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合集下载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思想圆桌会: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李斯特:主流经济学的质疑者弗⾥德⾥希·李斯特(1789-1846年),是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对于古典经济学,他是⼀位不折不扣的怀疑者和批判者。

他出⽣于德国南德符腾堡州⼀个普通的鞋匠家庭,⾼中毕业后参加⽂官考试被录取,任职下级官员,后被提升为州会计监察官,曾任蒂宾根⼤学⾏政学教授。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全⾯系统阐述了他独特深刻的经济学思想。

李斯特的经济学思想,在西⽅经济学界⾥属于⾮主流学派,不过其中的国家经济理论、⽣产⼒理论以及资本理论都是⾮常独树⼀帜、具有深刻洞见的观点。

在经济学说史上,李斯特可以说是⼀位不应忽视的重要经济学家。

李斯特经济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有以下⼏点:(⼀)、国家经济学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是⼀种世界经济学,这种经济学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各⾃的特有利益和情况。

它没有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更没有把这些⽅⾯同世界联盟与持久和平的观点统⼀起来,把那些还没有出现的情况假定为已经实际存在的情况。

因此,李斯特认为,它对于德国的经济发展没有指导意义,必须把国家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区分开来。

⽽国家经济学是从国家的概念和本质出发,它所研究的是某⼀国家处于世界⽬前形势以及特有的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持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是研究如何使得国家经济繁荣富强的经济学科。

李斯特这样写道:“我要说明⼀点,作为我的学说体系中⼀个主要特征的是国家。

国家的性质是处于个⼈与整个⼈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体系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点为基础的”。

(⼆)、⽣产⼒理论李斯特旗帜鲜明的主张⽣产⼒理论,并⽤它作为批判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武器。

对⽣产⼒的研究,构成了李斯特经济思想的中⼼内容,他的⽣产⼒概念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形成的⽣产⼒,也包括精神资本所创造的⽣产⼒,即⼈类知识积累所创造的⽣产⼒。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
流行学派的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这种学说始 终只是以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为惟一对象,而完全没有顾及各 个国家的不同的利益。 “国家经济学 国家经济学”,是以事物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 以事物本质、 国家经济学 以事物本质 据的。他写道:“作为我的学说体系中一个主要特征的是国家。 据的 国家的性质是处于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体 系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从民族的立场出发 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1)保护关税与发展生产力
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 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 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他说道:“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这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 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 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3.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而且也适用 于整个国家。 于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工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的划分; 的划分; 在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和协作是工业与农 工业与农 业的划分和协作,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之间一样,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这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 种协作对生产力的增进也起着积极作用。
(3)生产力理论评价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其间,李斯特一直受 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到一份固定职业。李斯特被 迫流亡法国。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国的侵略性态度, 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俄国财政部长曾经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推行他的 “国民体系”,李斯特因为俄国实行专制的沙皇制......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德国学者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贡献
基本信息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 先驱者。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与 亚 当 ·斯 密 的 自 由 主 义 经 济 学 相 左 , 他 认 为 国 家 应 该 在 经 济 生 活 中 起 到 重 要 作 用 。 他 的 观 点 深 受 亚 历 山 大 ·汉 密 尔 顿 ( A l e x a n d e r ·H a m i l t o n ) 以 及 美 国 学 派 影 响 。 他 的 主 要 思 想 包 括 国 家 主 导 的 工 业 化 ,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等 等 。 其 以 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并对后世德国的统一产生影响。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 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 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李斯特在上述方面的

李斯特

李斯特

李斯特思想及其对中国现实指导意义姓名:汤姣姣班级:经管0802学号:2008306202256内容提要: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其以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

在当今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发达国家用工业品盘剥着发展中国家,贫困已经成为落后国家的最大绊脚石,但是发达国家的强大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压榨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精神资本”(人力资本)等思想都是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李斯特,贸易保护上完经济学说史,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的一生,都在为德国的统一奔走;他本来有机会在法国或者俄国飞黄腾达,但是他拒绝了聘请;他在穷困潦倒中绝望的死去,他的国家和民族却因为他的努力崛起。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而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主要思想(一)贸易保护理论国家干预学说李斯特从强调落后国家的特殊国情、落后国家所处的较低的发展阶段以及落后国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须对私人经济实行干预的主张。

李斯特尤其强调,当一国经济实力处于扩张并且正在向农业和制造业或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并存的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国家干预的力量,他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干预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趋于人为的方向。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

德国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简介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FriedrichList,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保护贸易论倡导者。

他首创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

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26-1851年创作了《十二首超技练习曲》1828年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0年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

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结识罗伯特·舒曼和理查德·瓦格纳。

1842年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创作《前奏曲》。

1851年创作《玛捷帕》。

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

1821年去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

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

李斯特经济思想研究分析

李斯特经济思想研究分析

关于李斯特经济思想的述评专业:姓名:学号:【摘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中,学派众多,群星璀璨。

本文主要是对经济学历史学派的著名经济思想家李斯特的经济思想进行评述,浅析其创立的重要理论: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理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并就其经济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乃至当时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斯特;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理论贡献弗里德曼李斯特是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经济学理论产生于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派理论已征服欧洲而德国处于自由主义强势盛行的历史背景下。

他的著作是18462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在这部理论著作中他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为了阐明这一经济思想,他运用了大量史料和事实来说明问题。

其因独特的经济思想成就而被誉为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其独特的经济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当时德国的经济的发展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重大理论成就在李斯特的经济思想中,他反对英法的政治经济学,反对所谓的世界主义经济学,主张国家经济学;反对价值理论,主张生产力理论;反对贸易自由,主张实行贸易保护。

实行贸易保护,发展本国的生产力,是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中心思想。

为阐明这一经济思想,他运用大量史料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关于国家经济学理论英法流行的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假设“世界上的一切国家组成的只是一个社会,而且是生存在持久和平局势下的”,它是教导全人类如何才能幸福的科学。

这一经济学的缺点在于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国家的不同利益,即不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研究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因而,这种科学对德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实践意义,只有在世界一切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都一样是才有意义,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遵循自由贸易才是正确的。

因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不应是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应是国家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6
2013-11-21
• 李斯特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 利益是对立的,只要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 展水平不平衡,各国利益相冲突,发达国家对 落后国家的零和博弈就存在,各国之间的利 益分配就将出现严重对抗。要实现从零和 博弈到双赢博弈,就应该使各国站在同一经 济发展水平上,公平竞争。在没有达到这个 目标之前,落后国家要防止赢者通吃的零和 博弈,只有实现工业化。要实现工业化,落后 国家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战略实现赶超,有限 保护与国家推动则必不可少。
2013-11-21 16 第5章西班牙和葡萄牙人• 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凭借新航线的发现带来的时来 运转,迅速 积聚了大量财富西班牙具备了实现富强 所必须的全部因素,但是顽固与专制联手把强大的 民族精神窒息了;葡萄牙在厄勒塞拉伯爵领导下, 曾试图发展制造业,初期效果令人震惊,但厄勒塞 拉伯爵去世后,《麦修恩条约》的缔结,使英国制 成品迅速充斥了葡萄牙市场。可与同葡萄牙签订的 《麦修恩条约》相提并论并值得一提的是 英国于 1713年与西班牙签订的《阿西安托条约》,按照该 条约,英 国人有权每年把一定数量的非洲黑人运往 西属美洲,每艘船每年可 访问波托贝洛港一次,这 就为他们向这些国家走私大量货物提供了 一个千载 难逢的机会。
2013-11-21 13
第3章荷兰人
• 良好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与汉萨同盟的贸易得到的 资本积累、以及国家统一与自由精神公民精神,使 得荷兰成为海上霸主。但是,荷兰人没有看到更为 深远的政治才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建立在强 大的民族主义基础之上,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 持,他们已经获得的霸主地位才能得以维持。当别 的民族大国兴起时,荷兰这样的小国必然衰落。荷 兰在国外贸易方面丧失了这样大的部分以后,结果 与汉萨城市及威尼斯过去的遭遇如出一辙——大量 的物质与精神资本这时在荷兰已感到无用武之地, 就以移民或贷款形式转向别的国家,这些国家这时 已从荷兰手里取得了荷兰昔日占有的优越地位。

古典经济学时期(四)【李斯特和历史学派】

古典经济学时期(四)【李斯特和历史学派】
在于他现在有多少鱼,而在于他有没有捉鱼的能力。
❖ 2.关于生产力的构成因素,李斯特认为,体力劳动不是唯一的 生产力,脑力劳动、管理、教育等都应包括在生产力内,制度、 科技、交通、思想意识和习俗等等,一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都 被包括在生产力范畴内。
李斯特认为,教师、医生、音乐家等都是生产者,因为有些人能够提高 人类的精神力量、有些能使病人继续保持他的生产力,有些给予人们精 神上的愉快享受。
当时德国分裂为许多封建小邦,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他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呼吁消除 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但反动势力的迫害、政治幻 想的破灭以及生活的窘迫致使其精神失常,于1846年11月30日 在奥地利自杀身亡。
2. 著作: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反映在他大 量的关于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文章 和演说中,这些思想在他的主要经 济著作中得到了系统阐述。这些著 作包括:《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政 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其中,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集中代 表了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 世界主义经济学的错误根源在于它以虚构的持久和平局势的 概念为理论基础。
❖ 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落后国家必然屈服于先进国家。只 有先实行保护关税,才能促成世界联盟和持久和平局势,最 终实现各国都能得益的自由贸易政策。
❖ 但是,在这种局势尚未出现的时代,各国需要走自己应走的 正确道路,而国家经济学正是这样一种科学,它正确了解各 国的当前利益和特有环境,它教导的是怎样使各个国家结成 联盟,并从中获益。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重视科学、 教育、文化及制度改革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中一些观点,也可 照出今天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子。
❖ 3. 李斯特强调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或协作,指责斯密 只强调分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背景(2)
•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 世纪前半叶 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日不落帝国、 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日不落帝国、世 界工厂、垄断航海业.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 界工厂、垄断航海业 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 水般涌入德国市场, 水般涌入德国市场,使德国幼稚工业受到沉 重打击. 重打击 •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 资本的利益, 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 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 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 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 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3、关税保护与经济发展阶段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一般必须经过以下五 五 个发展阶段,即“原始末开化时期、畜牧 个发展阶段 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 时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 不同的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政 策。 当一个国家从原始末开化时期向畜牧 时期、农业时期和农工业时期过渡时,对 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政策是自由贸易。
他特别强调,实行关税保护不应妨碍国 内工业的发展,提出新式机器和现代化生 产资料的进口应当尽可能的不因关税而受 到阻碍。
把保护关税制度仅仅看作将来在国际范 围内实现自由贸易的一种手段, 围内实现自由贸易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 的。 正是这一点使他既区别于传统的重商主 义,又不同于英法古典经济学,而是二者 的一种结合。这种结合代表了德国产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 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正是一个在工 业上大大落后于英法的国家,因而他主张 只有通过关税保护制度,首先使德国实现 工业化,然后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自由 竞争。李斯特从当时德国具体的历史条
件出发,反对普遍的自由贸易, 件出发,反对普遍的自由贸易,而主张 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李斯特生活的德国:19世纪初,还是一个 德国: 世纪初 世纪初, 德国 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 封建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社会 经济和政治发生剧烈变动,德国分裂为许多封 , 建小邦。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资本主义工 。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 业刚刚起步。 业刚刚起步。邦与邦之间关卡林立,严重阻碍 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 的形成。 作为产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李斯特发表 了大量的评论和演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 呼吁在德国国内消除封建割据,要求建立统一 的民族市场。
(二)经济思想与政策主张
1、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3、关税保护与经济发展阶段论 4、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1、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主张在德国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幸在工业 上、商业上还远远落后于别国,那么 它即使具有发展这些副业的精神与物 质手段,也必须首先加强它自己的力 量,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 进各国进行自由竞争。”
(3)生产力理论评价
李斯特论证当时在德国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 的必要性,并且把组织管理和教育等看做影响生 产力的重要因素,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任意扩大生产力概念的含义,甚至把基督教、 任意扩大生产力概念的含义 一夫一妻制、王位的继承等都包括在生产力的范 畴之内,这表明他还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1)欧洲板块背景
法国和俄国不希望德意志统一和强大,俄国还觊觎 德意志东部的波兰领土,德意志联邦中的大邦奥地 利则希望德意志联邦维持衰弱状态,英国则希望普 鲁士崛起以牵制法国。 • 德意志的分裂严重阻碍了其工商业的发展。 • 拿破仑战争强烈刺激了德意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 义情感,德意志各邦出现了强烈要求统一和宪政改 革的呼声。 • 德意志东北部的军国主义国家普鲁士试图统一德意 志各邦。
历史学派先驱者 李斯特的经济学
生平、 (一)生平、著作和学说特色 (二)经济思想与政策主张
(一)生平、著作和学说特色 生平、
1、生平 2、主要著作 3、学术特色
1.生平: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生平: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 李斯特( 生平 ) 德国经济思想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 德国经济思想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 出身于德国一个制革匠家庭。 出身于德国一个制革匠家庭。曾担任书记 会计检查官、图宾根大学财政学教授、 员、会计检查官、图宾根大学财政学教授、 议会议员等职。最终因反动势力的迫害、 议会议员等职。最终因反动势力的迫害、 政治幻想的破灭以及生活的窘迫致使其精 神完全崩溃, 神完全崩溃,于1846年11月30日在奥地利 年 月 日在奥地利 自杀身亡。 自杀身亡。
到了农工业阶段,则必须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国的工业免遭外国工业的竞 争。进入农工商业时期以后,由于国家的幼小工 业已经成长起来,具有同其他先进国家的工业竞 争的能力,因而自由贸易原则又重新得以适用。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由农工业 时期向农工商业发展的时期,应采取关税保护制 度,以发展德国的民族工业,通过他所谓的“工 工 业关税教育”,提高德国的工业生产力。 业关税教育 当德国强大的工业建立起来以后,它也要参 与世界范围内的自由竞争,以使德国达到在经济 上和文化上都高度繁荣的农工商业时期。
– 3.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一国生产力的增进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 分工的原理不仅适用于某一行业,而且也适用 于整个国家。 于整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分工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的划分; 的划分; 在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分工和协作是工业与农 工业与农 业的划分和协作,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一个国家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之间一样,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这 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与生产力的协作关系 种协作对生产力的增进也起着积极作用。
主要理论缺陷 • 1、对斯密的“交换价值”概念不理解,轻 视微观分析,理论难以深化。 • 2、把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当作生产力本身, 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界 限。
谢谢观看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不科学性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不科学的,他 把社会历史的发展仅仅理解为国民经济部 门的演进,而完全抛开了社会经济更迭的 主要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根本因素, 因而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作 出科学的说明。
4、历史学派的先驱者
李斯特的独特的国民经济学体系,对于后来 的历史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反对个人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主张从历 史的民族的特点出发去建立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 系。 (2)否认普遍的经济规律的存在,强调经济发 展的民族性。 (3)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这种影响,李斯特一般被看做历史学派的先驱 者。
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观点: 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观点:
– 1.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一个社会的生产 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力不仅是物质财富累积的结果, 力不仅是物质财富累积的结果,而且也是科学 与艺术、国家与社会制度、智力培养、 与艺术、国家与社会制度、智力培养、创造发 明等人类精神财富累积的结果。 明等人类精神财富累积的结果。 – 2. 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 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 教育, 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的。由此,他认为教师、音乐家、医师、法官 等人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而且他们的生产 性比单纯的物质生产者还要高,因为他们生产 的是生产力,而后者只是生产了交换价值。
学说特色
(1)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面 ) 双重任务: 临着 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在国内结 束封建割据,实行自由贸易;另一方面, 束封建割据,实行自由贸易;另一方面, 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这使得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特 即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 点,即反对英法古典经济学说,强调政 治经济学的民族性。 治经济学的民族性。
流行学派的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这种学说始 终只是以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为惟一对象,而完全没有顾及各 个国家的不同的利益。 “国家经济学 国家经济学”,是以事物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 以事物本质、 国家经济学 以事物本质 据的。他写道:“作为我的学说体系中一个主要特征的是国家。 据的 国家的性质是处于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的中介体,我的理论体 系的整个结构就是以这一点为基础的。”“从民族的立场出发 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
2.主要著作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政治 经济学的自然体系》(约写成于1837年, 1961年正式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 体系》(1841)等。 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 《 民体系》 民体系》,该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为历 史,第二编为理论,第三编为学派,第 四编为政策。与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 经济学不同,他从讲述各国经济发展的 历史展开他的论述。
2、关税保护与生产力理论 (1)保护关税与发展生产力
古典学派从世界主义经济学出发,只重视财富和交换 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 李斯特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提出必须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他说道:“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这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 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 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1818年以来普鲁士一直试图说服各邦建立 统一的关税体系,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1834年,在普鲁士努力下,德意志中南部 17个邦建立关税同盟。但北部一些邦受英 国影响,西南部各邦受法国影响拒绝加入 关税同盟,奥地利也拒绝加入关税同盟。 • 普鲁士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 利,1870年击败法国。1871年,普鲁士国 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登基,建立德意 志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