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

与2000年比较,物种濒危的比例都维持不变或在上升。特别是人们以前没有过多关注的两栖类动物种类,其濒危程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从进化的角度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在单纯的自然状态下,新物种的进化大都快于现存物种的消亡,从而丰富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但是,2004年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地球上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单纯自然状态下的灭绝速度高100~1000倍。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会出现一些全新物种的繁盛。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的迅速崛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不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已越来越少,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导致现有的物种在不断消失,而新的物种难以产生。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角度来说,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这次大灭绝以岛屿型物种、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灭绝为标志。

在生物进化史中曾出现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第一次发生在大约4.4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包括许多三叶虫在内,灭绝了。第二次发生在3.5亿年前,动物界大约有30%的科,包括许多无颌类鱼类、盾皮鱼类和三叶虫都消失了。发生在2.5亿年前二叠纪末的第三次物种大绝灭,不仅影响了海洋生物,也影响了陆生生物。那时,动物界大约40%的科消亡了,95%以上的海洋物种灭绝了。在这期间,许多树种、两栖动物、腕足动物和所有的三叶虫都灭绝了。那些死去的树林残体形成了现代的煤田。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1.85亿年前,动物界大约35%的科,包括许多菊石、80%的爬行动物消失了。发生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的第五次大灭绝,是生物多样性演化史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一幕,在许多海洋生物灭亡的同时,统治了地球近2亿年且已经适应地球上许多生境的爬行动物——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

引发过去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火山爆发,有的说是陨石撞击地球,等等。而这次物种大灭绝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是罪魁祸首。

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把草原和森林变为农田;我们拦河筑坝,排干湿地;我们扩建城市,建造道路……致使地球上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损失最多的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生态丰富的湿地大面积减少;沙漠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侵占先前的植被覆盖地区……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人类对生物体的直接开发利用,比如狩猎和捕杀;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构成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如牛科与猴科动物的濒危与农业扩展、生境丧失、猎杀有关;狐蝠科的分布范围较窄,其濒危则与森林砍伐、猎捕作为食物以及人类的干扰有关。然而,在诸多的因素中,野生动物的国际贸易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估计,目前全球每年走私濒危动植物贸易额高达50亿美元,是世界上继毒品贩运、军火走私之后的第三大非法贸易。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必须从控制野生动物的国际贸易着手。

国际条约的制定,控制了野生动物的国际贸易

为了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资源,各国先后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比如,1973年,为了

控制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根据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国际贸易而受威胁的程度,将其列入公约附录I、附录II和附录III,并实施不同的国际贸易管理措施。经过30余年的发展,迄今已有16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公约,共有30000多种动植物被列入附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和最有成效的保护野生生物物种的国际公约。

我国于1981年正式签署了公约,在保证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保护那些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国际贸易而导致濒临灭绝的物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已经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成立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也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同年,我国签署该公约。至今,该公约的签字国已有188个。在2002年4月举行的第六次缔约国大会上,与会首脑一致承诺,在全球、地区、分区、国家各个层面上加强合作,采取措施,争取在2010年以前,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速率。

保护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是出路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未来人类将仍然依赖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人们的共识是在保证物种生存的前提下,可持续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只有可持续利用,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出路。比如,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很多,对草地和农作物造成了危害。每年澳大利亚都组织猎杀袋鼠,一方面控制袋鼠的数量增长,保护草场;另一方面向市场提供袋鼠的皮和肉。自从1989年全面禁止象牙国际贸易以来,通过保护,南部非洲国家的非洲象数量上升,《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1997年、2002年分别通过决议,允许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出售部分象牙,获得的收入用于非洲象的保护工程。

中国是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同时,物种及其栖息地受到的威胁也十分严重。我国中型、大型的动物种类几乎全都是受不同程度威胁的物种,而小型的种类因情况不明而难以估计。大量的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面临濒危状态而未被人们关注。而多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淡薄,以及饮食陋习,更加剧了这种濒危状态。

比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仅上海地区的餐馆每年要吃掉1000吨蛇;2000年,广西进入市场贸易的蛇类达1800吨;广东省则吃掉了3600吨蛇。估计仅2000年一年,全国吃掉的蛇类就达6000吨以上。如果按一条蛇质量0.75千克计算,全国每年吃掉的蛇达1000多万条,而这些蛇类可以吃掉1亿到2亿只鼠类!由于过度捕捉蛇类,使得蛇类数量下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使得一些地区鼠害猖獗,既危害了庄稼,又可能传染疾病。

如果人类能自觉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减轻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减少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开发利用,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革除饮食陋习等,是能够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爱动物,就是爱我们自己。

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

中国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7645703.html, 时间: 2007-12-07

一、前言

“生物物种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生物物种资源”除了指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而“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还是多种特有畜、禽、鱼类种和品种的原产地。此外,世界著名的中国传统医药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是许多相关产业的珍贵创新资源。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扭转生物物种资源管理面临的被动局面,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本规划纲要。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加强保护、促进可持续利用的方针,遵循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完善的法制和政策措施为保障,以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为手段,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促进生物物种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服务。

(二)原则

1、国家对领土内分布的生物物种资源拥有主权。获取我国的生物物种资源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倡依靠科学进步和科技手段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力求务实、创新和具有可操作性。

3、实行优先保护和分级保护。采取分阶段和分级保护,确保最重要和最受威胁的生物物种资源得到优先保护。

4、促进保护与利用相协调。体现保护为主,注重可持续利用,建立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长效机制。

5、重视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与充分参与。加强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用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持续利用生物物种及其遗传资源,公平分享因利用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产生的惠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06-2010年)

到2010年,有效遏制目前生物物种资源急剧减少的趋势,特别是有效遏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物种资源急剧丧失趋势。以重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薄弱地区和重要类型生物物种资源本底、以及与生物物种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与适用技术,进行鉴别、整理和编目;协调和建立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构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配合国际公约谈判,研究并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建立生物物种资源进出口管理制度,加强出入境查验,控制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的流失。以各种措施保护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对特别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实施重点保护,加强保护设施建设,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开发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的科学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研究开发和优良基因的挖掘。

2、中期目标(2011-2015年)

到2015年,基本控制生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与流失。基本完成相关领域的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调查与编目,制定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完善标准体系,实现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共享。建立以保护重要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为目标的自然保护区、移地保护设施和种质资源库等离体保存设施,加强对这些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国内相关传统知识的文献化编目和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试点,逐步实施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加大投入,强化生物物种及基因性状和功能的鉴别、筛选和利用,广泛进行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开发,使生物物种得到充分的利用。

3、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到2020 年,生物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使绝大多数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和增殖,生物物种受威胁的状况进一步缓解;自然保护区及各类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保存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资源保存量大幅度增加;

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机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健全国内相关传统知识的文献化编目和产权保护制度,并与国际接轨;完成一系列持续利用各类生物物种资源的技术开发,基因鉴别和分离技术逐步完善,并发掘更多的优良基因,用于农业生产和医药保健等;形成公众参与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讲课稿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加剧,使许多野生动物严重濒危。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5-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积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数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资源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在以前进行过专项调查或区域性调查,有历史数据可供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共有34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占可对比分析种类的55.74%。这些物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很多物种是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可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2种,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34种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可对比分析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65.38%。这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而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呈总体上升态势。 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0只,圈养大熊猫161只;扬子鳄自1986年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1979年浙江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有关部门从种群管理、栖息地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野生种群数量已由10多年前的200余只发展到400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达10000余只;朱鹮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今的370余只,不仅野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质量也不断改善,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人工种群也发展到370余只;黑鹳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1000只增加到1800只;黄腹角雉从4000只增加到目前的9900只,种群数量增加1倍多;孔雀雉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后,自然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动物防疫与医疗 第一节动物防疫 第二节动物医疗 第三章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 第四章经济动物的法律保护 第五章宠物动物的法律保护 第六章实验动物的法律保护 第七章其他动物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马戏表演用动物的保护 第三节影视、广告拍摄用动物的保护 第四节体育竞技动物的保护 第五节特殊工作动物的保护 第八章动物运输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大型动物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特殊规定 第三节小型动物运输的特别规定 第九章动物屠宰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特别规定 第十章动物保护的国际合作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动物得到人道对待,免遭遗弃或者虐待,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秩序,促进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动物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饲养、繁殖、实验、教学、经营、运输、医疗、屠宰等活动的单位、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动物的范围和管理方式) 本法所称的动物,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腔肠动物等,但不包括微生物。 本法所规范的动物,按照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动物、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分类,以及繁殖、销售、饲养、运输、实验、屠宰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四条(动物保护和虐待动物的定义) 本法所称的动物保护,是指基于动物具有一定的感受疼痛、痛苦、忧伤的能力和记忆能力,给动物提供的利于正常生长、繁殖、医疗、救助等方面的任何条件和措施,以及避免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痛苦和伤害的条件和措施。 本法所称的虐待,是指因故意或者重大疏忽,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给动物以不必要的痛苦或者伤害,或者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杀害动物的行为。 第五条(国家的动物保护基本方针) 国家对动物的保护实行普遍保护和分类管理、开发与利用、保护与促进、保护与管理、风险预防与损害预防相结合的方针。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XX (XX大学X学院XXXX系,X省X市邮编) 摘要:野生动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 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并 针对现状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必要性、现状、对策 Abstract:Wild animals are very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red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human hunting, many species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wildlife protection,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status made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Keywords:Wildlife; Protection; Necessity;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生境类型丰富多样,特有种和珍稀种较多,地域差异明显。本文试图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作简要分析。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7]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但是,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加剧,使许多野生动物严重濒危。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5-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积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数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资源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在以前进行过专项调查或区域性调查,有历史数据可供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共有34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占可对比分析种类的55.74%。这些物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很多物种是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可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2种,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34种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可对比分析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65.38%。这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而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呈总体上升态势。 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0只,圈养大熊猫161只;扬子鳄自1986年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1979年浙江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有关部门从种群管理、栖息地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野生种群数量已由10多年前的200余只发展到400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达10000余只;朱鹮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今的370余只,不仅野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质量也不断改善,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人工种群也发展到370余只;黑鹳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1000只增加到1800只;黄腹角雉从4000只增加到目前的9900只,种群数量增加1倍多;孔雀雉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后,自然保护区作为其最后的避难所,使其种群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一直稳定在2700-2800只左右;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等鹤类的种群数量也稳定增长。兽类中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

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申请报告2

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申请报告 上海市水产办公室: 本公司XX餐饮管理(XX)有限公司于XX年XX月份成立注册的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XXX元,主要从事餐饮服务,公司经营地位于上海市XXX路XXX号XXX室,经营面积XX 平方米,是XX市高档商务集聚区域,有着较强的消费群体,公司经营特色火锅,甄选食材要求严格,蔬菜、肉类、水产等全部由专业人员建立台账,做到食品溯源可查,公司追求菜品的原汁原味,杜绝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的选择更是严格,保证了菜品的质量,也可以保证顾客食用安全。餐厅装饰简洁大方,富有较强的审美情趣,所以自开业以来得到了媒体及食客的追捧,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公司拟增加仿原生环境养殖的水生野生动物大鲵作为食材,推出大鲵类菜品,并与XXXX大鲵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该公司是养殖大鲵专业机构,采取仿野生环境养殖,每只大鲵都有电子芯片跟踪系统,记录大鲵的成长信息,该公司提供大鲵的运输中转及送货,并提供专业指导,保证了大鲵的品质,该公司还提供了大鲵养殖经营的一系列资质证明:清单如下: 1、《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证号:(陕)水野经字(20XX)X号

2、《农业部关于人工养殖繁殖大鲵经营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意见》批号:农渔野(20XX)XX号 3、《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证号:(XX)水野驯繁字(20XX)X号 4、《工商营业执照》 注册号:XXXXXXXXXX 5、《组织机构代码证》 代码:XXXXXXXX-X 大鲵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本公司经过研究决定推出大鲵为原料的菜品,供食客食用,经市场调查总体效益是非常好的。 本公司与XXXXXX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严格执行合同约定,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绝对不进其他货源,并建立销售台账,对每一只大鲵的信息进行登记备案。接受各级渔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由于大鲵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对大鲵的经营利用不做任何形式的广告,避免影响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影响和对外经济交往,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杜绝非养殖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非法行为,避免造成水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源的破坏,做到来源清楚、档案完整,绝对不做危害野生动物繁衍生息违法行为!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周建新 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4级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 摘要:野生动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 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 许多种类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防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关键词: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翀.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林业,2007(6). [2] 琰.我国动物保护现状及其完善.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 辅文,娄治平.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2010(6). [4] 董小丽.星子县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0 (4). [1] 翀. 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J]. 林业, 2007, (6). [2] 华思武. 漫议野生动物保护[J]. 中国林业, 2004, (1)B: 43-44. [3] 胡锦矗. 大熊猫研究[M] . : 科技教育, 2001. [4] 董红旗.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强化措施[J]. 中国林业, 2007, (10)A: 45. [5] 仇永胜, 叶利华. 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思考[J]. 生态经济, 2005, (2) [6] 长虹, 汪青雄.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思考[J]. 野生动物杂志, 王智,明康,卫华.中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评价标准探讨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 灵芝1993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科学 领中国的濒临物种及其保护动物学报 志刚马克平保护生物学的现状,挑战,和对策。 丁辉徐海根2009 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及其案例分析 The China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status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办证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 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

第二十二条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应当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没收的实物,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

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题目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班级 11法学 学生刘焕军 指导教师丁鹏 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25日

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 的管理与保护

目录 摘要.....................................................1Abstract (2) 引言 (3)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4) 2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2.1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不完善 (5) 2.2宣传力度不足............... . (6) 2.3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6) 3对于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法律建议 (7) 3.1完善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7) 3.2加强野生动物管理执法力度 (8) 3.3加强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宣传 (8) 3.4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9)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野生动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资源之一,它具有科学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游乐观赏价值、文化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过于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环境的恶化,大量野生丧失了它们的栖息地,同时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在法律方面的相关的对策。 关键字:野生动物现状管理和保护法律法规

Abstract Wild animals resources is reserved for the most valuable wealth of human nature. It is also one of necessary resources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it has scientific value, medicin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ornament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value. So wild animals protection is to protect human oneself. Bu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is too pursui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 large number of wild lose their habitat, and disorderly, and the hunt is the survival of wild animals are facing all kinds of threa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legal Ang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ild animal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wild animals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the legal aspects of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Wild animals The status quo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野生动物资源学

我国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讲述我国具有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权威资料和观看一些新闻报道。(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存在各种问题。(结论)结果提示,我们应针对现状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his article aims to talk about our country's has main wildlife resources and their management situation.(Method) T hrough online access authority material and watching some news reports. (Result)The results shows that our wild animal resources are abundant, but as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reduce artificial hunting,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exist in all kinds of problems. (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country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ld animal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Key words:wildlife; natural resources; govern; protect; measures 我国南部为东洋界,北部为古北界,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如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狩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落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无序,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有待加强。 1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 757个,总面积1.33亿hm2,已占国土面积的13.20%,到201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将达到1 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达

经营利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审批

经营利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审批

项目名称:经营利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审批 项目类型:前审后批 审批内容:1.单位资格 2.经营利用的种类、数量、地点、方式和用途 3.物种来源 4.其他相关情况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10月5日农业部发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农业部令第15号,1999年颁布) 4.《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年签订) 办事条件:1.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出具正式公函 2.需报送以下材料: ①申请报告(内容包括经营利用的种类、数量、地点、方式、用途及物种来源等事项)

②《水生野生动物特许证件申请表》 ③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④物种来源证明材料(原件) ⑤医药保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需提供省级以上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所生产药物及保健品中需用 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证明 ⑥利用驯养繁殖的水生野生动物子代或其产品的,需提供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科研单位出具的属人工 繁殖的水生野生动物子代或其产品的证明 办理程序:1.材料受理。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室受理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水生野生动物特许证件申请表》及其 相关材料,并进行初审。 2.项目审查。农业部渔业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3.办理批件。农业部渔业局根据审查意见办理批件。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出售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按实际成交额的6%收费;利用上述动物及其产品加工成制成品,除 中医药企业按制成品实际销售额的2%收取外,其他均按3%收取;利用上述动物及其产品举办展览、表演等活动,按 收入的2%收取 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计价格[2000]393号) 经营利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审批 流程图

管理野生动物资源_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_马建章

管理野生动物资源———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马建章① 程 鲲②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②讲师、博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关键词 野生动物管理 濒危动物 危害管理 人的管理 城市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的责任。本文讨论了野生动物的涵义及价值,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发展,通过对狩猎动物管理、濒危动物管理、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的管理、野生动物危害的管理、城市野生动物管理以及人的管理等当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的阐述,指出各管理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前 言 人类是地球生物中最年轻的类群,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生活在200~300万年前。动物却是地球早期的居民,最早的动物出现于6亿多年前。人类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狩猎采集时代,茹毛饮血、采食野果为生,直到1万多年前农业开始兴起,才真正减少了对动物蛋白质的直接依赖。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从“食鸟兽之肉”、“衣其羽皮”等生存使用,到药用、器具等生活使用,再到大规模的生产、贸易利用,人类的物质生活离不开野生动物;从古人的岩画、舞蹈、诗歌等传统文化到如今的摄影、观鸟等娱乐活动,人类的精神生活也依赖于野生动物的存在。 然而,我们的野生动物资源却正面临威胁。地球人口从1万年前的500万增长到现在的60多亿,人类种群扩张所带来的过度猎捕利用、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大大加剧了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下降,这一时期由人类导致的物种消亡被称作“第六次大灭绝”。因此,在人与野生动物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类自身担负着保护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责任。“管理”意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人类控制或干预措施。”野生动物管理就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知识,控制野生动物种群和生境,协调动物和人类需求,以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与技术。本文在简要回顾野生动物管理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野生动物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希望能供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和管理者参考。2野生动物及其价值 野生动物有其科学上的定义,即自由生活的、非圈养或驯化的所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法律法规中,其定义更加详细具体:动物界的任何成员,包括任何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节肢动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任何部分、产品、卵或其后代以及死体[1];在野生动物管理中,野生动物的涵义和范围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科发起之初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狩猎动物,到了1945年Aldo Leopold在他的《沙乡年鉴》(A Sand County Almanac)中认为野生动物管理的对象也涵盖了非狩猎动物(non-game),2001年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刊出的文章中,关于狩猎物种的仅占30%,关于非狩猎鸟类和兽类的占52%,可见非狩猎物种得到更多的关注[2]。虽然野生动物管理仍主要针对那些对人类更为重要的鸟类和兽类,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很多两栖爬行动物和鱼类也逐渐被包含在管理范畴之内。 对人类来说,野生动物具有正价值,也有负价值。正价值包括:野生动物作为生活、生产、医药用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能增进人们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知识的科学价值;以活体、标本、图片等在动物园、博物馆、学校展示和陈列以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价值;作为诗歌、绘画、雕刻等文学艺术形式描述的对象所具有的文化美学价值;作为狩猎、渔钓、观赏对象等所提供的娱乐价值;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投入资金、建立基金会所体现的物种存在价值。负价值是指野生动物 · 1 ·  自然杂志 30卷1期特约专稿

八年级(初二)生物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状况怎样?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又是怎样?笔者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推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这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鳄、黑颈鹤、黄腹角雉、褐马鸡等特产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熊、猕猴、马鹿、麝、狍子、野猪、黄羊、环颈雉、雁鸭类经济动物400多种。全世界鹤类共15种,我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我国就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我国有56种。美国、原苏联、欧洲都没有灵长类动物,我国就有16种之多。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我国野生动的保护措施 我国政府把保护野生动物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为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作出了巨大努力。 l、有关法规建设方面。我国早在196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1973年外贸部发出的《关于停止珍贵野生动物收购和出口的通知》;同年,林业部草拟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198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5年国务院公布施行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8年11月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总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该名录规定保护的动物达335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7种、二级238种);另外,各省、市自治区和北京、四川、福建、新疆等已规定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多次进行执法检查。据近几年报道,自1986年以来,仅林业公安机关查处的破坏野生动的违法案件就达35235起,查处犯罪分子62500人。仅对猎杀、倒卖熊猫的罪犯就判刑数百人。1993年全国人大、国务院组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大检查,就出动4万多人,检查了3000多个集贸市场和3万多个饭店、宾馆和部分林区、自然保护区,查出违法案件4304起。 3.重视经济投入。国家为保护濒危物种,林业部门先后投资近3亿元,建立4600公顷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451处,使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明显增加。 4.建立濒危动物拯救中心。国家另外投资建立了濒危动物拯球中心和大熊猫,海南坡鹿、扬子鳄、麋鹿、野马等国家保护工程14处,仅大熊猫保护工程即计划投资3亿元。目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7645703.html, 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研究 作者:付化瑞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环境下,人类的 滥捕滥杀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着威胁。本文针对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对保护野生动物提出完善管理体制、建设自然保护区、严厉打击非法狩猎等补救措施。 关键词:野生动物;非法交易;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通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而物种的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已经落后,所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刻不容缓。 一、导致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 导致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原因是出于人类的无知和无尽的欲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个野生动物都扮演着独一无二角色,在维护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但是由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导致物种在逐渐消亡。虽然保护野生动物已经纳入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一部分人在利益驱使下,为了买卖的高额利润,对野生动物进行肆意捕杀。还有些人把追求野味当成一种时尚的消费观,导致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例如在二战结束之后的日本,由于以人们大量捕鲸来储备食物,致使鲸的数目急剧下降。此外,我国在新时期下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加大力度的砍伐林木和开垦土地,使动物的栖身之地在逐渐减少。同时,环境污染危害着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使野生动物的食物减少,污浊的空气和水源进入野生动物的身体会产生毒害,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 二、如何对野生动物资源加强保护 1.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 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体制能够保持物种的延续。由于我国地方和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使相关部门不能第一时间掌握野生动物的安全动态,因此需要建立起监控机构,及时制裁不法分子对野生动物的滥捕以及非法贸易。不同的野生动物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由于栖息地的复杂多样,应针对不同的栖息环境制定体制来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成立相关法律和政策对其生长环境进行立法保护。完善对周边居民的补偿机制,使居民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更好的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中。同时,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存区域,可以使其更好的繁衍生息。此外,加大力度监督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对破坏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行为,严格要求依法办事进行惩罚。动员公众参与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公众提高对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与欣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野生动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 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并 针对现状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必要性、现状、对策 Abstract:Wild animals are very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 With the red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human hunting, many species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wildlife protection,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status made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Keyword:Wildlife; Protection; Necessity;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生境类型丰富多样,特有种和珍稀种较多,地域差异明显。本文试图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作简要分析。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7]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但是,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2.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

特色产业实施方案

政府发(2011)45 关于上报《白杨乡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实 施方案》的报告 县农办: 经乡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制定了《白杨乡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草案,现随文上报,请审批。 特此报告 白杨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报告 抄报: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白杨乡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印

白杨乡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富庶、魅力、和谐新白杨建设步伐,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把我乡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做大、特色做强,以特色产业的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乡的目标,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府“举特色旗,走富民路”的总体思路,发挥比较优势,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把我乡建设成为康县南部农业特色产业的强乡,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工作思路 坚持“半山林下养鸡羊,深山林缘种香菇药材,全乡发展大鲵养殖”的产业布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大动作,重点发展大鲵养殖、畜禽、菌药三大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路子,真正实现从种粮解决温饱向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小康目标的迈进,实现从矿产资源开发的短效产业向农业资源开发的长效产业转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康阳公路、火烧河线、竹园线等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 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坚持尊重群众,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