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课件--PPT
合集下载
现场急救之中暑救护PPT课件

中暑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热射病等严 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中暑是降低中暑发生的关键,应重视采 取有效措施,如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安 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水分等。
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了解 中暑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培训与演练
中暑的症状与表现
症状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乏力、口渴、心悸、注意 力不集中等。
表现
中暑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 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多汗或无 汗等症状。
中暑的危害与后果
危害
中暑可能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受损,如脑、心、肝、肾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后果
中暑的后果包括高热惊厥、休克、昏迷等,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或器官 衰竭。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
总结词
将患者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降低体温并减少热量的吸收。
详细描述
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温度过高,因此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减少热量的进一步吸收。同时,保持通风良好有助于散热。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总结词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因呕吐物 或分泌物导致的窒息风险。
详细描述
中暑可能导致患者意识不清或呕吐, 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至关重要。应将 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和分 泌物能够顺利流出,避免窒息风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总结词
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 持身体的水电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 能。
VS
详细描述
中暑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水分和电解质 流失严重。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 质对于恢复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补 充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引起水中毒或 电解质紊乱。
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中暑是降低中暑发生的关键,应重视采 取有效措施,如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安 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水分等。
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暑的认识,了解 中暑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培训与演练
中暑的症状与表现
症状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乏力、口渴、心悸、注意 力不集中等。
表现
中暑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 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多汗或无 汗等症状。
中暑的危害与后果
危害
中暑可能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受损,如脑、心、肝、肾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后果
中暑的后果包括高热惊厥、休克、昏迷等,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或器官 衰竭。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
总结词
将患者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降低体温并减少热量的吸收。
详细描述
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温度过高,因此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减少热量的进一步吸收。同时,保持通风良好有助于散热。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总结词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因呕吐物 或分泌物导致的窒息风险。
详细描述
中暑可能导致患者意识不清或呕吐, 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至关重要。应将 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和分 泌物能够顺利流出,避免窒息风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总结词
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 持身体的水电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 能。
VS
详细描述
中暑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水分和电解质 流失严重。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 质对于恢复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补 充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引起水中毒或 电解质紊乱。
中暑课件PPT

中暑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 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 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 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 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 症。
中暑的分类
1、先兆中暑 2、轻症中暑 3、重症中暑 :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中暑的表现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 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3、每次约1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 3、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帮用
助冷及
散水时
热冲散
。淋热
头:
部当
及过
颈于
部炎
,热 让的 水时 分候 蒸应
如 何 预 防
发该
中
暑
如何预防中暑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 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如何预防中暑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 或发量不多的人
轻度中暑
轻度中暑:体温往往高于38℃,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可有面色潮 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
除上述中暑症状,体温可高达40℃,并有昏迷、痉挛及呼吸、 循环衰竭,还可以出现热痉挛,导致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及 维生素缺乏。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类: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 热射病。这类中暑是中暑情况最严重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 生命。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 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 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 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 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 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 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 症。
中暑的分类
1、先兆中暑 2、轻症中暑 3、重症中暑 :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中暑的表现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 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3、每次约1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 3、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帮用
助冷及
散水时
热冲散
。淋热
头:
部当
及过
颈于
部炎
,热 让的 水时 分候 蒸应
如 何 预 防
发该
中
暑
如何预防中暑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 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如何预防中暑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 或发量不多的人
轻度中暑
轻度中暑:体温往往高于38℃,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可有面色潮 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
除上述中暑症状,体温可高达40℃,并有昏迷、痉挛及呼吸、 循环衰竭,还可以出现热痉挛,导致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及 维生素缺乏。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类: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 热射病。这类中暑是中暑情况最严重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 生命。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 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 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中暑课件PPT完整版

观察症状
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 呕吐、乏力、胸闷、心悸、大 汗等症状。
迅速转移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解开衣扣,以利于散热。
降温处理
可用冷水擦拭皮肤,或用电风 扇吹风等散热方法。
送往医院救治流程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患者口鼻内的 分泌物或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 识、呼吸、心跳等 生命体征。
适量补充盐分
出汗会带走体内的盐分,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或运动饮料适量补充盐分,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类饮料
过度饮酒和咖啡因类饮料可能导致脱水,应避免在高温天气中过量饮用。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使用防晒霜和遮阳帽
尽量避免在户外长时间停留或进行剧 烈运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中暑课件PPT完整版
目录
• 中暑概述 • 中暑预防措施 • 中暑急救处理 • 中暑后恢复与调养 • 特殊人群中暑防治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中暑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 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 病。
保持室内通风降温
定时开窗通风
01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
02
在炎热的夏季,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提高舒适度。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03
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没有降温设备的室内或密闭空间中。
补充水分和盐分
多喝水
在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增多,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建议每天饮水量 不少于2000毫升。
中暑 ppt课件

(常见诱因包括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疲劳、肥胖、
饮酒、饥饿、失水、失盐、水土不服、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病等等)
3
中暑的分类
PPT课件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症中暑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
4
PPT课件
临床症状
先兆中暑
缺氧表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 眼花、耳鸣、胸闷、心悸
失盐失水:口渴、过量多汗 体温变化: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8 ℃
中暑(HEAT ILLNESS)
PPT课件
1
西青医院
董建
PPT课件
中暑的定义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 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 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2
PPT课件
病因
1. 环境温度过高 2. 产热增加 3. 散热障碍 4. 汗腺功能障碍
颈动脉、腋窝等处放置冰袋,但注意避免局部冻伤。全身
降温可采用冰毯、冰水或酒精擦拭、冰水擦浴等方法。
3)体内中心降温:适用于重度中暑、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 盐水200ml注入胃内或灌肠;或用4℃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 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应稍慢,30~40滴/分,患者适应低温后再 增快速度,但应密切观察,并同时检测血压,以免发生急性肺水
热射病(HEAT STROKE)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 温度≥41℃)和神志障碍。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 (1)劳力性热射病 (2)非劳力性热射病
10
护理计划
PPT课件
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与中暑高热有关。
饮酒、饥饿、失水、失盐、水土不服、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病等等)
3
中暑的分类
PPT课件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症中暑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
4
PPT课件
临床症状
先兆中暑
缺氧表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 眼花、耳鸣、胸闷、心悸
失盐失水:口渴、过量多汗 体温变化: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8 ℃
中暑(HEAT ILLNESS)
PPT课件
1
西青医院
董建
PPT课件
中暑的定义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 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 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2
PPT课件
病因
1. 环境温度过高 2. 产热增加 3. 散热障碍 4. 汗腺功能障碍
颈动脉、腋窝等处放置冰袋,但注意避免局部冻伤。全身
降温可采用冰毯、冰水或酒精擦拭、冰水擦浴等方法。
3)体内中心降温:适用于重度中暑、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 盐水200ml注入胃内或灌肠;或用4℃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 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应稍慢,30~40滴/分,患者适应低温后再 增快速度,但应密切观察,并同时检测血压,以免发生急性肺水
热射病(HEAT STROKE)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 温度≥41℃)和神志障碍。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 (1)劳力性热射病 (2)非劳力性热射病
10
护理计划
PPT课件
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与中暑高热有关。
中暑-PPT(精)

中暑-PPT(精)
演讲人
目录
01
中暑是什么?
02
疾病分布
03
地区分布
01
概述
02
中暑是在高温、 高湿及通风不 良环境中发生 的机体受热过 度的急性综合
征
03
主要表现为头 晕、头痛、口 渴、多汗、疲 乏、心悸、发 热、脉搏加快
等
04
主要治疗措施 包括迅速降温、 对症支持治疗、 防治多器官衰
竭并发症等
谢谢
热(日)射病又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中暑的三种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按顺序依次发展,也可交叉重叠。
发病情况
疾病分布
高发时间:中暑主要发生于夏季。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中暑暴发的情况。 在美国,热浪期中暑死亡人数约为非热浪期的10倍。 我国热带、亚热带面积相对较大,是中暑的高发地区。 随着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城镇居民中暑的发病率也 逐步上升。 高发人群:在温度较高而无防暑措施的情况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肥 胖人群、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更容易中暑。
05
轻症可自愈, 重症需要及时 抢救;热射病 严重者有死亡
风险
中暑是什么?
定义 中暑是指在暑热季节、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等环境中,因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 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分型
中暑是什么?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 (日)射病三种类型。
演讲人
目录
01
中暑是什么?
02
疾病分布
03
地区分布
01
概述
02
中暑是在高温、 高湿及通风不 良环境中发生 的机体受热过 度的急性综合
征
03
主要表现为头 晕、头痛、口 渴、多汗、疲 乏、心悸、发 热、脉搏加快
等
04
主要治疗措施 包括迅速降温、 对症支持治疗、 防治多器官衰
竭并发症等
谢谢
热(日)射病又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中暑的三种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按顺序依次发展,也可交叉重叠。
发病情况
疾病分布
高发时间:中暑主要发生于夏季。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中暑暴发的情况。 在美国,热浪期中暑死亡人数约为非热浪期的10倍。 我国热带、亚热带面积相对较大,是中暑的高发地区。 随着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城镇居民中暑的发病率也 逐步上升。 高发人群:在温度较高而无防暑措施的情况下,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肥 胖人群、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更容易中暑。
05
轻症可自愈, 重症需要及时 抢救;热射病 严重者有死亡
风险
中暑是什么?
定义 中暑是指在暑热季节、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等环境中,因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 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分型
中暑是什么?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 (日)射病三种类型。
中暑ppt课件

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
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时间。如需进行户 外活动,应尽量选择阴凉处并携带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补充水分
在高温天气下,应定时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防止脱水。建议饮用淡盐水或含电 解质的饮料。
03
中暑的急救措施
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口渴、心跳加快、面 色苍白、皮肤湿冷等。
02 中度中暑
在轻度中暑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意识障碍、脱 水症状等。
03 重度中暑
高热、昏迷、抽搐、休克等,病情危急,需要及 时救治。
02
中暑的诱因及易感人群
中暑的诱因
天气炎热
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或曝晒时间过 长都可能导致中暑。
身体状况
中暑课件
目录
• 中暑概述 • 中暑的诱因及易感人群 • 中暑的急救措施 • 中暑的预防措施 • 中暑的防治误区与正确做法 • 中暑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中暑概述
中暑的定义
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度、缺乏通风等不良环境下,人 体因体内热量过度蓄积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 病理过程。
病因
中暑主要是由于体内热量产生过多,而机体无法有效散 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常见病因包括高温、高湿 度、缺乏通风、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等。
给孩子做好防晒措施。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身体较为虚弱 ,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因此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
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
预防中暑的宣传教育
了解中暑的症状和危害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 导致热衰竭、热痉挛等,因此应了解中暑的症状和危害,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中暑ppt课件

5
中暑--发病机制 中暑
6
中暑--发病机制 热痉挛
7
中暑--发病机制 热衰竭
8
中暑--发病机制 热射病
9
中暑--发病机制 热射病
10
中暑--病理生理
全身性影响
中暑损伤主要是体温过高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 用,体温达42℃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其对机体细 胞及细胞内结构的直接作用,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 化发生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细胞不可逆损伤和 衰竭,影响到全身器官系统,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 障碍。超过50℃,数分钟细胞即死亡。
3
中暑--病因
主要原因: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
易发状态
高温环境(室温>32℃) 高湿度环境(>60%) 通风不良 炎夏烈日曝晒
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 且无有效防暑降温措施
4
中暑--病因
促发因素
• 外界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 • 产热增加:重体力劳动、发热、甲亢、药物(苯丙胺等) • 散热障碍:湿度较大、通风不良、过度肥胖、不透气衣物等 • 汗腺功能障碍(尤其是服用抗胆碱能神经药品) • 其他:年老、体弱、疲劳、饮酒、饥饿、失水、缺盐、精神紧张等
17
中暑--临床表现 轻症中暑
胸
面色
闷
大量
潮红
出汗
体温升高 至38.5 ℃
以上
先兆中暑
症状加重
脉搏 细速
面色皮肤苍白、 皮肤四肢湿冷、 血压下降、脉率 增快等早期循环 衰竭表现
皮肤 灼热
及时有效处
理,数小时 内可恢复
18
中暑--临床表现
重症中暑
痉 挛
晕厥
昏迷 轻症中暑 症状加重
一日内 不能恢复
中暑--发病机制 中暑
6
中暑--发病机制 热痉挛
7
中暑--发病机制 热衰竭
8
中暑--发病机制 热射病
9
中暑--发病机制 热射病
10
中暑--病理生理
全身性影响
中暑损伤主要是体温过高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 用,体温达42℃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其对机体细 胞及细胞内结构的直接作用,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 化发生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细胞不可逆损伤和 衰竭,影响到全身器官系统,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 障碍。超过50℃,数分钟细胞即死亡。
3
中暑--病因
主要原因: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
易发状态
高温环境(室温>32℃) 高湿度环境(>60%) 通风不良 炎夏烈日曝晒
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 且无有效防暑降温措施
4
中暑--病因
促发因素
• 外界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 • 产热增加:重体力劳动、发热、甲亢、药物(苯丙胺等) • 散热障碍:湿度较大、通风不良、过度肥胖、不透气衣物等 • 汗腺功能障碍(尤其是服用抗胆碱能神经药品) • 其他:年老、体弱、疲劳、饮酒、饥饿、失水、缺盐、精神紧张等
17
中暑--临床表现 轻症中暑
胸
面色
闷
大量
潮红
出汗
体温升高 至38.5 ℃
以上
先兆中暑
症状加重
脉搏 细速
面色皮肤苍白、 皮肤四肢湿冷、 血压下降、脉率 增快等早期循环 衰竭表现
皮肤 灼热
及时有效处
理,数小时 内可恢复
18
中暑--临床表现
重症中暑
痉 挛
晕厥
昏迷 轻症中暑 症状加重
一日内 不能恢复
中暑教学课件__PPT

包括休克、颅压升高、循环及呼吸衰竭,以及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
预
后
中暑病死率在20%~70%之间,热射病是中
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者中80%在50岁以上, 但亦有一定数量的年青人,尤其是剧烈运动者、 孕产妇。有些中暑患者可遗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紊 乱,严重肌肉损伤者可持续数周肌无力,重症热
射病患者往往留有永久性脑损伤。
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
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
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
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 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 少而影响散热。
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3)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 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 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热 射 病
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 热痉挛
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故称热痉
挛。肌痉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
见。
热痉挛常发生于炎热季节刚开始尚未热适应前。
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 年轻人。
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 热衰竭
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起病较急, 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 温场所即清醒。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 脉弱或缓,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
实验室检查
热射病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高钾、高钙、血液 浓缩,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肌酐、尿素氮、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磷酸激酶 (CPK) 增高,蛋白尿、管型尿及肌红蛋白尿、酸中毒, 心电图可呈现各种心律失常和 S—T 段压低、 T 波 改变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症处理: △惊厥抽搐:降温、镇静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DIC:补充凝血因子、抗
凝 △肺水肿 △休克:必要时气管插管 △肾衰:补液、利尿 △感染:抗感染
中暑病死率在20%~70%之间,热射病是中 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者中80%在50岁以上, 但亦有一定数量的年青人,尤其是剧烈运动者、 孕产妇。有些中暑患者可遗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紊 乱,严重肌肉损伤者可持续数周肌无力,重症热 射病患者往往留有永久性脑损伤。
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发生 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
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 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引起 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
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对细胞产生 直接损伤作用,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
途径中断,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 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高热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热痉挛常发生于炎热季节刚开始尚未适应
挛
❖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
出汗的青壮年,建筑工人、运动员、士兵。
❖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故 称热痉挛。肌痉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 等肌肉为多见。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不
热
能适应高温,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所致。
衰
❖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性
在正常室内温度下(15-25°C)人体散热
辐射60%(主要散热方式,取决身体表面 , 与环境温度差有关,温度33℃时,辐射散 热几乎为零。
蒸发25%(高热环境下主要散热方式,湿 度越大,蒸发减少)
对流12%(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及 空气流速)
传导3%(水较空气传导强20-30倍)
(5)泌尿系统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 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 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 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 茶色,酱油色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 竭。
(6)消化系统 :高温时的直接热损伤和胃 肠道血液灌注减少可引起缺血性溃疡,容 易发生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水样便, 另外热射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肝坏死 和胆汁淤积,肝功能受损。
△补充含盐饮料 空调车转运
△评估ABC
△开放静脉通路
SPO2监护 △保持呼吸通畅 △评估生命体征 △吸氧
△评估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及各种反射
△心电监护及
△空调房间20~25℃ △物理降温
◎头部置水帽 ◎大血管处置冰袋 ◎冷水擦身 ◎酒精擦浴 ◎冰水灌肠 △药物降温 ◎氯丙嗪20~50mg加入冰5% GNS中静滴 ◎消炎痛栓塞肛 ◎激素治疗:地塞米松
增多,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胆红素、乳酸脱氢酶(LDH)、肌酐、 尿素氮、肌酸激酶(CK)增高,蛋白尿、管型尿及 肌红蛋白尿、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 常,心电图可呈现各种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 T波改变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
凡有高温接触史,高热,伴有肌痉挛及 体位性昏厥、短暂血压下降者,结合实 验室检查,不难诊断热痉挛或热衰竭。
竭
呕吐和肌痉挛,心率加快,低血压或晕厥。
❖体温一般不超过40°C,无神志障碍。
热痉挛 常见实验室异常为血钠、血氯降低 ,尿肌酸增高。
热衰竭 实验室检查有血细胞比容增高、低 钠、低钾、肌酐、尿素氮升高的轻度氮质 血症或肝功能异常。
特点:高热、超高热(>40℃)伴神志 障碍
热
根据患者发病机制和发病时状态将其分
(6)加强急诊抢救医疗体系功能,做到 抢救及时、准确,减少死亡。
病 例 分 享
病史:患者,男性,22岁。盛夏季节15:00在气
温32℃、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行5 km 跑步训 练过程中,离终点200 m时出现晕厥、双眼上翻 及躁动。当时测外周体温41.3 oC,血压测不到。 立即给予补液、镇静等处理,并急送我院。 人院时体温39.7℃,心率157次/min,血压109 /48 mm Hg,血氧饱和度86%,呼吸浅快,尿液 呈茶色。 入院后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7 h后即出现鼻腔、 消化道出血及大面积皮下淤斑,血小板于发病50 h后降至最低(39×109/L),肝肾功能衰竭,转氨酶 于发病68 h升至最高(ALT 2343 IU/L;AST 1617 IU/L),肌酐于发病后116 h升至最高 (289umol/L),肌酸激酶发病后19 h升至最高(10 293 IU/L)。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 △静脉输液速度:5~10分钟宜慢, 以 30~40滴/分钟为宜 △体温监护:降至38 ℃即终止降 温,但不让体温回升 △血压监护:收缩压维90mmHg
以上,以防休克 △尿量;早期快速充足补液,尿 量保持200-300ml/h. △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监测
(1)老年人:首次热浪袭击的重点对象是
老年人。老年人中特别有心血管疾病等易 患中暑者,在夏季应少外出活动,衣服薄 而宽大,经常淋浴或冷水盆浴避免利尿剂 的过度使用,特别提出的是用阿托品时要 慎重预防过度抑制出汗。
(2)孕产妇:可采取在高温期间尽力向每位孕
产妇进行一次防暑知识教育,彻底破除不通风、 不洗脸、不刷牙等旧的习俗,一旦孕产妇出现中 暑的前驱症状如四肢乏力、口渴、头昏、胸闷、 大汗、恶心等,应立即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凉 水擦身,然后急送医院救治。
中暑类型和病因不同,但基本治疗措施相同。
降温治疗:快速降温是治疗的基础,决定 患者预后。降温目标:使核心体温在10-40 分钟内迅速降至39.5℃以下,2h降至38.5℃
以下并保持。
并发症及对症治疗。
(1)环境降温:抢救现场必须通风阴凉, 应及时将患者搬入室温<20 oC的空调房间 或在室内放置冰块、井水、打开风扇等。
超高热、皮肤灼热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被认为是热射病的三大特征,再 加上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有散热机 制障碍或热负荷增加等诱因,一般不难 确诊热射病。
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引起高热伴有昏迷 的疾病相区别,如脑型疟疾、乙型脑炎、 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病、甲状腺危象、 有机磷农药中毒、肝昏迷、尿毒症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中毒性肺炎、 中毒性菌痢、抗胆碱能药物中毒、产褥 热及其它急性感染等。
帕金森病、截瘫患者。84-100%患者出汗,
热
皮肤干热、发红,直肠温度可达46.5℃。
射
皮肤灼热。病初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痫性
病
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
缩小,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
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急
性肾功能衰竭,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
24小时左右死亡。
热射病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浓缩,白细胞
(1)水、电解质代谢 :出汗是高温环境中 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 汗量的最高生理限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 量约为0.3~0.5%,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 水和失钠,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中枢神经系统:高温能引起大脑和脊 髓细胞快速死亡,继发脑局灶性出血、 水肿、颅内压增高和昏迷。初期使注意 力不集中,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 共济失调,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 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 深度昏迷。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中暑可分为以 下几种类型:
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 痛、头晕、口渴、多 汗、恶心,四肢无力
注意力不集中、动作 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 风处,补充水和盐分, 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除头晕、口渴、乏力等 以上外常有面色潮红、 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 表现。
①维持呼吸功能 ; ②维持循环功能 ; ③防治脑水肿 ; ④防治肾脏损害 ; ⑤防治肝功能损害 ; ⑥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⑦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⑧加强护理 。
诊断
高温或 烈日暴晒环 境中引起体 温调节功能 紊乱,以高 热、无汗及 中枢症状为 主的综合征。
现场急救
急诊室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置阴凉处休息
(3)室外作业、剧烈运动者:要适当调整作
业时间,要有遮阳设备,补充足量水、盐,尤 其要避免由空调状态快速进入高温环境,以防 发生意外。
(4)夏季坚持耐热锻炼ຫໍສະໝຸດ 提高耐热力。 (5)发布中暑气象条件指数预报:当日
平均气温连续3天超过30oC、空气相对湿度超 过73%时,就必然会出现中暑人群,据此,气 象台在夏季发布中暑指数。根据指数的上升或 下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急诊科 朱春芳
中暑(heat illness) 是指高温、高湿、通风 不良条件下,机体水电 解质丢失过量、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 功能衰竭而出现相关临 床表现的疾病。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 其次,高温幅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
(4)药物降温:
氯丙嗪可能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 血管,生理盐水500ml加氯丙嗪25-50mg静脉 输注,注意监测血压,也可选用糖皮质激 素。。
无论应用何种降温方法,只要待体温 降至38oC (肛温)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 但又不让体温再度回升。降温时,血压应 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并密切监测有 无心律失常出现。
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3)心血管系统 ;热射病患者常表现为高动
力循环状态,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动 过速,易引发心力衰竭;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
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
竭。
(4)呼吸系统:高热时呼吸频率增快和肺通 气量增加,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热射病 时可致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胸闷,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