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2024年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24年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24年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引言1.1 编制目的本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交换机安全技术的操作行为,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减少安全威胁的发生,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交换机的安全技术操作,并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中进行执行。

第二章交换机安全管理2.1 安全策略2.1.1 制定和执行安全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设置访问控制策略、端口策略、流量控制策略等,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2.1.2 确保交换机的固件和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以修复已知的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2 网络访问控制2.2.1 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和控制交换机的访问权限,包括IP地址、MAC地址、端口等。

2.2.2 禁止使用默认账号和密码登录交换机,建议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2.3 端口安全2.3.1 禁用未使用的端口,避免未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

2.3.2 限制端口的使用速率,避免大量的数据流量对网络带宽的消耗,确保网络的稳定性。

2.4 密码安全2.4.1 启用密码加密功能,确保密码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2.4.2 设置密码强度策略,包括长度、复杂性要求等,提高密码的安全性。

第三章交换机安全维护3.1 定期备份3.1.1 定期备份交换机的配置、日志和运行状态等信息,以便于快速恢复。

3.1.2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避免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3.2 安全审计3.2.1 定期对交换机的配置和日志进行审计,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和安全隐患。

3.2.2 对审计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

3.3 漏洞管理3.3.1 监测和分析交换机的漏洞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漏洞。

3.3.2 针对已知的漏洞,及时下载厂商发布的补丁程序并进行安装。

第四章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4.1 员工培训4.1.1 提供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的培训课程,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交换机(Switch)作为网络设备中重要的一环,扮演着连接计算机和其他网络终端设备的角色。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不断演进,交换机安全保护成为了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帮助网络管理人员更好地保护交换机的安全。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二)1. 采用强密码措施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首先需要设置强密码来保护交换机的管理界面和配置文件。

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应大于8个字符。

建议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密码泄露。

2. 启用登录安全措施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登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启用SSH协议:SSH协议可以提供加密的远程登录,防止密码被嗅探。

- 启用登录认证:可以使用AAA(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实现登录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交换机。

- 配置登录防护:可以配置登录失败次数和登录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3. 开启端口安全功能端口安全功能可以限制每个端口的MAC地址数量,防止网络中的非法设备接入。

可以设置允许的MAC地址数量,并配置安全绑定,以防止MAC地址欺骗攻击。

4.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ACL)可以通过过滤IP地址、协议和端口来控制数据流的流向。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ACL来限制特定网络流量的通过,保护网络的安全。

5. 启用端口镜像功能端口镜像功能可以将交换机的数据流量镜像到指定端口,用于网络监控和分析。

通过启用端口镜像功能,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6. 启用VLAN隔离虚拟局域网(VLAN)隔离可以将交换机的端口划分为不同的VLAN,从而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

可以将重要的服务器和用户分别放置在不同的VLAN中,以防止攻击者通过横向移动进行攻击。

7. 定期备份配置文件定期备份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可以防止配置丢失或被篡改后无法恢复。

备份的配置文件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2篇)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2篇)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一、概述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交换机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保护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

所有使用或管理交换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程的要求和执行,确保交换机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二、交换机的物理安全1. 交换机应放置在专用机房或安全密闭的机柜内,不得随意搬动或移位。

2. 交换机所在的机房或机柜应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灰尘和杂物对交换机的影响。

3. 交换机的电源线应连接到可靠稳定的电源插座,避免插座过载或接线不牢造成电源问题。

4. 交换机的周边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防止过热或过湿对交换机的影响。

5. 在进行日常维护或更换硬件时,必须确保交换机已断电并由专业人员操作。

三、交换机的管理安全1. 交换机的管理密码应采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且不得与其他系统或设备密码相同。

2. 交换机管理口应与其他接口隔离,并只允许授权人员使用。

3. 系统应启用登录失败锁定功能,对多次登录失败的账号进行自动锁定和报警。

4. 交换机应定期备份配置文件,并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便在需要时恢复配置。

5. 交换机的软件应及时进行安全更新,并定期审核安全补丁情况,确保系统安全漏洞的修复。

6. 交换机的远程管理功能应只在必要时才启用,并限制远程管理的IP地址范围。

7. 所有与交换机相关的操作应有完整的操作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时间、操作内容等。

四、交换机的访问控制1. 交换机应启用基于MAC地址的入口策略,只允许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

2. 对重要端口或敏感端口,应启用端口安全功能,限制MAC地址的绑定数量和关联关系。

3. 对外部网络的访问,应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进行过滤和限制。

4. 对交换机的远程管理访问应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来源IP 地址、端口和协议。

五、交换机的流量监控与异常处理1. 交换机应启用流量监控功能,对入/出口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2. 对流量异常、拥堵或非法访问,应及时报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3. 对网络攻击或异常流量攻击,应及时做好应急处理措施,防止蔓延和影响整个网络。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一、背景概述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连接不同网络设备的作用。

为了确保交换机的正常运行以及网络安全,制定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交换机的安全操作,并详细阐述了交换机安全技术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二、安装和配置交换机1. 交换机的物理安装a) 安装交换机时,必须确保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

b) 安装交换机时,应确保周围没有金属物体或电磁干扰源。

c) 应连接交换机地线以确保接地安全。

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a) 设置交换机的登录密码,并定期更换。

b) 设置交换机的管理VLAN,并将其与其他VLAN隔离。

c)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d) 启用交换机的日志记录功能。

三、访问控制1. 交换机远程管理权限控制a) 定期检查管理用户帐号,并及时关闭未使用或过期的帐号。

b) 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c) 启用交换机的登录审计功能,并及时检查登录日志。

2. VLAN隔离a) 对不同的用户组或部门建立不同的VLAN,实现隔离访问。

b) 配置端口安全以限制每个端口所连接的设备数量。

3. 端口安全a) 设置交换机端口的最大连接设备数量,并禁用多个设备的连接。

b) 配置端口安全绑定功能,将允许连接的设备MAC地址与端口绑定,限制设备的接入。

四、防御DDoS攻击1. 流量检测与分析a) 配置交换机的流量监控功能,实时检测异常流量。

b) 分析流量数据,检测并过滤掉异常流量,减轻网络负载。

2. ACL配合a) 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规则以过滤恶意流量。

b) 针对不同类型的DDoS攻击,设置不同的ACL规则作为防御手段。

3. 网络流量清洗a) 配置交换机的抗DDoS攻击功能,将异常流量流转至清洗设备进行处理。

五、入侵检测与防御1. IDS/IPS部署a) 在关键位置上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b) 配置IDS/IPS规则,实时检测和阻断入侵行为。

交换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换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交换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公司各项安全法规、制度和标准,保护国家财产,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炼焦生产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焦化炼焦车间交换机工岗位。

2.岗位职责2.1直属热调班长、生产班长领导,执行其布置的工作任务。

2.2负责检查交换机和交换传动装置。

2.3负责本岗位特殊操作及事故处理。

2.4负责按时交换、巡检空废气设备。

2.5负责计算和填写各项记录,保持整洁。

2.6负责岗位分管区域设备与环境卫生的清扫。

3.安全系统及其功能地下室设有有毒气体检测系统,主要检测气体是一氧化碳,设置低报警为25PPM,高报警为50ppm,人员在地下室工作过程,一氧化碳含量超过25ppm,声光报警就会发出警铃,提醒此时地下室的一氧化碳含量,让员工提高警惕,使用职工安全健康得到保障。

4.作业程序及要求4.1工艺流程、操作程序4.1.1焦炉加热空气流程上升气流废气开闭器空气口→小烟道→箅子砖→蓄热室(格子砖)→斜道→上升气流立火道与煤气混合燃烧。

4.1.2废气流程上升火道燃烧产生的废气→跨越孔→下降气流立火道→斜道→蓄热室(格子砖)→篦子砖→小烟道→废气开闭器→分烟道→总烟道→烟囱→排到大气中。

4.1.3加热煤气流程回炉煤气→自动调节蝶阀→煤气预热器→地下室煤气主管→加减旋塞→孔板盒→交换旋塞→横管→喷嘴→下喷管→砖煤气道→上升气流立火道与空气混合燃烧。

4.1.4煤气空气交换程序关煤气→交换空废气→送煤气。

4.2停开机操作4.2.1焦炉停止加热及其步骤4.2.1.1交换机将煤气打中位(关闭全部交换旋塞)。

4.2.1.2关闭加减旋塞,关闭煤气主管或总管阀门。

4.2.1.3关机、焦两侧分烟道翻板,必要时调节总烟道翻板。

4.2.1.4用小铁板盖好所有进风口,只留5mm缝隙。

4.2.1.5若长时间停止加热(超过2h),在加减旋塞关闭的情况下,每30分钟进行一次废气交换。

交换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交换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交换机工安全操作规程背景介绍交换机是现代网络通信中极为重要的设备,其职能是连接多个网络节点形成网络,实现计算机设备之间的通信。

作为网络通信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交换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交换机工作的安全性及维护运营的稳定性,制定本交换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流程正确操作流程1.首先,切勿私自动手对交换机进行硬件更换或部件维修等行为,一切交换机运营中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2.操作前应仔细查看交换机设备规格说明书及操作手册,根据其规定进行操作。

3.在进行任何连接或拔出操作前,确认系统的开关已经关闭并拔出电源线。

4.如果需要多个人员同时操作交换机,应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协调,其他人员按照其安排进行操作。

5.对于故障交换机的维修、保养等操作,必须在停电状态下进行。

禁止操作流程1.严禁在交换机运行期间打开机箱或逐一拔插各种线路或部件进行检查。

2.禁止开启其它非必须软件应用程序的同时在进行交换机的相关配置或维护工作,以避免找错时被误导。

3.任何时候均不可在开放的交换机中进行热插拔操作,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关闭和设备下电操作,再行拔插。

4.严禁对已经配置好的交换机进行随意的复位或恢复出厂设置等操作,以避免会造成数据丢失及整个系统的奔溃等严重后果。

安全预防措施验证合法性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且是否有相关证书进行验证。

2.禁止任何未授权的第三方人员或未授权的电脑用户对交换机进行不必要的操作。

责任分配1.为了保障交换机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应在系统中定义交换机的管理者,并由管理者对相关权限进行授权。

2.交换机的所有记录,都要与操作人员做好明确的关联,并且要有相关安全配置,如IP地址访问控制等。

安全防范1.在交换机设备的位置注明警告标语和紧急联系电话。

2.在其所在的网络中加装防火墙或其他网络安全设备进行相关的攻击监测和威胁识别。

交换机工安全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交换机工安全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交换机工安全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一)、岗位职责1.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关记录。

2.直属段长领导,完成其工作指示,积极配合完成本班生产及工作任务。

3.熟悉交换机及加热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认真执行本岗位的各项规定。

4.按时进行交换和遛烟道,并注意交换后各种仪表是否恢复正常,遛烟道时认真检查煤气、空气、废气设备的情况。

5.保养维护好本岗位的各项设备和仪表。

6.监督仪表正常运转,保证各加热制度达到要求。

7.保持责任卫生区的清洁。

(二)、交接班制度1.检查交换机运转是否正常。

2.检查交换程序是否正确。

3.煤气、空废气系统是否有异常情况。

4.检查各记录仪表运转是否正常。

5.检查上班各项记录、计算是否准确。

6.检查完毕后,向段长汇报。

(三)、技术规定1.交换机具备完成全程煤气、空气及废气交换的能力,油泵故障或停电时可以实现手动交换,手动交换时间10min。

2.在废气拉条运行到305mm处设可调点,可调时间为0~120秒。

3.油缸动作保证顺序联锁。

若因电气失灵造成程序错乱时,能自动恢复到交换前位置或控制点位置。

4.当煤气低压时,可实现自动切断煤气停止加热,另设事故按扭,人工操作切断煤气停止加热。

5.液压站采用双泵、双阀系统,互为备用,并附设手动油泵。

液压站油箱箱体材料为不锈钢;并设有电加热及油冷却装置。

6.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6MPa。

管路、设备严密,保证不漏油。

设置单向阀保证交换结束时停位准确。

7.正常交换前1min可发出运行预告声光信号。

8.控制方式:自动、手动和点动三种方式。

9.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800Pa。

10.分烟道温度不得高于400℃。

11.焦炉煤气温度要保持在40—50℃之间。

12.液压交换机工作压力不得超过8MPa。

(四)、基本操作1.日常操作1.1 当交换完成行程达到规定标记,交换机停止运行后开始溜烟道,遛烟道应从焦侧开始,从机侧返回。

溜烟道应检查以下项目:上升气流废气盘进风门盖板高度、进风门开度,废气铊的严密度;废气铊提起的高度;小链有无拉断、掉砣、废气盘搬把位置有无异常;炉端稳压水封、定位水封的溢流管是否流水;行程是否到位,调节旋塞是否全开,交换旋塞搬把应在位置是否正确;交换方向是否一致,煤气有无着火现象等。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交换机的安全使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规范交换机的安全管理,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二条交换机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本单位交换机安全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并对本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负责。

第三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交换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安装、配置、监控等,确保交换机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用户在使用交换机时,应遵守本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进行非法操作和滥用权限。

第五条组织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用户进行交换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六条本单位交换机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工作由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

第三章交换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本单位应建立交换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安全要求等。

第八条本单位交换机的网络拓扑图、配置文件等应进行备份,定期更新并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第九条本单位交换机的管理口和出口端口应设置访问控制策略,禁止非法入侵和传播病毒。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应对交换机进行定期巡检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和风险。

第十一条用户在使用交换机时,应使用合法合规的账号登录,不得分发个人账号和密码。

第四章安全访问控制第十二条本单位应限制访问交换机的人员范围,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管理交换机。

第十三条交换机的管理口和出口端口应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对交换机的访问权限。

第十四条用户在访问交换机时,应使用安全合规的协议和加密方式,如SSH、HTTPS等。

第十五条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审查交换机的访问日志,发现异常访问行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六条用户在访问交换机时,应严格遵守访问控制规则,不得越权访问他人的交换机。

第五章网络安全监控第十七条本单位应购置安全设备,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等,进行网络安全监控和防护。

第十八条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审查交换机的日志,发现异常活动和攻击行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职责:(1)根据加热制度(或按煤气组长要求),调节煤气流量,烟道吸力保持稳定。

(2)负责设备日常检查,按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交换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

(3)准确填写各项数据,计算本班加热制度平均数值,保持记录整洁。

(4)负责交换机的特殊操作和事故处理。

(5)维护好所属设备,并保持所属区域周围的卫生清洁。

二、工艺流程
加热煤气流向:回炉煤气总管1号2号回炉煤气总管煤气预热器1号2号地下室煤气主管加减考克孔板盒交换考克横排管喷嘴煤气上立管直立砖煤气道立火道底部与空气混合燃烧。

空气流向:开闭器进风口小烟道蓄热室(篦子砖格子砖)斜道区上升立火道斜道口与煤气混合燃烧。

废弃流向:上升立火道底部跨越孔下降气流立火道斜道区蓄热室(篦子砖格子砖)小烟道开闭器
分烟道总烟道烟囱排出。

荒煤气流向:炭化室顶空间上升管桥管阀体集气
管n型管吸气管气液分离器初冷器鼓风机电捕焦油器脱硫塔硫铵饱和器终冷塔洗苯塔回炉加热。

生产工艺流程:各单种煤1至5号料仓皮带秤煤1皮带破碎机煤2皮带煤仓摇臂给料器加煤车碳化室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熄焦塔晾焦台焦1皮带转运站焦2皮带焦厂外运
三、设备构造及型号
63孔焦炉系双联火道废弃循环下喷单热式焦炉,碳化室机侧宽495mm,焦侧宽505mm,平均宽500mm,长14080mm,高4300mm,每排燃烧室共28个立火道,其连通方式是本号蓄热室连同号燃烧室的单眼与前号燃烧室的双眼。

交换机电机型号:YB---160M---6 7.5KW 17.1A 970r/min
液压阀型号:4WEH16J50B/6EG24NZ4 Z2S16---30
Z2FS16---30B/S2
煤气执行调节器型号:DKJ310CX
四、操作方法
1、接班后第一次整点时间即和标准时间对钟一次,以后每4小时对钟一次。

2、每半小时换向一次,交换前2分钟响铃,交换前1分钟检查仪表完毕后站在交换操作台前等待交换,交换过程中应注意交换机滑块滑动方向是否准确,交换终点是否停止,程序是否正确,观察交换机油压值,电动机声音等情况,及时消除异常现象。

3、交换后检查煤气主管压力,烟道吸力是否正常的恢复规定值。

然后由焦侧开始烟道进行巡回检查(先烟道后地下室),巡检时必须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并确保有效开机。

注意检查并调整下列情况:
3.1、废气盘各铊杆下落,提起是否到位,进风门盖板是否提起盖严,提铊小链有无拉断。

3.2、煤气考克盘上手柄是否松动,脱落。

煤气,废气拉杆是否平衡,有无卡位折弯。

3.3进风门小铁板是否完整,有无脱落。

3.4行程是否正确,换向考克是否开正,有无放炮,漏气,着火。

3.5交换时间“大表拨到规定时间”。

3.6交换后巡检时注意检查水封放散桶的水封液位,达不到规定液位的及时补足。

补完水后,切断供水来源。

3.7任何人不得再没有车间通知的情况下随意改变水封放
散桶的液面高度。

3.8巡回检查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齐全,无法处理的应及时向组长汇报。

4、巡回检查后再检查各仪表是否符合规定。

5、正确保持加热制度
5.1、按煤气组长指示,调节并保持加热制度,加减流量要及时正确,并做到加流量时先加吸力后加煤气,减流量时先减煤气后减吸力,加减压力、吸力必须注明变更时间。

5.2、每小时抄仪表一次,准确记录各项数据。

5.3、一切不正常情况,如仪表的修理及时校队,时钟走行,都必须记录在记事栏里,并标明发生时间。

6、下班前将本班的煤气流量、烟道吸力、平均温度、温度系数及本班内的情况报告公司调度室。

7、煤气主管压力值偏离标准值,且翻板开度已处于25--75%开度以外的位置时,应调节总管进口阀门,调节至蝶阀开度处于
中间位置为宜,分烟道吸力值发生类似情况,调节总烟道开度至适宜位置。

8、严禁:
8.1、不按仪表指示记录。

8.2、不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

8.3、擅自改变加热制度。

9、使用焦炉煤气时液压交换机过程:
1号炉:45的换向机交换指示灯亮煤气换向旋塞指示滑块由上向下滑动至中间的位置(即关闭煤气)停5s 指示灯亮废弃拉杆指示灯亮废弃拉杆滑块由上向下滑动至终点位置停止(即改变空气动向)停5s 指示灯亮煤气换向旋塞指示滑块由中间位置向下滑动至终点的停止(即打开上升流火道煤气),15的交换机与上述相反。

2号炉:正点的换向指示灯亮煤气换向旋塞指示滑块由上向下滑动至中间的位置(即关闭煤气)停1s 指示灯亮废弃拉杆指示灯亮废弃拉杆滑块由上向下滑动至终点位置停止(即改变空气动向)停5s 指示灯亮煤气换向旋塞指示滑块由中间位置向下滑动至终点的停止(即打开上升流火道煤气),半点交换顺序与上述相反。

特殊操作
一、焦炉停止加热的条件和操作步骤
1、焦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加热。

1.1、鼓风机停止运转或煤气主管道压力低于500pa。

1.2、煤气管道损坏影响安全操作时。

1.3、烟道系统发生故障,无法保障必要的吸力时。

1.4、有计划或其他事故而造成长时间停止出焦时。

1.5、交换设备(如交换机和交换链条)发生事故,并在短时间内不能修复而影响正常交换时。

2、停止加热操作步骤
2.1、立即用交换机进行三分之一交换,将交换机考克关闭,如同时停电,应先电源。

液压交换机由一人根据交换方向压电磁阀芯,另一人手压手动泵进行交换。

2.2、适当关闭机焦侧分烟道翻板,减少分烟道吸力,使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较正常时小10-20pa,并视情况关小总烟道翻板。

2.3、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且管道内压力较低时,关闭加减考克。

2.4、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将开闭器进风口用石棉板盖上留5-10mm小缝。

2.5、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每小时交换废气铊和进风口一次,加减考克没关严时禁止交换考克打开。

2.6、停止推焦如果有空炉应先装完煤。

2.7、停止加热时间较长时,系统压力较低时,应关闭煤气总管进口阀。

二、恢复加热的条件和送煤气的步骤:
1、当影响焦炉加热的故障已经排除和煤气总管压力恢复到2500pa以上时,并以调度室取得同意,即按规定步骤向炉内送煤气恢复加热。

2、送煤气时的操作步骤:
2.1、将管内的积水方净,水封槽保持满流,打开总进口阀和压力翻板。

2.2、如果煤气管道曾出现过负压,必须先用蒸汽吹扫,做煤气的爆发实验,合格后,方可送煤气,如无蒸汽又必须及时送煤气时,可在调度或车间领导同意下,用煤气赶空气,打开煤气管道上的放散管,放散十分钟以上,取样做煤气爆发实验,合格后方可送煤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