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教育心理学》电大作业答案

2019年最新《教育心理学》电大作业答案
2019年最新《教育心理学》电大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答: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二、案例分析题(10分)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①生物因素。通常这个因素是指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起主要作用,因为他们直接联系遗传系统,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具体作用反映在神经系统的成达过程中。②人体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因素。这个因素紧密联系着儿童的一般社会生活及他的与其他人的关系。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获得交往的机会。由于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是贯穿儿童成长的全过程,是所有儿童共享的财富。③教育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的长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创。而儿童展示它的

威力。“一刃寒光”是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生活的不正规教育。“另一刃寒光”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和有系统的教育。这个教育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和培养儿童的智力潜能为目的的。因此常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2.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

3 、论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桑代克认为学习有3条主律和5条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红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是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到了及时赞赏。

4.论述不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3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3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3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

5.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是: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原理,也称规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答: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

4.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答: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5 、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1、自我评价与监控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3、策略执行4、监控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6 、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 .活动的定向阶段。(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答: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②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③示范与讲解。④练习与反馈。

8.学生元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第二从他控到自控,第三,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第四从局部到整体。

二、案例分析(10分)

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创造性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标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背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施,按步骤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要使用表象,具体的容易形成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

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类推,这样的效果更好一些。第四,使用典型例题。教学应该促进的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非常重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知识系统也被称为图式,通常指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

2.什么是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试?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联系,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3.论述言语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参考教材121页)

答:第一、它能为学习者提供掌握原理后所达到的行为表现的指述。第二、言语指导能唤起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本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回忆。因为概念是协调的形式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所以在直接的言语指导中说出相关词,能起到激发概念回忆的作用。第三、言语指导可以提供不需要对整个原理作出准确词语表达的言语线索。第四、言语指导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的演示或证明原理,比如教师对学生说:“给我证明”,只要求学生能充分证明这一原理,其表达形式的准确性不是最重要的。

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答: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在提倡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3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展示自己使用的过程监控表格;对策略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参考教材177---182页)

答:学习策略教学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1、教师要真正弄懂策略。第一、教师应该明白各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策略知识概念化。第二、教师要把比较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第三、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第四、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要讲清楚什么条件下运用某种策略,使之条件化。

2、将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①策略教学的实施程序。掌握策略,必须操练。②掌握思维训练点,指导落实策略的内容。

③落实指导的途径。第一、是教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学生所学知识应该采用什么策略,然后运用这个策略一步一步地学;第二是教师的转化,由教师的大声思维示范转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点拔引导。④每节课的具体落实。第一、了解学生原在的认知状况。第二、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第三、抓高位信息,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第四、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⑤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随着教学要素的变化,策略教学也要不断调整、充实更新。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99

答: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基本观点: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2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P206

答:( 1 )科学精选教材(2 )合理编排教材内容(3 )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 4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 )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 )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7 )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8 )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9 )重视学习策略于学习方法教学

3.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P222

答:第一、与新手相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对较为出色,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第二、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第三、专家的短时记忆在长时记忆比新手大。第四、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第五、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要用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第六、专家比新手在更深层上表征问题。第七、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4 .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 225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 .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P253

答: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来动机,影响人的行为。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有多种,依随于是否做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在运用上述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动机时,人们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6.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256

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达到某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的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3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式的稳定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是人对成功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是成功的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进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用I来表示。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课题越难,其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小,而这时成功的满意感越强。

7.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P259

答: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

8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P262

答: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 1 ).影响活动的选择。

( 2 ).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3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4 ).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二、案例分析题(10分)

案例:

李小辉不爱学习是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数学不及格,使得他对学习产生了习得性无力感,这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他曾经相争第一,但又认为自己无法争到第一,说明他有较强的学习的内在动机,由于在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甚理想,造成了他自信心丧失,上课不听,作业马虎。根据归因理论,我们认为李小辉将他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失败归结为能力和难度这些稳定性因素,认为是自己能力差造成的失败,由此使得他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由此恶性循环下去。我们要消除他的习得性无力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要及时鼓励他的进步,并创造一定的环境让他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果,对他学习上的结果,如作业测试等及时评价和反馈,让他感到自身行为的有效性,另外可以给他制定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他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2)可以对其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进行积极的归因。(3)培养他的意志,增强免疫力,要让他树立一个明确并且适当的目标,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三、论述题

1 、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87 P201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 第1 ― 3 章) 一、简答题( 每题 5 分, 共 40 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 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 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 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 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 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 可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借助具体事物, 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 能不借助具体事物, 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 差异 P58- 答: 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 动机差异, 主体性差异, 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 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 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 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

为或思维的变化; 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 也有思维的变化; 学习过程可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 她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 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经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 暗中摸索过程, 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经过观察她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 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 经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 而经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 只要经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 因此, 对于人类来说, 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 她认为: ( 1 )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能够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2020电大 行政组织学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章节测验题目+答案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 D.正式组织________。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____ A.非正式组织________。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 C.强制性组织_______。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 B.互利性组织____。 5.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_____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 A.静态的组织观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D.精神的组织观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BD )。B.正式组织C.非营利组织D.非正式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 ABC )。 A.强制性组织B.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集权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ABCD )。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D.公益组织 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BCD )。 A.“调节”功能B.“聚合”功能C.“转换”功能D.“释放”功能

教育心理学电大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

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2019年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课程:形考任务二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管理》专业 《管理学基础》课程 形考名称:形考任务二 对应章节:第5~8章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 权重:25%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目1 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 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选择一项: a. 纲领性 b. 全局性 c. 客观性 d. 长远性

题目2 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选择一项: a. 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b. 进行方案分解 c. 进行结构调整 d. 进行目标分解 题目3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选择一项: a. 密集型发展战略 b. 多元化发展战略 c. 一体化发展战略 d. 稳定型发展战略 题目4 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战略。 选择一项: a. 复合多元化

b. 关联多元化 c. 无关联多元化 d. 一元化 题目5 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选择一项: a. 程序化决策 b. 确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日常管理决策 题目6 ()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选择一项: a. 头脑风暴法 b. 哥顿法 c. 决策树法 d. 莱普勒斯法 题目7

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当该企业的产量达到20万件时,其总成本为()万元。 选择一项: a. 11000 b. 110 c. 1010 d. 1100 题目8 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行政领导学》(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领导学(本)》2019-2020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就控制意识而言,内控型的领导者比外控型的领导者更可能选择一个具有风险和创新性的组织。( ) 2.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决策目标。( ) 3.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意志。( ) 4.领导效能不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 ) 5.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6.领导形象 7.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8.冲突 9.近因效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0.简述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11.简述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 12.简述领导体制的地位与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 14.请结合实际论述领导素质提高的途径。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6.领导形象是指组织成员或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外在风度、气质,以及通过领导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品德、能力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和形成的整体印象。 7.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美国赫伯特·西蒙创建的。他认为,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要受到决策者的主观认识、信息处理能力和特定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决策制定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并且表现出冲突特征。因此决策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而只能在现实中追求有限理性,他提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各自的目标、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

2019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BCDE)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目标。 A.改善组织内部的行为方式 B.提高组织的业务能力 C.提高组织内员工的满意度 D.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E.提高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 2.(ABDE)属于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法律环境 D.工作环境 E.国际环境 3.(ABCE)属于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 A.时间性 B.主观能动性 C.消费性 D.客观规律性 E.创造性 4.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说法正确的是(ABCE)。 A.管理的系统化 B.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C.管理的规范化 D.管理思想的哲学化 E.管理的标准化 5.(AC)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般特点。 A.综合性 B.规律性 C.实用性 D.能动性 E.精确性 6.(AC)说明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A.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B.促进企业社会化 C.能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 D.促进社会科学化 E.能使员工随心所欲地工作 7.目前经济管理学界中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主要有(ABDE)。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管理人 D.复杂人 E.自我实现人 8.经济人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又称(AD)。 A.唯利人 B.管理人 C.社会人 D.实利人 E.复杂人 9.(ABCDE)属于人本管理机制。 A.动力机制 B.压力机制 C.约束机制 D.保障机制 E.选择机制 10.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A.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 B.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C.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 D.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 E.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维米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ABC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悄感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 6.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7.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C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 AB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纳 9.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D.联想策略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11.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2016年电大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小抄

2016年电大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小抄 电大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录》上。 2、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亨利?法约尔。 3、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5、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 6、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7、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8、一般来说,管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9、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民主职能。 10、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11、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1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 13、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1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15 级。

15、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人民政府。 1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17、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和任职回避。 18、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种。 19、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政务院为国务院。 20、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被称为机关行政。 21、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条件包括的内容是年龄条件、工龄和缴纳退休保险金的年限以及身体与精神状况。 2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23、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24、行政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 25、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26、行动政控制的起点。 27、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拟定决策方案。 28、行政领导者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四种。 2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30、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规定了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四种基本形式是调任、 挂职锻炼、轮换和转任。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电大考试《行政领导学》期末考题及答案

《行政领导学》 判断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军事领域。(对) 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错)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对) 4.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错) 5.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错) 6.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对) 7.社会分工主要是在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两个方向上展开的。(对) 8.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对) 9.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信民、富民、教民三个内容。(对) 10.对领导者的研究和对领导活动的研究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错) 11.个人素质对于领导者的造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行为培养和训练兵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对) 12.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错) 13.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无关。(错) 14.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超前性原则。(错) 15.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物质文化。(对) 16.在组织中,信念往往成为最有效的凝聚力和黏合剂,是组织发展、变革而又保持稳定的基本要素。(对) 17.领导文化只是文化在特定领域中的一个表现样式,依然符合文化的本质特性。(对) 18.领导环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改造领导环境。(错) 19.领导环境的发展和改善,也必须遵循领导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对) 20.领导活动的很多方面都受制于领导环境。(对) 21.关于领导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暴力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错) 22.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对) 23.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对) 2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对) 25.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的主体、客体和目标。(错) 26.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错) 27.政党、血缘、知识、年龄都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对) 28.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错)

最新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行政组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理论。 A.行政生态 B.一般系统 C.社会人 D.动态平衡组织 2.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 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组织环境 3.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 )。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垂直关系 D.平衡关系 4.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 A.5年 B.3年 C.4年 D.6年 5.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 )的综合作用。 A.期望概率 B.公平 C.个性倾向 D.努力程度 6.行政组织决策是以( )为后盾。 A.权力 B.组织 C.行政权力 D.权利 7.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 )。 A.争斗型 B.协作型 C.妥协型 D.克制型 8.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 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 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 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 为( )。 A.非正式沟通 B.双向沟通 C.单向沟通 D.正式沟通 9.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 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 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 )。 A.行政主体文化 B.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C.行政统治型文化 D.权力导向型文化 10.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 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 ( )问题。 A.结果 B.投入 C.手段 D.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 上答案 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古典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 代表人物有(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1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 关,它( )。 A.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B.由中共中央产生 C.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D.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13.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 ) 组成。 A.需要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个体心理 14.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 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 式信息交流渠道 或形式主要有( )。 A.单线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集约式 15.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 ( )方向迈进。 A.法治型文化 B.开放型文化 C.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组织结构设计 17.行政组织决策程序 18.冲突 19.组织沟通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 21.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2.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 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3.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试卷代号:2542

电大教育心理学小抄

教育心理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二、填空题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三、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 2.依恋答: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示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庭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的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适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通话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的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做顺应。 9、依恋:在心理学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行为方式,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1、学习: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12、自发恢复: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做“自发恢复”的现象。每后一天的第一次(甚至第二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应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13、分化: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 14、条件刺激的泛化:在特定的条件反映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 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刺激 的泛化。 15、效果律: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 伴随着或跟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 强;反之如果伴随着或跟随着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 么这项联结会消弱。 16、强化: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 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 17、惩罚:是指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对行为失当的学生投以不满的 一眼,责令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快补交作业,批评犯了错误的学 生,哪怕语气或措辞是严厉的,还包括按其行为失当的严重程度 而取消这名学生在一项重要活动中担任某个重要角色的资格、撤 消先前拟订的给予某学生一项荣誉的决定等等。 18、对象——对象期望 19、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观察学习可以称为替代学习,意思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 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 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20、行为——结局期望 21、命题网络的形成: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命题网络 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2、视觉意象: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 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成。 23、陈述性知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 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4、精制:精制也称“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 增强意思的添加。 25、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 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分门别类,甚至 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6、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 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彼此区别,有相 互支持。 2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 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一个模式 的诸元素及其组织方式可以十分明晰,也可模糊朦胧,不过一经 比较回觉得差别很显著,一个模式即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空 缺的但不妨碍识别,此时这些不空缺的成分及其组织关系都是一 些关键特征。 28、概念:在以词语为中介的学习中,一个概念可以看作一个模 式,其实概念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万物进行分类 和归组。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 指一类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29、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 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30、合成:作为学习序列行动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就 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最后成 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 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数学表达为:红皮书47页6个体差异 =Xi-`X。 32、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3、标准分数:已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34、标准差:很多个体差异是呈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又称“正 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 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 交。被确立的一个固定的比较点,就是平均值;正态分布的单位 称为标准差。 3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 述。 3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 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 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这些项目, 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比如不认识起码数量的字,则阅读从何谈 起?若不会乘法,则除法怎么学? 38、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 陈述。 39、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 成的预料。 40、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的社会化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 B )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 大人”?

2019电大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我国进行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第一次:1982年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党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 第五次:2003年 2003年的第五次改革——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 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7项主要任务是: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6、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第六次:2008年 2008年进行了第六次改革---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电大《教育心理学》(本)期末试题及答案 必须掌握

《教育心理学》(本)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 1.桑代克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使(A)成为了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 A.学习 B.人格 C.意识 D.动机 2.注意品质的优劣体现在(ABD)。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转移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D )。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贝尔 4.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AC)。 A.命题 B.产生式 C.命题网络 D.概念 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D )解释。 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6.认知好奇心是(B)的核心。

A.外来动机 B.内在动机 C.成就动机 D.主导性动机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7.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教育 过程心理现象的整合性认识及总结,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8.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9.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10.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 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2020电大行政组织学必考重点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 适用试卷号:2542 一.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6.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3.(锡盟)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4.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18.(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9.(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20.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2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2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24.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2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26.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2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2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28.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29.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30.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1.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2.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3.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年); 34.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各层次; 35.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36.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3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38.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 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40.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41.赫茨伯格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42.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 率)的综合作用。 43.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 (非正式群体)。 44.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4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47.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48.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 修养和(人格魅力)。 49.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 的研究。 50.管理方格理论有(5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 益)。 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 5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 险)。 5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5.(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56.(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57.(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5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 型)。 59.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 性)。 6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6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 6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6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 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 65.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66.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67.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 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 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68.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 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 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 通)。 69.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 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 (下行沟通)。 7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 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71.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 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72.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 习方式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 73.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74.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文化学)和组 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7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 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 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78.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 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 种功能称为(凝聚功能)。 7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 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8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 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8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 心的是(质量)。 82.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 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3.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 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8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 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85.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 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 文)。 86.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 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 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87.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 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 (布莱克和默顿)。 88.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 人员、结构和任务四个因素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 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 人为(利维特)。 89.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 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90.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 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景 变革模式)。 二、多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 容)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 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 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 精神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 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 与者、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 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 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 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 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 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 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 功能)。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 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 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 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 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 韦伯)。 10、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 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 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1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 《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 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 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 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 方案)。 1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两种极端类型。 1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1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 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 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 测、环境评价)。 1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 结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2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罕见的白花和环境的被动性、行政组织环 境的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兴)。 2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 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镜头 —简单环境、静态—复杂环境、动态—简单环境、动 态—复杂环境)。 2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 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 放性与变异型)。 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潜结构”)。 25、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 分化)。 2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目标认 同程度、价值趋同程度、气质协调程度、能力互补程 度)。 27、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目标 手段、政策手段、组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 28、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 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演艺设计、归纳设计)。 2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30、我国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 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 31、县级政府包括(自治县、市辖区、旗、自治旗)。 32、乡政府行使的职权有(行政执行权、行政管理权、 行政保护权)。 3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 34、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辖权、立法权、独立 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5、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 织心理)。 36、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需要、动机、行为、反 馈)。 37、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工作富 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38、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目标难度的签 订、目标量化、目标的公平合理)。 39、人经历挫折后在行为方面的消极反应主要有(防 卫、替代、攻击)。 40、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形成阶段、磨合阶 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41、群体意识主要包括(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认同意 识、群体促进意识)。 4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标的设置、成 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工作的性质)。 43、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时代性、权威性、综合 性、执行性)。 44、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信任的权 威、认同的权威、制裁的权威、合法的权威)。 45、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46、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才能因素、品格因素、 情感因素)。 47、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专制、民主、放任) 三种类型。 48、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 关系、人物的结构、职位权力)。 49、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他特殊性、决策 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 50、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 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51、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定量化、有一 定的时间限制、明确责任)。 52、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由(定量化调查、系统 化调查、程序化调查)。 53、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 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54、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 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55、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 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 56、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 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 序)。 57、冲突的特性有(客观性、主观性、程度性)。 58、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插图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冲突有些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 设性)。 59、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权力冲突、认知 冲突、情感冲突)。 60、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 纵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 6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段、认知阶段、行 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 62、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忽视、分离、 限制)。 63、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谈判、设置超级目标、 第三方介入、结构调整)。 6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 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 环境制约型)。 6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 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下行沟通、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