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创新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二、作业设计类型单元作业三、作业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会找等量关系, 会画线段图、示意图等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四、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 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作业设计方案★基础性作业1.某电脑原来每台售价2400元, 现在每台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1)应该把( )看作单位“1”;(2)2400×1表示( );6(3)1-1表示( );6(4)2400×5表示( )。
6(设计意图: 考查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找出单位“1”,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决。
)2. 35分=( )时m²=( )dm²3公顷=( )m²620kg=( )t5(设计意图: 考查单位换算, 明确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3. 一根绳子长米, 截去, 还剩( )米;如果截去米, 还剩( )米。
(设计意图:考查确定单位“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4. 小铭原来有60元钱, 如果将这些钱的借给小乐, 这时两人的钱同样多, 小乐原来有( )元钱。
(设计意图:考查理解要求小乐原来的钱, 要用小铭现在的钱数减去给的钱数才能求出, 给出的钱数需利用分数乘法的应用解出。
)5. 下面图形能正确表示的是()。
A. /B. /C.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段图、方格图、圆形图呈现内容的分析, 达到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的目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创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1、跑步比赛。
师:小狗和小兔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跑到C,D处。
对于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公平)为什么会不公平。
生: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在外圈跑的人肯定比在里圈跑的人要跑的多。
师:那它们到底相差多少呢?请同学们起算一下。
生计算并反馈小狗:3.14×10=31.4(m);小兔:3.14×(10+1)=34.54(m)相差:34.54—31.4=3.14(m)师:如果你是裁判员,为确保比赛的公平性,你会怎么做?生:终点不变的情况下,让小兔的起跑线向前移动3.14米。
生:终点不变的情况下,让小狗的起跑线向后移动3.14米。
师:为什么这样做呢?生: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它们跑的距离是一样长了。
2、(课前出示400米决赛录像)提问:对于运动员在起点所站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生1:运动员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生2:运动员的终点相同,而起点却不一样。
师: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生:外圈的跑道比内圈的跑道要长,为了比赛的公平性,所以外圈运动员的起跑线要向前移。
3、揭示课题师:相邻两跑道的差是多少呢?外圈跑道的运动员要向前移动多少距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议学1、确定跑道结构(1)我选第()跑道。
(2)用手指出所要计算的跑道路线,想一想跑道由()+()组成。
(3)你能用所学知识求出所选跑道的长度吗?学生自学,并完成上面三个问题(每人课前一张400米跑道图)。
学生汇报板书:每条跑道长=2×直道长+对应圆的周长2、分析比较,确定思路(1)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么样形成的?生: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每条跑道的直道都是一样长的,而外圈跑道围成的圆的周长比内圈跑道围成的圆的周长大。
(课件演示)(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生: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然后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创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创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材料,导入活动: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
如: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圆》单元作业设计

8
4.我尝试: 用一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你有几种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1)你觉得选择多长的绳子方便操作,说说你的想法。
(2)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有几种围法?分别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每种图形的面积,说说你 的理由。
(3)如果在这块地上,摆放直径为1m的圆形桌子,最多可以放几张,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画图 说理。
2.我能行: 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抢球比赛。老师把球筐放在操场中间,要求同学们围在一起比赛 ,想一想,要如何站位才公平呢?说说你的想法,并试着在方框里画出示意图。
示意图
3,我尝试: (1)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半径2米的圆,你有什么好办法?先试着画个示意图,再实践体验, 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示意图
(2)
减去
得到
外圆面积 —
内圆面积 = 圆环面积
用字母表示 (
)— (
)=(
)
2.我善思:
在研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们学会运用“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面积”的方法。观
察上图,你能借助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把圆环也平均分成若干份吗?试着拼成一
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时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示意图
3.收获乐园: 收获乐园
用你喜欢的方式(如画图、列表、写提纲等),把当天的学习内容整理记录下来。
4.成长乐园:
我勤学
能基本完成 ☆
有实践精神 ☆☆
有突破和协作 ☆☆☆
精神
自评
○ 满意
他评
○ 满意
师评
○ 满意
送给自己一句话:
我反思 我善思 ☆ ☆☆ ☆☆☆
我成长 我能行 ☆ ☆☆ ☆☆☆
我尝试 ☆ ☆☆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案例百分数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案例百分数的认识参考答案1. 羊毛是整件衣服成分的86%2. 羊绒是整件衣服成分的14%3. 棉是整件衣服成分的60.2%4. 涤纶是整件衣服成分的36.4%5. 氨纶是整件衣服成分的3.4%题目来源改编,材料来源希沃白板。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正确含义。
学科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创新探究1.选择合适的数,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00% 45% 55% 150% 97.5% 50%A.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B.暑假期间,去郑州方特欢乐世界的人非常多,门票预定数量远远超过计划售出的票数,预定率高达()。
(让学生理解预定率的意思)C.电脑下载一份文件,已经下载了(),还剩下()没有下载。
(有不同的填法吗?)D.2020年,长垣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又创下了新高,升学率是()。
F. 一根绳子长()米。
参考答案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
分数既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表示某一个具体的数量分数后面可以带计量单位。
题目来源1,材料来源希沃白板2,原创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1.六(8)班出勤率为100%,表示()占()的100%。
2.用合适的数来形容你这节课的感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愉快占()%,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
紧张占()%,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
遗憾占()%,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
参考答案出勤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题目来源原创设计意图1. 通过生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出勤率、发芽率等2.检测学生是否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学科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创新探究1. 进入夏季,溺水是全世界各区域儿童和青年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一、数与代数部分。
1. 分数乘法。
- 基础作业。
- 计算练习:- 计算(3)/(4)×(2)/(5),(5)/(6)×(9)/(10),(7)/(8)×(4)/(7)等简单的分数乘法算式。
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 应用题:- 一个苹果重(3)/(10)千克,5个这样的苹果重多少千克?通过这样的应用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 拓展作业。
- 复杂计算:- 计算((2)/(3)+(3)/(4))×(12)/(17),需要学生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乘法,考查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
- 思维拓展题:- 一桶油重100千克,用去了(3)/(5),还剩多少千克?这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先算出用去的重量,再用总重量减去用去的重量;另一种是先算出剩下的占总重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重量乘以这个分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 分数除法。
- 基础作业。
- 计算练习:- 计算(3)/(4)÷(2)/(5),(5)/(6)÷(9)/(10),(7)/(8)÷(4)/(7)等分数除法算式。
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 应用题:- 把(3)/(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通过这题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拓展作业。
- 复杂计算:- 计算(3)/(4)÷((2)/(5)+(3)/(10)),考查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 思维拓展题:- 一辆汽车(3)/(4)小时行驶了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题需要学生先求出汽车的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这里的路程是60千米,时间是(3)/(4)小时,求出速度后再根据速度求出1小时行驶的路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单元第7节《扇形》-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扇形的认识,使其能够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据解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扇形的相关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扇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扇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扇形窗玻璃的面积计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剪纸或模型来演示扇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正确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扇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将扇形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园林设计中的花坛面积,或分析家庭消费比例等。
举例:针对扇形面积公式的难点,通过直观的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圆心角对扇形面积的影响;在绘制扇形统计图时,指导学生如何确定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并练习解读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设计真实的情境题目,如计算学校操场的扇形跑道面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扇形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扇形的相关知识。我注意到,在引入扇形概念时,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方法似乎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课堂上,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扇形的基本概念和面积公式,同时配合图示和动画,希望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跟上课程的节奏,但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计算扇形面积时仍然感到困惑,特别是圆心角与面积比例的关系。这告诉我,需要针对这个难点设计更多的练习和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分数乘整数(例1)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分数乘整数(例1)一等奖创新教案分数乘整数(例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2 例1 及练习教材分析:《分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题1、例题2 的教学内容。
教学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例1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其中一种意义,即“表示若干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算理及计算方法;例2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从知识起点来说,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等知识。
从学生现实起点来说,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与小数的转化等等,为学习分数乘整数提供了多种可能。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解决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也为即将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 根据知识迁移,借助直观图理解“几个相同分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小新、爸爸、妈妈各吃了2个小蛋糕,三人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小结:无论是加还是乘都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二、明确意义( 一) 借助图示,理解意义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生日蛋糕,每人吃了个,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从题目里知道了什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请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把计算思考的过程表示出来。
1.展示各种表征方式出示圆形图和连加算式+ + =利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对比小结:同学们通过画图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清楚表示求三个相同分数相加的过程,结果是。
通过形象的直观图帮助自己理解思考是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