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天简史

合集下载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外层空间的一个重要领域,始于20世纪初。

以下是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2.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任务。

3.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开创了人类登月的历史。

4. 197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能力的国家。

5. 1975年:苏联和美国进行了首次太空对接,标志着国际空间合作的开端。

6.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成为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之一。

7. 199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太空能力的国家。

8. 2003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航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再次震惊全球。

9.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后续建造太空站奠定了基础。

10.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开启了中国火星探测之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航天事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事件。

第一阶段:航天的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45年)在20世纪初期,人们对航天的概念开始感兴趣。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有人驾驶的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航天发展的先河。

随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飞行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发展。

1919年,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奥贝尔特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1923年成功发射了一枚火箭。

这标志着航天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第二阶段:航天初期的发展(1945年-195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1945年,德国的技术专家冯·布劳恩·冯·布劳恩开始在美国进行火箭研究,并于1950年成立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前身,纳卡。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了太空时代。

第三阶段:航天的快速发展(1957年-1969年)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激发了世界范围内对航天的兴趣。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更远的太空。

1961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完成了人类的太空飞行,这次飞行被视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著名漫步,标志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巅峰时刻。

第四阶段:航天的全面发展(1970年至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航天飞机的研制和运营使得太空探索变得更加便捷和可持续。

1981年,美国首次发射了载人航天飞机,这是一项重大的里程碑。

航天飞机的运营持续了近30年,为人类的太空研究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以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自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呈现航天事业的壮丽历程。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在“东方1号”飞船中绕地球一周。

3.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 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塔斯金和达曼成为了第一对在太空中握手的人。

5. 1978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卫星导航时代。

6. 1986年1月28日,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7. 1998年11月20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卫星——“东方红1号”。

8.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9. 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7号,宇航员浩然和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10.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11.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3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面软着陆。

12. 2015年12月21日,美国私人企业SpaceX成功将火箭送入轨道,并成功回收了火箭的第一级。

13.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射了首个登月探测器“贝瑞甘”,但最终未能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14.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龙飞船2号,这是美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

15. 2021年7月23日,日本的“丰田”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日本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航天日航天发展史模板(完整内容版)

世界航天日航天发展史模板(完整内容版)

走第一人
1965年3月18日,作为副驾驶和别利亚耶夫共同 完成了“上升—2”号飞船的航天。飞行期间, 他以惊人的勇气完成了宇航史上第一次离开飞船 进入太空的动作,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4分钟, 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航空“星”人
·
瓦 莲 京 娜

第一位女宇航员
拉 基
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04
中国航天简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 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它不仅成为中国
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同时也是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
1958-10月20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这是我国组建的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航天发 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中国航天发展史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五号”发射成功
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2005年10月12日 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首次实现“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轨飞行115小时32分
世界航天日
主题班会
01 世界航天日节日起源 02 航空“星”人 03 世界航天简史
04 中国航天发展史
01
世界航天日节 日起源
世界航天日节日起源
世界航天日又称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为每年的4月12日这
是联合国大会2011年4月7日作出的决议
节日 目的
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重申空间科学和技术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加国家和人民福祉,并确保其实现 以和平为目的的维护外层空间的愿望方面所作重要贡献。

航天的发展历程2022

航天的发展历程2022

航天的发展历程2022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对天空和星空的探索开始的时候。

以下是航天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1. 火箭技术的诞生: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现代火箭动力学理论,为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早期飞行器:1926年,美国罗伯特·H·戈达德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此后,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等人在二战前夕开始研发火箭。

3. 人类航天时代的开启: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正式开启。

4. 第一位宇航员: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他的航天飞行以“伊万·伊万诺维奇”号飞船进行。

5. 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任务。

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走上月球的宇航员。

6. 载人航天飞行:20世纪后半叶,各国陆续展开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包括苏联/俄罗斯“联盟”号、美国“航天飞机”等。

中国也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7. 空间站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各国合作的航天项目,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参与其中。

8. 深空探测:2004年,欧洲航天局成功将“罗塞塔”号探测器送入太空,该探测器在2014年成功着陆了67P彗星上。

9. 商业化航天:近年来,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私营航天公司如SpaceX、Blue Origin等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为航天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10. 未来目标:目前,航天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目标包括探索火星、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探测、建立可持续的太空探索和开发基地等等。

世界航天简史

世界航天简史

世界航天简史航天,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手段,自从人类登上月球以来,各国纷纷加强了对航天技术的投入与研究。

本文将以世界航天的历史为线索,揭示航天发展的关键节点与里程碑,带领读者一起回顾航天史上的重要时刻。

一、早期航天探索航天事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早期。

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搭乘的是前苏联的“沙鼠1号”。

此后,美国也发起了一系列的航天探索计划,并于1969年成功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送上了月球表面,成为第一个登月成功的国家。

二、航天技术的突破与进步1. 重要的航天发射器航天历史上,各国相继研制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航天发射器。

其中,苏联的联盟号和前苏联的质子号是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发射器。

联盟号于20世纪60年代首飞,成为苏联载人航天的主力发射器。

而质子号更是于1963年首次发射,并至今仍在服役中。

2. 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营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开始建造和运营空间站,为宇航员提供了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国际空间站(ISS),该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合作建设的,于1998年首次发射,至今仍在持续使用。

三、航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 卫星技术与通信航天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卫星技术。

通过发射卫星,人类可以实现遥感、导航、气象等多个领域的探测与测量。

此外,卫星通信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无线通信成为可能。

2. 深空探索与探测器除了载人航天,无人探索航天也是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发射航天探测器探索地外空间。

其中,美国的“旅行者”号、火星探测车和中国的“嫦娥”号月球探测器都是航天探测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未来航天的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航天技术的期望也日益增长。

未来的航天探索将朝着更深的空间探索、更高的载人航天水平和更智能的航天器发展方向前进。

同时,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为地球带来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

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

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中国和世界的航天发展史:一、古代航天技术的萌芽古代的航天技术虽然并不像现代航天技术那样发达,但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萌芽。

例如古希腊人通过用火箭原理制造的火箭,能够在大气中飞行一段距离。

此外,古代中国的火箭技术也有相当的发展,现存的《千里火箭图》便是古代火箭技术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现代航天技术的诞生现代航天技术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

美国的哥达火箭是当时最著名的火箭之一,它成功地将人类送入了太空。

此后,美苏两国在太空竞赛中展开激烈的竞争,分别在1961年和1969年成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三、中国的航天梦中国的航天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1958年,我国成立了航天科研机构,开始了航天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1980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了自己的火箭、人造卫星等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中国的航天发展成果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包括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空间站、月球探测器等。

中国的航天技术也逐渐得到国际认可,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航天大国之一。

五、中国与世界的航天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局等国际机构签订了一系列航天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航天科研和探索活动。

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各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六、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也将迎来新的突破。

未来,中国和世界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创人类的航天未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宇宙的壮丽景象和更多关于航天的创新成果。

航天的发展历史过程

航天的发展历史过程

航天的发展历史过程从地球走向太空,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航天发展历程。

以下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火箭诞生。

这个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火箭的设计是以军事目的为主,例如用于导弹和火炮等。

20世纪30年代,苏联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火箭反作用定律,为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人造卫星进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个事件导致了美苏航天竞赛的开启。

此后,苏联还发射了第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等等。

第三阶段:载人宇宙飞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5年后,美国的约翰·格伦成为了第一个直接绕地球一圈的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成为世界航天技术里程碑事件之一。

第四阶段:构建空间站。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光辉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先后投入使用。

后来,国际空间站于1998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和国际合作基地。

第五阶段:深空探测。

人们很快认识到,太阳系和太空还隐藏着很多未知事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先驱者”和“旅行者”号开始进行太阳系探测。

另外,人类还向地球上以外的星系发射了太空望远镜,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查克拉八号太空望远镜。

以上就是航天发展的主要历程,包括了火箭诞生、人造卫星、载人宇宙飞行、构建空间站以及深空探测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在未来,航天事业还会继续迎来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对面的布劳恩也在喝酒,是参加新 任国防部部长尼尔· 迈克尔罗伊的鸡尾酒 会,冯· 布劳恩也确实无事可做,准确说 是做不了。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当 时美国在火箭研究上走的最远的海军部 门,尽快也搞一个卫星上天。海军确实 给力,苏联卫星上天2个月后就宣布进行 发射,结果……
《路易斯维尔信使报》:“一次成功 发射也许全世界都能听到,但有时候 哑弹会更响亮。” 《丹佛邮报》:“美国人民对美国的 科学研究感到不安、怀疑、苦恼。” 《渥太华日报》:“据专家说火箭没 有飞离地面是因为它‘失去了推力’。 这是转移注意力的措辞。失去推力是 西方民主政治一直遭受的困扰。”
因为年纪小,警察只得放了他。但他 的父亲可没打算放过他,回到家里, 把他关在书房中。也许冥冥之中自有 天意,布劳恩就在这里看到了奥伯特 著名的《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一书, 以及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些著作,齐 奥尔科夫斯基的那句名言“地球是人 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 摇篮中。”给他指明了今后的道路。
20年代末一部由奥伯特担任科学顾问 的科幻电影The Girl In The Moon更加 影响了布劳恩。1930年,冯· 布劳恩 进入梦寐以求的柏林工业大学,成为 奥伯特的学生,不久参加了奥伯特创 始的“宇航协会”(世界上第一个研 究宇宙航行的科研组织),并很快成 为董事会成员,并在此后协助奥伯特 的液体火箭测试。
罗伯特· 哈金斯· 戈达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美国(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 日)。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的第一枚液 体火箭,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代 火箭技术之父。与同时代的火箭科学家相比,是一 个注重动手实践的人。世俗的嘲笑和不理解,使他 有了故作神秘、过度保密的坏习惯(214项专利, 仅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至于他的火箭领域的 先进成果到了1961年才由遗孀公布,耽误了贡献的 时机。即使如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 行中心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戈达德环形 山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足见此人贡献之大。
• 注:魏玛共和国是1919年至1933年期 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
谢尔盖· 帕夫洛维奇· 科罗廖夫(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俄国(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 14日)。30年代初,他结识了著名的火箭理论家 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研究大型火箭。1932年成 为这个小组的负责人,次年,科罗廖夫担任新成 立的喷气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很快取得火箭研 究和试验的许多成果。1936年,他成功地设计出 苏联的第一代火箭飞机,还相继出版了《火箭发 动机》和《火箭飞行》等著作。1937年开始,在 斯大林一手策划的大清洗中,科罗廖夫因莫须有 的阴谋颠覆罪遭到指控,被判十年徒刑,押解到 西伯利亚荒无人烟的古拉格群岛,成了一个开挖 金矿的苦工。
转折点——“回形针”行动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白宫,罗斯福收到 了来自英国人民的求救信,由此为了 测算V2的飞行轨道,一门新学问—— 计算机的概念被提出来了。
与此同时,冯· 卡门受美国政府委托评估 德国导弹的进展,他认为美国与之至少 相差20年,要想追赶的德国必须建造大 型喷气推进实验室,他亲自上场监督建 设,他的弟子钱学森等人也轮番上阵, 此时彼岸的冯· 布劳恩望着他的心血V2在 可高层还是担心进度太慢, 倒不是因为 V2…… 又杀了多少人,反倒是德 思考何去何从 国败退的太快了,我们看来这本是好事, 但是政治家眼里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 雅尔塔会议确定佩内明德所在地区战后 由苏联接管,副总统杜鲁门坐不住了, 亲自批准“回形针”行动。
西奥多· 冯· 卡门(Szőllőskislaki Kármán Tódor):美籍匈牙利裔(1881年5月11 日-1963年5月6日)。航空航天力学工 程师和物理学家。是工程力学和航空技 术的权威,在超声速和亚声速航空、航 天器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设计上, 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人类超音速 时代之父”。他是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 (JPL)的创建人、首位主任,也曾是钱学 森、胡宁、郭永怀,林家翘在加州理工 学院时的导师。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1925年的一个傍晚布劳恩与父亲在柏 林使馆区内的蒂尔加滕街散步,突然 他的父亲才发现,仅几分钟没注意到, 布劳恩就跑丢了,就在他寻找时,宁 静的气氛被爆炸的巨响打破,他最终 看见警察抓住了13岁的布劳恩。原来 他用6支特大爆竹绑在他的滑板车上。 导火索点燃后,滑板车失控飞了出去。
1939年3月23日,希特勒 参观发射试验台的时候布 劳恩被指定给元首讲述火 箭技术原理。但他很快发 现,希特勒对他的介绍几 乎是一耳朵进一耳朵出, 只有提及火箭可能具有的 军事用途时,元首的眼睛 才闪闪发亮。布劳恩开始 隐隐感到他的航天梦的前 途将是不平坦的。
果不其然, 纳粹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在 1944年正式命名A4火箭为V2导弹,V取 自于德文“复仇”的首字母,意为为一 战一雪前耻 。 冯· 布劳恩最不希望看到 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为了探索宇 宙的航天事业 搞出来的火箭 就这样被装上 980 kg的TNT投 向了Hermann Julius Oberth ):奥匈帝国/德国(1894年6月25日 -1989年12月28日)。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宇航学和火箭学先驱、现代航天学的奠基人 之一,航天学经典著作《通向航天之路》一 书作者。更多地作为一个理论家,而不是实 验家,建立了下列对于火箭的设计是最基本 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燃料消耗、燃气消 耗速度、火箭速度、发射阶段重力作用、飞 行延续时间和飞行距离等。奥伯特影响了整 整一代工程师。
被带到美国的104名纳粹德国火箭专家
把时间推回“阿尔索斯”抵达佩内明德, 钱学森在那里找到了无数的文献、一群 他们离开后6小时,苏军开进佩内明德。 一流火箭 苏联人很气愤只能找到一堆废弃的实验 工程师和 设备和一群二流的技术工人,看着满地 100枚完整 “破铜烂铁”没人能说出所以然来,就 的V2导弹, 在这时一位据说懂行的人到了佩内明德, 为了把他 他就是科罗廖夫。 们带离佩 内明德, 用了300节 火车车厢。
最恐怖的是希特勒为了打击英国 军民的抵抗意志,在伦敦的上下 班高峰期投掷V2导弹,由于V2由 德国到英国仅需6分钟,最大4.8 马赫的飞行速度使得它不可能以 当时的技术被拦截,为此英国损 失惨重。冯· 布劳恩因此也无辜的 沦为各国特工争先要解决的目标。
小结:冯· 布劳恩后来承认这段时 期是他最痛苦、最黑暗的经历, 虽然看似他研制出了最先进的火 箭。一个人的功与过、一件事的 是与非要辩证的来看,要以历史 发展的眼光来看。
小结:良好的环境氛围,及种 种外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走 向。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冯· 布劳恩自己的动手实践这 个能力以及为梦想而努力这些 内因的重要性。
顺势者昌
看似布劳恩的梦想就这样走到头了,然而局 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魏玛共和 势风云突变。
国名存实亡。 纳粹早在上台前就看到了火箭的发展 1934年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自封为 前景,看中了布劳恩的优秀才能,布 元首。 劳恩被纳粹保送柏林大学深造,布劳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废除《凡尔赛合 恩也的确很有能力, 18个月便拿到了 约》。
逆势者亡
布劳恩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由于民 众的强烈抵触情绪,他没有被用到火箭研究 领域上去,设备也被束之高阁,不隔几年, 钱学森也受迫害而最终回到了祖国。而在苏 联,斯大林看到了火箭的前景,在他及继任 者赫鲁晓夫的支持下科罗廖夫充分利用了社 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点,统筹 国内的相关资源,大力研究火箭技术。1947 年10月30日,苏联成功仿制V2,之后独立研 发出P1导弹。
钱学森:中国(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在美国期 间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 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 学森”公式。著有《工程控制 论》、《导弹概论》、并编有 《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丛书》。
沃纳· 冯· 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年3月23日-1977 年6月16日)。布劳恩出生于德国贵 族世家,其父为魏玛共和国农业大 臣,清楚认识到了科学所带来改革 的力量,其母亦为业余天文爱好者, 她送给布劳恩一个望远镜,使他对 宇宙产生了兴趣。
1945年4月底,以被任命为少将的冯· 卡门, 上校钱学森为领导的由36位专家组成的 一支美国突击队“阿尔索斯”悄悄潜入 了德军已经撤退,苏军尚未进驻的佩内 明德执行“回形针”行动。1945年5月2 日,钱学森终于发现了冯· 布劳恩,两位 大师的一见面,钱学森就为冯· 布劳恩的 才能所折服,让冯· 布劳恩写出书面报告 《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把他列 为“回形针”行动首批的第一个目标, 并在9月亲自护送冯· 布劳恩前往美国。
小结: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布劳恩 继续生活在一个火箭实验受到管 制的环境下还能不能取得这样的 进步,但我们不可否认只有顺大 所趋才能顺流而加速,我们在完 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追求的 道路上一定也要留意背景的变化。
冯· 布劳恩就这样成为领先世界的火箭科学 家,连奥伯特也成为了他的下属,但是要 真正实现他心中宇宙航行的理想,他必须 进入佩内明德实验基地的决策层,要想成 为高管,就要取得纳粹的信任,才能施展 自己的抱负。 所以他 做了一件也许我们今 天看来最傻不过的事 情——加入纳粹党党 卫军,深受器重的他 很快成为了高级军官。
1957年10月4日, 科罗廖夫的最新作 品R7火箭搭载“人 造地球卫星”1号, 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成为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在轨道上运 行,科罗廖夫和同 事们在发射场共饮 伏特加酒庆功。
后来瑞典皇家科学 院鉴于此次发射极 具物理实践意义, 准备提名他获得诺 贝尔物理学奖,于 是给赫鲁晓夫写信, 询问谁是总设计师 (科罗廖夫的身份 尚保密),赫鲁晓 夫回信“全体苏联 人民”,于是作罢。
自从明朝的万户 把火药绑在椅子 上想要飞天开始, 已经有400年时间 过去了,而一段 注定波澜壮阔的 历史终于要拉开 大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