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合集下载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政策红利、技术赋能、消费升级叠加作用下,农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创新融合不断加强,逐步成为拉动农业贸易增长、驱动农业贸易变革、赋能数字农业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建设、重塑农产品跨境消费的新引擎。

一、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贸易方式,并逐渐成为决胜未来国际贸易竞争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保持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 1.69万亿元,较上年减少0.17万亿元,同比下降9.24%。

《2021-2027年中国农产品电商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468.4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84.1亿美元,同比增长8.06%。

随着跨境电商渗透率的日益提升,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760.3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5.4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随着国内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落地实施,以及跨境电商全链路上数据要素驱动、线上线下融合、供应链支撑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跨境电商进口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1708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8%。

二、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及建议我国跨境电商农产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品整体链条的完善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农产品因受到激素农药残留指标等质量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得农产品在国际上的流通存在阻碍,影响农产品的销售。

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受限于国内农产品供给质量不高、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足、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不完善、溯源体系不健全、国际物流仓储和冷链设施不充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专业化服务生态发展滞后等条件制约,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优势尚未通过叠加跨境电商发展释放倍增效应,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 引言中韩两国作为地理上相邻的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合作。

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有助于了解双方之间的贸易情况,并为进一步拓展贸易关系提供参考。

2. 中韩农产品贸易概况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

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海鲜等方面,而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肉类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额约为100亿美元,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额约为100亿美元。

3. 中韩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1)贸易结构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互补性。

中国拥有较大的农业产能,可以为韩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供应。

而韩国在农产品加工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中国提供高品质的加工农产品。

双方通过农产品贸易实现了互利共赢。

(2)贸易竞争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由于中国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韩国在某些农产品领域面临竞争压力。

中国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也面临一定的质疑。

(3)贸易政策中韩两国的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影响。

例如,双方的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增长。

两国的贸易壁垒和关税也对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4. 展望中韩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多样化,对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品质和安全性,进一步拓宽贸易渠道,实现共同发展。

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通过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可以看到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中韩两国应继续加强合作,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精简版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精简版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引言2023年是全球农业发展和贸易合作的关键一年。

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全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各国农业部门的官方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可信度较高,能够反映出各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真实情况。

进口贸易统计1. 全球农产品进口总额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X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 主要进口国家2023年,全球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巴西。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达到X亿美元,占全球总进口额的X%。

3. 进口农产品类别从农产品类别来看,2023年全球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粮食、畜牧产品、水果和蔬菜、食用油等方面。

这些农产品对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4. 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全球农产品进口贸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自然灾害、贸易政策等。

2023年,由于全球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一些国家对农产品贸易的开放政策,全球农产品进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

出口贸易统计1. 全球农产品出口总额2023年全球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X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产品出口国对出口贸易的重视和努力。

2. 主要出口国家2023年,全球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出口额达到X亿美元,占全球总出口额的X%。

3. 出口农产品类别全球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粮食、畜牧产品、水果和蔬菜、食用油等方面。

这些农产品以其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4. 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全球农产品出口贸易同样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贸易政策、竞争国家等。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

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中国粮食贸易状况分析报告1.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由于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一直稳步增长。

然而,由于国内资源和环境限制,中国粮食生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全部,因此中国一直依赖于粮食的进口。

2. 粮食产量和消费情况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6亿吨左右。

然而,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消费量将达到7亿吨以上。

3. 粮食进口和出口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由于国内产量的限制和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一直对谷物、油籽和棉花等农产品进行大量进口。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额稳步增长,2019年粮食进口额超过1400亿美元。

而在出口方面,中国的粮食出口相对较少。

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糖等。

尽管中国的粮食出口量有所增加,但出口额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更倾向于保障国内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4. 粮食贸易政策和合作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来保障国内粮食供应。

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进口关税和配额措施,以控制进口量和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

中国与许多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签订了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鼓励增加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合作,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5. 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中国面临着保障粮食供应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然而,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限制、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挑战。

此外,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倾向也可能对中国的粮食贸易造成影响。

然而,中国市场庞大且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农产品出口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结论中国是全球粮食贸易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报告

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报告

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报告引言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中美农产品贸易数据,揭示双方贸易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数据分析1. 总体贸易规模根据数据统计,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在过去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0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00亿美元,而到2020年已达到250亿美元。

这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持续扩大,双方贸易关系趋于紧密。

2. 各类农产品贸易情况中美农产品贸易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粮食、畜牧产品、水果等。

其中,粮食贸易是双方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中美粮食贸易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大豆和小麦。

尽管中美两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由于各自需求差异,贸易互补性较高。

3. 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中美农产品贸易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巨大、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一些特定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而美国则以其高效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为优势,满足了中国市场需求。

4. 潜在机遇和挑战尽管中美农产品贸易存在不平衡问题,但也带来了潜在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为美国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机会,为美国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努力发展国内农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这将对美国农业出口构成一定的挑战。

结论中美农产品贸易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尽管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但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扩大为两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贸易关系,中美双方需要通过加强合作、优化贸易结构等措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1. 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UN Comtrade)2.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3.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

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2023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农产品进口情况分析1. 主要进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豆、小麦、玉米、棕榈油等。

其中,大豆是我国进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是小麦和玉米,分别进口万吨和万吨。

2. 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美国是我国进口农产品最大的来源国家,占总进口量的%。

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和%。

3. 进口农产品的主要用途进口农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

其中,大豆主要用于豆油和豆粕的生产,小麦和玉米主要用于人类食品、饲料和加工业。

三、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1. 主要出口农产品及数量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大米、水果、海产品等。

其中,大米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数量最大的品种,达到万吨,占总出口量的%。

是水果和海产品,分别出口万吨和万吨。

2.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欧洲、北美等。

其中,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最大目的地,占总出口量的%。

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和%。

3. 出口农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品质要求我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

对于出口农产品,我国通常要求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如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等。

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减免关税、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等。

五、和展望202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支持,预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2022年,我国克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展不利因。

素的影响,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新记录的同时,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连续较大幅度下降。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状况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2.88%。

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增长14.16%;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增长11.66%;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22年的14.7亿美元削减到9.6亿美元,削减幅度达34.69%。

从主要农产品看,2022年我国大米出口123.7万吨,比上年增长84.1%;大米进口71.9万吨,比上年增长37.7%。

小麦出口111.4万吨,比上年增长328.5%;小麦进口58.4万吨,比上年削减83.5%;玉米出口307万吨,比上年削减64.3%;玉米进口6.5万吨,比上年增长15倍;大豆进口2827万吨,比上年增长6.3%;棉花出口1.3万吨,比上年增长160%;棉花进口364.5万吨,比上年增长41.7%;食用植物油出口40万吨,比上年增长75.5%;食用植物油进口677.4万吨,比上年增长9%;食糖出口15.4万吨,比上年削减57%;食糖进口137.4万吨,比上年削减1.2%;蔬菜出口732.6万吨,比上年增长7.8%;蔬菜进口11.7万吨,比上年增长20.6%;水果出口370.3万吨,比上年增长1.6%;水果进口125.8万吨,比上年增长9.8%;畜产品出口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畜产品进口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水产品出口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水产品进口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主要特点农产品进出口连续较快增长。

202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7年增长,并制造出历史新记录。

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5.05%,居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英国之后,列世界第7位。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历来丰富,我国的农产品总数量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且规模和贸易都不断在扩大。

2015-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861.2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2468.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2%。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955.7亿美元。

从农产品出口来看,2015-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呈现起伏但整体上升的趋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75.6亿美元,同比增长2%。

与农产品出口额变化趋势不同,尽管2016年有小幅度下降,但是2016-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逐年上升。

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是1708亿美元,同比增加13.96%。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80.1亿美元,同比2020年1-4月上升30.1%。

从贸易逆差来看,2016-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2020年农产品贸易逆差高达947.7亿美元,同比上升32.9%。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就已经高达404.5亿美元。

二、农产品细分种类进出口情况从出口来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主要以水产品及制成品金额最高,为190.4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过去海洋生态环境控制不严以及如今海外水产品需求高以及水产品价格高。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出口额分别为149.3亿美元和83.5亿美元。

而从进口来看,畜产品、食用籽油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份额,出口额都高于400亿美元,分别为475.7亿美元、432.7亿美元。

其次是水产品和水果,分别出口155.6亿美元和110.4亿美元。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式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贸易方式都是一般贸易,分别为1488.06亿美元和643.09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一)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
近年来,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受阻,有的甚至退出
了市场,损失趋于上升。

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TBT的影响,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受到发达国家TBT的限制,造成每年约90亿美元的损失。

[6]
日本从2019年5月29日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标准极其严格,导致我国2019
年6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大幅减少,为5.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

[7]据测算,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的农产品包括:茶叶出口涉及就业310万人,蔬菜涉及314
万人,烤鳗涉及43万人。

[3]2019年,日本将我国出口的大米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现在的116项,致使无锡的大米出口由1980年代每年的10多万吨下降到零。

[8]2019年5月9日和5月28日,日本厚生省实施批批检验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有13
家企业的16批产品分别被检出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超标,这使企业通关时间加长,出口
量进一步萎缩。

[3] 近年来,发达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进口茶叶的农残
检测,提高检测标准,对福建乌龙茶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

日本对进口的茶叶设置了108
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而实际检测项目多达142种。

与欧盟的比较,不仅量多,有的
指标还严于欧盟。

2019年5月29日,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农残的检测要
求大幅提高。

有限量的农残项目从原来的83项增加到144项,无限量标准实行“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mg/kg。

日本对设限外农药采用统一标准,大大增加了福建出口的乌
龙茶农药检出的概率。

这使得福建乌龙茶的出口量从2001年的14296吨/年下降到2019
年的12626吨/年,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3476万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2976万美元。

[9]1999年7月以来,欧盟大幅度增加了出口茶叶农药检验的项目,同时提高了标准的严
格度。

在数量上由1999年的6种增加到2019年的216种,其中93.6%农药的最大残留限
量为0.01mg/kg,为仪器的最低检出限,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困难。

而且,欧盟仍
然根据1998年第98/82/EC号规则中有关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规定,坚持对干茶叶(固体物) 中的农残进行检测,即检测每公斤干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而不是按照消费习惯对
茶水中农残进行检验,对干茶叶取样检测的方法导致出现农残大量超标现象。

随着欧盟实
施的茶叶农残检验标准越来越苛刻,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逐年下降,1998年中国对欧盟(25国)出口茶叶4.3万吨,2019年出口茶叶1.8万吨,九年间下降幅度达58.1%。

[3] 在禽肉进出口方面,中美禽肉贸易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贸易不平衡,我国进口量大,出口量少,2019年中国自美进口禽肉超过60万吨,出口为零。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2019财年综合
拨款法案》第733款规定,不得将该法案拨款用于制订和实施有关允许中国禽肉产品进口,这严重影响了中美禽肉贸易。

2019年3月10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涉及限制进口中国
禽肉产品的《2019财年综合拨款法案》第727条款,继续关闭了中国禽肉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大门。

[3] (二)提高出口成本,削弱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从经营成本角度来分析,TBT措施对农产品出口企业会产生成本障碍作用,具有负面
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出口农产品受阻在很多情况下是
信息系统不发达、缺乏对进口国各种技术限制的了解所导致的。

首先,企业要获取对方要
求的标准、技术法规,只有通过贸易商社索取,常因交涉不利而贻误成交机会,由此造成
的交易成本使得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另外,一些国家的技术标准很苛刻,中国许多企业
现有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如果勉为其难,势必要修改或改变
设计、工艺,甚至推迟交货,相应地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根据日本的命令检查
制度,一旦一个产品被命令检查,其通关成本会成倍增加。

中国每批输日农产品通关费用
平均约15~17万日元,通关时间在4天左右,而被实施命令检查的农产品通关时间则需10~20天,且仓储、检验等通关费用成倍增加。

[3]在某些绿色壁垒方面,如对比欧盟的
动物福利标准,我国养殖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我国对欧盟猪肉、牛肉类食品的出口
一直较少。

此外,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欧盟对全过程的监管要求使企业在饲养、运输、人
力等方面的投资逐步增加,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加工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将逐步增加。

最后,为农产品进行卫生检疫而延候误时间,而时间具有价值,这将会导致机会成本
的上升。

(三)易引发纠纷和贸易摩擦
由于进出口双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对技术法规、标准、程序、
制度等理解不一致,或者由于进口方采取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导致双方在进行贸
易过程中发生各种纠纷,甚至是贸易摩擦。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引发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在世贸组织争端案例中,有28%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

中国与美国的技术性贸易纠
纷主要体现在禽肉出口方面。

2019年,美国国会无视美农业部基于现场调查、严格评估所得出的结论,仅凭对中国食品的成见和议员的主观臆断而出台“727”条款。

此外,该条
款的解释性说明对中国输美禽肉产品设置了新的障碍。

美方做法不仅毫无科学依据,而且
严重违反WTO有关规则。

2019年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就美国不公平阻止中国肉鸡出口
正式向WTO提交了磋商请求。

同年9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自即日起启动对美
进口鸡肉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立案调查。

[3]例如,中国双孢蘑菇被美国海关
以质量和安全为理由,扣押、索赔、退货达100多批次。

中国成为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限
制最多的国家,其蔬菜产品也和日本发生了多次贸易摩擦。

[5]日本也与美国有农产品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纠纷。

由于日本禁止进口带火疫病的美国苹果并制订了极高的技术性贸易
壁垒,导致了包括美国的几个出口国的多次投诉并提交到WTO申诉,美国与日本的苹果进
口纠纷持续了30年。

[10] (四)造成农产品类别与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具有资源分配导向的作用。

即面临的技术
性贸易壁垒森严的农产品,其生产投入会相应减少。

相反,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农
产品,则会吸引新增投入,进而扩大生产。

因此,农产品出口企业自然趋利避害,会发展
非受限农产品的出口,而某些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
农产品(如羊绒等)过度发展,一方面会挤压其他农产品的资源投入,导致农产品类
别的不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过度发展某种农产品,会导致供过于求,甚至对出口国的生
态和环保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各省、市的外贸发展影响程度不平衡。

分地区调查显示,湖南、贵州等内陆地区因技术水平较低,标准认证、产品认证不完善,
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较重。

[5]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地区农产品的发展就会落后于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地区,不利于我国各地区产业的均衡和和谐发展。

(五)使国内企业市场遭受冲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国内市场大门已经打开,从需求的可诱导性以及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本土化的可行性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农产品或国外农产品企业吸引力是极大的。

在WTO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这必然给国外农产品或国外企业有可乘之机,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以及会因进口农产品卫生和质量问题而使我国农产品消费者利益受损。

[5]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大都属于小户型生产者,生产规模较小。

这种现状就决定了生产者的盲从性。

当一种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水平较高时,农户就会盲从的扩大生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长的时滞性,最后导致产品过剩与销售价格下降。

尤其是存在着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当一种产品出口受到冲击时,大部分生产者就会大幅度降低价格抛售该农产品,然后转型生产别的产品。

一旦针对该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消除,由于农户已经转型生产其它产品,市场上就会存在着该产品的供给缺口。

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我国国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与供给都存在遭受冲击的可能性。

单位:吨,万美元
农产品进出口年度总值表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2019年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地区)总值排位表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2019年农产品出口消费国(地区)总值排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