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是一项常规的生化项目,用来评估机体铁代谢情况,对于诊断和监测铁代谢紊乱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总铁结合力测定的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1.目的:测定患者血液中总铁结合力的水平,评估机体铁代谢情况,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测铁代谢紊乱的疾病。
2.原理:3.设备和试剂:-自动生化分析仪-TIBC测定试剂盒-完整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设备4.标本采集和处理:-采集静脉全血样本,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
-分离血浆,避免血细胞污染。
-将血浆样本转移至干净的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以去除残留的血细胞和杂质。
-将清澈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即可作为测定样本。
5.操作步骤:1)预热分析仪至设定的温度。
2)启动分析仪并选择TIBC测定程序。
3)将试剂盒中的试剂均匀摇匀。
4)在样本架上放置适量的样本和试剂。
5)启动测定程序,按照仪器操作提示进行操作。
6)测定完成后,记录结果并关闭分析仪。
6.结果解释:-总铁结合力的正常范围通常是250-400μg/dL。
-若总铁结合力偏低,可能表明机体铁储备不足或患有失血性贫血等疾病。
-若总铁结合力偏高,可能表明机体铁过载或患有贫血性疾病。
7.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总铁结合力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铁缺乏相关,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疾病等。
-总铁结合力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铁过载相关,可见于血色病、地中海贫血等。
-监测总铁结合力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铁剂的使用。
8.注意事项:-试剂和设备的存储和使用应遵守相关要求。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和避免污染的原则。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结果的解读需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测结果。
以上是总铁结合力测定SOP_IBCT临床意义的检验科生化项目SOP,旨在指导实验室人员进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辅助医生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正常参考值:7.0-32.0μmol/l成人男子11.0-32.0μmol/l成人女子9.0-27.0μmol/l儿童9.0-32.2μmol/l老人7.2-14.4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44.0—75.0μmol/l临床意义: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正常参考值:31.0-51.0 μmol/l参考下图可助说明:。
(整理)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1.全血细胞分析(24项)(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区间:成人4-10×10^9/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区间:男4-5.5×10^12/L,女3.5-5×10^12/L,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3)血红蛋白含量(HGB):参考区间:男120-160g/L,女110-150 g/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休克、严重呕吐及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山居住者。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失血、造血机能障碍。
(4)红细胞比积(HCT):参考区间:男40-50;女37-47。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大量脱水或血浆丢失及真兴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区间:80-98fl。
临床意义:根据贫血体积大小判断贫血类型。
体积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体积减小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区间:26-32pg。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8)白细胞分类(DC): ①中性粒细胞50%-70%②嗜酸性粒细胞0.5%-5%③嗜碱性粒细胞0%-1%④淋巴细胞20%-40%⑤单核细胞3.5%-7.9%。
临床意义:①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铅及汞中毒。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辐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重度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②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手术后、烧伤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③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④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具体分类、临床意义以及增高降低指标影响

生化检验项目具体分类、临床意义以及增高降低指标影响生化检查指通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对人体血液成分进行分析从而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不同的医院,生化组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1、α-L岩藻糖苷酶(AFU)增高: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
降低:见于遗传性AFU缺乏引起的岩藻糖贮积症,患儿多在5、6岁死亡。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增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4、总蛋白(TP)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5、白蛋白(ALB)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6、碱性磷酸酶(ALP)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7、谷氨酰转肽酶(γ-GGT)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8、总胆红素(TBIL)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有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有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每个月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钾、血钙、血磷等)。
每三个月需检查PTH、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清铁、Kt/V及URR评估,每六个月需测定肝炎标志物包括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和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首次进入血液透析中心的患者应在透析三个月内监测以上传染病标志物。
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情况,PTH水平,等等,以及时调整透析治疗处方以及用药情况。
铁四项化验要求

铁四项化验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四项化验是指对人体中的铁元素进行检测和评估的四项化验项目,其中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和铁饱和度。
这四项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一个人体内铁元素的吸收、代谢和利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案。
血清铁是指血液中游离态的铁元素的含量,它是评估人体铁元素摄入和吸收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浓度在男性为13-33微克/分升,女性为12-28微克/分升。
血清铁增高可能是因为血红蛋白增多、肝病或铁中毒等原因,血清铁降低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或长期出血等原因。
转铁蛋白是肝脏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在人体内起着运输、储存和释放铁元素的重要作用。
正常成人的转铁蛋白浓度在50-300微克/分升之间。
转铁蛋白的增高可能是由于贫血、铁中毒、炎症或肝病等原因,转铁蛋白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疾病或感染等原因。
铁四项化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体内铁元素的吸收、代谢和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铁元素相关的疾病。
建议人们定期进行铁四项化验,保持良好的铁元素平衡,维持身体健康。
【铁四项化验要求】以上文述并非一个终结性的文章,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讲到疾病诊断和铁元素要求等等,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第二篇示例:铁四项化验是指对人体进行四项铁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血清铁(serum iron)、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 TIBC)、血清铁饱和度(serum iron saturation)以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的检测项目。
这四项指标对于评估机体铁代谢功能、诊断与监测铁相关疾病以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铁是指血浆中游离铁的含量,它主要反映了机体内铁储备情况以及对铁的吸收利用情况。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清铁范围为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儿童的正常范围则会略微有所不同。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课件

铁的浓度。
报告结果
06 记录并报告血清铁的测定结果
。
血清铁测定的注意事项
防止溶血
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避 免溶血,因为红细胞 内的铁会干扰血清铁
的测定。
防止污染
确保采血器具、容器 和试剂不受污染,以 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
温度控制
在测定过程中,温度 应保持恒定,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性别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 可能导致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水 平的差异。例如,女性在经期可 能会因失血而导致血清铁水平下
降。
生理状态
健康人的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水 平会根据生理状态的变化而波动 。例如,在妊娠期间,由于胎儿 的生长发育需要,孕妇的血清铁
水平可能会升高。
病理因素
贫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都会导致血清铁 水平下降。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 细胞性贫血等。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将更加个性化,为个体化治疗 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指导治疗
根据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结果 ,可以指导贫血、肝病等患者的治疗 ,如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
02
血清铁测定的方法与步骤
血清铁测定的方法
0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通过测定血清中铁元 素的吸光度来计算血清铁的含量。
02 分光光度法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铁离子与特定试剂反 应后的显色程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血清铁的浓 度。
标准化操作
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 进行测定,确保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
性。
总铁结合力测定的方法与步
03
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海波;于红博
【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4)001
【摘要】人体血清铁含量虽然少,但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检测血液中铁含量,诊断与鉴别诊断功能性铁缺乏,或慢性疾病所致症状性贫血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241例贫血病人血清铁、铁蛋白、铁结合力等项目,探讨病人血清铁含量与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理临床诊断明确的各类贫血患者241例,其中孕妇性贫血(孕妇贫)25例,缺铁性贫血(缺铁贫)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贫)36例,溶血性贫血(溶贫)9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23例,肾病透析性贫血(肾性贫)51例,肝脏性贫血(肝性贫)24例,肿瘤性贫血(肿贫)28例.对照组选择体检健康人员,骨髓细胞铁粒染色选择住院病人.骨髓象大致正常者为参照组.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王海波;于红博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吉林1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马恩龙;石宏宴;董枫;任欣
2.转铁蛋白、血清铁及不饱和铁结合力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J], 张凤霞;孙艳艳;郑秀芬;王静;吴允凤
3.缺铁性贫血患者检测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J], 侯韬;徐燕平
4.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马恩龙;石宏宴;董枫;任欣
5.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J], 闫爽;程惠馨;付北建;单文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铁(IRON)、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的临床意义
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三分之二存在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当中,其余三分之一储备在肝、脾和骨髓中。
血清中的铁离子全部与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IRON或Fe)。
通常血清中内有三分之一转铁蛋白结合,其余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潜力称为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
血清转铁蛋白结合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TIBC)它等于血清铁与不饱和铁结合之和。
一、血清铁(IRON或Fe)
正常参考值:-μmol/l
成人男子-μmol/l
成人女子-μmol/l
儿童-μmol/l
老人-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血清铁降低: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慢性腹泻等;失铁增加,如失血;
生理成长所需补充不足,如妊娠、婴儿生长期;铁释放减少,如急性玫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某些药物治疗所致。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参考值:—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肝细
胞坏死。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尿毒症等;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
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三、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正常参考值:-μmol/l
参考下图可助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