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闺门旦表演艺术品格浅析
论昆剧《牡丹亭》中闺门旦的表演

论昆剧《牡丹亭》中闺门旦的表演昆剧《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一,而在闺门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闺门旦是昆剧中的一种行当,通常扮演温婉娴静、端庄娇媚的女性角色。
她们化妆打扮艳丽,举止文雅,表演技艺娴熟,被誉为昆曲表演艺术的精华。
《牡丹亭》中的闺门旦更是扮演着戏剧性的重要角色,她们的表演牵动了整个故事的情感走向。
通过她们的表演,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体验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闺门旦在《牡丹亭》中的表演需具备良好的唱功。
昆剧中的闺门旦通常需要使用天籁般的悦耳声音,来演绎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她们需要经过长期的声乐训练,才能使得婉转动听的音色得以发挥。
而在《牡丹亭》中,闺门旦的唱段既包括了细腻婉转的小令,也有雄壮高亢的大段。
闺门旦需要通过不同的唱腔,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她所饰演的人物。
通过对闺门旦在《牡丹亭》中的表演要求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她们需要具备唱、舞、表的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角色得以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所饰演的人物。
在演出时,闺门旦还需要与其他角色配合默契,通过对台词、动作、表情的协调,来展现出整个故事的精彩。
她们需要学习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以及如何在舞台上与其他演员互动,从而使得整个演出更加有声有色,更加深入人心。
《牡丹亭》中的闺门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们的表演直接影响到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
通过对闺门旦在《牡丹亭》中的表演要求以及具体表演中的技巧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表演特点,感受到她们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闺门旦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表演技能的磨练,使得她们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愿闺门旦们在《牡丹亭》中的表演中,能够更上一层楼,展现出更加精彩的表演。
旦角表演在戏曲中艺术特点的分析-传统戏曲论文-艺术论文

旦角表演在戏曲中艺术特点的分析-传统戏曲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所遗留下的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底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思想,为人们带来一定的文化熏陶。
其中,莆仙戏曲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较为古老的一种戏剧,被称之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另外,莆仙戏的特点在旦角表演中最为突出,能够体现出艺术的审美特点。
基于此,本文结合莆仙戏内容以及旦角表现方法,对莆仙戏曲中旦角表演的审美特点、文化特点以及形态特点等相关内容,进行以下相关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旦角;莆仙戏;艺术特点一、莆仙戏内容简介莆仙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兴化方言,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文化底蕴较为丰富的地区,这里的地理环境良好,气候条件宜人,再加之浑然天成的山脉这一自然环境条件,在一定意义上保存了众多的历史文化艺术。
其中,莆仙戏是莆仙地区最为代表的文化艺术之一,其是在巫术、歌舞百戏、民间小曲的基础之上,吸收了不同形式的杂剧艺术,之后形成了思想文化丰富的莆仙戏。
莆仙戏的表演动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牵步蛇、扫地裙、七下溜等,还有一些舞蹈动作战象傀儡戏剧的必要特点。
另外,莆仙戏的唱腔,具有一定的部署结构,并呈现出曲牌体的形式,而且曲牌音乐能够达到上千种。
由此,莆仙戏的唱腔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并且综合了民间地区的莆仙歌曲、歌谣、词曲以及歌舞等艺术类型,再加之方言的演唱特点,使得莆仙戏根据地方艺术特点。
此外,莆仙戏的舞蹈表演形式更加古朴和典雅,一些舞蹈动作会受到木偶戏剧的影响,使得莆仙戏的艺术风格更加具有别样的特色。
二、旦角表演在莆仙戏曲中的整体表现在莆仙戏剧表演过程当中,旦角表演占据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而且通过舞蹈动作表演,将歌曲音调和舞蹈动作进行完美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莆仙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另外,依据我国莆仙戏旦角艺术舞蹈表演情形分析而言,莆仙戏旦角的基本体态特点呈现为:旦角的双手应呈自然下垂的形式,并且双手在下部平行,胸部向上微微挺起,下巴要自然收拢。
昆曲闺门旦教学探析

昆曲闺门旦教学探析昆曲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母”。
其中闺门旦是昆曲中的一种行当,是昆曲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
闺门旦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使得其教学成为昆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昆曲闺门旦教学进行探析。
昆曲闺门旦教学注重对演员的基本功的培养。
基本功包括唱腔、表演和舞蹈三个方面。
唱腔是昆曲的核心,是演员通过声腔来表现角色情感和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闺门旦的唱腔要求高亢激昂、婉转柔和,需要演员在唱腔中注重音乐节奏的把握和音准的准确。
表演是演员通过动作、表情和眼神等来表演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舞蹈是昆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演员具备优美的舞姿和协调的动作。
昆曲闺门旦教学注重基本功的培养,以提高演员的表演水平。
昆曲闺门旦教学注重角色扮演的培养。
昆剧的表演注重角色刻画和角色情感的表达,演员需要通过观察、学习和练习,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地表演出来。
闺门旦的角色形象多样,既有温柔婉约的贤妻良母,又有勇往直前的女将军。
演员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丰富自己对于不同角色的理解,培养自己的演技和表演能力,才能更好地塑造出角色的特点和风格。
昆曲闺门旦教学注重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闺门旦是昆曲中女性角色的代表,是封建礼教和家庭伦理的写照。
闺门旦的表演需要演员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情感。
昆曲闺门旦教学通过引导演员参观传统文化遗址、阅读相关文献和了解历史背景,使得演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生活和情感,从而更加生动地表演。
昆曲闺门旦教学注重与其他行当的协同学习和表演。
昆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不仅需要演员掌握自己行当的技巧,还需要与其他行当进行协同合作和表演。
闺门旦与其他行当的搭档配合是昆曲演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曲闺门旦教学注重演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得演员能够与其他行当的演员默契配合,共同创造出精彩的演出效果。
昆曲旦角分类

昆曲旦角分类
1. 正旦呀,那可是昆曲旦角中的大主角!就好比一场戏里的女主角,光彩照人呢!像《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就是正旦,她的一颦一笑,那可真是牵动着观众的心呀!
2. 闺门旦呢,多是那种温婉端庄的大家闺秀。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乖乖女,知书达理的。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不就是典型的闺门旦嘛,那优雅的姿态,谁能不喜欢呢?
3. 武旦可不得了啦!那就是旦角里的女英雄呀,像女侠一样厉害!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那股子勇敢劲儿,武旦就是这样的。
比如《扈家庄》里的扈三娘,多英姿飒爽啊!
4. 刺杀旦呢,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吧!就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刺客,随时准备出击。
《渔家乐》里的邬飞霞为报父仇去刺杀就是这种呀,是不是感觉特别刺激?
5. 老旦就像家中的老奶奶,慈爱又有威严呢!《荆钗记》里的王老夫人就是老旦呀,她一出场,就让人觉得特别亲切温暖。
6. 彩旦可有意思啦,就像是逗趣的活宝。
就好比生活中爱搞笑的朋友,给大家带来欢乐。
像《凤还巢》里的程雪雁,那表演可让人捧腹大笑呢!
7. 还有一种贴旦,通常是一些活泼可爱的少女。
这不就像身边那些俏皮的小妹妹嘛,总是充满活力。
《西厢记》里的红娘就是很典型的贴旦呀,特别机灵可爱呢!
我觉得昆曲旦角的分类真的好丰富呀,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着迷呀!。
从昆曲《游园》中闺门旦的表演特点看传统声乐艺术对民族声乐表演的借鉴意义

从昆曲《游园》中闺门旦的表演特点看传统声乐艺术对民族声乐表演的借鉴意义作者:刘海燕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5期摘要:中国传统戏曲把“以情动人”作为演剧的最高目标之一,“情”不仅体现在演员的唱念之中,同时还贯穿在对人物的刻画和表演当中。
因此在熟练掌握了所学唱段的演唱技巧、风格韵味后,充分理解和把握人物的情感基调同时配合表演,才能实现对唱念、曲情与表演的统一。
这一表演原则对于我们当前的民族声乐表演也具有可资借鉴的积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的体会学习。
关键词:昆曲闺门旦传统声乐民族声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30-03昆曲《游园》是经典剧作《牡丹亭》中的一折,是折子戏在近代昆曲舞台之典范,更是昆曲旦行(闺门旦)的看家戏,受到众多旦行名角的青睐和重视。
甚至许多京剧旦行名家也将其视为自己必学必演的剧目,如著名的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在年仅十九岁时就与俞振飞联决上演《游园惊梦》,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
而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则更是将《游园惊梦》作为自己出访欧洲各国的剧目,让昆曲的魅力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并在1959年将《游园惊梦》拍摄成彩色戏曲片,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
《游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是由旦角中的闺门旦来扮演,顾名思义,“闺门旦”多为青春年少的女子或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
唱段讲述的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偷偷地走出闺房来到花园,见园中春景,感动情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大自然的美景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杜丽娘触景生情,不由得激起伤春情怀。
整出戏剧是围绕着杜丽娘游春—赏春—伤春—惜春,逐渐展开剧情的。
因此在这一唱段中其旦角的表演特点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要充分表现大家闺秀的精神气质同时把握人物不同心理层次的情感基调;配合面部表情和身段动作,才能实现唱念、曲情和表演的统一。
其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一、在表演心理上要始终把握剧中人物——女主人公杜丽娘的人物身份、性格和情感基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从塑造戏剧人物出发、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标准的昆曲表演原则,即一切“从人物出发”,深刻理解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论昆曲旦角及其表演艺术

论昆曲旦角及其表演艺术1143401059 胡娇在戏曲评弹课上观看两位重量级戏曲家饰演《牡丹亭》,心中为之震撼,昆曲艺术之所以长久不衰,我觉得更与这些优秀的戏曲演员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这些演员的努力演出与代代传承,昆曲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人传颂。
在这次课中女戏曲家在开场中对自身旦角的概述以及旦角表演手势的不同做了介绍,让我们这些学生很惊讶,原来昆曲有这么多讲究,真不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她燃起了我对昆曲花旦的极大兴趣,想要去探索一二。
昆剧中的女性角色称为旦角,有老、正、作、四、五、六、贴七门之说;其中以正、五、六、贴为主体。
旦角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就是我们所说的四旦、闺门旦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旦、贴旦也就是六旦。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正旦就是青衣,一般是穿黑色褶子的,扮演端庄的中年妇女或贞烈的青年妇女,如琵琶记中的赵武娘,但也不全是这样,如烂柯山中的崔氏;刺杀旦,专演刺杀戏女角,如刺虎中的费真娘,四旦区别无刀马旦和武旦,她们本身是没有武功的柔弱女子,但怀着报仇的目的,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以弱制强的表演特色。
五旦是旦中杂色最多的旦角,同时也是昆曲行当的当家,又称“闺门旦 " ,通常扮演大家闺秀或新娇妇女,在戏曲里,闺门旦的戏是最多的,人家熟知的有《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等等。
初学者都向往当,也是广大观众所喜爱的角色。
而花旦在昆曲中指的是六旦。
六在古代跟乐相近音,所以六旦是那些活泼如丫鬟类的比闺门旦更年轻的女孩子。
昆曲中的六大旦角中,由于角色的不同,其表演特色也不同。
我看到出演牡丹亭的演员演绎闺门旦在唱戏的同时,每一句唱词对应每一个不同的眼神,每一步不管手势还是刀具的运用都不同,每一个动作都惟妙惟肖,你浑然看不出她们在饰演别人,她们早已将自身融入角色,她们就是杜丽娘,就是陈妙常,她们的表演已经到了出神如化的地步。
她们已不再饰演,她们用最真实的情感表现着,昆曲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在此,以真为美。
论昆剧《牡丹亭》中闺门旦的表演

论昆剧《牡丹亭》中闺门旦的表演昆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中经典之作,被誉为“南文北唱之巅峰”。
其中闺门旦的表演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极具特色和艺术魅力。
一、角色特点《牡丹亭》中的闺门旦多为少女形象,性格温婉、柔情似水,具有娇媚、妩媚、轻盈、婉约的艺术特点。
闺门旦要求身段轻盈灵动,身姿柔美,舞蹈动作轻柔娴熟,音韵美妙,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性格特点。
二、表演技巧1.身段轻盈、柔美闺门旦的身姿、步伐、动作都非常轻盈婉转,她们要通过脚趾的着力和重心的转换使整个人体成为一个气势流畅的整体,所以步伐应该轻盈,同时应该注重舞蹈动作的细节把握,体现精湛的技艺。
2.声腔优美、优雅昆曲是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闺门旦的唱腔常常以婉转、柔和的音色为主,要求音质甜美,声音柔顺,旋律在整个唱段中的变化却又不失潇洒或雍容,体现出她们的淑女气质及高雅品位。
3.表情自然、婉转闺门旦通常承担起女主角的重任,情感表达需协调多样,她们通过流畅的身段及柔美的唱腔,配合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动作,展示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4.服装妆容华贵、精致除了表演技巧,服装妆容也是昆剧闺门旦的重要特征。
闺门旦通常穿着华美的汉服,头发捆盘,上妆精致大气。
服装妆容的考究,体现了闺门旦的阶层地位和世俗爱好,同时也扮演着对整个剧目的环境设置与氛围的衬托。
三、代表角色1.杜丽娘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由闺门旦演唱。
她是一个温婉似水的少女,在剧中的表演主要通过舞蹈和唱腔来体现人物性格及情感变化。
杜丽娘的舞蹈优美轻盈,唱腔婉转缠绵,展示出她深情巧妙的表演技巧。
2.崔莺莺崔莺莺是《牡丹亭》中的花魁,也是一位闺门旦。
她表现了女性的美艳与清新,富有动感和柔情,对于李益和柳梦梅,都散发出她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是《牡丹亭》中比较典型的闺门旦。
4.其他角色除了主要的角色,如杜丽娘和崔莺莺,闺门旦还在剧中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如芳官、智妃等,呈现出各自又不同的表演特色。
昆曲闺门旦教学探析

昆曲闺门旦教学探析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昆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闺门旦是昆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本文将分析闺门旦的特点及其教学探析。
一、闺门旦的特点闺门旦,顾名思义,是由女性扮演的角色。
闺门旦因其扮相特殊,表演内容精致细腻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所以,闺门旦在舞台表演中负担很重,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形:闺门旦扮相要求十分严格,头上挑戴满额花髻,面部化妆非常精致。
有“绣花针一点石灰粉,红妆火一半池塘水”之说法。
2.身段:闺门旦通常身形修长,身段柔美,灵活度高,表现出宽阔的肩膀和细腰纤腰的曲线。
3.动作:闺门旦的动作比较柔和,大多以细节表演见长,以微妙的表情和舞步表达情感和态度。
4.演唱:闺门旦的声部特点充满了音乐性,所以,她们唱出来的唱词通常都是轻柔、细节和典雅的。
在学习闺门旦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和掌握闺门旦的特点及表演技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学方法:1. 强调身体技巧:闺门旦的舞蹈动作通常都是模拟看似温柔的女性动作,如轻轻拢袖、款款而行等。
训练时需要多进行身体柔软性等基础练习,磨练闺门旦的舞者的耐力,以此来达到舞者运用身体舞蹈动作的目的。
2. 训练歌唱能力:由于闺门旦的出现,大多是伴随着戏曲的演唱出现,甚至可以称之为昆曲的一种演唱类别。
画面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闺门旦的演唱能力也值得重视和发展。
教练应该选择适当的唱腔和伴奏,指导学生在起伏动听的音乐下学习唱腔,声部细节等方面的细节。
3. 以角色为引导:学习闺门旦,需要从角色特征入手,分析不同角色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包括性格、情感、行为特征以及穿著打扮、化妆等方面。
对于不同的角色人物展现角色特点方面,需要强调细节处理,让舞者能够完整地解析和诠释角色从而更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4. 个性表现:教学重点不在于单纯的模仿和舞蹈的技巧上面,而是在个性的表达方面。
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天赋优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舞台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闺门旦表演艺术品格浅析【摘要】“十部传奇九相思”,昆曲作为戏曲雅部之首,被柔情细腻的爱情戏占据了大部分篇章。
但凡爱情戏的演绎就离不开昆曲闺门旦,不论是在整本大戏中,还是在折子戏里,闺门旦都担任着主要角色。
本文是对昆曲闺门旦表演艺术品格的初探,主要从经典人物塑造、妆容服饰、表演风格、唱念特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其在经典剧作中的呈现。
【关键词】昆曲;闺门旦;《牡丹亭》;《长生殿》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051-03被视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兴起,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曾在中国制造过长达230年的全民痴迷,从延续了200多年的苏州虎丘山中秋曲会,到引发富豪之家争相建立家庭戏班的热潮,最后发展至职业昆班的高度发达,都证明着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繁荣。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繁荣景象不管是先于它的元杂剧和宋元南戏,还是后来取而代之的花腔,乃至现代任何一种戏剧形式都未能与之相提并论。
余秋雨先生说,昆曲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前辈的遗产而被尊重和保留,也不应仅仅因为蕴藉雅致的古典美而被欣赏和介绍,它本是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范型①。
虽然如今它衰落了,但是它本身具有的宏大的美学格局仍然值得戏剧戏曲研究者不断研习和发扬。
本文就从昆曲行当中最为青春娇美的一个家门――闺门旦,来初探它的表演艺术品格。
一、昆曲舞台上盛放的青春花朵昆曲演员粗分行当,再细分家门,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体制。
闺门旦,即是昆旦中细分出来的一个家门,又称五旦、小旦。
俗话说,昆曲主要看的就是“三小”戏,分别是小生、小旦、小花脸,由此可见闺门旦在昆曲行当中的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昆曲作为中国戏曲的雅部之首,以绝美细腻、典雅柔情的爱情戏居多,不论是整本大戏,还是折子戏,都未曾脱离爱情的主题。
描绘爱情就离不开才子佳人、帝王后妃,也就离不开闺门旦,因此,闺门旦在昆曲表演中的戏份很重。
闺门旦,多饰演正值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待字闺中,含苞待放,而且大都是大家闺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非常内秀、雅致,极具内涵。
在形态上可谓娇羞百媚、若即若离,在唱腔上可谓嗲声细语、轻柔甜美,在服饰上可谓奢侈华丽、唯美考究。
她是昆旦中最美丽动人、最青春可人、最风骨迷人的,她是昆曲舞台上盛放的青春花朵。
二、传统经典剧目中的闺门旦“十部传奇九相思”,舞台上有哪些让我们魂牵梦萦的闺门旦呢。
恐怕最绕不开的当属《牡丹亭》中那一如春末夏初开放的牡丹花――杜丽娘,她至纯至情,为爱还魂,终得圆满。
不论是在《游园惊梦》里青春觉醒,在闺房中“停半晌,整花钿”的她,还是在三春美景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一片惆怅春心,满怀幽怨的她;亦或是《写真》里描绘的花园寻梦,但梦残难留,只落得满腹酸楚,从此抑郁深闺,寝食悠悠,憔悴瘦损,于是自行描画,流在人间顾影自怜的杜丽娘;甚至是《幽媾》中对柳梦梅道出“如蒙秀才不弃,奴家愿每夕至此,与君以销永夜”敢于冲破封建礼教,为爱勇敢的杜丽娘,都让我们为她的美貌动情、至情动容。
谈及经典还不得不提出描写李、杨旖旎爱情故事的《长生殿》,在这部剧里,我们看到了妩媚动人、典雅大气的杨玉环,也看到了顾全大局、跪请捐躯的杨贵妃。
在《定情》一出中,杨玉环盛装之下娇艳无比、雍容华贵,迷倒了唐明皇,获得了金钗细盒定情之物;在《絮阁》中,杨贵妃打翻了醋坛子,少女情怀隐隐作怪,开始天真无忌、不舍不弃地吃醋,那份撒娇中带有的柔情令唐明皇怜爱不已,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心甘情愿地向她认错;到了《惊变埋玉》,我们又看到了杨贵妃割爱捐躯之美,她三次誓要捐躯,对唐明皇真情央求,表现出来的凄惨决绝的美,让所有看过此剧的人无不心碎落泪。
整本大戏里闺门旦挑大梁的还有诸多角色,诸如明万历年间的高濂所作的《玉簪记》中的陈妙常。
在兵荒马乱之年,陈妙常无处安身,便来到金陵女贞观出家。
女贞观的贞主潘法成的侄儿潘必正会试落第,来到女贞观寻访姑母。
陈妙常见到潘必正,并不嫌弃他落第,一见倾心。
二人通过琴音互通心曲,潘必正说破她的心思,妙常羞怯佯装发怒将其打发之后又相思、后悔不已……《琴挑》一折中的妙常娇羞美丽,传神传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舞台上长期盛演不衰。
另外,还有《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她不仅是一位面容娇好、身形妖娆的名妓,还是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凛然捍卫爱情尊严的忠烈女子,那种坚持操守、巾帼不让须眉之美,已然升华至让人肃然起敬的高度。
还有《浣纱记》中成全大义的西施、《孽海记》中冲破礼教的小尼姑色空、《西厢记》中温柔淑贤的崔莺莺、《雷峰塔》中美丽多情的白蛇和灵动俏丽的青蛇……她们构成了旧时世人对美好女子的全部想象,闺门旦又将这些洁净清新、青春盎然的如花美眷,亭亭玉立在昆曲这片绝美的土地上。
三、从妆容到服饰的唯美化追求就闺门旦行当特性来说,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宫廷贵妃,人物的造型都比较考究,不仅力求从妆容上表现出戏剧情境、人物性格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而且细微之处体现着特有的唯美化追求和传统的美学精神。
从头面上看,由于身份尊贵,闺门旦大多佩戴点翠头面。
点头翠面采用贴片子的方式,将演员脸型修饰成具备东方古典美女特点的鹅蛋脸,再配上蝴蝶形状的顶花、凤凰形状的边凤与边花,粉面桃花,背后长发过膝,将闺门旦的高贵之美烘托到极致②。
另外,富贵大气的凤冠也极力凸显出闺门旦的雍容华贵之美,正映衬了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的咏叹――“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从穿着上来看,闺门旦多穿着纯白、牙色、月白、淡粉、艾青、水绿、鹅黄、雪青、藕色、湖蓝等颜色清丽的帔和褶子,帔上都精心绣制了典雅的兰花、艳丽的牡丹、百态的芍药、素淡的菊花以及秀丽的梅花等。
然后,再搭上飘逸灵动、垂顺丝滑的百褶白裙,不仅体现出青春少女清丽脱俗的气质,也显示出身份的高贵。
以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为例,“青春”二字为服装设计的最高原则。
以色彩来体现剧中人物的特质,让掺灰的浅蓝、浅绿及浅粉色,伴随着柳梦梅、杜丽娘这对如花美眷,沁染成一片洁净清新、青春盎然的氛围[1]。
作为女主角的杜丽娘服饰则更加精美,以粉嫩、柳绿、娇黄、月白、艾青等清纯的服装颜色为主色调,戏服上绽放着各式花朵,飞舞着蝴蝶,飘浮着云彩,这些花纹、图案都是由苏州当地数代缝制戏服的老师傅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出来的,因此纹案线条细腻,色彩缤纷,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更值得注意的是,杜丽娘的这一整套精美戏服是呼应在全剧上、中、下本不同的场景中的,它们显示出杜丽娘不同的心理表情,随着剧情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例如,在《惊梦》中,杜丽娘由游园触景生情进入到梦中情爱的启蒙,此后为爱“寻死觅活”尽在此中,这一出春梦的戏服,杜丽娘的衣衫周身洁白轻柔,白衫裙上绣满翩翩飞舞的蝴蝶,似有庄周梦蝶的妙意,将花开恋蝶的春梦盎然浮现在轻柔飘渺的洁白之上,既传达了梦境的朦胧,也凸显了情色的旖旎缤纷。
在《冥誓》一出中,杜丽娘的衣衫以淡青色为主色调,帔和披肩上同样绣满了蝴蝶,在衣衫的边上用形如中国传统如意的图案镶边,则意味着如两人所愿春梦又圆、两情超越生死,至情真爱交响和鸣。
《离魂》一出中杜丽娘穿着大红色披风,则隐喻着之后的《回生》。
四、娇媚羞美的表演风格明代戏曲家潘之恒曾对浙江海盐昆班的闺门旦金凤祥赞赏备至,称:“人纤长色泽,俱不可增减一分……试一登场,百态轻盈,艳夺人目。
”金凤翔扮演的貂蝉等人物,皆为一时之选,“未有继之者”[2]。
舞台上的闺门旦美丽、娇媚、优雅,同时又没有多一分的艳俗和妖冶,这是昆曲闺门旦传达给观众最好的神韵。
(一)娇与媚。
娇与媚,一脉相承,是闺门旦表演的动态呈现。
闺门旦的表演没有激烈夸张、大开大合、力顿迅捷的动作,其美的展示充满了徐缓连贯、烟视媚行的娇态。
《长生殿》中的杨贵妃除了表现出醉酒之美之外,还表现出絮阁之后因不胜酒力沉沉睡去,大梦初醒后那种“态恹恹轻云软四肢,影蒙蒙空花乱双眼,娇怯怯柳腰难扶起,困沉沉强抬娇腕,软设设金莲倒褪,乱松松香肩??云鬟,美甘甘思寻凤枕,步迟迟倩宫娥搀入绣帏间[3]”那种柔骨软玉的诱人媚态。
另外,杨贵妃在唐明皇世界里的娇嗲情态更是无所不在,但是娇嗲之举的分寸又把握得恰到好处,整体上符合昆曲闺门旦高雅的表演风格。
杨贵妃娇痴成性,天生利害,在“禊游”中任性吃醋,因让唐明皇稍损颜面而被打入冷宫,于是聪慧伶俐的杨贵妃上演了一出“献发”,她难掩抑郁,“思将何物传情悃,可感动君”,于是动情地自怨自艾:“我想一身之外,皆君所赐,算只有愁泪千行,作珍珠乱滚;又难穿成金缕,把雕盘进。
”于是让丫鬟取镜台金剪,剪断一缕秀发,“这一缕青丝香润,曾共君枕上并头相偎衬,曾对君镜里撩云。
可惜你伴我芳年,剪去心儿未忍。
只欲表我衷肠,剪去心儿自悯”。
这一出彻底将唐明皇怜爱之心和忏悔之意唤醒。
杨贵妃的娇嗲情深更是表现在“絮阁”之后,她假装归还定情之物,待唐明皇真地接过金钗细合,她又不忍痛哭起来;唐明皇请她赏花,贵妃一再泪眼涟涟,柳腰款摆,不肯就去,到了唐明皇佯装发怒之时,她又小鸟依人,百般顺从。
杨贵妃的颦眉泪眼,越样生娇都在昆曲闺门旦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扬一合中流露出来。
(二)羞与美。
为了精确刻画年轻貌美的深闺小姐,昆曲闺门旦还必须在举手投足中展现甜美娇羞的气息,这是大家闺秀在豆蔻年华和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里固有的常态。
《牡丹亭》是昆剧中难以逾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三梦”――惊梦、寻梦、痴梦,写尽了深闺少女的娇美、羞涩与开怀大胆。
在《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她“停半响,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她心情好,细细打扮,这一段梳妆过程,主婢两人配合着打扮的动作身段,载歌载舞,很好地表现了杜丽娘的青春貌美,让人十分赏心悦目。
打扮好的她一径行来,小心翼翼地迈进花园,以近似六旦般的轻盈小垫步以示心中的愉悦,在主婢二人兴高采烈的游玩中,在燕语莺歌的追逐中,这位一向被拘禁在深闺的太守千金,彷如飞出牢笼的鸟儿,这时杜丽娘的青春甜美、灵动活泼一下子呼之欲出;看到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杜丽娘感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于是她将自己也化身为春色的一景开始争芳斗艳――“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此刻杜丽娘的羞涩之美一览无余;待燕语莺歌渐行渐远,杜丽娘思绪神游,心事重重――“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此刻的她又现出少女伤春的情怀,淡淡的抑郁惹人怜爱。
杜丽娘经过了情爱的启蒙后,来到花园寻梦,园内风物依然,每一个出现在梦里的处所都烙着爱的印记,所有景物都对她诉说着甜蜜缠绵的话语,勾起她无限柔情与美丽的回忆,于是杜丽娘做出举扇前指的动作,眼神透出惊喜发现的表情,而略有腰线的裙衫,更衬托出婀娜多姿的少女风致[4],整体烘托出羞涩美丽的青春貌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