、4 光的折射规律课堂预习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这是由于光从射入MM’NN’O303055时发生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像。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折射角为,光进入玻璃后偏射角度的大小是、3、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堂训练知识点1 光的折射规律4、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像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折射角为度、5、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则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为、6、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则()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减小C、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D、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增大知识点2 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7、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从水面上方看起来,筷子在水中的部分,这是由于发生现象产生的,此时、8、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9、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看到星星在“眨眼”,这是因为()A、地球在不停地转动,感觉星星的位置在变化B、由于大气密度不均匀,且时刻在运动变化着,星光经过大气层发生折射C、星星发光不连续D、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后作业10、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 说的就是光的现象;11、下列哪个现象为折射的结果()①筷子水中部分是曲折的;②清澈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③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④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木,他看到的是()A、真实的树B、树的实像,树的像比树的实际高度更高C、树的虚像,树的像比树的实际高度更高D、、树的虚像,树的像比树的实际高度更低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堂预习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例如:、、都属于这类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2、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制成的,有和种,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3、若用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照射,在另一侧观察时,可见在光射来的一侧有一亮点F,光好像是从这一点射出来的,这一点称为凹透镜的点,这一点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不能用光屏接受,故称之为焦点。

当堂训练知识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4、对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根据光路可逆的道理,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线经折射后。

5、对凹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经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通过焦点;根据光路可逆的道理,指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折射后。

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利用凸透镜这一原理可制成。

实验中,若在距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cm7、当物体从4f处沿凸透镜主光轴向透镜的焦点靠近时,像距与像的大小将()A、变大,变大B、变小,变小C、变小,变大D、变大,变小课后作业8、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有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元件,却可以取火,这块光学元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近视眼眼睛片9、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哪种像无法显示在光屏上()A、倒立的像B、放大的像C、缩小的像D、正立的像10、一个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距离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极小的亮点,那么,现在一物体放在距透镜40cm 处,可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11、完成光路图:4、6 神奇的眼睛课堂预习1、眼睛是一架活的、一般照相机的镜头是可以的,以便使像更清晰地成在上。

2、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好像一根根小皮筋,长期处于拉紧状态,就会减弱它的,是它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发展成为医学上的“ ” ,如果时间久了,就真的变成了,那时只能戴矫正了。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4、图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A、看近处的物体B、看远处的物体C、看近处的物体D、看远处的物体E、看近处的物体F、看远处的物体,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当堂训练知识点1 神奇的眼睛5、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就相当于图中的蜡烛,人眼睛的就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就相当于光屏、6、物象只有落在上,人才能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

这就需要眼球内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7、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A、晶状体曲度过大B、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C、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凹透镜纠正知识点2 近视眼、老花眼极其矫正8、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不要在运动的车上看书B、眼镜度数越大越好C、患近视眼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配合适的眼镜D、经常做眼保健操可以保护视力①②③④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 ④D、③, ④课后作业10、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矫正应佩戴凹透镜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C、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11、有一些老年人在看书时,需带上老花眼镜,而他们再看远处的物体时,又要将老花眼镜摘下来,这是因为()A、不习惯B、为了爱护眼睛C、远处景物通过老花镜更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12、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正常眼睛的自我调节本领强,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物体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人眼的调节本领指的是()A、物距B、像距C、焦距D、像距和物距13、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小华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他应佩戴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