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4 百花时代的小说王蒙宗璞.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革命文学的多余人

革命文学的多余人孙犁1、生平:(1913-2002)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
1944年到延安。
1945年发表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给延安文坛带来清新之风。
1949年后进城,一直在《天津日报》工作。
2、建国后主要作品:创作有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
作品集《白洋淀纪事》(1939-1953)中、长篇小说:《铁木前传》(1955)、《风云初记》(1951-1962)1956年因重病辍笔。
1977年后,写有大量散文、评论。
3、作品分析:短篇创作:《荷花淀》、《山地回忆》等。
多是回忆追记之作。
女性形象突出。
风格清新,柔美。
《铁木前传》: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前奏,但实际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关系、情感的变化。
《风云初记》:抗日战争题材小说。
“用诗写的小说”,有抒情风格,色调明快,成功的女性人物刻画。
4、艺术风格:(荷花淀派摂)1)诗体小说的抒情风格:优雅轻盈、明快朴素。
2)对河北农村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的成功刻画。
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众多的青年作家:如刘绍棠、丛维熙等。
“河北作家群”。
5、晚年孙犁及孙犁研究:晚年孙犁的散文成就很高,影响大。
《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百花小说一、“百花时期”的小说:1、概况:1956-1957年上半年,“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学的“解冻”。
主要创作倾向:1)加强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揭示时弊,关注社会“阴暗”。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在桥梁工地上》(刘宾雁)、《改选》(李国文)等2)开掘文学中被忽视了的个人情感:《在悬崖上》(邓友梅)、《小巷深处》(陆文夫)、《美丽》(丰村)、《红豆》(宗璞)1957年夏,批判开始。
被认为是“一股创作上的逆流”。
反右-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毒草”。
?1979,《重放的鲜花》。
爱情婚姻题材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7)背景:1940年代末动荡不安的中国社会1)革命与爱情的冲突:江玫(萧素、齐虹)。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 在主流之外)【圣才出品】

第10章在主流之外一、填空题1.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________是“百花时期”引起热烈争论的作品之一。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解析】1956年9月,《人民文学》刊登了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这篇作品,在1956年底和次年年初,引发了在《文汇报》、《文艺学习》等报刊上的热烈争论。
2.《我们夫妇之间》是________的作品。
【答案】萧也牧【解析】《我们夫妇之间》是萧也牧的代表作品,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
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回复如初。
二、简答题1.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
(吉林大学2013年研)答:(1)作品简介《我们夫妇之间》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
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回复如初。
(2)《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①点破了建国初期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点破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以及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民干部之间的思想意识矛盾。
a.萧也牧发表此文的时间是1950年,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这篇小说“已酝酿了一二年,构思达数月”,可见是写作在1949年前后。
而在那个时代,革命刚刚胜利,天下甫定,由于领导干部们的地位提升,对妻子的各方面也不再满意,纷纷把自己的革命妻子换成胜利太太,制造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换妻高潮。
b.领导干部们多出身工农,而胜利太太多是出身于大户的知识分子。
所以夫妻之间在思想意识上的断层和不对等,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矛盾的情形时有发生。
而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关系甚至导致婚姻破裂也是不容漠视的事实。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第四次文代会后我国提出的文艺“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1、 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12、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青春的力量与成长的烦恼——论“百花文学”中的成长叙事(一)

青春的⼒量与成长的烦恼——论“百花⽂学”中的成长叙事(⼀)青春的⼒量与成长的烦恼——论“百花⽂学”中的成长叙事(⼀)摘要:“百花⽂学”在中国当代⽂学的舞台上只作了短暂的表演,却为我们提供了窥视~代青年知识分⼦内⼼世界的窗⼝。
从成长叙事的⾓度解读“百花⽂学”中的代表作品,可以归纳出“青春的⼒量”和“成长的烦恼”两⼤主题,从⽽能够在⽂学史有关“百花⽂学”⼲预⽣活和写⼈情⼈性的定义之外去探求作家们的创作⼼理,去追寻那个特殊年代属于青年知识分⼦的成长记忆。
关键词:百花⽂学;成长叙事;重放的鲜花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是建国后⽂学界为数不多的政策宽松期,“双百”⽅针所开启的知识界的早春天⽓给⽂坛带来了清新⾃由的空⽓,也为青年作家提供了崭露头⾓的机会,催⽣了⼀批⼲预现实、张扬个性的⽂学作品。
半个世纪以来,这些作品经历了从“⾹花”到“毒草”再到“重放的鲜花”的变迁,已逐渐沉淀为中国当代⽂学史中独特的⽂学形态。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阅读“百花⼩说”时,除了感慨⼏⼗年间中国⽂坛的沧桑巨变外,也依然能从那些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作品中感悟出⼀代知识分⼦的成长⼼理。
1979年上海⽂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多⼈作品合集《重放的鲜花》1],收⼊了“百花⽂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在当时产⽣过巨⼤影响的作品。
在⼊选的l7位作家的20篇作品(⼩说l9篇,诗歌1⾸)中不难发现,绝⼤部分⼩说的主⼈公都是青年知识分⼦,⽽创作这些⼩说的作家也多是⼆⼗⼏岁的年轻⼈。
这些在⽂学史教科书中被认为是⼤胆⼲预⽣活和反映⼈情⼈性的作品,作为对现实政治和社会⽣活中具体问题的揭露以及对建国后⽂学创作⽇趋公式化、概念化的反动,具有社会学和⽂学史的特殊意义。
但这些带有鲜明主体倾向和情感体验的作品,却不单单是⼀个时代与社会环境使然的创作,也同样是这个时代知识分⼦⼼灵的⼀⾯镜⼦和成长的⼀道掠影。
因此,我们就有可能也有必要从成长叙事的⾓度去孵读“百花⽂学”,去追寻那个特殊年代属于青年知识分⼦的成长记忆。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答案

多选题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有(ABCDE)a 反对国粹主义b 批判迷信落后思想c 反对封建礼教d 揭示国民性的弱点e 对欧化绅士的批判具有散文化诗化风格的小说有(BCD)a 朱自清《荷塘月色》b 沈从文的《边城》c 萧红的《小城三月》d 孙犁的《荷花淀》e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下列属于洪深所编导或创作的剧本有(ABE)a 《五奎桥》b 《赵阎王》c 《丽人行》d 《回春之曲》e 《少奶奶的扇子》下列均属于创造社作家的有(ABD)a 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b 田汉、郁达夫、穆木天c 郭沫若、张资平、冯至d 郭沫若、田汉、张资平e 郁达夫、许地山、田汉下列属于“湖畔诗人”的有(ADE)a 冯雪峰b 穆旦c 徐志摩d 汪静之e 应修人郭沫若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有(ABE)a 《叶罗提之墓》b 《残春》c 《蚀》三部曲d 《沉沦》e 《喀尔美罗姑娘》决定30年文学基本面貌的,较为重大的论争有(ACE)a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b “唯政治倾向”和“非政治倾向”的讨论c “文艺自由”d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e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陈白尘作品中的“讽刺喜剧”有(BCDE)b 《乱世男女》c 《未婚夫妻》d 《禁止小便》e 《升官图》20世纪30年代崛起于诗坛,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著称,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家有(ACD)a 艾青b 殷夫c 田间d 臧克家e 李广田2.104.0台湾光复之后大陆作家来到台湾的有(ABD)a 台静农b 梁实秋c 林海音d 胡秋原e 张我军鲁迅的小说集有(ADE)a 《呐喊》b 《野草》c 《朝花夕拾》d 《彷徨》e 《故事新编》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BCDE)a 旁征博引b 舒展自如,娓娓而谈c 平和冲淡,恬适淡远d 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e 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实苦涩19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收录了(ABC)a 《银灰色的死》b 《沉沦》c 《南迁》d 《春风沉醉的晚上》e 《屐痕处处》30年代文学创作具有的特点有(ABCD)a 剖析中国社会b 探究人生c 长篇小说形式日趋成熟d 现代主义崭露头角e 言情武侠小说盛行徐志摩诗集有(ABCD)b 《翡冷翠的一夜》c 《猛虎集》d 《云游集》e 《再别康桥》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ABCD)a 是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和批判者b 将西方语言的特点有机地融入日常语c 讽刺与抒情相渗透d 幽默以悲喜剧相交融e 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子夜》反映的中国社会内容有(ABE)a 民族斗争b 阶级斗争c 兄弟之争d 家庭之争e 农民暴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的内容是(CDE)a 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b 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c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d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e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BC)a 赵树理b 徐訏c 无名氏d 路翎e 张天翼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是(ABCDE)a 力图反映出“一·二八”以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面貌b 全书分上下两部c 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激荡下的摸索挣扎d 史诗般地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重大的历史变迁e 是路翎代表作金庸的武侠小说被称为代表着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属于他的作品有(AD)a 《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b 《龙虎斗京华》、《十二金钱镖》c 《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d 《天龙八部》、《鹿鼎记》e 《城南旧事》《夜行货车》张中行创作散文“三话”包括(ABC)a 1986年出版《负暄琐话》b 1990年出版《负暄续话》c 1994年出版《负暄三话》d 《负暄琐话·尾声》e 《负暄琐话·小引》50—70年代香港文学以大陆生活为题材,以怀旧为主题的代表作张爱玲代表作有(AD)a 《秧歌》b 《太阳下的街》c 《时与光》d 《赤地之恋》e 《酒徒》下列均属于新时期“伤痕小说”的作品是(ACDE)a 《伤痕》b 《乔厂长上任记》c 《班主任》d 《大墙下的红玉兰》e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三突出”创作原则指的是(ABC)a 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b 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c 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d 突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e 突出人物典型性、独创性秦牧的散文艺术特色表现在(ABCD)a 纵横联想,能放善收b 文笔生动,声情并茂c 色彩斑斓、妙趣横生d 富有情趣、引人入胜e 将历史和现实交织下列是台湾作家余光中诗歌作品有(ABD)a 《舟子的悲歌》b 《蓝色的羽毛》c 《听听那冷雨》d 《白玉苦瓜》e 《青青边愁》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在文体风格上呈现出(ABE)a 充满着壮美之气势b 诗化小说的倾向c 戏剧化小说的倾向d 传记体小说的倾向e 激越奔放的阳刚之美第三代诗人真正具有创作实绩并且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流派”或“群落”主要有:(ABD)a “北京诗群”b “四川诗群”c “地下诗人”d “他们诗群”e “朦胧诗人”1956年“双百方针”之后称为“百花文学”的作品有:(ABCDE)a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b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c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d 宗璞的《红豆》e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三毛的散文以经历的独特性和探险性取胜,她的作品有(DE)a 《柏克莱精神》b 《听听那冷雨》c 《细雨灯花落》d 《雨季不再来》e 《撒哈拉的故事》对沙叶新的《陈毅市长》描述正确的有(ACD)a 结构就是他自己所谓的“冰糖葫芦式”的戏剧形式b 塑造得鲜明生动、真实丰满革命家贺龙的形象c 塑造得鲜明生动、真实丰满革命家陈毅的形象d 截取了陈毅担任上海市长后的十个生活横断面突出主人公的个性e 十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下列全是郭沫若从1941年12月到1943年4月期间创作历史剧的选项有(AB)a 《南冠草》《棠棣之花》b 《孔雀胆》《虎符》c 《王昭君》《屈原》d 《高渐离》《聂莹》e 《卓文君》《王昭君》茹志鹃1958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百合花》具有(ABCE)a 小处落笔,前呼后应b 精巧严密地结构布局c 以小见大地构思全篇d 场面宏大的史诗风格e 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其影响下产生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文章有(ABD)a 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b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c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d 钟惦斐《电影的锣鼓》e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郁达夫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的作品有(ACD)a 《薄奠》b 《沉沦》c 《采石矶》d 《春风沉醉的晚上》e 《达夫游记》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篇目有(ABC)a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b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 《小丫扛大旗》d 《把一切献给党》e 《本报内部消息》孙犁的小说美的特质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在(ACDE)a 抗战生活为题材,没有金戈铁马的厮杀的场面b 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c 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d 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e 具有散文的韵味,充溢着既深沉又明丽的诗的情调贾平凹深入商州地区,写了一组“商州系列”中长篇小说,包括有(ABCE)a 《天狗》b 《浮躁》c 《腊月·正月》d 《废都》e 《小月前本》贺敬之《放歌集》中的作品有(ABCDE)a 《三门峡歌》b 《放声歌唱》c 《东风万里》d 《桂林山水歌》e 《西去列车的窗口》。
大二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30年代的文学论争1.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左翼作家鲁迅等与新月派梁实秋。
3.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争瞿秋白与茅盾、鲁迅等。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左翼作家鲁迅、瞿秋白等与“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5.京派与海派之争论争焦点: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
二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从事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是左联的奋斗目标。
代表人物有鲁迅。
出版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
它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积极提倡和实践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 代表:丁玲《莎菲女士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表现典妻风习的残忍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运)3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代表:叶紫《丰收》、张天翼(左联优秀讽刺小说家)《华威先生》4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艺术特点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要是针对有缺陷的人,是讽刺的,而非幽默;是批判的而非自嘲;是战斗的而非调侃。
是一种较纯粹的喜剧。
三“革命+恋爱”模式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胡也频《到莫斯科去》、丁玲《韦护》、白薇《炸弹与征鸟》、巴金《灭亡》、茅盾《蚀》四京派新感觉派海派1京派: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艺术特点: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照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
京派的创作既具有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又与社会时代冲突保持距离。
代表作家:沈从文(《边城》)、萧乾、芦焚2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活跃于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的现代主义流派。
艺术特点: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
代表作家:穆时英(《公墓》)、刘呐鸥、施蛰存3 海派:海派小说是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学流派。
特点:写都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大都市中人的变态和堕落,热衷于描写男女情爱欲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 zdl第4章 “百花”文学.

三、大时代的小故事
革命的阶级情感——个人情感 50年代初《我们夫妇之间》《“洼地”上的战
役》,56年后《小巷深处》《在悬崖上》《西 苑草》《红豆》等,黄秋耘《谈“爱情”》
宗璞
三、大时代的小故事
十七年文本祛除爱情的原因:语境、阶级叙事
中性别只是符号,描述个体的情感欲望不符合 意识形态审美要求;但作家关注生活的自觉、 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促进 此类文本的发展。 叙事特点:情感作为基本的叙事动力:李威伦 《爱情》;女性角色被突出: 第一人 称叙事人出现 仍然反映两条路线的斗争《在悬崖上》《红 豆》、仍以对感情和欲望的克制为美德
1、产生于宽松的环境 2、涉及延安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青 年的思想动向,小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党 员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3、启蒙热情,相信延安可以重建文学 批判现实的权力“务求尽可能消除黑暗”— —除了批评以外更多的是斗争,希望通过斗 争实现理想社会
“百花”文学与“延安杂文”的对照
“百花”文学与“问题小说”的对照
2、内容层面
青年人对社会的压抑制度的束缚最敏感, “问题小说”的作者关心包括家庭问题,婚姻 问题,劳工问题,妇女问题等反映社会制度诸 多矛盾的问题 ——青少年时期接受了政治信仰,理想与 现实之间的裂痕,体制中的不完善,上级领导 的官僚作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矛盾成为小说 题材。
“百花”文学的出现迎合批评的要求 《人民文学》(1956、4)秦兆阳“我们期待
这样尖锐提出问题的,批评性和讽刺性的特写 已经很久了”,大力倡导“侦察兵式的特写”
三、作品例析
《在桥梁工地上》:没有改善过程也看不到改
善希望“春风啊,你几时才能吹进这个办公室 呢” 。 《本报内部消息》:经历改善过程但对改善表 示忧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经历改善过程看到 改善希望。 《改选》:没有改善过程但看到改善希望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医院中》比较: 情节、人物、叙事眼光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4 百花时代的小说王蒙、宗璞

王蒙: 假使》其中主要的两句是这样的: 王蒙:《假使》其中主要的两句是这样的: 假使我是一只老虎, 假使我是一只老虎, 我要把富人吃掉. 我要把富人吃掉.
在创作上,1953年,王蒙才19岁就创作了长篇小 在创作上,1953年 王蒙才19岁就创作了长篇小 19 青春万岁》 1956年王蒙发表 年王蒙发表《 说《青春万岁》.1956年王蒙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 轻人》 轻人》.
小说的深层也表现了作者的这样一个怀疑,一 小说的深层也表现了作者的这样一个怀疑, 个令他迷惑的问题, 个令他迷惑的问题,就是认识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 关系. 关系.
"文学是对青春的牵挂,是对老化的拒绝.""作 文学是对青春的牵挂,是对老化的拒绝.""作 文学是对青春的牵挂 为同样的青年,作者对林震二十四个同情,作为干部, 为同样的青年,作者对林震二十四个同情,作为干部, 作为已经执政的共产党党员,如果在工作中生活中, 作为已经执政的共产党党员,如果在工作中生活中, 作者只能把林震看做小儿科,爱莫能助, 作者只能把林震看做小儿科,爱莫能助,却又为之长 太息以掩涕.林震说什么党是心脏, 太息以掩涕.林震说什么党是心脏,心脏里不能有尘 所以党的机关不能有缺点.笑话! 土,所以党的机关不能有缺点.笑话!这样的天真烂漫 或者幼稚可笑,这样的十足废话毫无意义, 或者幼稚可笑,这样的十足废话毫无意义,作者写的 时候未必不明白.然而,这是愿望啊,和长生不老, 时候未必不明白.然而,这是愿望啊,和长生不老, 心想事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海枯石烂, 心想事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海枯石烂,气冲霄 汉一样是我们的愿望啊. 汉一样是我们的愿望啊."
1956年 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王蒙的《组织 人民文学》发表了王蒙的《 部新来的青年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后, 部新来的青年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后,文坛上 出现了一批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探索性的作品. 出现了一批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探索性的作品.主要 有刘绍棠《田野落霞》 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 有刘绍棠《田野落霞》,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 灰色的帆篷》 李易《办公室主任》 秦兆阳《 《灰色的帆篷》,李易《办公室主任》,秦兆阳《沉 宗璞《红豆》 陆文夫《小巷深处》 默》,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 在悬崖上》 诗歌有郭小川《一个和八个》 《在悬崖上》;诗歌有郭小川《一个和八个》,流沙 草木篇》 岳野的话剧《同甘共苦》 海默《 河《草木篇》,岳野的话剧《同甘共苦》,海默《洞 箫横吹》 还有杂文和特写等. 箫横吹》.还有杂文和特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分析
《组织部来了年轻人》一直被认为是在批判官 僚主义;除了这个意思外,这个小说还有没有其他 的理解?如果不是批判官僚主义,是否有其他意思; 或者既批判了官僚主义,还有其他的意思?
如果作者王蒙的立场与林震有距离,作者的立场 不等于林震的立场,这个小说就复杂了。最大的可能 是:作者的立场既不站在林震一边,也不站在刘世吾 一边,应当说,他既不满意刘世吾、韩常新革命意志 衰退,他们的疲塌、油滑,同时也不满意林震过于单 纯和幼稚。
在创作上,1953年,王蒙才19岁就创作了长篇小 说《青春万岁》。1956年王蒙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 轻人》。
毛泽东:王蒙我不认识,也不是我的儿女亲家, 但是对他的批评我就不服。比如说北京没有官僚主义。 中央出过王明,说自己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百分 之九十就不行?北京就没有官僚主义?反官僚主义我 就支持。王蒙有文才,有希望。他说:小说有缺点, 正面人物写得不好。对缺点要批评,一保护,二批评, 不是一棍子打死。
第三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1928年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西 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 人清华大学外文系。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 等刊物编辑。1981年调到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 究室。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蜗 居》、《我是谁》,中篇小说《三生石》。
王蒙:“现在一切明白了,如果我与她(崔瑞芳) 一样,如果我没有那么多离奇的文学式的忏悔,如果 我没有一套实为极左的观念、习惯与思维定势,如果 不是我自己见竿就爬,疯狂检讨,东拉西扯,啥都认 下来,根本绝对不可能把我打成右派。说王蒙自己把 自己打成右派,毫不过分。”
王蒙戴上右派的帽子以后,被下放到北京郊区劳动 改造,共5年。1962年摘帽,摘帽后,调到北京师范学 院中文系教现代文学。1963年王蒙主动要求去边疆劳 动锻炼,于是去新疆,共15年,其中8年在伊犁。1979 年平反,全家迁往北京。他86至89年担任文化部长, 还一直是中央委员。
二、《红豆》分析 1、思想解放背景下的爱情叙事
1956年黄秋耘在《谈爱情》一文中对建国后的爱 情描写有一个总结,他说,这一时期的爱情小说“大 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①见面就谈发明创造式的爱情; ②扭扭捏捏,一笑就走式的爱情;③‘我问你一个问 题:你爱我不?’式的爱情;④由于工作需要而屡误 佳期式的爱情;⑤三过家门而不入式的爱情……就连 这样缺乏爱情的爱情描写,也往往是为了调剂作品的 枯燥,作为‘水分’而加上去的,与整个作品的艺术 构成并无深切的有机的联系。”
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王蒙的《组织 部新来的青年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后,文坛上 出现了一批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探索性的作品。主要 有刘绍棠《田野落霞》,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 《灰色的帆篷》、李易《办公室主任》,秦兆阳《沉 默》,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 《在悬崖上》;诗歌有郭小川《一个和八个》,流沙 河《草木篇》,岳野的话剧《同甘共苦》、海默《洞 箫横吹》。还有杂文和特写等。
小说的深层也表现了作者的这样一个怀疑,一 个令他迷惑的问题,就是认识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 关系。
“文学是对青春的牵挂,是对老化的拒绝。”“作 为同样的青年,作者对林震二十四个同情,作为干部, 作为已经执政的共产党党员,如果在工作中生活中, 作者只能把林震看做小儿科、爱莫能助,却又为之长 太息以掩涕。林震说什么党是心脏,心脏里不能有尘 土,所以党的机关不能有缺点。笑话!这样的天真烂漫 或者幼稚可笑,这样的十足废话毫无意义,作者写的 时候未必不明白。然而,这是愿望啊,和长生不老, 心想事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海枯石烂、气冲霄 汉一样是我们的愿望啊。”
2、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红豆》的思想倾向
《红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作者对江 玫、齐虹爱情的态度。江玫、齐虹之间有一条鲜明的 阶级界限。那么这个爱情是否超越了政治和阶级的界 限?
1957年的下半年,反右运动开始,百花时代出现的 一批青年作家很多都成了右派。王蒙、刘绍棠、刘宾雁、 邓友梅、从维熙、陆文夫、高晓声、方之等。
直到新时期,这批作家才重新崛起。新时期,这批 作家曾被称为“五七族”,称为“复出的作家群”。新 时期有一个出版社把百花时代的小说重新结集出版,名 为的“重放的鲜花”。
刘宾雁,1925年出生在哈尔滨。1905年在美国去 世。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在《中国青年 报》发表文章批评上海市委压制言论自由,被毛泽东 指为“企图制造混乱”,被打成右派。1980年被平反, 担任《人民日报》记者。此后以犀利的文笔大胆地揭 露社会阴暗面和敏感问题,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记者和 作家。1979年发表报告文学《人妖之间》轰动全国。
《在桥梁工地上》1956年发表。在编者按中, 《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秦兆阳对这个作品 给予高度评价;说:“我们期待这样尖锐提出问题, 批评性和讽刺性的”,“像侦察兵一样、勇敢地去探 索现实生活里的问题”的作品,已经很久了。
但稍后就有人对这个作品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指出:这个作品不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用马 克思主义观点看待生活,而是以“干预生活”为名 肆意污蔑党和新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卫中 主讲
第三章 “百花时代”的小说
第一节 概述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思 想解放的局面。这个时期小说有两个主要题材:一个 是干预生活,另一个是反映日常生活和爱情的题材。
1956年《人民文学》第4期刊出刘宾雁的特写 《在桥梁工地上》,后来《人民文学》又发表了刘宾 雁的《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产生了非常大的反 响。
第二节 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生平与创作
1948年,王蒙才14岁就参加了共产党,全国解放 后成了专职团干部。在创作上,1953年,王蒙才19岁 就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反右运动中,被打 成右派。
王蒙:《假使》其中主要的两句是这样的:
假使我是一只老虎, 我要把富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