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宾老师讲舌诊
李玉宾老师讲舌诊(2)中土:四节

李玉宾老师讲舌诊(2)中土:四节
原文地址:李玉宾老师讲舌诊(2)中土:四节作者:坤鹤百草堂中医馆
4-1虚寒1
这个很明显就是偏寒了,他没有化火是吧,也是痰浊的壅滞,你看这个舌苔,都把舌头糊上了。
4-2虚凉1
这个也是,这是个老年人了,这个寒象更明显,有点润润的,没有生气。
4-3虚滞1
这慢慢的就是实症了,整个舌头很厚重,壅滞上了,舌头厚重,
比较结实,就是那种实性的中土壅滞,要用山楂去消磨,这个山楂我用了50克。
4-4浊冲1
这是一个结滞,这种舌苔你看,都是很不干净的,碰到这种舌苔你就化痰就行了。
4-5浊滞1
这是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
这个舌苔还是不错的,你看他这个中缝是偏歪的,舌面凹凸不平,这就是有形的郁结很重。
凡是舌面比较平的,说明气的通透还可以,路径还是畅通的,舌面都已经凹凸不平了,这个有形的瘀结都已经很严重了。
一定要用消磨、破结的药,在有形的层面上疏通。
再加上这个舌苔很黏浊,不干净,也要在无形的气、痰、湿的方面流通。
这个皂角都用了1克,莪术也是破有形的郁结。
4-6浊滞2
这个也是,这个中缝都是歪的,凡是中缝歪的都是郁结久了,像这种有明显的偏鼓偏暗,都是有形的郁结,要加上破血分的药。
4-7浊滞1
这个主要是看舌苔了,舌苔很黏浊是吧。
一看到舌苔不清透你就要想到脾胃这一块。
那么以上这些主要就是中土这一块。
对李玉宾治病疗效和思路的反思

对李玉宾治病疗效和思路的反思李玉宾是我看的最久的中医大夫(2012.12.30—2018.10.14),我可能也是看李玉宾时间最长的患者了,以前算是他的铁粉,我的治疗经历对其他患者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
他是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派,算是有一定名气的中医。
看他之前我看了很多大夫,有名的没名的,时间长短不一,也曾自学中医,按照火神派思路自己服过四逆汤,常常是春天好转,秋季变差,季节性很明显,总是无法彻底治好(详见2010年博文《四逆汤没有治好自己的季节性“抑郁症”,仍在中医治疗中..》)。
我是看了他的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后找他看病的,之前自学中医总是觉得入不了门,看他的书之后感觉对中医似乎一下子入门了,看李玉宾用黄元御一气周流的思路治疗解释各种疾病都很简单,说他的病人百分之八九十效果很好,脉诊水平神乎其神(可以达到与病人感同身受),并且他还上过梁冬的访谈节目,这让我对李玉宾的医术产生了很大的信心。
为了彻底治好病,我以极大的毅力坚持看他,不惜时间、金钱,每周必看,严格遵守他的看病须知,自己煎药,不吃肉不吃水果,调整心情作息,他也一直肯定的说能治好我的病,看了这么多年,效果怎么样呢?李玉宾看病很有特点,有一张纸的看病须知,非常详细,非常符合我对中医高手的预期。
他看病很快,把脉只用几秒,再看看舌头,就开始写方子,基本不问诊,看着非常高深,也非常有自信,这也增加了我对他的信心,我的症状很多,病情复杂,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脉诊高手,不用我开口就能知道我的病情,古代的名医不都是如此吗?开始他说我的身体郁的厉害也虚的厉害,治疗需要半年以上,开方每次二十多味药加加减减,总体框架不变,健脾疏肝补肾,有通有补有泻,方子看着细致全面、药性温和,没有虎狼之药,让人比较放心(这与他在书里的开方风格不同,说是因为有城乡差异,城里人身体比较虚)。
我吃了半年的时候一点感觉也没有(期间还做了很久他推荐的华师按摩,无感),就拿出他的《破解中医治病密码》来看看增强下信心,这样坚持到2013.8月时身体确实感觉好转了,整个秋天还不错,但到年底春节时身体又不行了。
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24)

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24:肝郁的治疗2019-07-08 howinhow转自勇哥中医我们在临床上,可能碰到更多这样的患者,他一身都是病,自己也说不清,觉得全身没一个好地方,从头到脚没个舒服的地方。
你很难给他归类,归到哪儿都不合适,也不算疑难杂病,也不是要命的,就是觉得全身都有问题,又都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种病人往往模棱两可,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下手。
我们回顾下黄元御的一气周流,从源头上找治疗方案。
《四圣心源》有句话,“凡病则郁。
”就是说只要是疾病,必然是一气周流出现了郁滞,周流不畅,出现了气郁。
一般的气郁,我们通称为肝郁,只要生病,必然有肝郁。
一气周流,包含了几个含义:首先是圆融一气,如果一气的升降出入都很和缓,升为阳,降为阴呀,那么就会阴阳和合,就表现不出升降,也表现不出阴阳来,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圆融,非常和谐的一气。
有了明显的阴阳症状,一气必然就不和谐了。
另一方面是周流,一气要动,不是停在那儿,要非常通畅和缓的周流。
就是说一气在动态周流中,保持着相对和合,圆融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所以我们治病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一气这种动态的、周流的、相对稳定的、阴阳和合的这种状态。
像这种不典型,症状比较多,分不清是什么病的这种病,都可以归到肝郁这个范围,都是肝气郁滞。
肝主疏泄,主升发,宜疏散,应该疏肝行气。
疏肝有很多办法,比如小柴胡汤。
从舌苔上来讲,一般比较典型的肝郁,不是很动的话,他往往会在舌头上,舌体的两侧,在舌苔上会有两条白白的液线,就像白白的粘液一样,有的是比较干净,有的是比较浑浊,就跟用白色的液体在舌的两边画了两条线一样。
这两条线正好属于肝胆,舌两侧属肝胆,属肝气的范围。
所以你一看舌苔,一伸舌头舌体两侧两条液线。
有的是不太明显,有的是很明显,这肯定就是肝郁了。
你直接疏达肝气就可以了。
如果这个郁结较重的时候,两条液线就慢慢消失了,它就会出现舌头的开裂。
郁结重的时候,它就会出现郁而生风。
所以风盛往往就燥裂。
李玉宾《中医临证带教班1期》第5课病案一

李玉宾《中医临证带教班1期》第5课病案一病案一:罗某,女,13岁,上初一。
小孩一般来说没有太严重的问题,相对大人来讲简单很多。
现在的小孩绝大部分的问题都跟脾胃中焦有关系,百分之九十以上吧,都是脾胃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会兼有其他的兼证,比如肺气不足的会有鼻窦炎,性格偏内向的可能有点肝郁,睡觉不太好呀,有的这个孩子体质再差一点可能会肾气弱这方面的表现。
所以小孩相对来说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你就抓住中土脾胃,以脾胃为主,把这个主要问题处理好了,其他的兼顾稍微一带,一般的问题很快就会好。
一般12岁之前的孩子,气是比较干净的,比较单纯,青春期之后,慢慢就会有一些问题了。
因为小孩小,思想相对单纯一些,没有那么多事。
孩子大了,一般十七八以后慢慢事就多了,就会有一些情志上的问题。
一般来说普通的孩子,12岁以下,情志方面的问题不能说没有,比较少,一般都是单纯的简单的身体上的问题,相对好处理一些。
小孩跟大人相比,一个气本身就肝郁,再一个七情六欲方面的因素少。
所以从望诊的角度来讲,这个孩子的各方面都很清透,神和气两个层面都很清透,如果出现不清透的感觉,一般来说都是某一方面郁住了。
好,大家开始望诊,小罗可以再往前稍微做一点,让大家都看看你,望诊这方面可以先发表一下意见。
学员:我不太清楚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标准的象是一个什么样的,脸色稍微可以再红润一点。
老师:对,小孩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干净,应该是比较红润一些,跟大人来比会显得更嫩一些。
这次问题比较简单,大家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通过小罗,我们可以了解下怎么望神,神气方面主要看什么呢?最主要是看清透与不清透,或者说明朗与不明朗。
大人这方面感觉就比较弱一些,小孩很容易感觉出来,稍微差一点,稍微好一点,变化是很明显的。
所以看小孩,尤其是几岁的孩子,稍微看一眼,甚至不用摸脉你就知道怎么回事,基本上有数的。
体质很好的孩子,神气光彩是很足的,脸上是那种亮亮的,红扑扑的,嫩嫩的那种光泽,就是很油润的那种感觉。
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

李玉宾老师讲解《四圣心源》(4)(转载)《四圣心源》第一卷第一节《天人解》最后几个小节主要讲的是经络循行,讲的是这个十二经络、卫气、营气的循行规律。
那么黄元御在前面已经把《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个理论模型比较透彻了。
后面反复再来阐述,就是再来讲。
这个对临床诊病、看病有什么帮助?《天人解》主要是讲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这个理论模型。
他先讲了天,然后再讲人,讲天人之间的这种对应。
前面的各个小节都是这么讲,到最后纯粹是从经络的角度,纯粹从人体的角度来讲。
我们临床上如果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话,如何引用《四圣心源》这套理论来指导针灸的治疗,我本人不会用针,手比较笨,都是用药。
但是我认识一个很好的老师,他针灸、按摩都很有功力,效果非常好。
我和他交流过,请教过一些问题,把他的一些体会,搬过来借花献佛,跟大家交流一下。
人体的经络,它是沟通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就像一个通路一样,脏腑之气要想由内达外、疏布周身的话,离不开经络。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我们可以把这个经络理解为人体之气周流的这么一种路径。
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血管啊,神经啊,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飞机的航线一样,你看飞机的航线,北京到上海,它有一个具体的走向,但它不像高速公路一样,它没有这条路,只是这么一个方向,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如果说血管的话就好比高速公路、铁路,那么航线它没有具体的一个东西,但也是确实存在的,经络跟这个有点类似。
只有有气血在循行的时候,经络才会体现出来,没有飞机在天上飞,也体现不出什么航线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用针灸治病、针灸调气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针灸从外在肢体,从肌表来用针啊,很少有用针用到内脏的,可能也有,比较少。
大部分都在四肢,肌表,表浅的经络来用针,那么通过针,医生以针为媒介,通过自己的气来调整病人的气,都是在气的层次来治病,用这个气来调整患者外在肢节经络的气,通过调和外围之气来达到调和内脏之气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由外治内这么一个道理。
李氏奇效舌诊与望舌用药内部资料(三)

李氏奇效舌诊与望舌用药内部资料(三)昨天我们讲了白苔和黄苔的意义和治疗。
今天我们学习灰苔,黑苔的治疗。
昨天我们通过一个油炸天妇罗的例子说过了,这白苔就似白色的面糊,放在高温的油中煎炸,白色的面糊受热一会就会变成黄色,再继续煎炸的话黄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焦黄色,然后逐渐变成焦黑色。
所以黄灰苔是热之渐,焦黑苔是热之极(热极可以化寒)。
临床上黑苔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见到灰黑苔时一定要详细询问这种灰黑苔出现多久了,是否进食了黑色或深色的食物或饮料等,以排除染苔。
原来遇到过一个小孩子,喝完一瓶深色的饮料睡了一觉就发现舌苔变成了黑褐色,一般如果出现黑苔,就会提示热之极,病之极,黑苔的疾病都是比较重的,小孩子一般很少见到黑苔,通过黑苔出现的原因,怀疑是染苔导致,就嘱其刷牙的时候刷刷舌苔,过几天就好了,过了三天左右在看其舌,黑褐色的舌苔还是有一些黄褐色,所以足可见染苔也是很顽固的,有时候食物里的着色剂就像胶水一样的附着在舌苔上,刷都很难刷掉。
灰黑苔既然是热之极,就会出现热盛或热盛伤津的表现,如口渴,便秘等,体内有火慢慢的炙烤着,把舌苔都烤成焦黑色了,通过这种象就会联想到很多症状表现的。
刚才我们讲了,遇到这种真正的黑苔,一般都是很严重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详细的了解病情,自己量力而行。
首先呢,要看舌神,也就是舌形,舌质,舌苔,舌底等整体综合表现,最重要的是看明暗,舌是否湿润光泽,舌质颜色明亮鲜艳,尚可治疗。
这种黑苔治疗呢,也是比较简单的,记住一句话,黑苔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大黄舌”。
也就是这种黑苔就是适合长期使用大黄治疗的患者,为什么要选择大黄呢?我们举得油炸天妇罗的例子还记得吧,舌苔黄黑是因为高温(油炸)的原因,但油为什么会高温呢,因为下面有火在燃烧啊,如果油不热了面糊就不会被炸焦黄了,所以要想消除油热,就得把锅下的火给去掉。
这在中医上叫“釜底抽薪”,也就是把锅下面的柴火抽掉了,锅不热了,锅内的东西都会慢慢的清凉,不再沸腾。
李玉宾《中医临证带教班1期》第7课病案一

李玉宾《中医临证带教班1期》第7课病案一病案一:李某,女,40岁。
我们先望诊,从小孙这边开始,说一下望诊的感觉。
……我们把望诊总结一下,大家基本上都说出来了。
神气这方面呢,总体来讲,心态还是比较好的,40岁的人,20岁的心态。
这种情况,即便有问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心态好的话气的郁结就不会太重,这是好的方面。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内经》讲: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身体的阴气,相当于肾阴、肝阴,阴血这方面的东西自然就少了,再生能力就弱了,它消耗的多,补充的慢,少一些。
所以人一过了四十要注意养阴,不光是养阳,还注意养阴,注意休养。
那么她还是一个年轻人的心态,还把自己当一个年轻人在用,年轻的心态很好,但是身体毕竟有一个客观的规律,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是要适当的收敛一些,前面大家都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了。
从神气方面来讲,她神气比较足,但是气,就是面色稍微有点暗,这就是神足而气微浊。
神气是身体内在的五脏藏精所化现出来的,肾气足五脏的精气外出的就会比较多,面色会比较明亮。
气微浊就是脸上稍微暗一些,这一定是精亏了,阴精亏必然整个气机流通不畅,这是单纯从这个神气面色上来看。
从她说话的声音呢,刚才小徐说,说话有点鼻音,实际上不光是鼻音,而是她这个声音,因为女姓应该很柔和,声音应该是很软,而这个声音有点粗犷,很豪爽,有一点点磁性的感觉,也很好,这实际上是阴亏的一种表现。
就是你听女性的声音,越软的,或越偏柔偏细的,属于肾气还比较足。
这种听着比较豪爽一些,多少有那么一点类似沙哑,也不是沙哑,就好像粗一点,是肾气亏的一种表现。
另外,说话底气也比较足,声音比较大,语速稍微快一点。
这都是内在的精气往外散,说明她平时消耗比较多,休息还不够,处在有点超支的状态。
这肯定跟个性有关,为什么呢?你看穿着跟身体是一回事,不是分开的。
你看打扮得很精致是吧,很有精神,也很有讲究。
但是你发现没有,头发多少有点稀少,稍微细一些,这也是肾气亏的一个表现。
舌诊‖观舌诊脉绝技!

舌诊‖观舌诊脉绝技!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是著名脾胃病专家,从医60载,专研脾胃病30余年,在脾胃病的诊治上颇有造诣,曾提出了著名的“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
他经过不断积累,刻苦钻研,反复临证,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症”的理论。
我在近一年时间里有幸随侍李老身旁,获益良多,现将师翁诊治脾胃病之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观舌识病舌象学概括起来包括舌体、舌质、舌苔的改变。
李老在多年来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发现,舌象能准确地反映出萎缩性胃炎发展的不同阶段、轻重险恶及恢复程度等。
这不仅是凭借临床经验,还有临床各项检查为依据。
从舌象学可以初步诊断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和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前期。
这都经过胃内窥镜活检得到病理证实,符合率达到95%左右。
望舌体临床常见以下四种类型:1、板状舌体:此种舌体平直宛若木板,伸缩自如舌尖椭圆,系脾胃虚弱之象。
临床多见于浅表性胃炎及浅表萎缩性胃炎。
2、香蕉舌体:舌体圆细而长,状若香蕉,尖细根粗,体窄而厚,舌体伸出向下微弯,形若香蕉。
舌体表面不平,附着颗粒状物,如谷粒撒于舌面。
此种舌体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乃脾气大伤胃阴耗损之象。
3、胖鱼舌体:此种舌体临床多见,舌体宽大肥厚,膨胀满口,其状愚笨。
其病机为湿浊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蒸而成。
此种舌体多伴见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萎缩性胃炎进展期。
4、锯齿舌体:舌体偏薄偏长,边有齿痕,齿形清晰。
此形舌体为气阴两虚,内有虚火所致。
糜烂性胃炎、溃疡病、疣状胃炎、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常见此舌。
舌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如下五点:1、红绛亮带舌:舌质红绛兼紫,舌体两边颜色稍浅,表面有津液敷布,望之反光,形成周边约0.5cm的亮带圈,老师将此亮带圈命名为“舌周边瘀血带”。
此亮带舌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胃腑的其他疾患少有此舌。
2、猪腰舌:舌质色深紫,无苔,舌面有津液敷布,光滑如镜,状若猪肾切面。
舌之根神俱无,常有舌痛或灼热感,此为瘀血明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玉宾老师舌诊讲座一、舌诊的定位:舌头的中间是中土,左侧主生发,右侧主敛降;符合一气周流的规律。
前面舌尖是心火,后面舌根是肾水。
脾胃虚证时应在中间,多为凹陷;实证时应在右侧,多为饱满。
下面我们找几个实例来看。
1、舌尖对应心气、左寸脉:这是个初发心梗的患者,他的舌尖部位艳红发嫩,明显异于其他,舌尖代表的是心气,脉象对应在左寸脉。
2、肺对应的位置:下面这个舌苔仔细看类似一个倒“T”型的分布。
横划两侧部分对应的就是两肺,脏器的肺。
所以右寸脉应在这个位置。
看看,上面这个也很明显,两肺的位置!3、尺脉应在舌根部。
这是尺脉虚的一个象,两手尺脉应在舌根部。
4、关脉:关脉分虚实。
右手的关脉,如果是虚的话,应在舌中间。
就是中土的这个脉象。
只要舌头中间是虚的,虚陷凹陷啊,软啊,他的右关脉是虚的。
这个舌头他的左边还是比较圆润的,右边明显的厚一些,偏大偏硬一些。
这就是一个实相,右关脉的实证,或者是整个右脉,因为右侧的舌头主敛降,主右脉;左侧的舌头主左脉。
我们看舌头主要看三个方面:一个是看神气,神气是从舌头的亮度来看的,看他的明暗,从而显示神气的强弱,反应整个人的生气、精神。
再一个就是看舌苔,舌苔分布的均匀与否,干净与秽浊,反应整个中气的清浊强弱,苔主要反应的是脾胃之气。
最后看舌体,舌体的厚薄啊,红与黑啊,软与硬啊,反应了他的整个的全身气血的一个分布、盛衰的情况。
实际上还是从神、气、形三个层面去看。
二、中土:中土是脾胃,所有的病症无非就是虚实两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疏通道路,恢复一气的流通。
1-1虚满1这个舌苔就是明显的中土虚。
像这个舌头看起来还是比较亮的,神气还是不错的。
舌苔相对来说比较少,中土的地方又是凹陷的,中土是很虚的。
整个舌质呢,也是偏薄一些,明显的是一个中虚,肾气弱这么一个患者。
看看下面这个: 这个就明显发暗,神气弱,阳气虚。
一个舌头的明暗,就知道他神气的强弱,或者说是阳气布散的情况。
回过头来继续看我们中土那个。
以1-1-1为例,首先神气还可以,这个人不至于有太严重的问题,可能是偏虚。
那么他的主要问题是中土,他中土那个地方凹陷下去了,表示这个整个中土非常薄弱。
不光是气虚,整个精气都是亏的,空洞了。
另外还有很多比较清透的粘液,这就是中土生湿了,没有力量运化,水液到了这个地方散不开了,所以有水湿的停留。
另外舌尖部分有很多小点点,这就是心火郁结不能通降,就是通常讲的相火不降。
黄元御讲:“方见上热,必知下寒”。
这个上热就是他中土虚,升降的力量都不足,郁在上面了,这个肾气一定是亏的,这个人是偏瘦的,肾气亏,升达的力量不足,中气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收纳能力,火气飘在上面,郁而生火,这个小点也不是很大,说明气比较虚。
颜色又比较深,说明时间比较久了。
总的来说就是:中土虚,肾气弱,然后又有上面火气的郁结。
但是他整个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透的,不算太浊。
这个情况的治疗:固运中土,加上补肾和开达上焦郁结,疏散肝气的瘀滞,因为他那一圈,满满的,这个气要散一散。
就是开通道路要让他转开。
所以你看这个方子:党参、茯苓、白术、槟榔、白蔻、竹茹、干姜、甘草,上来全都是运中焦的;用了很少量的柴胡、陈皮,破破气,因为他本质是虚的,量不大;微量的丹皮、桃仁活活血; 后面用益智仁、枸杞子补肾; 薄荷、生麦芽稍微鼓动一下子;黄精、山楂,都是偏于补中土的,以填补固守中土为主,加上补肾,气血流通的药。
这个方子和他的这个舌头基本上是吻合的,是一个虚象。
1-1虚满2这个跟上一个类似,也是中间凹陷,前面有一些小点,他这个气比较足,亮度稍好一些,小点子长得比较大,舌头上没有那么多水液了,舌根看到比较清楚。
这个格局和1-1-1是一样的,主要是虚,不过这个正气比较足一些。
这个就好调一些。
的方子也类似,不过用了一些熟地、黄连来补肾,力量相对强一些,因为他本身的正气强一些,脉稍微有力,所以用药的力量也可以大一些。
总体的思路是运中、疏肝、补肾。
所以你就知道,这种前面有郁结,要记得去疏通;中间虚弱,要记得去补。
那么这是比较简单的虚证。
1-2虚软2有时候不光虚,还有浊气!看这个,当然这个凹陷偏后一些,实际上他的亏偏向肾气了,这是一个产后身体虚的妈妈,你看她这个舌苔是很粘的,中下焦偏于下焦的地方凹陷进去了,下焦亏虚,从湿气的角度,你要运中才能除湿。
下焦的凹陷你要学会用补肾的药。
用药的时候当时处理的我是以运中化痰为主,补肾的稍微用了一点枸杞子,用的还不是很多,就是先给她祛浊。
这个舌头为什么放在脾胃这一块儿来讲呢,你要知道这个虚证的时候,给她补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它这个浊气去掉。
浊气不去,肾气很难给补进去。
所以我们看到了虚,不是要马上补,一定要看他正气的虚实。
正气只要不是太虚,就要先给他祛浊,再扶正。
1-3凉滞1这个舌头和虚满那个有点类似,只不过舌苔比那个要粘一些,舌苔反应的是中焦胃气的清浊,舌苔越粘,痰浊越重,所以要加强化痰的力量。
其他的比如中土凹陷,还是一致的。
苍术、白术并用,运化的力量就更强一些。
其他就是该化痰的化痰,该流通的流通。
丹参、丹皮是血分的流通,柴胡陈皮是气分的流通。
只要中焦的痰浊重一些,你运化的力量强一些就行了。
比方说平时只用到白术,现在就苍术和白术一块儿用,或者把苍术的量再大一些都可以。
我们的目的无非就是让这个气能够流通起来。
哪儿虚就给他扶助一下,脾胃虚了,党参,白术,干姜、炒山药、白蔻、竹茹这些都是扶助脾胃的药。
干姜偏温运,白术偏固守,白蔻偏运转,芳香运转,化湿。
只要有痰浊,皂角、大枣是必用的。
一般来说我都会用上一组调血调气的药,丹皮、桃仁、柴胡、陈皮,这个地方用的是丹参。
为什么用上调气血的药,气血双通双调,让这股气动起来。
这个舌头也是,所有的中土虚都是中间凹陷,这个有一种明显偏凉的感觉。
这个舌苔啊,如果生气旺盛,像地上长得草一样,是带着一股气的,这个看不出来,舌苔很薄,贴在上面,长不起来,有点凉的感觉。
这个方子可以适当的用些生麦芽,量大一些,适当用一些细辛、肉桂啊把这个气给鼓动一下,比较合适。
凡是中土虚的,你看多了就知道,要么就是中间凹陷,要么就是比较软。
1-5沉软1这个舌头有些不对称,是肝郁的现象,先不管他,咱们分重点看一下,这个你主要看他的舌苔是不是比较粘腻啊,凡是舌苔粘粘的,连成一片了,整个把舌头盖住了,这都是中土虚,运转无力,痰浊壅重的现象。
这种情况一定要运中土、化痰浊。
2-1绵软1这个舌苔也是很粘滞,又有一种软软的,水泡时间长了的感觉,虚得很厉害时才会出现这种泡的感觉。
像这种看着特别不干净的粘苔就一定得用皂角这种化痰的药,和运中焦比较强劲的药。
苍术15克,一般10克就行了,这儿皂角用1克都不为过。
这儿用的是炒麦芽,一般用生麦芽,因为这个舌头看着水水的,湿气比较重。
所有的痰浊我最后都用大黄、黑丑,因为浊气要排出去,得有出路。
治疗的时候无非就是运转,疏通,排浊。
2-2绵软2不同的舌头舌苔粘腻的程度不一样,这个舌苔就比较细腻,好像盖得比较严。
你只要看到这个苔好快把舌头盖住了,不透气了,这种苔基本上都要用到皂角,不用皂角很难化开。
2-3绵冲1这个舌苔也比较有意思,舌苔一绺一绺像小孩儿头发打卷儿一样。
这就是气结在一块儿了,中焦气滞。
这个也是,这么多小点点,它为什么这么多小点点,整个气机好像封上了,出不来了。
整个中土之气相对来说还可以,还能有舌苔长出来,这种小点点,长得越大越红越结实,说明这个气郁的越厉害,郁在血分上了。
药用活血清热的药。
一般的情况下我用丹皮、桃仁,这个地方用了红花、莪术加强了破血分破结的力量。
其他的还是这个运中化痰。
2-4绵滞1这个也是,中间凹陷吧,舌苔腻吧,前面有小红疹吧,都是中土气郁上了,气不能敛降了。
这个时候你说你是清热还是运中?先运中,然后再敛降,不要轻易清热。
清热的话会伤中阳。
所以很多老人上火啊,脾胃虚啊,一吃清热药就好,不吃又犯了,吃时间长了,脾胃更差了。
慢慢吃出大病来了。
2-5软滞2这个舌苔你看,小疹子从舌根就有,一直长到舌尖,当然这个小疹子它不是突出的,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小的剥苔,不是明显的突出,但是实际上也是一个火气郁结的象。
可以看到舌根部的舌苔是很腻的,也就是说气从肾气的地方就开始郁上了,出来的就是一股郁结之气,走到哪儿郁到哪儿。
如果只是郁在中焦,肾气还比较通透的话,底下是不会有小疹子的,一般都是郁在舌尖或者舌头偏前偏上的两侧部分。
因此有时候这个气啊,你看他郁在什么位置,郁的位置越靠下,越靠里越深,他表现出来的郁结可能就更重一些。
2-6软滞1这个舌头边缘比较软,不饱满,好像气没吹饱一样。
这种软象也是中土虚、肾精亏的象。
舌苔粘腻,肯定是中土壅滞了。
这些都是中土偏虚,舌苔比较粘,中间凹陷,舌头看着比较软,不够饱满,都是中土虚。
后面也就是渐渐由虚到实的一个象。
沉滞1这个你看,舌头中间呢稍微有点凹陷。
整体的感觉就是这个舌头偏硬,不够柔和,看着愣愣的,那么就是沉寒瘀结。
这就是病的时间比较久了,瘀结更重一些。
像这种用药的时候要先破郁结,我们前面看到的都是偏虚,都是在气的层面上。
水湿的层面有郁结,形成痰浊,我们只要运中化痰就可以了。
像这种瘀结比较重的一定要用上破结的药,你看都用上茜草了。
用柴胡、枳壳来破气;山楂、元胡来破有形瘀结;用上党参来养中气。
他明显的是中土这个地方的舌苔偏薄、少,也就是中土偏虚偏寒,生气不足,要加强中焦本身运转的力量。
这儿为什么用麻黄、杏仁,麻黄杏仁就是推动的,让他的气能动起来。
有时候用麻黄杏仁,比用附子肉桂的效果都要好。
附子肉桂只是往上推,麻黄杏仁是一升一降,能把这个气给你摆起来。
滑滞1这个慢慢偏于瘀结比较重了,舌头慢慢比较胖大,比较厚,舌苔比较粘腻、厚浊。
这个时候都用上了茜草,在化痰的同时要加强破结的力量。
一般我用柴胡、陈皮是行气的,用上柴胡、枳壳就是破气了。
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柴胡、陈皮是可以用于虚证的,柴胡、枳壳只能用于实症。
枳壳这个药是很苦的。
茜草一般也是气瘀的比较厉害的时候才用,用它来破肝气的瘀结。
山楂你看用到30克,元胡用到15克,量都比较大,同样的方子,量不一样那么它对应的虚实不一样的概念。
这个就是实症,你一看:大舌头是吧!郁的比较厉害,凡是实症都要先破,先通,然后再补。
那么这个舌头瘀的更厉害了,舌头中间都裂开了,裂开之后中间又长出舌苔了,一定病了很久了,这个舌苔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硬硬的,不软,偏暗,气都郁在里头出不来。
这个肯定得破啊,通破,他病在有形的层面,强烈通破。
舌苔也是比较黏浊,不清透。
这就跟石头一样了,跟胶粘在一块的。
破气化痰就不行了,要破结化痰。
也是莪术、槟榔都用上了,柴胡、枳壳,山楂用了50克,元胡用了30克,量都很大,因为这个瘀结的比前面那个更重,更结实一些。
其实不同的舌象反应的郁结轻重不一样,虚证倒是相对比较容易处理的,一般来讲它表现在气分的情况,而实症偏于表现在血分和有形的方面,所以你需要用更多的破结的药,我们最终的目的无非是把它的郁结破开,不管他是在哪个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