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秋[1145]《美学与人生》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606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606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因此,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崇高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和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崇高的价值载体首先是体现这种冲突与抗争过程的艺术作品。但崇高不仅仅限于艺术作品中,人的现实的活动过程就常常显示出崇高。崇高与壮美有联系,因为壮美的对象占有大的空间,具有疾速的时间,力量强大,性质刚硬,往往引起人先惊后喜的审美感受。崇高主体面对的对象同样是强大的、有力的,正是这样,才造成了环境的艰苦、冲突的激烈,人的审美愉快也要由痛感转化而来。因此,历史上许多美学家把崇高与壮美相提并论。但是,崇高与壮美是有区别的。壮美是显示人类活动的一种结果,是人的胜利的静示。壮美的对象可以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崇高的对象则是与人的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界的事物也能引起人的崇高感,那是因为人Leabharlann 自然事物拟人化了,使它具有一种象征性。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高有不同的体现。首先,崇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人在自然中体验到的崇高,是那些体积大,力度强的事物所具有的一种审美属性。它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并因为人的超越之感而获得审美意义,从而对人类有一种激励性和鼓舞性。如高山大川、海洋广漠、雄风惊雷、暴风骤雨等,还有像动物中的雄狮、猛虎、海燕、雄鹰等,它们都因为人们传送它们上面感悟到力量,从而认同了自身的超越而获得美感。其次,崇高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人的创造物和人的精神品格两个方面。在人的社会创造中,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的精神品格中,人因为战胜社会,自我的有限性,从而获得精神的解放,也就体验到一种崇高感。第三,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人的崇高体验通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映,是自然和社会中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崇高艺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自然和社会中雄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镜”,“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奇观”。这里他从外在形式分析了崇高的内涵。也就是表现为语言的奔放、色彩的强烈、画面的雄阔、线条的粗犷等特点。

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

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

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第一篇:1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西方美学对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请举三种,简要评述,并说明你的个人看法.答:一:从精神上探索美得根源举例:康德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他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

他认为趣味判断以情感为内容的,它不同于单纯的快感。

逻辑判断涉及概念,而趣味只涉及对象形式引起的快感。

所以趣味判断是一种情感的判断。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无目的性:1.无客观目的性:所谓没有目的,既没有客观的目的,支部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与概念、利害无关。

2.无主观目的:如果审美判断若带有主管的意图和要求,就会导致利害感,就不是审美判断。

3.合目的性:康德认为,在趣味判断中,即感知美时所呈现的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功能,即想象力与理解力,并引发起它们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

因之,美就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我的看法:“美只能是主观”说是从主观意思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得本质,我认为这一学说是在说美的本质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即美完全是依据人的主观意识,就如人们因为癞蛤蟆的皮肤粗糙,以及那可怕的毒腺,所以人们认为他丑,但这只是人们单纯的从自己的主观意识角度出发,并没有客观的考虑。

由此看出“美在主观”涉及审美心理问题,并揭示美的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这一观点并没有看到主观意识是客观反映,并不能充分的反应美。

得本质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没得根源举例: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他说:“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

”也就是说美的事物的客观关系。

他把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属于客观事物本身形式方面的秩序、对称、安排的关系称为“实在美”;属于对象与其他事物相比较的联系,狄德罗称为“相对美”。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 【1145】试题答案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 【1145】试题答案
崇高美在审美主体和客体的矛盾斗争中,表现的是两者的对立与冲突。从崇高美的外观上看,其形体是巨大的、粗砺的、凹凸不平的。在自卫和征服对方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挥着自身的本质力量,并在实践的回顾中,产生一种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感。崇高美的形态,往往是在对象上打上人的本质力量的艰难的、险峻的、严重斗争的印记。无论是自然的崇高还是社会的崇高,都是以对象的无限大间接地显示着人类无限的征服力量。因此崇高是表现人的坚强意志、具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的美,是一种圣洁的美,庄重的美,伟大的美。
崇高美也存在于喜剧之中。与悲剧性的崇高美相比,喜剧性的崇高美所表现的更倾向于生活的本身。作为与悲剧相对立的美学范畴,人们总是从喜剧的特定的喜剧效果――“笑”去加以论述与分析。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喜剧美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情感体验,即“笑”的体验。
“笑”是喜剧的特征之一,也许人们难以将“笑”与“崇高”联系在一起,认为前者是轻松的、滑稽的,后者则是严肃的、庄重的。然而,我们如果摆脱对“笑”的狭义理解的束缚,将“笑”从本质深处理解成一种喜悦、满足或者是一种自豪、成功,那么这种“笑”无疑具有崇高的内涵,并且可以看作是崇高的一种表现形式。朗吉纳斯在《论崇高》中就把他心目中的崇高与心灵上的喜悦、快乐和自豪联系在一起,强调崇高的获得主要就是表现为一个高尚的心灵的满足,只有“永远使人喜爱”的文辞才是“真正高尚和崇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崇高也可以理解的实现或心灵的满足来显示,这时的崇高往往表现为喜剧形式。喜剧性的崇高美的内在形式是喜剧冲突,它是由喜剧感脱化而来的,这是一个飞跃的过程。
三、结合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谈谈你认为崇高美的实质是什么?(50分)
四、结合当前的审美现象,谈谈你对审美的非功利性是怎样理解的?(50分)
五、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什么是审美的情感性?(50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1606【1145】美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乐的快感。、
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误区,就会使得我们有这样的错觉,即日常生活已经很美好、很理想了,无须审美的升华和批判,而且审美也丧失超越性,审美就是日常生活的享受,美感就是日常生活的满足感。现在社会上出现大量的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如人体悬挂――用钩子、链子穿过身体,把自己悬挂在疼痛和骇人的半空),表演者本人自称享受疼痛的美感,而这种所谓的行为艺术已经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接受能力,所以也就不是什么艺术,当然也就与美学沾不上边了。如果不对这些所谓的艺术进行批判的话,那么美学的发展将会走入一个死胡同。
审美还取决于人们对对象的认识方法,审美地看待对象,和认识地看待对象是不同的。与认知相比,审美始终不脱离对象的感性形态,而认知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认知的眼光里,朝阳和夕阳不过是地球自转的不同阶段与太阳所处的不同空间关系;而在审美的眼光里,喷薄欲出的旭日令人振奋,而洒满晚水的感性风貌所激发的感官快适,是审美感受的基础,它与认知的感官印象是有天壤之别的。
三、小作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美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当时的人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对象产生了审美感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这种审美活动逐渐被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从而走上“精英化”、“贵族化”甚至是“神圣化”的道路,此时的审美与生活开始渐行渐远。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赏画观景;西方亦然,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的美学文化,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的象征。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美学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标志就是出现生活美学化的趋势,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对于美学的这种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发展趋势,既要肯定其对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带的下面效果,又要清醒的认识它对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用正确的美学思想与观点来指导我们生活。

西南大学1612《美学与人生》 【1145】

西南大学1612《美学与人生》 【114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在以下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的2个作答。每小题50分,共100分。分析问题时史料部分要具体清晰,观点部分要明确,论述部分要有层次与逻辑。
1、关于“美是什么”,教材从6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和回答,针对教材上的这6种说法,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二、美具有情感性。
美是靠形象调动人们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象中去,审美是人的一种亲自的体验,审美主体完全沉浸在对象中,如醉如疵,获得一种忘我的彻底的身心愉快。·审美必须以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以情动人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它不象传输科学知识或者哲学道理,用抽象、客观的概念给人理性的知识。白居易在《琵琶记》里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艺术就是靠这种共同的情感基础来进行交流和传播的,“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文艺作品就是靠这种情感的交流传达来感染人的。在审美中,人们常常随着审美对象本身的形象或哭或笑,或激动或沉思,在一种“恍兮惚兮”的精神状态中与对象交融在一起,融化在一起,同呼吸,共沉浮。
2、关于美的特点,教材上提供了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主观性以及民族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些论述,谈谈你自己对其中2个特点的评论和意见。
3、关于审美范畴,教材着重谈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以及荒诞、意境等,针对这些范畴,请选择其中的两种范畴进行评价。
4、结合教材上关于美感与快感的论述部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5、针对教材“艺术与艺术圈”部分的内容,谈谈你对艺术与艺术圈这个问题的看法。
2、关于美的特点,教材上提供了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主观性以及民族性等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些论述,谈谈你自己对其中2个特点的评论和意见。

美学与人生每章弹出的问题暨讨论题

美学与人生每章弹出的问题暨讨论题

《美学与人生》每单元弹出的问题第一章第一单元:最早把“美”字解释为“羊大,味甘也”的作品是《》。

A 尚书B 诗经C说文解字D淮南子答案:C第一章第二单元:美的诞生是()A 从来如此的B 从实用性逐渐向非实用性发展C无规律可循D从西方开始的答案:B第一章第三单元:“美学之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康德答案:C第一章讨论题:请你另外找出一些历史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由实用性逐渐转化为审美的事例。

第一章5道题:一、判断题: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二、选择题:1、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甲骨B金C小篆D隶书答案:A2、()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毛苌B荀子C董仲舒D许慎答案:D填空题:1、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答案:克罗齐2、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答案:笠原仲二第二章第一单元:下列说法不属于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的是()A美在比例 B 美在对称 C 美在色彩 D 美在快感答案:D第二章第二单元:下列人物属于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的是()A 伊壁鸠鲁B 毕达哥拉斯C 泰勒斯D 巴门尼德答案:A第二章第三单元: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人是()。

A 阿奎那B奥古斯丁C 普洛丁D黑格尔答案:D第二章第四单元:提出“美在关系”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伏尔泰C狄德罗D赫尔巴特答案:C第二章第五单元:康德美学的代表性著作是《》。

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判断力批判D美学批判答案:C第二章第六单元:提出“美是生活”的人是()。

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杜伯罗流波夫D赫尔岑答案:B第二章讨论题:在西方各种关于美的探讨方式中,你最赞成哪一种?为什么?第二章的5道题:一、判断题: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章节测试

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章节测试
实验美学
接受美学
分析美学
4.
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
康德
5.
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 )。
黑格尔
康德
歌德
席勒
6.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主张游戏说的是( )
席勒
卡西尔
斯宾塞
康德
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
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
格式塔美学
马克思
黑格尔
休谟
康德
16.
“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高尔泰
蔡仪
李泽厚
康德
17.
以下属于从事物之间关系探讨美的是( )
休谟
奥古斯丁
康德
狄德罗
18.
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
适宜
柔美
婉约
雄浑
19.
以下不属于从美的主观感受来定义美的是( )
快感说
无意识宣泄说
移情说
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20.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康德
克罗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窗体底端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3答案(精选5篇)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3答案(精选5篇)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3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作业3答案38、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A.A:朱光潜B.B:李泽厚C.C:蔡仪D.D:宗白华37、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A.A:通感B.B:理解C.C:想象D.D:情感31、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A.A:伊安篇B.B:斐多篇C.C:大希庇阿斯篇D.D:会饮篇35、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A.A:康德B.B:王国维C.C:蔡元培D.D:柏拉图33、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A.A:自然物质层B.B:心理意识层C.C:知觉表象层D.D:社会历史层40、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A.A:雨果B.B:马拉美C.C:庞德D.D:梅里美39、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A.A:王国维B.B:吕荧C.C:严羽D.D:蔡元培32、“隐秀”说的提出者是()A.A:钟嵘B.B:陆机C.C:司空图D.D:刘勰4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A.A:社会干预功能B.B:心理平衡功能C.C:道德教育功能D.D:娱乐消遣功能42、艺术意象是一种()A.A:虚拟的存在B.B:客观的物质存在C.C:精神的存在D.D:物质—精神存在44、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A.A:自律性B.B:他律性C.C:形式符号性D.D:开放性3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A.A:精神关系B.B:认识关系C.C:信仰关系D.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45、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A:物质实在层B.B:意象世界层C.C:形式符号层D.D:意境超验层34、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A.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单项选择题
1.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类的审美需要
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
在美学史上,( )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

马克思
黑格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