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介绍

合集下载

cmos制造工艺中的基本步骤

cmos制造工艺中的基本步骤

cmos制造工艺中的基本步骤CMOS制造工艺的基本步骤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制造工艺是现代集成电路制造中最常用的工艺之一。

它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下面将介绍CMOS制造工艺的基本步骤。

1. 基底制备CMOS制造的第一步是基底制备。

基底是指承载整个电子元件的硅衬底,通常采用单晶硅材料。

制备基底时,需要选择高纯度的硅材料,并通过特殊处理使其表面光洁度达到要求。

接下来,通过离子注入等方法,控制基底材料的电性能。

2. 电荷耦合器的制备在CMOS工艺中,电荷耦合器是非常重要的元件。

电荷耦合器的制备包括多道工艺和金属间隔工艺。

多道工艺是指在基底上通过氧化、掺杂、扩散等步骤,形成不同的区域。

而金属间隔工艺是指通过在基底上加热,使金属在氧化层上融化,形成金属间隔。

3. 掺杂掺杂是CMOS工艺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在基底上注入特定的杂质,可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掺杂通常使用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通过控制注入的能量和剂量,可以实现不同区域的电性能调控。

掺杂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使注入的杂质均匀分布在基底中。

4. 金属电极的制备在CMOS工艺中,金属电极用于连接不同的电子元件。

金属电极的制备包括金属沉积、光刻和蚀刻等步骤。

首先,在基底上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将金属沉积在表面。

然后,使用光刻技术,将需要的电极形状转移到光刻胶上。

最后,通过蚀刻,将多余的金属去除,只留下所需的电极。

5. 金属间隔的制备金属间隔用于隔离不同的电子元件,以防止它们之间的干扰。

金属间隔的制备包括氧化、掺杂和退火等步骤。

首先,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然后通过掺杂和退火处理,使氧化层中的杂质向基底扩散,形成金属间隔。

6. 电学特性测试在CMOS制造的最后阶段,需要对制造的电子元件进行电学特性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元件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静态特性测试和动态特性测试。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制作工艺:CMOS工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制作工艺:CMOS工艺
工艺优化
通过改进制程技术和优化工艺参数,降低芯片静 态功耗,提高能效比。
新型CMOS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材料的应用
异构集成技术
研究新型半导体材料,如碳纳米管、 二维材料等,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 低的功耗。
研究将不同类型的器件集成在同一芯 片上的技术,以提高芯片的功能多样 性和集成度。
新型制程技术
探索新型制程技术,如自对准技术、 无源元件集成技术等,以提高芯片集 成度和降低制造成本。
高可靠性
CMOS电路的开关速度较 慢,减少了电路中的瞬态 电流和电压尖峰,提高了 电路的可靠性。
集成度高
CMOS工艺可以实现高密 度的集成电路,使得芯片 上可以集成更多的器件和 功能。
稳定性好
CMOS工艺的输出电压与 输入电压的关系较为稳定, 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CMOS工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处理器
CMOS工艺广泛应用于计 算机处理器的制造,如中 央处理器(CPU)和图形 处理器(GPU)。
可靠性挑战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CMOS工艺面临着 可靠性方面的挑战,如热稳定性、电气性能、可 靠性等。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程技术,如高k介质材料、金 属栅极材料、应力引入技术等,以提高集成电路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环境问题
CMOS工艺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制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同性的刻蚀。
反应离子刻蚀(RIE)
02
结合等离子体和化学反应,实现各向异性刻蚀,特别适合于微
细线条的加工。
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
03
一种更先进的刻蚀技术,能够实现深孔和槽的加工,广泛应用
于三维集成电路制造。

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集成电路是一种在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技术。

它使用了CMOS制造工艺来制造集成电路的核心部件。

本文将介绍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1. 硅片制备CMOS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始于硅片的制备。

硅片是一个纯净的硅晶体,它通常具有圆形或方形的形状。

制备硅片的主要步骤包括:清洗硅片表面、沉积氧化层、扩散掺杂、增厚氧化层等。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纯净的硅基片,并在其表面形成氧化层以保护硅片。

2. 掩膜制作掩膜制作是CMOS制造工艺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是通过在硅片表面涂覆光刻胶,并使用掩膜模板进行曝光和显影,来形成电路的图案。

掩膜制作的目的是将电路的结构和层次图案化到硅片表面。

3. 硅片刻蚀硅片刻蚀是为了去除掉掩膜未覆盖的部分。

在刻蚀过程中,掩膜会保护住部分硅片,而未被掩膜保护的硅片会被化学溶液或等离子体腐蚀掉。

通过控制刻蚀时间和刻蚀剂的浓度,可以控制刻蚀的深度,从而形成电路的结构。

4. 氧化层形成氧化层是CMOS制造工艺中的常用材料之一。

通过氧化层的形成,可以为电路提供绝缘层和保护层。

氧化层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将硅片暴露在氧化气氛中,使硅表面的硅原子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二氧化硅薄膜。

5. 金属沉积金属沉积是为了形成电路中的金属导线和连接器。

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铝、铜等。

金属沉积的过程中,金属原子会被沉积在硅片表面,并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来形成金属导线。

6. 清洗和封装在CMOS制造工艺的最后阶段,还需要对制造的芯片进行清洗和封装。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残留物,以保证芯片的质量。

封装则是将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中,以提供保护和连接芯片的功能。

总结起来,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包括硅片制备、掩膜制作、硅片刻蚀、氧化层形成、金属沉积、清洗和封装等步骤。

CMOS工艺流程讲解

CMOS工艺流程讲解

CMOS工艺流程讲解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它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技术,将p型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结构。

CMOS工艺在现代电子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势包括低功耗、高集成度和低噪声。

首先是沉积步骤。

在沉积步骤中,将硅片放置在真空室中,然后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在硅片表面上沉积一层薄膜。

这一步骤通常用于形成电阻器、电容器和金属线等元件。

接下来是光刻步骤。

在光刻步骤中,将光刻胶涂在硅片上,然后使用光刻机将特定的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

通过控制光的入射角度和光的波长,可以将光刻胶中的图案传递到硅片上。

这一步骤用于定义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的形状和位置。

然后是刻蚀步骤。

在刻蚀步骤中,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硅片上不需要的材料去除。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湿法刻蚀或干法刻蚀来实现。

湿法刻蚀使用化学液体来溶解或氧化硅片上的材料。

干法刻蚀则使用等离子体或离子束来去除材料。

刻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晶体管、连线和容量电极等结构。

接下来是掺杂步骤。

在掺杂步骤中,将特定的杂质加入到硅片中,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质。

掺杂可以通过离子注入或扩散来实现。

离子注入是将高能离子注入到硅片中,以改变硅片的导电性。

扩散是将杂质物质放置在硅片上,并通过高温使其扩散到硅片中。

掺杂步骤的目的是形成电阻、电容和电流源等元件。

然后是退火步骤。

在退火步骤中,加热硅片使其结构稳定,并消除在之前步骤中产生的扭曲和杂质。

退火步骤通常在高温下进行,并可以使用氮气或氢气来控制退火的速度和温度。

最后是耦合步骤。

在耦合步骤中,将不同的CMOS电路连接在一起,形成集成电路。

连接可以通过金属线、电容和寄生二极管来实现。

耦合步骤通过形成电压转换器、放大器和逻辑门等功能模块来完成整个电路。

总的来说,CMOS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沉积、光刻、刻蚀、掺杂、退火和耦合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造出低功耗、高集成度和低噪声的CMOS集成电路。

CMOS的制造流程

CMOS的制造流程

CMOS的制造流程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它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和可靠性较高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CMOS的制造工艺流程。

1.基片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硅基片作为电路的基底。

硅基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例如清洗、去除表面氧化层和掺杂等,以便在其表面形成电路。

2.硅基片的氧化:将清洗后的硅基片放入氧化炉中,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使硅基片表面氧化形成一层二氧化硅(SiO2)薄膜。

薄膜厚度通常在几百埃(1埃=10^-10米)到几千埃之间。

3.光刻:光刻是制造CMOS电路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首先,在氧化层上涂覆光刻胶,然后将掩膜(即模具)放在光刻机上,通过紫外光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在掩膜上形成所需的图形。

4.蚀刻:使用化学蚀刻技术,将暴露在掩膜下的部分二氧化硅进行腐蚀。

蚀刻方式通常有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两种选择。

5.掺杂:为了形成PN结构的晶体管,需要将掺杂物引入硅基片中。

掺杂一般分为两步进行,首先进行扩散,将掺杂物(如磷或硼)混入氧化层下方的硅基片中,然后进行烘焙,使掺杂物在硅基片中扩散和活化。

6.浸蚀:浸蚀是为了去除光刻胶和二氧化硅的残留物,通常使用浸入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技术。

7.金属化:为了连接不同电路、减小电阻和形成电路的引脚,需要在硅基片上沉积一层金属薄膜。

8.绝缘层制备:在金属覆盖层上沉积一层绝缘性氧化层,作为绝缘层,以防止不同电路之间的电互连和杂散电流。

9.上下管连接:通过开孔技术,将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暴露出来,并用金属填充孔洞以连接不同层次的电路。

10.封装:最后一步是封装,将芯片固定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中,并通过引脚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以上就是CMOS制造工艺的大致流程。

当然,CMOS的制造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很多细节和步骤,同时每一步也有很多不同的变种和改进。

由于篇幅有限,上述只是对CMOS的制造工艺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对于深入了解CMOS制造工艺的读者来说,建议详细学习相关的专业资料或参考相关的科学论文。

CMOS工艺要点知识讲解

CMOS工艺要点知识讲解

CMOS工艺要点知识讲解1.概述:CMOS工艺是一种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

它是CMOS逻辑电路的基础,通过使用N型和P型MOS晶体管组成的互补结构来实现逻辑功能。

CMOS工艺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和集成度高的特点,是目前最常用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之一2.制程流程:CMOS工艺的制程流程包括晶圆清洗、沉积氧化层、形成晶体管结构、定义金属导线、清洗和封装等步骤。

其中,晶圆清洗用于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氧化层的沉积是为了形成绝缘层,保护晶体管和电器元件;形成晶体管结构是将掺杂的硅材料通过光刻和腐蚀等工艺形成晶体管的源、栅和漏极等结构;定义金属导线则是通过金属蒸镀和光刻等工艺形成连接晶体管的金属线路;最后的清洗和封装步骤将晶圆切割成芯片,并将其封装成IC产品。

3.互补结构:CMOS工艺采用互补结构,即由N型MOS(NMOS)和P型MOS(PMOS)两种晶体管组成的互补电路。

NMOS晶体管的导通需要控制栅极电压为高电平,而PMOS晶体管的导通需要控制栅极电压为低电平。

通过控制两种晶体管的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4.硅基材料:CMOS工艺使用硅材料作为基础材料。

硅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和热稳定性。

在CMOS工艺中,通过对硅材料进行掺杂和氧化等工艺,形成晶体管的结构和绝缘层。

5.光刻:光刻技术是CMOS工艺中的重要步骤,用于定义晶体管和金属导线等结构。

在光刻过程中,通过涂覆光刻胶、对胶进行曝光和影像转移等步骤,将芯片的设计图案腔体在硅片上。

6.蚀刻:蚀刻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将涂覆在芯片表面的光刻胶和表面层材料进行去除,从而形成所需的结构。

蚀刻工艺可以通过湿蚀刻或干蚀刻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干蚀刻常用的技术包括反应离子蚀刻(RIE)和物理气相沉积(PECVD)等。

7.金属导线:CMOS芯片中,晶体管和其他电器元件通过金属导线进行连接。

金属导线的制作常采用金属蒸镀等工艺,将金属材料沉积在芯片表面,并通过光刻和蚀刻等步骤,形成所需的导线结构。

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

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

CMOS制造工艺流程介绍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在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

下面是一个CMOS制造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1.材料准备:2.基片清洗:基片通常在制造过程开始之前需要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以准备下一步的处理。

3.基片掺杂:掺杂是CMOS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它通过在基片上加入轻掺杂剂(如硼或磷)和重掺杂剂(如硅或锗)来改变基片的导电性能。

掺杂可以通过离子注入或扩散等方法进行。

4.绝缘层制备:在制造CMOS电路时,需要在基片上创建绝缘层,以隔离不同的晶体管。

绝缘层通常是通过在氧化反应炉中加热基片,使其表面氧化形成氧化层(SiO2)来制备的。

5.通道区域定义:接下来,需要定义晶体管的通道区域。

这是通过使用光刻技术来创建图形层并使用光刻胶进行图案转移来实现的。

6.掺杂和扩散:在定义通道区域后,需要对其进行轻掺杂和扩散,以创建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源和漏结构。

7.门电极定义:门电极用于控制晶体管的导电性。

它通过使用光刻技术,在通道区域上制造一个金属(通常是多晶硅)的电极。

8.金属互连:金属互连是将不同晶体管连接起来以实现电路功能的过程。

这是通过添加金属层并使用光刻技术进行图案定义来实现的。

9.绝缘层制备:接下来,需要在金属互连的上方形成绝缘层。

这可以通过在金属层上沉积绝缘材料或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技术来实现。

10.下通孔制备:下通孔是连接不同层次的金属互连的关键结构。

它用于电路层之间的电流传输。

下通孔通常是通过先在绝缘层中开孔,然后在金属层上镀铜来制备的。

11.最后一道金属互连:在下通孔制备后,需要添加最后一道金属互连层。

这将完成电路的互连,并实现不同器件之间的连接。

12.测试和封装:完成电路的制造之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一旦测试通过,电路将被封装在芯片中,并准备出货。

以上是CMOS制造工艺的主要流程。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集成电路制造中常用的工艺之一。

CMOS工艺能够生产高性能、低功耗的集成电路,因此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CMOS制造工艺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板制备:使用高纯度的硅片作为基板,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和上下平整(CMP)等技术,将硅片表面制备成均匀平整的表面。

2. 氧化层制备: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通常采用热氧化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

3. 光刻层制备:将一层光刻胶覆盖在氧化层上,然后使用光刻机将图形投影到光刻胶上,并进行曝光、显影等步骤,形成光刻图形。

4. 清晰切割:使用等离子刻蚀工艺(RIE)或者激光切割等技术,按照光刻图形在氧化层上进行切割。

5. 接触孔制备:在晶体管上形成源极、漏极等电极之间的接触孔,通常采用干法腐蚀或者湿法腐蚀的方法。

6. 金属化层制备:在氧化层上形成金属化层,通常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者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

7. 集成电路封装:对制备好的集成电路芯片进行封装、测试等步骤,最终形成可用的芯片。

总的来说,CMOS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在不同的步骤中采用不同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对原材料的纯度和生产环境的洁净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MOS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集成电路性能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CMOS制造工艺及流程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使得其成为集成电路行业中的关键工艺之一。

下面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CMOS制造工艺中的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光刻层制备。

在CMOS工艺中,光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定义集成电路中的最小结构。

光刻层制备的关键步骤包括光刻胶的选择和光刻机的使用。

光刻胶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分辨率和耐化学性能,以保证在制备图形时具有良好的精细度和稳定性。

对于光刻机的使用,则需要精确的对准和照射控制,以确保光刻图形能够准确地投影到光刻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压CVD,低压CVD,热CVD,电浆增强CVD,MOCVD
外延生长法
一般指气相外延,用来生长单晶薄膜。
物理气相淀积
主要包括蒸发和溅射两种。
光刻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的工艺技术, 即用光学光源在致抗蚀剂上印刷出所需图形。 光刻技术直接反映集成电路的技术水平。
集成电路越复杂,其所需要的光刻次数越多。 光刻得越精细,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越小。 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光刻技术的发展过
300mm 200mm 150mm
单晶SI 多晶SI 的概念&特点
单晶 si 各向同性,如wafer
多晶 si 各向异性,如poly gat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BASIC CONCEPT
表面清洗
制造工艺中可能在晶片表面产生污染, 所以在进行下一步工艺前会对其进行 表面清洗工作。 湿法清洗技术,用溶液清洁硅片表面。 干法清洁技术,利用等离子体,超生 波,蒸气压等物理手段。
效应,对集成不利,抑制Latch-up能力差。 浅沟槽隔离(STI)
180nm以后时代普遍使用的器件隔离方法, 它可以在全平坦化条件下使鸟嘴宽度为零。抑 制Latch-up效应能力强。
薄栅氧化
栅氧层是构成MOS器件的关键层,它对控 制器件的驱动能力,抑制短沟道效应,提高可 靠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50nm时代以后, 一般采用超薄氮化氧化技术,一般只有几个 nm厚,可以提高器件可靠性。
正负胶的区别
刻蚀
把经过暴光显影后光刻胶下的材料除去的过 程称之为刻蚀 湿法刻蚀:利用材料的化学特性,将之在特定 的溶液中溶解掉。速度快,成本低,但是图形 的各向异性差,加工精度不高。 干法刻蚀:利用等离子体轰击硅表面,得到需 要的图形。精度高,各向异性好。
掺杂技术
掺杂就是人为地将所需要的杂质以一定的方式掺入到 硅片中的区域,并达到规定的数量和一定的分布 掺杂 的种类有P型(硼,铟)和N型(磷,砷,锑)两种。
Wafer size
Chip made with 0.35 mm technology With 0.25um technology
With 0.18um technology With 0.13um technology With 90nm technology With 65nm technology
新材料: 高-K
• MOS栅极电容器的电容必須大到足以维持足够的电荷
• 圆形尺寸的缩减,栅极电容也缩小。
• 高-k, 将栅极电介质维持足够的厚度以防止漏电流和崩 溃

候选材料: 有可能
TiO2
(k
~
60),
Ta2O5
(k
~
25),
以及HfO2也
• BST (Ba½Sr½TiO3, k 值可高达 600) • 将会被用来作为DRAM 电容的介电材料。
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介绍
TOPICS
Introductio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ncept. RC01S Process flow example.
半导体产生流程
半导体
固体材料的电导率位于导体与不导体之 间,并且其电导率对温度光照杂质及磁 场都敏感的材料称之为半导体材料。
热扩散:在高温下,杂质原子从源运动到硅表 面并再分布的过程。有气相扩散和固体源扩散 两种。一般是从表面到内部浓度逐渐降低。
离子注入:将高能量离子打入硅表面,随后在 高温退火下激活。可以精确控制杂质浓度和注 入深度。
器件隔离
局部氧化隔离(LOCOS) 传统的隔离技术,缺点是存在所谓的“鸟嘴”
由单一原子组成的,如锗(Ge)硅(Si)等。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半
导体。 基于硅工艺在半导体界的统治地位,以
下讨论都基于硅工艺。
关于N型P型的解释
实际上纯净的Si是不导电的或者说导电性很差。 对纯净的Si之中掺入P或As等可以提供自由运动
电子的杂质的Si称为n type Si.相应的提供自由 运动电子的杂质被由运动 电子占据的空位的杂质的Si称为p type Si。相 应地该杂质被称为受主杂质。
新材料: 铜
• 金属连接导线: 铜代替铝和钨
– 低电阻系数 – 改善元件的速度 – 电迁移抵抗能力较高 – 更高的电流密度
• 减少金属层数可以减少制成步骤
– 较低的生产成本 – 改善整体良率
新材料: 低-K
• 低-k 介电质取代硅玻璃作为連接导线的 应用
• CVD: 碳硅玻璃(CSG) 和 a-FC • SOD: HSQ 和 多孔性的二氧化硅. • 铜和低-k的组合來改善 IC芯片的速度
程。 光刻从接触式——接近式——投影式到现在的
步进式,一步步前进。
曝光
光线从光源出发,经过按照电路版图设计制作 的Mask,到达涂有光刻胶的晶片表面,使光 刻胶发生化学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曝光。 整个暴光过程类似于普通照相过程。
根据光刻胶对光线反应的不同特性,光刻胶分 为正胶和负胶两种。正胶被暴光的部分被显影 掉,而负胶恰好相反。
FEATURE SIZE AND WAFER SIZE
• • • •
Same design die size with •
different feature size
晶圓尺寸越大,可以容納更多的晶片 現在 300 mm (12 吋)屬於過渡階段 未來將變成主流 建造製造工廠成本需要超過二十億 2010年以後第一個400 mm的晶圓工廠可能出現
初次氧化
生成SiO2缓冲层,减少后续工艺中 Si3N4对晶圆的应力。 干法氧化:速度慢,质量好,用于要求 高的栅氧等场合。 湿法氧化: 速度快,氧化层质量一般。 水气氧化:速度很快,氧化层质量很差, 一般只用于暂时的隔离层等。
薄膜生长技术
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例如 瑞萨90纳米工艺core NMOS tox=2.6nm
金属化
器件与器件之间通过金属连接起来,并且这种相连是欧 姆接触连接。
以前的连接使用的金属是金属铝,现在大部分已经开始 使用金属铜作为互连材料。金属铜的好处是电阻率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