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3d全息影像技术实验探究2
全息摄影实验实验报告

全息摄影实验实验报告全息摄影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全息摄影技术,将三维物体的信息以全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光的衍射原理进行重建。
实验结果表明,全息摄影技术具有较高的重建准确性和图像质量。
引言:全息摄影是一种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信息的技术。
与传统摄影不同,全息摄影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下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全息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将通过搭建全息摄影实验装置,探究全息摄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激光器、全息板、物体样品、光源、照相机等。
方法:1. 搭建实验装置:将激光器、全息板、物体样品、光源和照相机依次放置在光学台上。
2. 调整光路:通过调整激光器的位置和方向,使激光光束垂直射向全息板。
3. 拍摄全息图:将物体样品放置在激光器和全息板之间,保证物体样品与全息板之间的距离适当。
4. 开启光源:将光源打开,照亮物体样品,使激光光束照射到物体上。
5. 拍摄全息图:通过照相机拍摄全息图,并保证照相机的位置稳定。
6. 显示全息图:将全息板放置在光源下,使光线通过全息板,观察全息图的重建效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拍摄到了全息图,并进行了重建。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全息图的特点和效果。
全息图具有真实的三维效果,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与传统的二维图像相比,全息图更加真实、立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全息摄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当激光光束照射到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反射、散射和折射。
其中一部分光线经过全息板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形成干涉条纹。
全息板将这些干涉条纹记录下来,形成全息图。
当光线再次通过全息板时,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干涉条纹会重新产生,从而实现全息图的重建。
全息摄影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科学研究领域,全息摄影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微小的物体结构,如细胞、分子等。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2. 掌握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 通过实验观察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过程,理解全息成像的原理。
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全息照相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仪器1. 防震光学平台2. 氦氖激光器3. 高频滤波器4. 扩束透镜(两个)5. 分束器6. 反射镜(两个)7. 全息型干版8. 显影液和定影液9. 暗房设备三、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全息记录:将物体发出的光波(物光波)与参考光波进行干涉,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上记录下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称为全息图。
2. 全息再现:将全息图置于适当的照明条件下,通过衍射原理,使全息图中的干涉条纹重新产生干涉,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原理图搭建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扩束透镜、全息干版等。
2. 拍摄全息图:将物体放置于全息干版前,调整光源和反射镜的位置,使物光波和参考光波进行干涉。
使用相机拍摄干涉条纹,得到全息图。
3. 冲洗全息图:将拍摄得到的全息图放入显影液中浸泡,待显影完成后,取出放入定影液中定影。
4. 观察全息再现:将冲洗好的全息图放置于适当的位置,调整光源和反射镜的位置,观察全息再现的物体图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全息图的记录:通过实验,成功记录了物体的全息图,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2. 全息图的再现:调整光源和反射镜的位置后,成功再现了物体的三维图像,观察到的图像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六、实验总结1. 全息照相技术具有记录物体三维信息的能力,能够再现物体的立体图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全息照相实验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实验装置和光源,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全息图。
3. 全息照相技术在光学、医学、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全息存储、全息显示、全息测量等。
3D全息投影实验教程

3D全息投影实验教程材料:1.激光2.光敏材料3.透明的玻璃板4.透明的胶带5.黑色布料6.三脚架7.钳子8.刀具9.高密度聚苯乙烯(EPS)板10.CAD或3D建模软件11.3D打印机(可选)步骤:2.如果你拥有3D打印机,将3D模型导入到打印机软件中,并将其打印成实体。
如果没有3D打印机,可以选择购买现成的3D模型或者找到其他方法来创建你所需要的物体。
3.将激光束导入一个透明的玻璃板。
你可以使用透明胶带将激光固定在玻璃板的一侧。
确保激光束的方向和强度都是恰当的,这样才能获得清晰的3D全息图像。
4.将光敏材料固定在三脚架上,确保它稳固地站在你想要显示图像的位置上。
光敏材料将用于记录激光造成的干涉图案。
5.将黑色布料悬挂在光敏材料周围,以防止外界光线的干扰。
它将起到隔离光源的作用,确保干涉图案的清晰度。
6.将玻璃板与光敏材料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并调整它们的角度,直到你在光敏材料上看到明显的干涉图案。
根据需要调整玻璃板的位置和角度,直到获得你想要的全息图像。
7.将高密度聚苯乙烯(EPS)板放置在光敏材料的前方,以作为3D图像的背景。
确保EPS板在适当的位置,同时与光敏材料和玻璃板保持一定的距离。
8.使用钳子削减多余的EPS板,以便仅显示你想要的部分。
这将有助于增强干涉图案,并使图像更清晰。
9.打开激光,并观察在光敏材料上形成的干涉图案。
你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干涉图案,并欣赏3D全息投影的真实感。
这是一个简单的3D全息投影实验教程。
当然,真正的3D全息投影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更多的光学和成像原理。
但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体验到一些3D全息图像的特点,并对这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你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探索更多关于3D全息图像的可能性。
全息照相 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引言: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的技术。
它不同于传统的摄影技术,能够捕捉到更加真实的物体形态和细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全息照相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一、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器、物体、全息板、参考光源和干涉平台。
激光器产生单色、相干的激光光源,物体是待记录的三维物体,全息板是记录物体信息的介质,参考光源提供参考光波,干涉平台用于固定和调整装置。
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的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叠加,形成干涉图样。
这些干涉图样被记录在全息板上,通过再次照射全息板,可以重建出物体的三维信息。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确保激光器和参考光源的稳定输出。
2. 将物体放置在干涉平台上,并调整合适的位置和角度。
3. 调整全息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物体和参考光源的光波相交。
4. 打开激光器,照射物体和全息板,进行记录。
5. 关闭激光器,移除物体,重新照射全息板,进行重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小玩具作为物体,通过全息照相技术进行记录和重建。
在记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物体的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叠加,形成了一幅干涉图样。
这个图样记录在全息板上,呈现出一种类似彩虹的条纹纹理。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重新照射全息板,发现原先的条纹纹理被再次呈现出来,并且物体的三维形态也被恢复出来。
这种全息照相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物体的真实形态,使得观察者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更加真实的观感。
四、全息照相的应用全息照相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艺术创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记录微小物体的形态和运动,为研究者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在工程设计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物体的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艺术创作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创造立体感和动态效果,为艺术家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然而,全息照相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全息技术是指利用互相干涉的光波来记录和再现物体波面的一种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全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保密性传输、光学显示、生物医学图像学以及汽车和飞机的安全检测等领域。
而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则是应用全息技术来实现物体三维成像的一种新型技术。
本文将深入研究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探讨其原理及应用前景。
一、全息技术及其应用全息技术是一种记录物体波面的方法,利用物体的余光或经过它的光波相互干涉而获得物体的波前信息,使其恢复成三维图像。
记录全息图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波前记录技术,即将物体反射面上的光波通过透镜和光栅衍射元件,形成平行的光束进行干涉记录。
全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保密性传输、光学显示、生物医学图像学以及汽车和飞机的安全检测等领域。
其中,全息图像在生物医学图像学领域的应用尤其引人注目。
以前,医生使用的主要是二维的X光照片进行诊断分析,但是二维的X光照片只能显示人体的两个方向,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误判情况。
而全息图像可将人体的三维形态直观地呈现给医生,使医生在进行诊断分析时更为准确,并且方便于指导手术。
二、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即利用全息技术原理对物体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记录物体的全部表面,从而获得一幅物体的完整三维图像。
相比较于传统的三维成像技术,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佳的图像质量,尤其适用于对复杂结构的物体进行成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该技术已应用到很多领域。
三、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1. 生物医学图像学: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扫描人体器官的三维成像。
通过将物体的全息图像附加到实物上,就可以悬停现实世界并进行旋转和缩放,使医生在进行诊断分析时更为准确,并且方便于指导手术。
2. 航天航空:基于全息技术的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先进的飞行器和航天器。
全息照相的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的实验报告全息照相的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全息照相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记录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全息照相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全息照相的实验操作方法;3. 分析全息照相的优点和局限性;4. 探讨全息照相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装置和步骤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全息照相装置包括激光器、分束镜、物镜、参考光源、全息板等。
2. 实验步骤:(1)调整激光器和参考光源的位置,使其尽可能稳定;(2)将待拍摄的物体放置在全息板前方适当位置,并固定;(3)调整物镜位置,使物体的全息图像清晰可见;(4)打开激光器,使其发出一束单色、相干的激光;(5)用分束镜将激光分为两束,一束为参考光,另一束为物光,分别照射到全息板上;(6)关闭激光器,取下全息板;(7)将全息板放置在光学显影液中显影;(8)用显影液洗净全息板,使其干燥。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获得了一张全息照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全息照片的特点:全息照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全息照片能够记录物体的全息信息,包括形状、光学特性等;(2)全息照片具有立体感,观看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不同的视角;(3)全息照片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信息密度,能够保留更多的细节;(4)全息照片可以长时间保存,不易损坏。
2. 全息照相的应用:全息照相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1)全息显微镜:通过全息照相技术,可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的三维显微图像,有助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2)全息光学元件:全息照相可以制作出各种光学元件,如全息光栅、全息透镜等,用于光学通信、光学计算和光学存储等领域;(3)全息显示技术:全息照相可以实现真实感和立体感更强的显示效果,有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_2

西安交通大学高级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级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光全息照相系列实验第1 页共6页系别:实验日期:2014年12月9日姓名:班级:学号:实验名称:光全息照相系列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基本方法和原理。
2.掌握拍摄全息图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全息台、He-Ne激光器及电源、分束镜、全反射镜、扩束透镜、曝光定时器、全息感光底板等。
三、实验原理:1.全息照片的拍摄: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的过程。
两列相干光波,一列直接来自于激光源,另一列通过物体反射,分别入射到感光板上,由于二者是相干光,所以在感光板上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感光板上的光强分布及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振幅和相位都有关,这样就不仅能记录物体的颜色,还能够记录物体的位置远近等信息。
2.物体的再现: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底板上形成的是干涉图样,所以观察全系照片时必须用和与原来参考光完全相同的光束去照射,称为再现光。
再现过程是干涉图样的衍射过程。
3.全息照相的特点: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而普通的照相则是利用广德透镜成像原理;全息照片上的每个点都记录了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全息照片具有可分割的特点;由于全息照片记录了物光的全部信息,所以再现出的物体的象是一个与被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象。
四、实验任务环境温度:18.5℃。
1.激光全息图的拍摄(1)按照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调节实验仪器(各仪器之间距离如图所示),注意所有的透镜光轴应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与激光光束平行;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46.0+95.0=141.0cm=92.5+27.5+21,光程差为0.(2)曝光;在周围环境尽量安静黑暗的情况下开始,打开激光发射器月一秒钟关闭。
(3)显影:浸泡时间约为1分钟。
显影液配方:蒸馏水500ML、米土尔2g、无水亚硫酸钠90g、对苯二酚8g、无水碳酸钠48g.(4)清洗;(5)定影:浸泡时间约为三分钟。
全息投影的实验报告

全息投影的实验报告1. 引言全息投影作为一种现代的影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教育、医学等领域。
它通过使用干涉光束将三维物体的信息记录在光敏介质上,再通过光的折射和衍射,生成逼真的三维投影图像。
本实验旨在探究全息投影的原理、制作过程和展示效果,并对其应用进行讨论。
2. 原理全息投影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首先,利用激光或单色光源,将物体的光信息分为两束。
其中一束经过物体后与无物体的光叠加,形成干涉光,通过干涉光的强度差,记录下物体的空间信息。
另一束经过参考光程后,与干涉光合并后形成衍射光。
这样就得到了用于显示的全息图。
3. 实验步骤3.1 材料准备- 激光光源- 空间滤波器- 光敏介质- 倒置显微镜- 多层全息板材料3.2 制作全息图1. 将激光光源导入到倒置显微镜中。
2. 调整倒置显微镜的位置,使激光光源照射到全息板上。
3. 将空间滤波器放置在激光光源和全息板之间,用以调整干涉光的空间频率。
4. 利用自由干涉产生干涉光,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参数,使干涉光的强度差最大化。
5. 用已经处理的光敏介质固定住干涉光,形成全息图。
6. 完成全息图制作后,进行显影、定影和浸泡等处理,以区分暗区和亮区。
3.3 全息投影展示1. 用激光光源照射全息图,使得全息图发生衍射。
2. 利用光的衍射现象,将三维投影图像显示到一个透明的立体屏上。
3. 调整光源方向和角度,使投影达到最佳效果。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作的全息图,在光源的照射下,显示出清晰的三维投影图像。
通过调整光源和观察角度,可以获得不同角度下的投影效果。
投影的图像逼真、立体感强,可以产生逼真的立体效果。
5. 讨论与应用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应用于广告、教育、医学等领域。
通过全息投影,可以实现商品的全方位展示和宣传。
在教育领域,全息投影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在医学领域,全息投影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模拟和诊断,提高医疗质量。
然而,全息投影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3d全息影像技术实验探究
作者:陈锦林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林泽帆、纪晓钦、纪锋盛、纪泽嘉、陈世豪、黄书烁、陈锦林、李东妍、陈婉娴、陈燕璇
小组组长:林泽帆
摘要:全息显示的基本机理
全息学自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问世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基本机理是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相位。
由于全息再现象光波保留了原有物光波的全部振幅与相位的信息,故再现象与原物有着完全相同的三维特性。
换句话说,人们观看全息像时会得到与观看原物时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其中包括各种位置视差,这即是全息三维显示的理论依据。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全息才是真正的三维图像,而上述的各种由体视对合成的图像充其量仅是准三维图像(并无垂直视差的感觉)。
20世纪80年代后,激光全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异军突起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激光全息技术中,全息显示技术由于更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倍受关注。
它不仅可制出惟妙惟肖的立体三维图片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将其用于证券、商品防伪、商品广告、促销、艺术图片、展览、图书插图与美术装潢、包装、室内装潢、医学、刑侦、物证照相与鉴别、建筑三维成像、科研、教学、信息交流、人像三维摄影及三维立体影视等众多领域,近年来还发展成为宽幅全息包装材料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白光再现全息技术可在白昼自然环境中或在普通白光照射条件下观看物体的三维图像,一直研究全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运用,期待自身的努力使得全息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次研究性学习目的是了解有关3D全息影像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3D全息影像。
关键词:三维、信息技术、全息影像技术
序言:在高中阶段,我们接触信息技术的频率日益增多,而全息影像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科学的态度进入到了对3D全息影像技术的探究中。
正文:
一、全息影像的日常联系
人类之所以能感受到立体感,是由于人类的双眼是横向观察物体的,且观察角度略有差异,图像经视并排,两眼之间有6厘米左右的间隔,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及视觉心理反应便产生了三维立体感。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3D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人眼的视差特性产生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空间显示真实的3D立体影像,如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立体成像。
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用户不需要佩戴带立体眼镜或其他任何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影像。
人类之所以能感受到立体感,是由于人类的双眼是横向观察物体的,且观察角度略有差异,图像经视并排,两眼之间有6厘米左右的间隔,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及视觉心理反应便产生了三维立体感。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3D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人眼的视差特性产生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空间显示真实的
3D立体影像,如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立体成像。
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用户不需要佩戴带立体眼镜或其他任何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影像。
从《星球大战》开始,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出现在同一可活动的全息图
中,就成为科幻的经典情节。
但11月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封面文章介绍的新成果,显示科学家们已发明出近乎实时传送水平的3D全息成像技术,即“全息网真”。
《每日邮报》评论称该突破可使电视电影、电脑游戏、街头3D 广告甚至远程医疗出现彻底革命。
二、全息显示
1、透射式全息
2、反射式全息
3、像面式全息
4、彩虹式全息
5、合成式全息
6、模压式全息
7、计算机全息
三、技术产品
1.360全息幻影成像系统
2.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推广手段。
2008 年美国 CNN 电视台首次在总统大选的报道中应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动用了 35 部高清摄像机,从各角度同时对主持人进行拍摄,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到 20 台电脑中进行合成处理,最终通过高清投影仪实现全息人像的真实再现。
全息投影技术是通过在空气或特殊镜片上形成立体影像,是全息摄影术的拟想发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全息影像的不同侧面。
目前市摄影术的逆向展示,场上可实现的全系投影从技术上分为三种:
(1)空气投影:美国麻省的一名 29 岁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技术,可以在气流墙上投影图像,并且使其具备交互功能。
这一技术灵感来源于海市蜃楼原理,将图像投射在大片的水蒸气上,由于组成水蒸气的水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全息图像。
(2)激光束投影:日本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全息影像投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利用了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散开时,两者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物质,并在空气中通过不断的小爆炸形成全息图像。
(3)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360度全息显示屏:将图像投影在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全息影像。
3.雾幕立体成像系统雾幕立体成像,也被称为雾屏成像,通过镭射光借助空气中的微粒,在空气中成像,使用雾化设备产生人工喷雾墙,利用这层水雾墙代替传
统的投影屏,结合空气动力学制造出能产生平面雾气的屏幕,再将投影仪投射喷雾墙上形成全息图像。
四、电影实际应用
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会对其中角色可以与等身大小的图像交谈互动的场面印象深刻,它类似一种立体的影像投射,其介质就是空气。
这就是从全息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3D图像的手段演化而来的。
而最新问世全息网真,就可以提供真人大小的图像、超高清晰度的视效、具有立体感和特殊设计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能“身临其境”的场所,实现所谓的“咫尺天涯”。
这项新技术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学院研究人员的心血结晶。
据描述,其可以在一个地点记录下3D图像,然后实时地显示在地球任何位置。
样机采用一种光致折变的新材料制成10英寸屏幕,每两秒钟刷新一次全息图,而“负责”记录的是普通相机组成的阵列,其中每一架相机都担负了不同角度的拍摄任务。
信息编码成“干涉图样”后再写入“光致折变”材料。
现场演示时其创建出一架F-4幻影轰炸机近乎实时的3D图像。
该技术最简单直接的用途是将淘汰掉全息视频会议,还能使观众在欣赏3D 全息影像时,无需佩戴特殊眼镜和任何辅助设备;而其进一步应用甚至可建立一个“3D导图”,允许各地外科医师会诊,或“化身”参与到几百公里之外的病人手术中。
领导该研究的纳赛尔·佩汉姆巴瑞博士称,如今的这项成果带领人们向最终目标——现实全息网真前进了一大步。
而现实全息网真就是以最高的刷新率(电子束对屏幕上的图像重复扫描的次数,刷新率越高,所显示的图像稳定性就越好),将影像从地球一端传送到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