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研室简介

合集下载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3L01B 学分数:5 周学时:5总学时:85 学时分配:理论85 开课学期:3.2开课学院:医学院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基础医学课程及诊断学修读之后网络课程地址: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内科学教研室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

通过内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并培养学生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

其中的实践环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通过见习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提高内科学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诊查病人的能力。

通过临床见习和门诊见习来完成,掌握完整病历的书写,培养独立观察和诊治病人的工作能力,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全面培养医学生医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续上表:基本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及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严重程度的分级。

内科学教研室简介共30页文档

内科学教研室简介共30页文档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内科学教研室简介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五年制内科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简介(Internal Medicine)(Innere Medizin)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1.总学时数5年制:140学时,7.5学分7年制:248学时,12学分2.理论学时数5年制:100学时7年制: 96学时3.见习学时数:5年制: 40学时7年制:152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内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贫血、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中毒。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病因、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胃炎、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3.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断要点,熟悉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气胸、梅毒性心血管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O中毒。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的课程。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中医学内科教研室》课件

《中医学内科教研室》课件

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03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科研工作与学术交流合作
01
02
03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创 新性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和创新能力。
推进学术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与合作,引进先进的学术 思想和研究成果,提高学 术水平和影响力。
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临床实习基地等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教学法
01
通过引入真实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 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模拟教学法
03
利用模拟设备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 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应
实践操作
通过模拟病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 体验临床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内 科疾病的认识。
课程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 问题、参与讨论等,作为平时成绩的 依据。
期末考试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 予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与测验
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课 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反馈与改进
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 掌握情况。
03
中医学内科教研室研究成果
研究领域与方向
心血管疾病
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及预防措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是黑龙江省培养高(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是黑龙江省培养高(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是黑龙江省培养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实用性人才的基地。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胃肠病科研组于2003年被确立为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现有教师6人,其中正高职3人,副高职2人,初级1人,硕士学位5人。

近二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员。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机构李铁男,男,1954年3月生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

1978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院长。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黑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首届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佳木斯市科协医药科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佳木斯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佳木斯首届“十佳”名中医。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及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病证的临床和疗效机理研究。

李季委,男,1963年12月生人,教授,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及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研究。

刘士英,男,1950年12月生人,中共党员,教授。

199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班,并获得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及临床。

董选,男,1949年11月生人,中共党员,教授。

1976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

1986年辽宁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

中华医学会伤寒学会会员,河北中医药杂志特约通讯员。

赵敏,女,1968年2月生人,副教授。

199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专业。

并于当年分配到佳木斯市中医院工作,2002年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赵旭,女,1980年8月生人,中共党员,助教。

2004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中医学科。

内科教研室工作总结_内科教研室个人工作总结

内科教研室工作总结_内科教研室个人工作总结

内科教研室工作总结_内科教研室个人工作总结本人在内科教研室工作已有两个年头,这两年来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多的提升和锻炼。

在这里,我想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

一、教学方面作为内科教研室的一名教师,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我在这方面表现比较出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注重临床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病例分析、病理修订、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我力求鲜活生动,与时俱进,注重案例、病例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内科学的乐趣和价值。

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扎实的师德修养。

二、科研方面内科教研室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科研,这也是我工作中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方面。

近两年来,我主持了一项省级科研项目,并参与了多项区、市级项目的研究。

在科研工作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研究方向,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力求取得可靠的数据和实际应用效果。

同时,我也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三、管理方面作为内科教研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管理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在这方面,我认为我做的还不够好,需要不断改进。

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我也与其他老师积极沟通、协作,为内科教研室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是,我也意识到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深入和专业化。

总之,回顾这两年来的内科教研室工作,我感到自豪和收获满满,但也感到工作压力和不足。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为内科教研室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科教研室简介(精)

内科教研室简介(精)

内科教研室简介(精)内科学教研室简介我院于1961年设立大内科,1983年4月设立内科,自1973年即承担了潍坊医学院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工作,至今已有近40年。

为了适应医疗教学的要求和发展,我院于202X年7月成立内科学教研室,并接受潍坊医学院大四学生。

内科学教研室下设心内一科,心内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肿瘤一科和肿瘤二科八个病区九个专业。

擅长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周边地区处领先水平,为我院的发展和本地区人民健康做出突出贡献。

同时承担了基层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成为本地区专业实习,进修基地,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医生。

内科学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成果,始终保持知识点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教学与临床结合紧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对所学课程掌握吸收更为深入、透彻。

为了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临床思维、系统思考和处理病例的实际能力,教研室组织内科各病区主任和高年资教师,利用一学期时间,建立了内科学试题库,考查目标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难、中、易题目比例均衡,每题均有标准答案,难题还有题解,为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还有部分英文题目,真正做到教考分离。

目前,内科学教研室针对教学方法不断改革,课堂上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研室主任任洪涛教授的带领下各病区的教学、科研、医疗均取得很大进步。

内科学课程作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具有雄厚的教学实力和人才资源,这是一个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的集体。

内科学教研室现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学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队伍。

内科学教研室有教授7人(8%,副教授25人(30%,讲师41人(50%;其中硕士研究生14人,本科57人。

开设床位255张。

业务院长荆汝泉,曹耀金,刘建敏被评为潍坊名医(附证书。

心内一科,消化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分别被评为教学先进科室,李丹波副主任医师,严汝萍副主任医师,杜心佳副主任医师,高梅,孙静,聂淑惠,王寿梅等被授予先进教学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科研论文:3年共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科研论
文 230篇,其中国家级杂志113篇、SCI收录6篇。
2. 科研课题: 3年共获各类科研课题34项。 3. 科研获奖: 3年共获省级科研奖共37项。
4. 教材编写:在五所高校联合出版的《内科学》中李
为民教授任副主编,风湿科张志毅教授任编委。
教学与办公条件
刘兴汉教授19791990年任内科教研室 副主任
朱权教授19831995年任内科教研 室副主任
教研室结构与职责
教研室主任:二级学科主任担任 教研室副主任:三级学科主任(或副主任)担

主任:李为民 副主任:周晋、解汝娟、刘晓民(内分泌) 、
霍建民、刘晓民 (呼吸)
秘书、教学辅助人员: 2~3人
教研室主任:负责内科学教研室整体工作
教研室副主任:2人负责教学管理
1人负责医疗
1人负责科研
1人负责继续教育、研究
生工作
秘书及教学辅助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学科构成及教师队伍
教师 82 人。 七个学科,十个病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
血液风湿科、泌尿内科、血液透析中心、内分 泌科、心血管内科一病房、二病房、三病房、 CCU)。
•现有硕士生导师30人 •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 •现有七年制导师14人 •自招收研究生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68人 •自招收研究生以来培养博士研究生73人 •已毕业七年制研究生6期、共计49人
内科学教研室博士生导师
著名血液病学专家、 博士生导师周晋教授
著名心血管专家、博 士生导师李为民教授
著名心血管专家、博 士生导师傅世英教授
内科学教研室 简介
发展简史
一九五六年根据哈医大教学任务的需要,哈医大内科学院和哈
医大外科学院合并,组成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并设医学一系。
内科设内科基础教研组和内科学教研组,分别由关继仁副教授、 付世英副教授任两个教研组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工作。随着
教学组织的建立,各教研组重点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秩 序。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拟订教学计划,讲课提纲,实习指导, 辅导及考试计划。历经47年的奋斗与努力,目前内科学教研室已 发展成了一个学科门类齐全,装备精良,学术水平较高,在国内 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医、教、研基地。
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剂能比赛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课间实习
每周一次的心内科会诊教学
继续教育
1、新教师轮科制度 2、研究生轮科制度 3、本科生与七年制第二课堂的开展 4、素质教育 5、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的教师岗前
培训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组织临床知识竞赛
教师培养
• 1、人才培养有计划; • 2、鼓励支持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读取学位后
历届教研室主任及部分副主任
李为民教授1999至今任内科 教研室主任。
傅世英教授19561984年任内科教研 室主任
黄永麟教授1984-1994 年任内科教研室主任
张鹏教授1994-1999 年任内科教研室主 任
关继仁教授1956-1981 年任内科教研室副主 任
李忠风教授1956-1979 年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继续留院工作; • 3、向国内外派送研修人员; • 4、外语水平提高措施; • 5、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教授以及各科出国人 • 员回国讲学; • 6、注意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与提拔。
工作获奖
(一)、历年被评为校、院优秀教研室;
(二)、学校、学院优秀教师:19人次(3年)
(三)、校、院教学先进个人: 11人次(3年)
进修员管理
每年接收2批进修员,共60-100人 进修员可以根据志愿选择轮转学科或定科学习。 进修员每周安排三级学科主任讲座,进修结束
后考核,上报学院。
教学制度
• 1、新授课教师试讲制度; • 2、教学查房制度; • 3、集体备课制度及听课记录制度; • 4、同行评议制度; • 5、教案管理制度; • 6、授课提醒制度。
(四)、在全院及全校多媒体大赛中内科选手
连续2届获奖(二等奖、三等奖)。
教学查房

英语查房
研究生管理制度
1、每年根据学校、学院要求组织博士、硕士研究生考
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结果上报学院; 2、导师对研究生的工作动态进行考核; 3、 教研室根据三级学科情况安排研究生轮科工作,并 进行考核。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教学法活动
每月由教研室组织教学法活动:包括对教学改革的探
讨、授课内容的更新研究、 新教师试讲、集体备课、 多媒体教学的思路及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的研究等 内容,作到有组织、有记录、有落实。
三级学科根据本学科情况开展教学法活动。
集体备课
新教师试讲
教学改革
1、学年有教学改革措施、计划 2、提高教学水平尤其是多媒体教学
与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 3、考试制度的改革 4、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5、提倡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模式 6、坚持会诊教学、密切结合临床
职称构成
教授25人,副教授23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
20% 22%
28%
教授
副教授
31%
讲师
助教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15% 32%
7% 4% 4% 39%
20-35 35-40 40-45 45-50 50-60 60以上
教师队伍学历
12% 0%
博士
硕士
29%
本科
59%
本科以下
学术地位

中华医学会学 省 医 学 会 省医学会副主
学院及学校基本实现网络化,学科之间实现资 源共享。
5、实验室:学院二、三级学科之间实验室资
源共享。
教学任务
• 年均教学轨道:18-20个; • 年均教学时数:3700-4300学时;
理论课 :700-800学时; 实习 : 3000-3500学时; • 主要课程:内科学基础(诊断学)
内科学
研究生工作情况
著名心血管专家、博 士生导师黄永麟教授
心血管病专家、博士 生导师孟繁超
心血管病专家、博 士生导师王桂照
呼吸科专家、博士 生导师石玉枝
心血管病专家、博士 生导师刘凤岐
内分泌专家、博士 生导师阴慧清
消化科专家、博士 生导师刘铁夫
心血管病专家、博 士生导师富路
心血管病专家、博 士生导师曲秀芬
内分泌专家、博士生 导师刘晓民
1、教研室:办公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2、三级学科:均有示教室。 3、教学经费:每年由学院下拨教学经费,教
研室为三级学科下拨部分教学经费,基本可以 满足临床教学需要,对于二、三级学科教学基 本建设资金根据情况随时上报学院,根据实际 情况由学院下拨。
3、档案管理:实行制度化、微机化、规范化 4、教学基本建设情况:目前二、三级学科与
5
7
12
教学科研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工作。 要求三级学科每年都有教学科研立项、有教学
论文、教学成果
1. 教学论文: 3年共发表有影响力的教学论文9
篇。
2. 教学课题: 3年共获教学课题8项。 3.教学成果获奖: 3年共获教学成果8项。
医学科研
要求每位教师每年都要有省级以上,影响因子较高的 科研论文发表,并积极争取科研立项,参与教材编写。
会 会 委员
主任委员
任委员及委员


核心期刊 主编、编委
人 黄永麟 孟繁超
员 李为民 周晋
姓 刘晓民 石玉枝

石玉枝 刘铁夫 李为民 刘晓民 周晋
解汝娟 刘丽敏 霍建民 曲秀芬 富路 刘晓民 张志毅
黄永麟 孟繁超 刘铁 夫 李为民 周 晋 解汝娟 刘晓民 石玉枝 刘黎 敏 曲秀芬 富 路 张志毅

计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