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派

合集下载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一、马歇尔的生平与著作
1885-1908年,马歇尔任剑桥 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期间, 创立了剑桥经济学院,该学 院在20世纪20-30年代声誉 鹊起:这一领域的最杰出人 物A.C.庇古和凯恩斯都曾是 他的学生。1890年,马歇尔 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一出 版,当即赢得了人们的交口 赞誉,从而牢固确立了马歇 尔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学家之 一的地位。
v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v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PPT文档演模板
•欧根·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对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和**也在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罗纳德·麦金农的经 济转轨理论。发展经济学为何**经济转轨?这是因为经济转轨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迁;二是经济的发展。 转轨是为了使经济更快地发展,而经济转轨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理应成为发 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一直占据主流。在这一派发 展经济学家中,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以其独特的金融中介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及至经济学界独树一帜,颇有 影响。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是“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是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落后,货币化程度低,政府对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干预过多。为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深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 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健全金融体系和活跃金融市场。一 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如何,主要看以下几项标准:(1)通货膨胀得到控制;(2)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3)对 外债和外援依赖性下降;(4)汇率自由波动;(5)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 深化论实际上就是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控制,并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理论。这正是典型的发展 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观点。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和观念,麦金农在研究了经济转轨国家的特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 转轨理论。麦金农的理论脉络是:以金融为主线研究经济领域的全面市场化问题。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具有如下两个理论基础:
(1)渐进的、和谐的和乐观的发展过程论。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是不是一个意思?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是不是一个意思?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是不是一个意思?1、新古典学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马歇尔时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它综合了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学派的理论;广义的则指1870年“边际革命”后出现的经济学理论的统称(见姚开建的《经济学说史》(第二版)第267页,20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称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内容与姚开建的《经济学说史》(第二版)略有不同。

2、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根据凯恩斯主义而发展的一个流派。

3、新古典主义:也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该理论主张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是新自由主义中的一种。

新自由主义含: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供给学派经济学等。

相對於新古典綜合論更早的是新古典學派Neo classical school(因為微觀經濟學將更之前的學者稱為古典學派例如:Smith, Ricardo, Marx)代表人物是 Marshall, Pigou (但在宏觀經濟學的發展上卻把這票人與更之前的人全稱為古典學派)發展了許多傳統的經濟學語言好比供需原理, 均衡到了1930年代出現了大蕭條凱因斯 Keynes認為這種經濟學語言(工具)無法解釋現象寫了一本巨著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提出了一些見解試圖挽救資本主義這就是凱因斯主義(Keynesianism)或凱因斯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美國出現了呼應 Keynes 主張的學者後來這些徒子徒孫就形成了凱因斯主義的凱因斯學派也有新凱因斯學派 (或稱為 Neo Keynesian School)後者比起凱因斯主義 (Keynesianism) 更重視貨幣政策而新古典綜合論 (Neoclassical synthesis)使得經濟學在短期景氣波動研究上分為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兩種觀點這是由於凱因斯認為新古典經濟學原理有不足之處因此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這些見解不同於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原理後來出現了一票學者例如 Samuelson,...等試圖揉合新古典與凱因斯的差距提出了新古典綜合論但是新興古典學派 (New classical school)則認為經濟學不需要分家將新古典微觀經濟學原理一貫到底應用到景氣波動研究還是可以解釋所得波動主要代表人物有Lucas, Barro, Prescott, Sargent,...等後來又出現了新興凱因斯學派 (New Keynesian school)他們使用新興古典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語言或工具來復興凱因斯的想法或精神代表人物 Blanchard, Mankiw, Gali,...等研究所的學生最喜歡問 Paul Krugman 是哪一派?有時候看起來很像是傳統凱因斯學派 (凱因斯主義裡較重視財政政策者)。

第02讲: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第02讲: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4.对“滞胀”的解释和对策 4.对 滞胀”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在58年由伦敦经 济学院的经济学家A.W.Phillips提出; 它表明在1913—1957年的失业率和 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在《反通货 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将失业 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交替关 系改换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 的交替关系。而之所以用通货膨胀 率代替货币工资率,是因为他们认 为决定价格的原则是成本价值法, 即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比率 的利润,在短期中当其它成本一定
w/P ND NS
O
Y0
Y
N
4
IS—LM模型与劳动市场的结合 IS—LM模型与劳动市场的结合
在新古典综合论中,劳动市场结合到IS—LM模型中的具体过程如下: 在新古典综合论中,劳动市场结合到IS—LM模型中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建立总生产函数: Y=f(N) 整个经济的劳动的边际产品即 为产量的增量与就业量增量之 比:∆Y/ ∆N ∆Y/ 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 着雇佣劳动量的增加, ∆Y/ ∆N将会递减。而完全竞争条 件下,均衡的劳动雇佣量为劳 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成本, 即: ∆Y • P= ∆N•w 其中P为一般价格水平;W为 货币工资。等式可重新表述为: ∆Y/ ∆N=w/P
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在劳动生产 率增长率一定时,如果货币工资增长 率上升并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则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同比 率上升。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不同于 传统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是由 工资成本推进的新型通货膨胀。 新古典综合派进一步使菲利普斯曲线 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因为根据 该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短期 中存在替代关系,所以政府在制定政 策时可运用该曲线进行相机抉择,使 失业率和通膨率都能控制在社会可接 受的较低水平内。 9

第三章 新古典经济学

第三章 新古典经济学

欧根· 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LOGO
(三)瓦尔拉斯与洛桑学派
瓦尔拉斯(1834~1910),法国 经济学家。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生于法国埃富勒,求学巴黎,学 工程学,因父亲鼓励而钻研经济 学,在法国求教职失败,受聘洛 桑大学,建立了洛桑学派,后任 校长。他被认为是创立了后来在 他的意大利弟子帕累托的领导下 为人熟知的洛桑学派。这一学派 继承与发展了他的思想。 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1873)、《社会经济学研究》 、《实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等。 一般均衡理论。
卡尔· 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LOGO
门格尔的学术观点:
门格尔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而且是“最后
一单位财货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是在竞争 条件下,买卖双方对财货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 果。价格的上限是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 的主观评价。在双方竞争条件下,价格由“两对 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价值的度量完全是主观的; 效用价值论—交换价值等同于总效用; 将边际效用的原理扩展到整个生产和分配领域。
LOGO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也称维也 纳学派,形成于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它是边际 革命涌现出来的各种流 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派。以门格尔为奠基人 ,其追随者中最著名的 人物是庞巴维克。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一门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核心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

一、基本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

首先,理性选择假设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其次,边际分析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最后,市场竞争假设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二、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

消费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进行消费选择,涉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生产理论分析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进行生产决策,研究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力。

价格理论关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研究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

三、方法新古典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行为建模来研究市场机制和经济交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体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关注总量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效果。

四、应用和争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经济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其研究成果包括供给需求分析、市场竞争、效率理论等。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面临一些争议,如理性选择假设的合理性、市场竞争假设的适用范围等。

结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其基于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假设为基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等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解释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其成果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一些争议。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04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04
4
这种新古典综合可以在凯恩斯《通论》中找到依据。凯 恩斯在《通论》最后一章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对已 被接受的古典学派理论的批评,重点不在于找出它的分析 中的逻辑错误,而在于指出,它所暗含的假设条件很少或 者从来没有得到满足,其后果为,它不能解决现实世界中 的经济问题。然而,如果我们的中央控制机构能够成功地 把总产量推进到相当于在现实中可能达到的充分就业水平, 那么,从这一点开始,古典学派的理论仍然是正确的。如 果我们假设总产量为既定的,即取决于古典学派思想体系 以外的力量或因素,那么,我们对古典学派的分析并没有 反对意见。我们不反对它所分析的私人的利己动机如何决 定生产何种产品,以何种比例的生产要素来进行生产,以 及如何把产品的价值在生产要素之间加以分配。”萨缪尔 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采用了凯恩斯的 政策主张,美国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古典经济学适 用的前提条件再度得到满足,因此,需要把马歇尔的微观 经济学综合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中去。
10
萨谬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 《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经济学》(Economics,1948.)、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Liner rogramming and Analysis,1958.),以及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 著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被编入《保罗·A·萨谬尔森科 学论文集》(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第一、二、三、四、五集。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响 时指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人 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谬尔森,读的是 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高层次经济理论 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谬尔森,这时萨谬尔森的 《经济分析的基础》成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 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 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谬尔森的有关著作 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经济学史经济思想家与学派

经济学史经济思想家与学派

经济学史经济思想家与学派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经济思想家和学派。

这些经济思想家和学派的贡献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指导了实践中的经济政策和决策。

本文将回顾经济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经济思想家和学派,并探讨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第一部分:古代经济思想家与学派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学派主要关注农业生产和贸易。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古埃及的孔甲学派,他们将贸易视为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

此外,古印度的梵学派也对贸易和经济活动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博物和增产的理论。

第二部分: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主要由亚当·斯密、大卫·理查德·罗斯等人组成。

古典经济学派最重要的观点是市场自由和个人利益追求。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认为市场经济能够自我调节,并通过个人的追求来实现整体福利最大化。

罗斯则提出了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批判和发展。

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部分: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在20世纪中叶兴起,主要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人组成。

新古典经济学派建立了供需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认为经济变量受供求关系和个体边际效用的影响。

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并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五部分:新古典综合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综合主义经济学派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该学派主要由罗伯特·帝在纳德、梅尔文·克尼茨、埃德蒙·菲尔普斯等人组成。

他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新理论和模型,对劳动市场和通货膨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继承了李嘉图和穆勒的古典思想,而不是彻底破坏古典
体系。这使得马歇尔的思想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接受。
பைடு நூலகம்
3、理论贡献
• 但同时马歇尔希望经济学研究能赋予崇高的道德目 标【不过他却用货币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动机】,所 以他对待数学更为审慎。在第8版中他把大量的公式 和图标都隐于脚注和附录之中。
• 他希望经济学能够对现实有所改进。然而也正是在
5、马歇尔的方法论
• ①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 在经济现象、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 • 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 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在分析时,使用假 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局部均衡法。
• 但同时,马歇尔特别关注工人,他一生都强调改进工人生活 (与他的出身有关)。并且他对待自己的作品也特别认真, 总是反复修改才肯出版。例如《工业和贸易》(1919)一书 的校对时间长达15年。
2、影响 • 马歇尔使得剑桥成为新经济学的中心,他建立起了 剑桥学派。 1888 年时,据说英国经济学教授职位中 半数都是他的学生。 • 也正是从马歇尔开始,“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 济学”,一门致力于更为精确的技术的科学。供给 需求曲线、弹性理论、数学公式以及其他从数学和
物理学借鉴的词汇开始充满经济学书籍,尽管这并
非马歇尔的初衷。
3、理论贡献
• 通常观点认为马歇尔是一位伟大的综合者,把古典 经济学和边际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
• 马歇尔普及了经济学。
– 因为他既使用了谨慎的数学分析,又没有像杰文斯、奥地
利学派和瓦尔拉斯那样桀骜不驯。
– 马歇尔是“继承者”而不是“革命者”。正如他在《经济 学原理》序言中的引言:自然不能飞跃。
• 20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特别是1929 年爆发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原属剑桥学派的凯恩斯 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一书,抨击他称之为“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的 观点,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
“马歇尔大综合”
• 马歇尔继承 19 世纪以来英国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 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 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
① 核心思想为萨伊定律 ② 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 衡的机制和功能。
③ 利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④ 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
⑤ 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二、剑桥学派和马歇尔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创建。由于马歇 尔和他的忠实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1890~1963)等 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 • 剑桥学派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集19世纪经济学之大成, 是新的融合折衷的理论。 • 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经过修修补补,迄今仍是资产 阶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他的政策讨论中,他偏离了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的自
由放任传统。这为以后凯恩斯的“反革命”开辟了
道路。
4、著作及影响
• 马歇尔最杰出的著作有三本:
– 《经济学原理》(1890,共8版,最后一版是1920年),
– 《工业与贸易》(1919),
– 《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
• 《经济学原理》被称为是最后一本几乎包含了那个 时代整个经济理论的有创造性的论述。
上章提要
• “边际革命”是在建构全新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的基础上对古典经济学的重建; • “边际革命”将数学方法广泛引入经济学的分析之 中; • “边际革命”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都普遍关注“需 求”和“效用”,而古典经济学关注的则是 “供 给”。
本章主要内容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剑桥学派和马歇尔 福利经济学和庇古
• 发端:边际革命 • 标志:19世纪末马歇尔(英国)的《经济学原理》 • 代表人物:马歇尔和庇古等 •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 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 , 引进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 ,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 为强调需求和消费。
2、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命题
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
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是继J.S.穆勒之后经济学观点
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1、马歇尔生平
•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 “100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凯恩斯 • 马歇尔出生于伦敦贫民窟的一个穷苦家庭,他有一 个专制的父亲。他试图让自己儿子成为牧师,严厉 督促他学习,让他远离数学,并且保证不下棋。 • 不过小马歇尔在拒绝接受牛津的奖学金而去了剑桥 之后,他摆脱了父亲的束缚。他在剑桥学习数学、 物理学,最后是经济学。


一、新古典学派概述
• 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 经济学。 •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
继承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
决定,又融合了 19 世纪 70 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 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1、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 之后经济学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注定:如果是“原理” 之类的著作只能是综合性的而非创造性的;如果是 创造性的著作只能是考虑了经济理论的一部分内容。 马歇尔在本书中的体系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主流体系。
4、著作及影响
• 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可以通过市 场机制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 一方面,用供求均衡原理把各种理论,兼收并蓄,尽量加 以折衷调和; – 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为经济学各个流派奠定了一 个共同的基础。各个流派的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都能或 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从马歇尔经济学说中找到思想渊源。
• 马歇尔是作为数学家研究经济学的,但是他并不想将经济学 当作一门数学或者物理学来对待,正如他在《经济学原理》 的序言中就指出:经济学家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 不是经济力学。演化理论的发展证明马歇尔是对的。
• 马歇尔是个比较难琢磨的人,他待人并不算友好。尤其对待 杰文斯,因为马歇尔怨恨杰文斯比他早发表了《政治经济学 理论》。他从来不承认边际主义者对他的影响,因为他认为 “效用”理论的优先权应该归于他。所以他一直以古诺和屠 能为他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