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质的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植物生长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植物生长环境是指植物所生长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性质、营养供应、水分和光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生长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因素。
影响因素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植物所处的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着气温、日照强度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大豆为例,对于地理位置位于高纬度的地区,夏季阳光较充足,有利于大豆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进而增加了产量和改善了品质。
影响因素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光照、温度、降水和湿度等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代谢过程。
例如,棉花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适度的降水,这样有利于植株充分吸收养分,促进纤维素合成,提高棉球的产量和品质。
影响因素三:土壤性质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肥料供应和土壤通气性等因素。
优质的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产量和品质具有直接影响。
例如,黄瓜适宜生长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适度的湿度和富含有机质的营养成分。
这些因素有助于植株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黄瓜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影响因素四:水分和养分供应水分和养分供应是植物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的重要前提。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然后通过导管在植株内部运输和利用。
适当的灌溉和肥料施用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植物的吸收和转化。
例如,在葡萄栽培中,水分和养分供应管理的合理配置,可以使葡萄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果实膨大和糖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影响因素五:光照条件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例如,高光照对于水稻的抽穗和籽粒充实十分关键,因而光照不足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解决方案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解决方案第一章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概述 (2)1.1 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3)1.2 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因素 (3)1.2.1 品种因素 (3)1.2.2 土壤因素 (3)1.2.3 气候因素 (3)1.2.4 肥料因素 (3)1.2.5 病虫害因素 (3)1.2.6 农业技术因素 (4)1.2.7 市场因素 (4)第二章种质资源优化 (4)2.1 良种选育 (4)2.2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4)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5)3.1 土壤肥力提升 (5)3.1.1 科学施肥 (5)3.1.2 平衡土壤酸碱度 (5)3.1.3 土壤微生物调控 (5)3.2 土壤结构调整 (5)3.2.1 深耕深松 (5)3.2.2 覆盖作物残体 (5)3.2.3 轮作与间作 (6)3.3 土壤污染治理 (6)3.3.1 防止污染源进入土壤 (6)3.3.2 土壤污染修复 (6)3.3.3 植被恢复与重建 (6)第四章水肥一体化技术 (6)4.1 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6)4.2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7)第五章作物病虫害防治 (7)5.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7)5.1.1 监测体系建设 (7)5.1.2 预警机制 (8)5.2 生物防治方法 (8)5.2.1 天敌利用 (8)5.2.2 生物农药 (8)5.3 化学防治方法 (8)5.3.1 选择性农药 (8)5.3.2 抗性治理 (9)第六章农业气象条件优化 (9)6.1 气象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6.1.1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6.1.2 光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6.1.3 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6.1.4 风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6.2 气象灾害的防御与应对 (9)6.2.1 防御干旱 (10)6.2.2 防御洪涝 (10)6.2.3 防御低温冻害 (10)6.2.4 防御高温热害 (10)第七章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10)7.1 栽培模式选择 (10)7.1.1 因地制宜选择栽培模式 (10)7.1.2 综合考虑作物特性选择栽培模式 (11)7.1.3 优化作物布局,实现轮作与间作 (11)7.2 栽培技术要点 (11)7.2.1 种子处理 (11)7.2.2 土壤管理 (11)7.2.3 水分管理 (11)7.2.4 病虫害防治 (11)7.2.5 作物修剪与调整 (11)7.3 管理措施优化 (11)7.3.1 调整种植密度 (11)7.3.2 优化施肥方案 (11)7.3.3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12)7.3.4 强化病虫害防治 (12)7.3.5 优化栽培技术体系 (12)第八章农业投入品选择与应用 (12)8.1 肥料的选择与应用 (12)8.1.1 肥料选择原则 (12)8.1.2 肥料应用方法 (12)8.2 农药的选择与应用 (13)8.2.1 农药选择原则 (13)8.2.2 农药应用方法 (13)第九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9.1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3)9.2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14)第十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4)10.1 农业信息化建设 (14)10.2 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10.3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5)第一章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概述1.1 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作物产量与品质是农业生产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重点讲义资料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生长是指植物细胞的增大与增多,是植物体或某一器官体积和重量增加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指作物从营养器官阶段转到生殖生长的质变过程。
由于细胞有序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结构和机能的细胞、组织、器官。
生长和发育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一、作物的一生(一)作物的生育期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的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如棉花一般将出苗至开始吐絮的天数作为生育期。
经常采用育苗移栽的作物,如水稻、甘薯、烟草等,通常还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秧田)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
对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麻类作物、牧草、绿肥、甘蔗、甜菜等,生育期是指出苗到产品适宜收获期的总天数。
(二)作物的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目前,各种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方法尚未完全统一。
几种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如下:禾谷类出苗期,分蘖期,拨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豆类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棉花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油菜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黄、红麻出苗期,苗期,现蕾期,开花结果期,工艺成熟期,种子成熟期甘薯出苗期,采苗期,栽插期,还苗期,分枝期,封垄期,落黄期,收获期马铃薯出苗期,现蕾开花期,结薯期,成熟期,收获期甘蔗萌芽期,苗期, 分蘖期,蔗茎伸长期, 成熟期对于不利用分蘖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可不必列出分蘖期。
为了更详细地进行说明,还可将个别生育时期划分更细一些。
比如,开花期可细分作始花、盛花、终花三期,成熟期又可再分作乳熟、蜡熟、完熟三期等等。
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一方面由作物的遗传特性决定,另一方面又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而表现出不同层面的生长发育特性。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关系研究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关系研究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发育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深入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索产量与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阶段:发芽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
每个阶段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生理需求。
在发芽期,农作物从种子中孵化,并通过根系和叶子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进行初期的生长和形成。
在生长期,农作物的根系、茎和叶片逐渐发展壮大。
此时,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养分供应,以满足其生长所需。
在开花期,农作物开始开花并结籽。
此阶段的成功与否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在结果期,农作物已经形成果实,并进行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农作物需要适当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来支持果实的发育过程。
在成熟期,农作物已经完全成熟,可以进行收获。
此时,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最终确定。
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关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不同的作物品种和生态环境,产量与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有机物质,并将其用于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对于光照条件较好的作物来说,光合作用较为充分,有利于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而对于光照条件较差的作物来说,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不利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
2. 水分和生长发育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缺水或过量灌溉都可能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水分过少会导致农作物发生脱水,影响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可修改版ppt]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dec982cf84b9d529ea7a8a.png)
(五)种子
种子是颖果,由皮层、胚、胚乳三部分组成。
二、油料作物的形态特征
(一)大豆、花生
1.根和根瘤 直根系,主根、侧根、 根毛。根系上有根瘤。
2.茎
茎秆坚韧,近圆形。茎上有茸毛,棕黄、灰白两色。主 茎叶腋里产生分枝,蔓生、半直立和直立。
3.叶 叶分为子叶、单叶和复叶。
4.花 • 花为总状花序,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
(1) 子叶 • 甘蓝型油菜:肾脏形 • 白菜型油菜:心脏形 • 芥菜型油菜:杈形
发育时期
(2) 真叶
• 真叶组成:叶柄、叶身(顶叶、裂叶)、无托叶 • 叶缘:全缘、波状、锯齿、缺刻。 • 叶色:绿(深、浅)、灰蓝 • 叶形复杂、多变:不同品种叶形不同、同一植株不同
部位叶形也有差别
油菜的叶形
真叶的类型
(2) 花
• 为十字形花 • 花冠4 • 花萼4 • 雄蕊4 • 雌蕊1
花冠的形态
白菜型
芥菜型
甘蓝型
5.果实
• 长角果 • 由果身和果喙组成 • 果壳由4个果瓣组成:2个壳状果瓣、2个假隔膜 • 每角果由12~40粒种子 • 根据角果成熟时在果轴上的着生状态,可分为几种
类型
角果的几种类型 • 直生角果型:角果与果柄夹角近似垂直 • 斜生角果型:角果与果柄夹角45度左右 • 平生角果型:角果与果柄夹角20度左右 • 垂生角果型:角果与果柄夹角大于90度,角果下垂
由下而上增长、着生短柄叶。 • 薹茎段:位于主茎上部,节间由
下而上缩短、着生无柄叶。为角 果着生部位。
分枝
• 主茎叶腋的腋芽发育 形成分枝
• 根据一次分枝在主茎 上的分布,可分三种 类型
(1) 上生分枝型
• 分枝基本集中在主茎中、上部 • 分枝数目比较少 • 下部有效分枝极少或无分枝 • 整个植株成扫帚形 • 某些白菜型早熟种、密度过大、干地下茎6~8节,叶节处抽生出匍 匐茎,匍匐茎先端膨大形成块茎。
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质的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空气是许多气体的混合体,由氮气(占78%)、氧气(占21%)、
四、空气因素 二氧化碳(约占0.33%,320ppm)和极少量的氢气,以及一些惰
性气体和不固定的成分如氨气、二氧化硫、水汽、烟尘等。
(一)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据测定,农作物的干物质中90%—95%是由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和水合成的,只有5%—10%是来自土壤的营养物质。
(二)作物的蒸腾作用 水分通过作物活体表面的散失称为蒸腾作用 (三)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求
1.生理需水 是直接用于作物生理生化过程的水分 2.生态需水 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四)作物需水量和需水临界期
1.作物需水量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蒸腾系数表示; 二是用田间耗水量表示。
2.需水临界期 作物一生中有一个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为400—760nm(即可见光谱区) 。
光质是指太阳辐射的不同光谱成分。
(三)光质 不同波长的光谱对作物有不同的作用。
可见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为光合有效辐射。 可见光为有色光。 波长0.6~0.7um为红、橙色,被叶绿素大量吸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波长0.5~0.6um为绿色和黄色,很少被叶绿素利用; 波长0.4~0.5um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强烈吸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具 有造型作用。
2,土镶有机质的转化
(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是指土壤有机质在良好通气条件下,经
过一系列好气微生物的作用,彻底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2)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
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以重新合成新的、更为复杂的而且较稳定 的有机化合物,即腐殖质。
土壤营养状况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20 0 7— 0 9年 ,每 年 1 0月果 实成 熟 期取 样 ,每 个 果 园按 “ ” 法每 隔 两 行选 取 样 柱 ,共 3 z 0柱 为了使取样 的部位一 致 ,从 每柱 南面下 垂茎 的 中下 部取 果实 1个 。果 皮剥 离后 ,取果 肉 的 t 1 ,将 各 /0 样品按样柱 序号分成 1 0组 ,再按 每组序号 的大 小将 l 样 品混 合成 3组 ,依据 萧浪 涛等 O组 。的方 法 测
定可 溶性 固形 物 、有机 酸 、维生 素 C、总糖 含量 ,取 平均值 :
12 3 土壤 分析 . .
20 20 0 7— 0 9年 .每 年 l 0月果实 成熟 期 取 样 ,每 个果 园按 “ ” 法 每 隔两 行 选 取 样柱 ,共 3 z 0柱 ? 为了使取样 的部位一致 ,在 每个 样柱 四周距 树 冠滴 水 线 1 l 选取 样 点 4个 ,每点 取 1 m 深的 表 5C n处 0c 土 5 ,混 合成 2 0g 0g 0 ,将 各样品按取 样柱序 号分成 1 0组 ,再 按 每组序 号的 大小将 l 样品 混合 成 3 0组 组 ,每组 保留 5 0g 0 样土 ,烘干 备 用:参 照 文献 7 的 方 法测 定 土壤 有 机质 、p H、全 氮 、全 磷 、全 钾 、水解氮 、有效磷 、速 效钾 、有效硫 、有 效铁 、有效锌 、有效硼 、交换性 钙和交换 性镁 ,取平 均值 : 数据 用 D S 件进行统 汁分析 。 P软
方施肥和标 准化 生产具有 重要意义 。
第1 期
李 润 唐 ,等 :土壤 营 养状 况 对 火龙 果产 量 和 品 质 的 影响
3 9
本研 究取样果 园土壤 的有效硫 、交换性 钙 、交换性 镁含 量丰富 ,适 产园 的土壤 有效 硫 、交换性 钙 、 交换性 镁含量 虽低于低 产园 ,但 已能满 足火 龙果 适 产优 质 的要 求 。低产 园 土壤 中这 三 者的 含 量虽 高 , 但有 机质 、氮磷钾 等含量 不及适产 园 ,也许还 有其他 深层次 的原因 ,有待 探讨 。
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以及进一步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

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以及进一步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我们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那么影响作物生长品质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栽培技术。
当然,要提高作物高产品质的途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可以看作是育种的因素。
通常的育种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引种、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
1)引种是指从外地乃至国外引进品种,经试验试种后直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解决当地生产上急需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
引种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的优点。
引种能否成功,决定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程度,差异越小引种越容易成功。
引种时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包括:气温、日照、纬度、海拔、土壤、植被、降水分布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其中气温和日照长度是决定性的因素,而纬度和海拔则与气温和日照长度密切相关。
系统育种是对自然变异进行个体(单株、单穗、单铃等)选择的育种方法,主要用于自花授粉作物、常异交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是所有育种方法中最基本的,简易、快捷、有效。
其特点是优中选优,连续选优。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在后代中创造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是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广、育成品种最多的基本育种方法。
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到同一杂合体中。
再通过鉴定与选择,则可以获得超过亲本的新的重组类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制定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处理。
2)3)为进一步提高作物的高产品质,首先就是要保证种子的优越性。
中国在可预见将来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抗逆稳产,特别是抗病虫。
窄谱抗性将发展为广谱抗性,抗单一病虫害育种将发展为多抗性育种,“垂直”抗性将与“水平”抗性结合,使育成品种的抗性更为持久。
由于营养需要的不断提高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品质育种也日见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原生质的含水量在80%以上 (2)水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光合产物时的重要原料 (3)水是优良的溶剂,是作物进行代谢作用的介质。 (4)植物的细胞和组织靠充足水分才能维持紧张度。 (5)水分可调节植株的体温。 (6)供应适当的水分,是获得作物高产、优, 耕作阻力大,机械磨损小 透水性、通气性差, 保水保肥力强,不易干燥,地凉, 适于种水稻等作物。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
3、壤土
组成:
沙粒含量在20%左右 粗粒含量在40%左右 粘粒一般少于30%
特性: 性质介于沙土与粘土之间, 保水保肥性好、透水性好、耕性好, 是最理想的农业土壤。适于种植多种 作物。
红色薄膜 该膜红光透过率可达到75%~90%,可阻挡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色 光透射,利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某些作物对红光的需求,促进作物的生 长。如甜菜含糖量增加;胡萝卜直根长得更大;韭菜叶宽肉厚,收获早, 产量高。
黄色薄膜 据试验,用黄色膜覆盖黄瓜,可促进现蕾开花,增加产量0.5~1倍; 覆盖芹菜、莴苣 ,可使植株生长高大,抽苔推迟;覆盖矮秆扁豆,可使 植株节间增长,豆类生长壮实。
光对作物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光合效应及制造光合产物 (二)光照强度 的多少。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有效辐射的波长 为400—760nm(即可见光谱区) 。
(三)光质
光质是指太阳辐射的不同光谱成分。 不同波长的光谱对作物有不同的作用。
可见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为光合有效辐射。 可见光为有色光。 波长0.5~0.6um为绿色和黄色,很少被叶绿素利用; 波长0.4~0.5um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强烈吸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具 有造型作用。
一、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土壤能够及时、不断地满足植 物对水、肥、气、热等外境条件要求的能力。
通常地,土壤肥力越高,作物产量越高,产品品质也越好,土壤质 地和肥力状况均会影响作物品质。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沙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
1、沙土
组成:
沙粒含量50%~70% 粗沙土含量70%以上
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研究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仅要了解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 和产品品质形成的特点,还要研究作物生活环境方面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 术措施,才能达到促进作物生产持续发展的目的。作物产品的形成,正是作物一环 境一措施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性: 土壤颗粒粘大,性小,孔隙大, 透水性和通气性良好, 耕作时阻力小,但机械磨损大, 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保水保肥力弱,不耐旱,不肥沃, 适于种薯类、花生等作物。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
2、粘土
组成: 粘土含量在30%~40% 重粘土含量在40%以上
绿色薄膜 该膜主要特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可见光(橙红色)透过率减少。增 温效果介于普通 膜和黑色膜之间。多用于草莓、菜豆、茄子、甜椒、番 茄及瓜类等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上。
二、温度因素
一般讲温度,就是指气温,它通过影响作物的光合、呼 吸、蒸腾、有机物合成和分解、输运等生理过程,进而 (一)温度的作用 影响着种子萌发、根系活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成, 最后决定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
1、它是衡量和分析某地区热量资源的重要方法,以此作为编制农业 气候区划、规划种植制度和作物合理分布的重要依据。
2、积温是作物和品种对热量要求的指标,它是对作物和品种的引进、 推广、作物前后茬选用、搭配的依据。他对作物安全播种期的决 定,预测作物的发育进度,及对灾害天气低温、霜冻的预报和防 御都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大量盲目使用化肥的 等不合理耕作措施,破坏了部分土壤肥 力,造成农产品质量低品质差。 1、施肥多,产量低,品质差; 2、作物出现各种病状; 解决途径: 1、合理施肥
①②③④⑤
2、科学轮作
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一、光能因素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直接利用的可见光,具有间接作 用的红外光和紫外光。它们对作物的作用,分别表现为可见 光的光合效应、红外光的热效应、紫外光的光形态效应。
(二)温度三基点 (三)积温
温度三基点是指作物生命活动过程中 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积温是指某一生育时期内或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积之和。 指作物某生育时期内逐日有效温度(即日平均温度 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和。 生物学零度,一般为温度三基点的最低温度 指作物某生育时期内逐日活动温度(即高于或等于生 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它表示只要日平均 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就对作物生命活动起作用。
波长0.6~0.7um为红、橙色,被叶绿素大量吸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3、粘质土
颗粒小,黏结性强, 耕作阻力大,机械磨损小 透水性、通气性差, 保水保肥力强,不易干燥,地凉, 适于种水稻等作物。
不同波长的光谱对作物有不同的作用
0.6-0.7um为红、橙色,被叶绿素大量吸收,是光 合作用的重要能源,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对作物具有光周期效应 0.5-0.6um为绿和黄色,很少被叶绿素利用,光合 作用意义不大 0.4-0.5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强烈吸收,但促进蛋 白质的合成,具有造型作用 0.3-0.4um,有明显造型作用,是植株变矮,叶片 变厚,叶色变深, 0.28-0.31um的光对作物有杀伤作用,0.28um以下 的则具致死作用
1.有效积温
2.活动积温
温度三基点
最适温度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主要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
作物
水稻
最低(℃)
8~14
最适(℃)
30~35
最高(℃)
38~42
玉米 豌豆
葱蒜类
5~10 1~2
5~7
32~35 25~30
16~21
40~45 35~37
22~24
萝卜
4~6
15~35
35
积温的意义
问题讨论:
12、对于植物来讲,水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3、沙土、壤土、黏土的特性是什么? 14、有机质的作用作用是什么?
性植物对光的要求是越弱越好,因为当光照过弱,达不到阴性植物的补偿点时,它也就不能得 度都不同。幼苗期最耐阴,但栽后第四年则可除去遮阴物,在强光下生长,利于根部生长。一
三、水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