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铁测定及其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铁测定及其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铁测定及其诊断意义血清铁测定是临床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铁的储存和代谢情况。

铁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氧合作用、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等。

因此,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铁过载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血清铁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血清铁的测定基于FerroZine荧光法或巴黎绿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化学试剂与血清中的游离铁发生反应,产生荧光或色素,通过测量荧光或色素的强度来定量血清铁的含量。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稳定的特点。

通常,医生会将患者的静脉血抽取一定量,并离心分离血清。

然后,将血清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特定的荧光或色素。

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光度计对血清样品进行测量,并根据标准曲线来确定血清铁含量。

二、血清铁测定的临床应用1.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供应,导致红细胞合成受阻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

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判断血清铁是否减少,从而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通常情况下,血清铁水平低于60微克/分升可以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

2. 铁过载的判断铁过载是指体内铁的储存超过正常范围,对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常见的铁过载病症包括先天性血色素病、酒精性肝病以及长期输血等。

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评估患者体内铁的储存情况,及时发现和监测铁过载的程度。

3. 铁代谢相关疾病的筛查血清铁测定还可用于筛查与铁代谢相关的疾病,如遗传性血患(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

这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导致铁在体内大量积累。

早期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发现这些患者并进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

三、血清铁测定的局限性尽管血清铁测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血清铁测定只能反映短期内的铁代谢情况,无法评估长期铁负荷的情况。

其次,血清铁测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作息、感染等。

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是一项常规的生化项目,用来评估机体铁代谢情况,对于诊断和监测铁代谢紊乱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总铁结合力测定的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1.目的:测定患者血液中总铁结合力的水平,评估机体铁代谢情况,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测铁代谢紊乱的疾病。

2.原理:3.设备和试剂:-自动生化分析仪-TIBC测定试剂盒-完整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设备4.标本采集和处理:-采集静脉全血样本,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

-分离血浆,避免血细胞污染。

-将血浆样本转移至干净的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以去除残留的血细胞和杂质。

-将清澈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即可作为测定样本。

5.操作步骤:1)预热分析仪至设定的温度。

2)启动分析仪并选择TIBC测定程序。

3)将试剂盒中的试剂均匀摇匀。

4)在样本架上放置适量的样本和试剂。

5)启动测定程序,按照仪器操作提示进行操作。

6)测定完成后,记录结果并关闭分析仪。

6.结果解释:-总铁结合力的正常范围通常是250-400μg/dL。

-若总铁结合力偏低,可能表明机体铁储备不足或患有失血性贫血等疾病。

-若总铁结合力偏高,可能表明机体铁过载或患有贫血性疾病。

7.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总铁结合力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铁缺乏相关,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疾病等。

-总铁结合力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铁过载相关,可见于血色病、地中海贫血等。

-监测总铁结合力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铁剂的使用。

8.注意事项:-试剂和设备的存储和使用应遵守相关要求。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和避免污染的原则。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结果的解读需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测结果。

以上是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的检验科生化项目SOP,旨在指导实验室人员进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辅助医生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

(整理)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整理)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1.全血细胞分析(24项)(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区间:成人4-10×10^9/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区间:男4-5.5×10^12/L,女3.5-5×10^12/L,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3)血红蛋白含量(HGB):参考区间:男120-160g/L,女110-150 g/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休克、严重呕吐及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山居住者。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失血、造血机能障碍。

(4)红细胞比积(HCT):参考区间:男40-50;女37-47。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大量脱水或血浆丢失及真兴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区间:80-98fl。

临床意义:根据贫血体积大小判断贫血类型。

体积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体积减小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区间:26-32pg。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8)白细胞分类(DC): ①中性粒细胞50%-70%②嗜酸性粒细胞0.5%-5%③嗜碱性粒细胞0%-1%④淋巴细胞20%-40%⑤单核细胞3.5%-7.9%。

临床意义:①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铅及汞中毒。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辐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重度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②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手术后、烧伤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③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④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血清总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总铁结合力介绍: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是指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正常人血循环中的转铁蛋白约30%被饱和。

通常用测定总铁结合力的方法来间接测定转铁蛋白的水平。

由于血清中还有极少量的铁与其他的蛋白质结合,故所测得的TIBC结果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转铁蛋白的含量。

TIBC与血清铁同时检测,其临床意义更大。

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值:男性 50~77μmol/L;女性 54~77μmol/L;婴儿 18~72μmol/L。

血清总铁结合力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以下疾病:1.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等。

2.转铁蛋白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增加(肝细胞坏死)。

3.铁吸收过量,如反复输血。

降低见于以下疾病:1.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2.转铁蛋白丢失增加,如慢性肾病、尿毒症等。

3.急慢性感染、溶血性贫血,肿瘤等。

附表血清铁与TIB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血清铁TIBC原因↓↑缺铁性贫血,长期缺铁饮食,铁吸收不良。

痔、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引起的慢性失血。

妊娠、婴幼儿生长发育造成的需铁量增加。

↓↓慢性感染,肝硬化,尿毒症,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

↑↓铁剂治疗过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口服避孕药,急性肝炎备注:↑表示升高↓表示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注意事项:1.血清铁1天内早晨最高,下午逐渐下降。

应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2.检查前慎用铁剂治疗或禁食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禁食能和铁络合的物质,如茶等。

3.当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婴儿生长期、因体内铁的需要量增加,可使血清铁降低,属生理现象。

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课件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课件
05 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计算血清
铁的浓度。
报告结果
06 记录并报告血清铁的测定结果

血清铁测定的注意事项
防止溶血
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避 免溶血,因为红细胞 内的铁会干扰血清铁
的测定。
防止污染
确保采血器具、容器 和试剂不受污染,以 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温度控制
在测定过程中,温度 应保持恒定,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性别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 可能导致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水 平的差异。例如,女性在经期可 能会因失血而导致血清铁水平下
降。
生理状态
健康人的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水 平会根据生理状态的变化而波动 。例如,在妊娠期间,由于胎儿 的生长发育需要,孕妇的血清铁
水平可能会升高。
病理因素
贫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都会导致血清铁 水平下降。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 细胞性贫血等。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将更加个性化,为个体化治疗 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指导治疗
根据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结果 ,可以指导贫血、肝病等患者的治疗 ,如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
02
血清铁测定的方法与步骤
血清铁测定的方法
0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通过测定血清中铁元 素的吸光度来计算血清铁的含量。
02 分光光度法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铁离子与特定试剂反 应后的显色程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血清铁的浓 度。
标准化操作
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 进行测定,确保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
性。
总铁结合力测定的方法与步
03

贫血四项解读

贫血四项解读

贫血四项解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诊贫血类型和病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其中,贫血四项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下面将详细解读贫血四项,包括铁代谢指标、叶酸和维生素B12、自身抗体检测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测。

一、铁代谢指标铁代谢指标主要包括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以及转铁蛋白等。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情况。

在缺铁性贫血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往往降低。

然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

.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液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的总能力。

在缺铁性贫血中,总铁结合力往往升高。

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总铁结合力可能降低。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是一种能够与铁结合的蛋白质,主要作用是将铁转运到组织或运回骨髓。

在缺铁性贫血中,转铁蛋白往往降低。

而在慢性病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转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或降低。

二、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人体合成红细胞的重要物质。

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因此,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也是贫血四项中的重要内容。

.叶酸: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红细胞合成过程。

缺乏叶酸会导致红细胞成熟障碍,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叶酸水平往往降低。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一种参与红细胞合成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维生素B12水平往往降低。

三、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测抗核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能干扰红细胞的正常合成和功能,导致贫血。

在自身免疫性贫血中,抗核抗体和抗人球蛋白抗体等可能阳性。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主要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生成。

在肾衰竭、慢性炎症、肿瘤等疾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能异常,导致贫血。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解读
血清铁三项化验单是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主要用于评估人体铁代谢
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血清铁
血清铁是指血液中游离铁的浓度,它反映了人体内可利用的铁储备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浓度为10-30μmol/L,低于10μmol/L则提示缺铁性贫血可能存在。

二、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转铁蛋白中已经被结合了铁离子所占的比例。


常成年人的转铁蛋白饱和度为15%-45%,当其高于45%时,提示可
能存在肝病或其他慢性疾病。

三、血清铁结合力
血清铁结合力是指血液中可与游离铁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能力。

正常成
年人的血清铁结合力为45-80μmol/L,当其低于45μmol/L时,则提示可能存在缺氧性贫血或营养不良等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对血清铁三项化验单进行解读,可以初步了解人体内铁代谢情况,进而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
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
成人男子11.0-32.0μmol/l
成人女子9.0-27.0μmol/l
儿童9.0-32.2μmol/l
老人7.2-14.4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
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
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
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
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