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学)案_广东药学院课堂教(学)案

合集下载

药学理论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药学理论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程名称:药学理论授课班级:药学专业XX班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节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药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 药学理论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药学理论中抽象概念的理解。

2. 药学理论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药学?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药学理论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介绍药学理论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 分析药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药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药物化学理论:介绍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机制等。

- 药理学理论:讲解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

- 药物分析理论:阐述药物分析的方法、原理和应用。

- 药物制剂理论:介绍药物制剂的种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

3. 药学理论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结合实例,讲解药学理论在药物研发、临床用药、药品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药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汇报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验演示1. 演示药物分析实验:展示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参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药学理论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药学理论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形式,使学生对药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案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案

学时:3学时授课内容(章/节)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1)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甾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强心苷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征及类型、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2、强心苷的性状和溶解度,强心苷的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及酶水解法在强心苷生产中的应用,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及其应用,强心苷的紫外和红外光谱特征3、甾体皂苷的结构特点和类型及典型代表化合物,甾体皂苷的化学检识方法及红外波谱特征⏹⏹重点:强心苷元及其苷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难点:强心苷的性状和溶解度。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小结一、掌握甾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二、掌握强心苷结构特征分类及强心苷的溶解度,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及酶水解法在强心苷生产中的应用三、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及其应用及强心苷的紫外和红外光谱特征四、掌握甾体皂苷的结构特点和类型及典型代表化合物五、了解强心苷的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备注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甾体母核的结构特点,了解其共性,再掌握其他甾体结构类型就很容易了;其次是甾体母核的鉴别反应与鉴别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分为: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和α-去氧糖的;在分离这两类成分时采用的方法有何不同,在光谱鉴别方面有什么特征,这些知识的掌握均需通过多做习题练习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

日期:年月日学时:3学时授课内容(章/节)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2)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及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类,要求掌握甾体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鉴定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1、熟悉甾体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强心苷的提取分离方法2、了解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分类,C21甾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实例,强心苷的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3、了解甾体皂苷的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提取分离方法4、一般介绍强心苷结构鉴定实例和生物活性重点:强心苷化学检识方法及红外波谱特征,甾体皂苷的化学检识方法及红外波谱特征难点:皂苷的结构特点和类型,强心苷的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甾体皂苷的结构特点和类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后小结1.掌握甾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2.掌握强心苷结构特征分类及强心苷的溶解度,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及酶水解法在强心苷生产中的应用3.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及其应用及强心苷的紫外和红外光谱特征4.掌握甾体皂苷的结构特点和类型及典型代表化合物5.了解强心苷的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备注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甾体母核的结构特点,了解其共性,再掌握其他甾体结构类型就很容易了;其次是甾体母核的鉴别反应与鉴别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分为: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和α-去氧糖的;在分离这两类成分时采用的方法有何不同,在光谱鉴别方面有什么特征,这些知识的掌握均需通过多做习题练习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课程: 卫生统计学专业: 预防医学班级: 日期: 题目: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要求:(一)掌握内容1.几个基本概念样本与总体、频率与概率、资料类型、随机变量、误差。

2.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二)熟悉内容卫生统计学的含义、内容及其医学应用。

(三)了解内容卫生统计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重难点:样本与总体、频率与概率、资料类型、随机变量、误差等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ppt演示课后小结学生对本门学科有兴趣,概念掌握较为快速。

备注课程: 卫生统计学专业: 班级: 02 日期:题目: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描述定量资料的方法,掌握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指标。

介绍各类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功能。

要求:(一)掌握内容1.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1)频数表的编制。

(2)频数分布的类型。

(3)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2.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掌握其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3. 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掌握其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

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4.各类统计图表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规则,各类统计图的特征,适用范围。

(二)熟悉内容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图: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

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重点:频数分布表的编制。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难点:各种离中趋势指标的计算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ppt演示课后小结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掌握较快备注课程: 卫生统计学专业: 班级: 02 日期:题目: 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描述定性资料的方法,掌握常用相对数指标。

了解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中常见的指标。

要求:(一)掌握内容1.绝对数。

2.相对数常用指标:率、构成比、比。

3.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广东药学院课程设计

广东药学院课程设计

广东药学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广东药学院本章节药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药物结构与性质、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等。

2. 了解药物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药物分子结构,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

2. 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简单的药物合成实验,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药物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物化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广东药学院相关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药物化学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药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发展简史。

- 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重点介绍药物的构效关系。

2. 药物合成方法与工艺:- 常见药物合成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取代、加成等。

- 典型药物合成案例解析,以教材中相关章节为例,分析合成过程及条件。

3. 药物生物活性与药效学:-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 药物生物活性评价方法,如体外筛选、体内实验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药物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周: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第三周:常见药物合成反应类型及案例解析第四周: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生物活性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合成方法、生物活性等章节,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药物化学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院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医学院授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模板【教案名称】【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了解)……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高)……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培养学生)……4.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2.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讨论法4. 实验法5. 其他【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物教具3. 教学模型4. 教学视频5. 其他【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案例分析4. 讨论与互动5. 实验操作6. 总结与回顾7. 作业布置【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3. 期末考核二、范文【教案名称】呼吸系统疾病概述【授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授课班级】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兴趣,提高医学职业道德素养。

4.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概述2.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 教学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讨论法4. 实验法【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模型3. 教学视频【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系统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讨论与互动:分组讨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类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医学类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基础二、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二上午9:00-11:00三、授课对象: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四、授课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 - 理解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细胞生理、组织生理、器官生理等;- 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五、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2. 生理学基本原理3. 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病理变化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

第二环节: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讲解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基本知识;- 通过PPT展示相关解剖结构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三环节:生理学基本原理- 讲解细胞生理、组织生理、器官生理等基本原理;- 结合实例分析生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四环节: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病理变化- 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炎症、肿瘤、感染等;- 通过PPT展示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图,帮助学生理解病理变化。

第五环节: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中的病理生理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六环节: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临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第七环节: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药学上课教案模板范文

药学上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学基本概念、药物分类、药物作用机制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兴趣,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理想。

教学重点:1. 药学基本概念2.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教学难点:1. 药物分类的依据2. 药物作用机制的多样性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辅助材料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做好课堂笔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药学?药学有哪些分支?2. 引导学生思考:药学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药学基本概念1. 药学的定义:研究药物的科学,包括药物的发现、合成、制备、质量控制、应用等方面。

2. 药物的定义: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3. 药学分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等。

三、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 药物分类:根据药物来源、作用机制、用途等进行分类。

a. 按来源分类: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半合成药物。

b. 按作用机制分类: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

c. 按用途分类:预防用药、治疗用药、诊断用药等。

2.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作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分子等,产生药理效应。

a. 直接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组织。

b. 间接作用:药物通过作用于某个环节,间接影响靶器官或靶组织。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药学基本概念、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预习教材第二章,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引导学生回忆:药学基本概念、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二、讲解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1.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a. 常见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案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案

学时3授课内容(章/节)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生物活性,熟悉槐花米、陈皮、黄芩、葛根、银杏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颜色、旋光性、溶解度、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1、重点: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分析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旋光性、溶解度、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2、难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Powerpoint 、blackboard 教学互动平台作业1、黄酮类化合物基本结构特点是什么?可分哪些类型?2、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有何规律?该性质在提取分离中有何意义?试分析下列化合物酸性大小的顺序 O H OOH O OH OH O H O OOHOH O H (1)(2) (3)(4)OOOH OHOH OH H 3CO O O OCH 3OH学时3 授课内容(章/节)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应用2、掌握黄酮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1、重点: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应用2、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醇提取法、水提取法和碱溶酸沉淀法)、分离方法(溶剂萃取法、pH梯度法、聚酰胺柱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和凝胶过滤法)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Powerpoint、blackboard教学互动平台作业1、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的显色反应?如何用这些显色反应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黄酮与双氢黄酮(2)二氢黄酮与查耳酮(3)黄酮与异黄酮(4)5-羟基黄酮与6,7-二羟基黄酮2、试述黄酮类化合物可供选择的提取分离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有哪些方法?各自依据什么原理?试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4、聚酰胺层析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制是什么?有哪些规律?学时3 授课内容(章/节)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和查耳酮的紫外光谱特征,熟悉诊断试剂光谱在推测结构方面的作用2、理解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和查耳酮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的特征,黄酮、黄酮醇的质谱主要裂解规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实例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1、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和查耳酮的紫外光谱特征2、了解色谱法的原理及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Powerpoint、blackboard教学互动平台作业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的特点,以及各种常用诊断试剂的主要诊断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院课堂教案学年/学期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卫生化学专业/班级卫监04、职业病防治04 院系部公共卫生学院教研室卫生化学授课教师毋福海、政权药学院教务处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5 学时:2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掌握卫生化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熟悉卫生化学的容;了解卫生化学的发展动态。

掌握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卫生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趋势;分析方法的分类。

介绍整个卫生化学课程的安排,使学生对卫生化学有个整体认识。

通过几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充分认识卫生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有意识和前期课程的容相呼应,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 + 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分析化学按任务可分为。

2. 分析化学按测定原理可分为。

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07 学时:3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二章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熟悉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熟悉标准物质及其作用。

了解化学计量学在卫生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分析数据的处理(有效数字、可疑数据的取舍、显著性检验)(重点)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标准物质及其作用。

(重点)化学计量学简介。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通过复习在化学分析中所讲的有关误差、偏差的概念,引入新的知识点,通过频数分布表和图讨论随机误差所遵循的规律)。

按照提出概念,找出问题或原因,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复习误差、偏差、有效数字等容。

2. p29 1、2、4、6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12 学时:2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析结构的关系,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原因;熟悉光的性质和电磁波谱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电磁辐射与电磁波;物质的颜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其特征(重点);紫外可见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重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补充物质具有颜色的原因,互补色)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名词解释(1)吸收曲线(吸收光谱)(2)最大吸收波长(3)末端吸收(4)电荷迁移跃迁2. p62 1、2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14 学时:3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光吸收定律及其应用;掌握标准曲线法;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了解多组分定量方法。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光的吸收定律、吸光系数(重点);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作用(重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混合组分的分别测定);灵敏度和检测限。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补充灵敏度和检测限,简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补充两个例子说明光吸收定律的应用)。

讲解时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直观的例子,使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如颜色溶液深浅与溶液浓度以及液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解释名词:透光度、朗伯-比尔定律、灵敏度、检出限。

2. p63 4、5、10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19 学时:2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反应条件的选择;测定条件的选择。

掌握空白溶液的选择;熟悉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熟悉光度误差;了解提高分析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显色反应和显色剂、显色条件(浓度、酸度、温度、时间等)的选择,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空白试剂的选择),测定条件的选择(测定波长、参比溶液、读数围);影响分光光度法的因素: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和光度误差;提高分析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简介三元络合物及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萃取分光光度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补充光度误差的概念,提高分析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酸度对测定的影响,显色剂的选择增加两个特殊情况的图)。

讲解时注意和分析化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尤其是酸碱平衡理论,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解释名词:参比溶液、显色反应、显色剂。

2. p63 73. 为什么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21 学时:3学时授课容(章/节)第四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和各种干扰的排除;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原子结构与能级,共振线,谱线轮廓与谱线展宽),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基态与激发态原子之比服从波尔兹曼分布)(重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光源(重点)、原子化器(重点)、单色器、检测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干扰(物理、化学电离、光谱及分子吸收)及其消除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在讲解时要主要注意和分子吸收光谱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比较的重要性,比较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可以产生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解释名词: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谱线的热变宽和压力变宽、基体改进剂、原子化。

2. p93 3、4、5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 3. 26 学时:2学时授课容(章/节)第四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五章分子荧光分析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技术;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的表示方法;掌握分子荧光产生的机理。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技术:分析条件的选择(分析线、狭缝宽度、灯电流、原子化条件)(重点);灵敏度和检出限(定义及表示方法)(重点);应用实例。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子荧光产生的机理(振动弛豫、转换、外转换、荧光、系间窜跃、磷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在讲解时要主要注意和分子吸收光谱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比较的重要性,比较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可以产生创新思维)。

讲授荧光时,首先从实际情况出发,如交通标志,在此基础上引出荧光产生的机理。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p93 62.解释术语:荧光和磷光;转换、外转换;无辐射跃迁,辐射跃迁。

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3.28 学时:3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五章分子荧光分析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分子结构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掌握影响荧光测定的因素;熟悉荧光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分析的应用;了解荧光及分子荧光的发生;了解荧光定性的原理。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重点);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关系(重点);分子结构和荧光的关系(重点);影响荧光测定的因素(重点):物质的特性、溶剂、浓度、酸度、温度、时间、荧光熄灭、共存物质和散射光的干扰;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重点);荧光光度计的类型和主要部件;荧光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重点);了解荧光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启发式,注意知识的相关性。

从荧光产生的机理来解释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的三个关系。

结合有机化学的知识,解释分子结构和荧光的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测定方法。

培养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出发,分析物质的理化性质,进一步选择分析方法和分析条件。

从拉曼散射光的干扰和消除方法,进一步学生对条件选择重要性的认识。

强调分子荧光定量的条件。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名词解释:荧光效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拉曼散射。

2. 为什么要在与入射光成90°的方向测定荧光。

3. 如何区分荧光和拉曼散射光?如何消除拉曼散射光对测定的影响?4. 物质产生荧光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5. 举例说明溶液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6. p74 6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4.2 学时:2学时授课容(章/节)第六章电化学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化学分析法的概念;掌握必要的电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电化学分析法简介;化学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电池的构成、表示方法(重点);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位(产生、测量、标准电极电位)(重点),能斯特方程式(重点),液体接界电位和盐桥(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

先对整个电化学分析做个总体介绍,然后重点介绍一些电化学基础知识。

从电极电位的产生(双电层)到电极电位的测量(引出标准电极电位),再到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强化知识的关联和逻辑关系。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作业1. 解释名词:正极、负极、阴极、阳极、电池的电动势、液接电位;2. 写出铜锌电池的表示式;3. 写出铜锌电池的各电极反应和总电池反应式。

4. 简述电极电位的产生机理。

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4.4 学时:3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七章电位分析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直接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饱和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的结构、电极反应以及能斯特方程;熟悉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组成及使用方法,掌握溶液pH的测定和水中氟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容[标明重点、难点]直接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重点);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指示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结构、电极电位、类型);常见的几类离子选择性电极(pH玻璃电极、氟电极、流动载体电极、气敏电极、生物敏感膜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线性围、检测下线、电极斜率、选择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和重现性);直接电位法的分析技术和误差;直接电位法测量仪器;直接电位法的应用实例:溶液pH的测定和氟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问+讲授。

以Nerst方程为主线进行讲解。

注意参比电极的性质(电极电位准确已知,且不随待测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实际上就是测指示电极的电位,进而测定被测离子浓度。

教学手段:Powerpoint+黑板+实物展示作业1. p114 1~7、8、12药学院课堂教案日期 2007.4.9 学时:2学时授课容(章/节)第七章电位分析法第八章极谱法和溶出伏安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影响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因素(电动势测量误差、温度的影响、搅拌的影响、响应时间的影响、干扰离子的影响、电极本身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