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

合集下载

总铁结合力参考范围

总铁结合力参考范围

总铁结合力参考范围
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液中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的能力,它是评估人
体铁代谢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总铁结合力范围通
常为250-370 μg/dL,而成年女性的范围则略高,大约为250-450
μg/dL。

这个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有所不同,但
一般来说,处于这个范围内的总铁结合力水平被认为是正常的。

需要注意的是,总铁结合力水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肝脏功能、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等。

因此,单一数值并不能
完全反映个体的铁代谢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
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相关的血液指标以及影响因素,来综合判断
总铁结合力水平是否正常。

此外,总铁结合力的异常水平可能提示一些疾病,比如贫血、
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因此,当总铁结合力超出参考范围时,医
生通常会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总之,总铁结合力参考范围是一个大致的指导范围,但个体情
况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担心自己的总铁结合力水平,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血清总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总铁结合力介绍: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是指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正常人血循环中的转铁蛋白约30%被饱和。

通常用测定总铁结合力的方法来间接测定转铁蛋白的水平。

由于血清中还有极少量的铁与其他的蛋白质结合,故所测得的TIBC结果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转铁蛋白的含量。

TIBC与血清铁同时检测,其临床意义更大。

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值:男性 50~77μmol/L;女性 54~77μmol/L;婴儿 18~72μmol/L。

血清总铁结合力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以下疾病:1.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等。

2.转铁蛋白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增加(肝细胞坏死)。

3.铁吸收过量,如反复输血。

降低见于以下疾病:1.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2.转铁蛋白丢失增加,如慢性肾病、尿毒症等。

3.急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肿瘤等。

附表血清铁与TIB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血清铁TIBC原因↓↑缺铁性贫血,长期缺铁饮食,铁吸收不良。

痔、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引起的慢性失血。

妊娠、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的需铁量增加。

↓↓慢性感染,肝硬化,尿毒症,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

↑↓铁剂治疗过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口服避孕药,急性肝炎备注:↑表示升高↓表示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注意事项:1.血清铁1天内早晨最高,下午逐渐下降。

应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2.检查前慎用铁剂治疗或禁食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禁食能和铁络合的物质,如茶等。

3.当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婴儿生长期、因体内铁的需要量增加,可使血清铁降低,属生理现象。

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总铁结合力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偏高

总铁结合力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偏高

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用来衡量人体内铁元素的两个重要指标。

TIBC指的是血浆中完全结合铁的能力,而TSAT则是指已经被铁所占据的转铁蛋白的百分比。

这两个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内铁元素的平衡和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1. 总铁结合力(TIBC):TIBC是一个反映人体内铁元素储存和利用能力的指标。

它是血浆中铁的总容量,包括已经被铁所占据的转铁蛋白和未被占据的血清铁结合的能力。

TIBC的正常范围通常在250至450μg/dL之间,如果TIBC偏低,则表明人体内的铁储存能力较弱或者铁的利用效率较高。

2.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SAT是指转铁蛋白中已经被铁所占据的百分比,它是一个直接反映人体内存储铁元素的指标。

正常范围在20至50之间。

如果TSAT偏高,则说明转铁蛋白中的铁元素过多,可能导致铁的积累和铁中毒。

3. 总铁结合力偏低的原因:当TIBC偏低时,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缺铁性贫血:由于摄入的铁元素不足或者吸收不良,导致人体内铁元素的储存能力较弱。

(2)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导致身体功能受损,影响铁元素的利用和储存。

4. 转铁蛋白饱和度偏高的原因:当TSAT偏高时,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铁元素摄入过多:过多的摄入铁元素会导致转铁蛋白中的铁含量过高,造成TSAT偏高。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或遗传性贫血可能导致TSAT偏高。

5. 总结:总铁结合力偏低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偏高都可能反映出人体内铁元素平衡的问题,但具体的原因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如果出现这样的异常指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专业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以维护身体内铁元素的平衡和健康状态。

铁元素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元素,它在体内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红细胞的合成、氧气的输送、细胞代谢和免疫功能维护等。

维持合适的铁元素水平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饱和铁结合力临床意义

不饱和铁结合力临床意义

不饱和铁结合力临床意义
不饱和铁结合力(unsaturated iron binding capacity, UIBC)是指血清中与铁结合能力尚未被铁饱和的部分。

临床上,UIBC 常被用于评估机体内铁代谢状况和贫血的病因。

正常情况下,UIBC 值应该在正常范围内,表示机体铁代谢功能正常。

如果UIBC 值增高,意味着机体铁摄取不足或者贮存铁丢失,可能导致铁缺乏性贫血。

如果 UIBC 值降低,可能是由于铁吸收过多,造成了铁过载,从而导致血色素含量过高,对心血管系统等器官造成损害。

除此之外,UIBC 还常被用于评估铁剂量的合适性。

如果给予的铁剂量过多,UIBC 值会降低,而如果剂量过少,UIBC 值则会增高。

因此,UIBC 值可以作为铁剂量调整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总之,UIBC 是反映机体铁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诊断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诊断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诊断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方法,通过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液体来帮助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维持生命。

尽管透析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铁缺乏。

铁是人体内一种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氧的输送和细胞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透析患者因为长期受到透析治疗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铁缺乏的情况。

铁缺乏不仅会导致贫血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患者对透析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铁缺乏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可以指导患者接受更合适的治疗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诊断标准,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参考依据。

通过系统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症状、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此研究旨在提高对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对铁缺乏的诊断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参考,促进铁缺乏相关研究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研究目的也在于引起医疗机构和决策者的重视,促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对铁缺乏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症状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症状往往不同于一般人群,在诊断中需要特别注意。

主要的症状包括:1. 贫血:铁是造血过程中必需的元素,铁缺乏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

血液透析患者已经存在肾功能不全,身体无法有效清除废物和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加上铁缺乏会加重贫血症状。

2. 疲劳和虚弱感:缺乏足够的铁会导致氧气在体内传输不畅,导致身体缺氧,从而引发疲劳和虚弱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血清铁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血清铁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血清铁及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铁是必需元素,原子式亚铁原子为Fe2+,正铁原子Fe3+,原子量为55.84。

正常成人体内铁总量为71.63 ~89.54 m mol/L ,其中2/3左右有生理活性,1/3为贮存铁。

血清铁正常参考值成年男子11.0 ~30.0μmol/L成年女子9.0 ~27.0μmol/L儿童9.0 ~32.2μmol/L老年7.2 ~14.4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参考值1.血清TIBC 成年48.3~68.0μmol/L2.血清UIB C25.0~50.1μmol/L3.血清铁饱和度男性约为40 %女性约为35 %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再生或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 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

(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从受损的肝细胞释出贮存铁,释出铁蛋白。

(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治疗或肌肉注射铁剂引起急性中毒症等。

2.血清铁降低(1)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引起进量不足和吸收量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血清铁可低于8.9μmol/L 以下。

(2)机体失铁增加如失血,包括了大量和隐性失血,特别是肾炎、肾结核、阴道出血、溃疡病等,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出血。

(3)体内铁的需要量增加又未及时补充、如妊娠,婴儿生长期等也有血清铁减少的倾向。

(4)体内贮存铁释放减少,如急性和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均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铁释出减少。

(5)某些药物治疗,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亦可引起血清铁减少。

3.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1)慢性缺铁,如缺铁性贫血,促使运铁蛋白的合成增加。

(2)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损害,如肝细胞的坏死使得铁蛋白释出增加。

4.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1)运铁蛋白的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

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病因与发病机理一.铁在体内的代谢正常人体内铁的含量为35~60毫克/公斤。

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甲,25~30%为贮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中。

在血浆中转运的铁仅占0.1%左右。

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

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约5~10%能被吸收。

植物中的铁盐吸收率低,而肉类中,铁吸收率高。

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

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进行。

肠粘膜细胞有调节铁吸收的功能。

这种细胞寿命为2~3天,在肠腔和血液之间形成一暂时保存铁的地带。

在体内铁过多时,大量保存铁的肠粘膜细胞在肠腔内脱落排出体外,使铁吸收减少。

相反,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粘膜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多。

从肠道吸收的铁进入血浆后,与一种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结合,被输送到组织中贮存或至骨髓中参与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约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结合的铁就是血清铁含量。

其余的2/3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上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铁量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称为血清铁饱和度。

不同年龄小儿血清铁、铁结合力和饱和度的正常值年龄血清铁(微克%) 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 (微克%) 血清总铁结合力( 微克%) 清铁饱和度( %)均值范围均值范围均值范围均值范围1个月~ 89 57~160 257199~352 346284~426 25.717~301岁~ 90 65~168 229 110~308 319216~400 28.219~56 3岁~ 95 56~142 275 148~382 370228~502 25.615~42 7岁~11岁 10260~140 246 140~374 348220~50029.316~44 成人男 12886~168 194 69~267 322 222~400 30.925~55 女10580~150 186 120~250 291250~342 36.020~51由衰老红细胞破坏后放出的血红蛋白及其他铁蛋白分解代谢释放出来的铁又可有效地用来重新合成血红蛋白和铁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
1.?原理:血清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显色剂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铁含量成正比,与标准铁比较可求得血清铁的含量。

测铁结合力时,在被检血中加入过量的铁,使血清中的铁蛋白饱和,过剩的铁用碱性碳酸镁吸附,去除,然后用血清铁方法测定。

2.?试剂:试剂RⅠ抗坏血酸,试剂RⅡ缓冲液,试剂RⅢ显色剂。

结合力试剂盒内RⅠ铁溶液,RⅡ碱性碳酸镁。

3.?操作:工作液配制:取一定量RⅡ复溶一瓶RⅠ即为工作液。

??? 血清铁测定:
? 再次混匀,分别读取吸光度为终末吸光度。

? 4.计算:R、S、B管分别减自已的试剂空白,其结果用下公式计算
????? Fe=(R-B/S-B)标准液浓度。

?? 总铁结合力测定:
?? 血清测定前要作如下处理:血清0.5ml加铁溶液1ml混匀1分钟,置室温5-30分钟再加入2/3量匙的碳酸镁,混匀1分钟,放室温30-60分钟,其间振摇5次,然后3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0.5ml按血清铁法进行铁测定。

?? 计算:总铁结合力=(R-B/S-B)×标准液浓度×3
???????? 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 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 5.正常参考值:
????? SI? 脐血:12.9~42.4umol/L,出生时:26.9~35.8umol/L;6个月~2岁:2.9~21.5umol/L,2~6岁:3.6~22.1umol/L,6~12岁:4.1~22.0/L;
????? SI 男:14.3~26.9umol/L。

女:10.7~25.1umol/L。

????? TIBC男:40.28~64.44umol/L。

女47.44~72.49umol/L。

????? UIBC男:29.54~53.8umol/L。

女:38.49~63.54umol/L
????? ISAT男:0.28~0.5。

女:0.25~0.45。

???? 6.注意事项:标本新鲜无溶血,所有的用器不能含有铁,每次需作试剂空白。

7.临床意义: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的高低受铁的吸收、贮存及利用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疾病有相应的变化。

血清铁水平代表铁进入和离开循环之间的平衡,总铁结合力于铁贮存减少时开始增高。

?7.1血清铁增加:见于HA、AA、MA、SA等。

?7.2血清铁降低:见于IDA、肾病综合症、慢性贫血、Vit 缺乏、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

7.3总铁结合力降低:见于AA、MA、HA、慢性贫血、肾病综合症、Vit 缺乏、先天性转铁蛋白缺
乏。

?7.4总铁结合力增加:见于IDA、HA、真性RBC曾多症、肝炎、铁摄入过量及急`、慢性失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