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第3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第3章植物营养器官-根

侧根的发生
(2)侧根发生的位置
• 侧根在母根上发生的位置,在同一种植物上常
常是较稳定的,这是由于侧根的发生和母根的
初生木质部的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侧根的发生
• 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 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 • 在三原型、四原型等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 生木质部发生的 • 在多原型的根上,侧根是对着初生韧皮部的
• 由于侧根的位置有一定,因而在母根的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侧根常较规则地纵列成行
三、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侧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 经生长分化后形成的结构叫次生结构,这 种分裂活动使根的直径增粗和形成周皮的 生长为次生生长。(双子叶植物) 根的侧生分生组织:* 维管形成层 * 木栓形成层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由中柱鞘细胞发生,连接成环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不等速分裂,形成层环由多角形变为圆形 •等速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 次生 韧皮部,合称次生维管组织 轴向系统: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纤维等 径向系统:射线 (木射线、韧皮射线)
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形成层的发生:开始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 力而形成,以后的发生逐渐内 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向外形成大量木栓,向内形 成栓内层,木栓、栓内层与 木栓形成层合称周皮 周皮的作用:次生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
根和根系的类型
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根和根系的类型
根和根系的类型
2、根系: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
• • • • 根系的类型: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根系的分布:根系有深根系和浅根系 大多数的木本双子叶植物,主根深达10~20米 单子植物的须根系则入土较浅,如禾本科植物 的根系入土一般仅有20~30厘米 • 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范围及根量的多少,与植 物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 水分的含量等有关
种子植物的器官-根

种子植物的器官-根根种子植物的器官:种子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统称为器官。
在一般情况下,各器官皆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与生理功能。
根、茎、叶为营养器官,分别有吸收、贮藏、输导、同化作用,并皆能使植物获得营养和生长。
花、果实、种子为繁殖器官,则有保证植物种族繁衍的作用和功能。
根:根为茎向下或在土中的延伸部分,不分节与节间,不生叶、芽和花。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着、支持植物体,亦有吸收,贮藏等作用。
许多植物的根,如人参、党参等都是重要的中药。
-根的外部形态-根的变态-根的组织构造(一)根的外部形态:一般正常的根,主要有下述两种形态和类型。
1.直根:是有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
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来,因其着生于茎干基部,有一定生长部位,故又名定根。
主根通常较发达,长圆锥状,有分枝,主根的分枝为侧侧根的分枝为支根,支根的分枝为小根,小根先端部分着生有根毛,由主根、侧根、支根、小根、根毛所组成的整个根系,称为直根系。
直根系是许多双子叶植物(如大豆等)的主要外形特征之一。
2.须根:是无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间有也极不发达或在早期萎缩,代之而起的是于茎干基部,由多数纤细,且无一定着生部位的不定根所组成的须根系。
须根系是许多单子叶植物(如葱等)的主要外形特征之一,但亦有少数双子叶植物(如龙胆、徐长卿等)的根是须根系的。
(二)根的变态:种子植物的根,因种类不同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产生很多变态,常见的变态根有下列几种。
1.贮藏根:着生于地下,形体肥大,内含许多营养物质,有贮藏作用。
其主根部分常呈圆球伏(如珠子参)或连珠状(如青牛胆);侧根或不定根则常肥大呈纺锤块状(如淡竹叶)、掌状块状(如手掌参)。
2.支持根:自地上茎干基部长出而着生于地下,有支撑植物体直立的作用(如薏苡)。
3.攀援根:发生于地上茎干上,并附着于其它基物上的一些不定根,根的先端常有吸盘以维持植物上升(如常春藤)。
4.气生根:自地上茎干上长出、或发自茎干基部而悬垂于空气之中,以吸收和贮存水分,在一些植物的气生根,表面尚有菌丝层(如石斛)。
植物学3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分枝的类型
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山丁子
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长芒稗
3.2.2 茎尖的结构
1. 茎尖的分区
习惯上把位于茎的顶端较为幼嫩的部分称为茎尖。
分生区:由原生和初生分生组织构成的顶端分生组织
原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 原形成层
表皮 皮层和髓 维管柱
茎的初 生结构
伸长区:包括几个节间,开始出现初生结构。 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形成初生结构。
2.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及产生的结构 木栓形成层的起源: 皮层和韧皮薄壁细胞 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组织: 向内 栓内层 向外 木栓层
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 也分为表皮、皮层、微管柱 但不产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表皮:最外一层细胞 皮层:外皮层常形成机械组织
内皮层形成五面加厚的细胞,有通道细胞 维管柱:无形成层
顶芽
混合芽
落地生根叶 上的不定芽
3. 茎的质地 草本 木本
4. 茎的生长习性/茎的类型 直立茎 攀缘茎:卷须 如 豌豆、葡萄、黄瓜等 吸盘 如爬山虎 气生根 如常春藤等 缠绕茎 匍匐茎
直立茎 (薄荷)
缠绕茎(五爪金龙)
攀缘茎(爬山虎)
攀缘茎(野豌豆)
匍匐茎 (澎蜞菊)
5. 茎的分枝类型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 二叉分枝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外起源。
3.2.3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 表皮 2. 皮层 3. 维管柱 (1) 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初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 细胞
根的初生结构示意图
凯氏带立体结构示意图
维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植物学 根

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可以分为 以下几个部分
1.周皮:位于老根最外面的几层细胞,由木栓层、木 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2.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位于周皮之内,形成层 之外。 3.形成层:位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 4.次生木质部 5.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心
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一段称为根尖。
分为: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根毛区
根冠
根冠:根尖最先端,活的薄壁细
胞,冠状覆盖,保护根尖。
根冠区
2:分生区
分生区 :根冠 包围的顶端分 生组织,产生 新细胞,又称 生长点。
细胞 分层 现象
包括: 原 分生 组 织 :位 于前端。 初生分生组织: 位于原分生组 织后方。已经 初步分化有原 表皮、原形成 层、基本分生 组织三部分组 成。
不活动中心
原表皮是最外一层细胞,细胞为扁 平的长方形,将来分化为根的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细胞较大,呈短圆筒 形,将来进一步分化成根的皮层; 原形成层位于中央,细胞为长梭形, 直径较小,密集成束;将来分化成 根的维管组织。
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一部分补充根冠因 摩擦而脱落的细胞;而大部分经过细胞的 生长和分化;逐渐形成根的各种组织。此 区是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具有顶端 分生组织的特点。 分生区细胞一般排列紧密,细胞核大,细 胞质浓厚,具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增 生新细胞,使根、茎不断伸长。
3、维管柱(中柱)
起源于原形成层, 位于皮层以内, 包括: (1)中柱鞘、 (2)初生维管组织, 包括初生木质部和 初生韧皮部 (3)有些还有髓。
薄壁细胞
1、中柱鞘:维管组织外层,向外紧贴内皮层,一 般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
根

1. Root system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根系和根的形态特点
Embryo root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
The adventitious roots may have similar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with normal roots (定根).
一般根中央部分由木质部占据,若中 央部分不分化成木质部,就由薄壁或 厚壁组织形成髓(多原型根多如此) 多数单子叶植物和少数双子叶植物根 中都有髓存在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没有次生结构,只有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
生结构基本相似,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 * 表皮:与双子叶植物根的表皮相同。 * 皮层:与双子叶植物根的皮层相似,也分为外皮层、 皮层和内皮层。 外皮层——表皮下方的几层细胞,为薄壁细胞(小麦)或厚壁细胞 (玉米)或薄壁细胞和 厚壁细胞(水稻)。后期起保护 作用。
单子叶 植物的 须根系
双子叶 植物的 直根系
Fibrous root systems of Monocots consist of a mass of similarly sized roots.
Taproot systems of Diocots have one large primary root and many smaller branch roots
根的初Hale Waihona Puke 结构毛 茛 根 初 生 结 构
双 子 叶 植 物 根 横 切 面 的 模 式 图
柳树根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示意图
1.表皮
• 热带的兰科植物和附生 的天南星科植物的气生 根, 表皮由多层排列紧 密的死细胞组成, 称为 根被 • 保护作用, 防止水分丧 失
植物学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主要类型:
(1)无规则型 (2)不等型 (3)平列型 (4)横列型
四、叶的结构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表皮
2、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的总称。 组成: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异面叶
2. 植物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 而厚,
○ 或多茸毛。
肉质植物
角质层发达,叶肥厚多汁,在叶内有
○ 发达的薄壁组织,贮大量的水分。
1. 叶的结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
有的多
层细胞,气孔下
陷;栅栏组织多层,
海
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
织的量较多。
五、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表皮
无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都有三种 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包被着整个叶片有上表皮、下表 皮之分。
表皮通常由一层生活的细胞组成, 但也有多层细胞组成的,称为复 表皮。
1、表皮 表皮细胞
平皮切面上看是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在横切面上外 形较规则,外壁厚,常具角质,有的有腊质;一般不具叶绿体。
(3)轮生叶序 :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
三种叶 序
(五)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phyllotaxy):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2、叶镶嵌(leaf mosaic):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 态的方式排列而不重叠的现象。
(六)异形叶性:同株不同叶形的现象。 异形叶性(heterophylly):同一植株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药用植物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和习题

维管柱
初生木质部一般六原型以下
初生木质部一般为多元型
髓
一般无
一般有
相同点
均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具有根毛;均为辐射性维管束
1)表皮:单层细胞,无细胞间隙,不角质化,没有气孔,有根毛
①外皮层:一层细胞,表皮破坏后,壁增厚并栓质化,起保护作用
2)皮层②皮层薄壁组织:多层细胞。兼有吸收、运输和储藏作用
③内皮层:一层细胞,有凯氏带(横切面为凯氏点或马蹄形)和通道细胞
①中柱鞘:一层薄壁细胞,紧贴内皮层,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3)维管柱a.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②辐射维管束b.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c.髓:单子叶植物和个别双子叶植物具有
⑶侧根的形成
侧根起源于中柱鞘,为内起源,发生位置常是固定的,故侧根常在母根表面排成规律的纵行。
初生韧皮部:已被挤成颓废组织,散布于次生韧皮部与栓内层之间的某些部位
维管柱初生木质部:被保留在中心或髓与次生木质部之间的某些部位
髓:双子叶植物初生木质部一直分化至根的中央,故双子叶植物一般没有髓
根的次生结构主要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二者分别是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他们的活动如下:
次生木质部在内,次生韧皮部在外,相对排列;
2)块根:主要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如何首乌
⑵支柱根:能增强支持作用,常于茎或近基部的茎节上产生,为不定根,如薏苡
⑶攀援根:茎茎上生出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如石斛、吊兰
⑸呼吸根:根向上生长,暴露于空气中以进行呼吸,如红杉
⑹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呈须状,如浮萍、睡莲
1)全寄生植物:不含叶绿体,
⑺寄生根:寄生植物长生的,深入寄主植物的不定根如菟丝子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毛
伸长区和根毛区是根吸收力最强的部分 失去根毛的成熟区主要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四、根的初生结构
• 初生结构的概念:由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 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 生长和分化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组成的结构。
• 根毛区初生结构从横切面看从外至内可分为:
表皮 皮层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内的所有薄壁细胞都可能发生变化:或裂解形成气腔, 或细胞壁木化增厚成为厚壁的类型。
根瘤
概念 豆科植物根上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
产生 根瘤菌(细菌)由根毛侵入根的皮层内,
因根瘤菌分泌物的刺激产生大量新细胞,使皮 层部分的体积膨大和凸出,形成根瘤。
意义 具有固氮作用 。
根瘤
菌根形成、类型及定义
形成 种子植物根与真菌共生 类型 外生菌根
的根有髓 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初生木质部呈星芒状,初生韧皮部呈束状,二者
相间排列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发育方式,
原生在外,后生在内 原、后生木质部导管类型有差别
五、侧根的发生(内起源)
内起源: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
六、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内生菌根 内外生菌根
意义 具菌根的植物在没有相应的真菌存在
时,就不能正常生长或种子不能萌发
第二节 茎
一、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
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 茎除去输导和支持作用外,还有储藏和繁殖作 用。
• 茎在经济利用上是多方面的,包括食用、药用、 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 。
韧皮射线
织
木射线 次生射线
• 茎的次生结构大体可分成木材和树皮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次生结构: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形 成的结构。
包括:周皮(周皮的形成)、次生韧皮 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初生木质部
单子叶(monocot)植物根
蚕 豆 幼 根 横 切 面 的 一 部 分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 组织恢复分生能力,维管形成层最初 在每一韧皮部束的内方产生,成层条 状。
各级侧根
不定根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三、根尖的结构与发育
• 根尖 (root tip)是指根的顶端 到着生根毛的部分。主根、侧 根、不定根都具有根尖。
• 根尖从顶端自下而上可分为: • 根冠 ( Root cap ) • 分生区
(meristematic zone) • 伸长区 (elongation zone) • 成熟区 (maturation zone)
有加大吸收水分表
面积和固着作用,具 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四、根的初生结构
• 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 :
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
化而形成成熟的根,整个生长过程称之为初 生生长。
• 初生结构:由初生生长产生的组织构成了初
生结构。由外向里分别为:
•
表皮(epidermis)
2、根系包括主根(main root),侧根 (lateral branches)和不定根 (adventitious roots) 3、根系的类型: 直根系 (tap root system) 须根系 (fibrous root system) 4、根伸展的大小与地上的茎干系统成正比
胚根 主根
•
皮层(cortex)
•
维管柱(vascular cylinder)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1、表皮(epidermis)
特征:一层;细胞近长方柱形,壁薄;排列紧 密;无或有角质层(相对茎);无气孔;外壁延 伸形成大量根毛(与土壤接触面增大)等。
作用:吸收、 固着、 保护(弱)
2、皮层(cortex)
分生组织细胞,不 断进行细胞分裂,形 成根的各种结构。
3、伸长区 (elongation zone)
薄壁细胞,沿长轴 方向伸长,分裂渐止,分 化渐速,使根向前推 进到新环境,吸取更 多矿质营养。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4、成熟区
(maturation zone) 细胞停止伸长,分
化成熟,表皮产生根 毛。此区也称根毛区 (root hair zone)。
只有一层;排列紧密无间隙;有不同程度的次生壁 增厚——木质或木栓化;有凯氏带和五面增厚;有 选择透性,限制物质交流。
双子叶 凯氏带
单子叶 五面增厚
广东土牛膝根纵切
3、维管柱 (vascular cylinder)
包括: 中柱鞘(pericycle)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髓(pith)( 有或无)
1、根冠(root cap)
根冠位于根尖的最先端,覆盖于分生区之 外,根冠由生活的薄壁细胞组成。
它的外层细胞高尔基体分泌黏性物质,便 于根尖向土壤深处推进。
根冠被认为是根感受重力的部 位。根冠前端细胞中的淀粉体 (amyloplasts)有平衡石的作用。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2、分生区(P43) (meristematic zone)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根 茎 叶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第一节 根
第一节 根
• 一、根的生理功能 • 二、根与根系 • 三、根尖的结构与发育 • 四、根的初生结构 • 五、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 六、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 七、根瘤与菌根 • 八、特化的根
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所占比例大 特点:多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贮藏物质等, 分为: 外皮层 皮层基本组织 内皮层
外皮层( exodermis)
表皮下一层;排列紧密;长方形;无间隙 起保护作用
皮层基本组织( cortex ground tissue)
多层;排列疏松 有显著间隙; 贮存有机物
• 内皮层(endodermis)
一、根的生理功能
Absorb(吸收) anchor(固着) support(支持) transport(输导) synthesize(合成) store(贮存) reproduce(propagate)(繁殖) 根的应用
生活中的应用: 食用,材料,药用,观赏等
锦 屏 藤
二、根与根系
1、根常分布于地下的营养器官。更贴切地说 应该称根系。
向两侧扩展 至木质部辐 射角,和中 柱鞘细胞相 接。这些部 位的中柱鞘 细胞也恢复 分生能力, 参与维管形 成层的形成。
形成环状的形成层环 (cambium ring),此时的 输导组织像一个中央柱,随着次生织的增加, 初生韧皮部被挤毁、脱落。
出现维管射线 (vascular ray) 和周皮(periderm) 。
大豆老根横切图
射线 初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韧皮部
周皮 维管射线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周皮的形成
• 木栓形成层发生: • 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的能力,形成木栓
形成层 。 • 木栓形成层向外方分裂产生木栓 ,向内形成
少量薄壁组织,即栓内层 。 •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总称为周皮 。
单子叶(monocot)植物根
•没有外皮层之分;
•内皮层为五面增厚, 有通道细胞。
五、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 侧根:由主根、侧根或不定根所产生的 支根统称。
• 根系:植物个体全部根的总和。定根与 不定根均可以发育成根系。
• 侧根的形成位置及列数与木质部脊数相 关。
• 侧根发生的部位与过程
侧根发生部位与根的初生木质部束的关系
起源(内起源):中柱鞘细胞活动产生。
六、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中柱鞘
最外一层或多层; 保持潜在分生能力; 可产生维管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不定芽、 侧根和不定根。
初生木质部
与韧皮部相间排列; 外始式发育, 外部导管原始, 穿孔小(原生木质部), 内面进化,穿孔大; 木质部脊数相对稳定。
初生韧皮部 外始式发育;数目与木质部相对。 髓(pith) 由薄壁或厚壁细胞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