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章节题库(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章节题库(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章节题库(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真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 本卷共分为 2大题 12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分钟,总分 110 分,66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 A.焦耳定律 B.欧姆定律 C.电阻定律 D.查理定律 [答案]A [解析] 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容器中温度变化,即能够反映两个容器中热量的不同:两个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了焦耳定律。 2、 A.16个中子,8个质子 B.8个中子,16个质子 C.24个中子,8个质子 D.8个中子,24个质子 [答案]A [解析 ] 3、 某航天器由离地200 km 的轨道变轨升至362 km 的轨道.若变轨前后该中 图教育

航天器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航天器的()。 A.加速度增大 B.周期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向心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 4、 如图2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A ,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变化h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中 图教育

5、 如图3所示,匝数为2:1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阻为零的轨道、可在轨道上滑行的金属杆PQ 形成闭合电路。闭合电路内有磁感应强度为1.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副线圈接l0Ω的电阻,金属杆加长为PQ 长为0.1m 、电阻为0.4Ω。若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率v=3.0m/s 沿轨道匀速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中电流大小I=0.03A B.原线圈两端电动势大小E=0.15V C.副线圈中电流大小I=0.01A D.副线圈电功率大小P=0W [答案]D [解析 ] 6、 如图4所示,长为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0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将绳水平拉直后释放,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小球受合力为()。 中 图教育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现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 二、电学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二)

分析: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1+P2,也可以跟据P=UI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但 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第 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公 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个公 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本资料大部分来自网络,经过格式转换,以便大家使用,并对部分内容修改整理。

2019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一、分析教师 1.教师行为角度: (1)提问:有效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我们考察案例中教师提问是否体现提问技能,提问是否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有效性原则:课堂中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热烈场面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然而学生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表现为:提问目标不明确,问题零碎而不具体,教师提问用语不准、意思不明。 启发性原则:问题具有启发性是对提问的基本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启发的重要性,比如常见的“灌输式”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或者提问后学生不假思索的将答案脱口而出,又或者出现课堂冷场,问而不答,启而不发,都是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2)评价方面:反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违背教学评价原则,在这里主要常见的是激励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具有鼓励,激励的性质,引导学生更加自信的学习,而不是打击教育。针对这一点常见的错误行为是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严厉苛责,或者批评其不认真等。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反馈性原则: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适当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一轮的思考,而不是只说“对”“错”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忽略了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中是否出现教学内容的错误,例如将所讲授的知识点讲错,这一点通常要求考试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上是否突出对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角色的把握 在教学片段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地位。教师是否关注主

初中物理学知识点

注意:当导体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时或当导体放入磁场中不运动时,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⑵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⑶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将机械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流电。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⑷电能的传输过程:(变压器也是利用电磁感应来改变交流电电压的)发电厂→升压变电站→高压输电线(可减少输电时电能的损失)→降压变电站→用电户。 8、电磁波 ⑴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麦克斯韦建立理论,赫兹实验证明存在。 ⑵电磁波的特性: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频率的波速均为c=3.0×108 m/s。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⑶电磁波谱。若按波长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即频率由高到低)有: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紫、靛、蓝、绿、黄、橙、红)、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⑷不同频率电磁波有不同的应用(X光透视机、紫外线消毒柜、微波炉、收音机);防止电磁污染。 9、信息 ⑴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语言、符号和图像。⑵

五次巨大的变革;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⑶传播工具:手语、烽火台、驿马、电报(莫尔斯)、电话(贝尔)、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0、现代通信——信息高速公路 ⑴卫星通信:利用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传递信号。系统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三颗互成120°的同步卫星,就可以几乎覆盖全球)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部分构成。 ⑵光纤通信: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递信号.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 ⑶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应用广泛.如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教育等。 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递信息所用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信息之路就越宽! 【能量】 一、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 1、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机械能(声能),内能,电磁能(光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2、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互相转化。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 问题的提出 高中物理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实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使高中物理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从而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方式。 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开展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研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以类似科学探究

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由于探究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探究学习的理论框架逐步搭起,把科学探究的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则刚刚开始。由于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要理解并运用此教学模式,在正确理解科学探究、设计和实施探究教学等多方面教师都还面临着许多困惑。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下,通过对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 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探究的主要内容 物理探究性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积极贯彻到学科教学中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遵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科学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的全程贯穿“科学探究”精神,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描述的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做一做 测定反应时间 日常工作中,有时需要人们反应灵敏,对于战士、驾驶员、运动员等更是如此。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这里介绍一种测定反应时间的简单方法。 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图2.5-2),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直尺时,你立即捏住直尺,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图1 若测得直尺下落的高度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反应时间为( )。 A . g h 2 B . h g 2 C . g h 2 D .gh 2 2.图2所示为学校实验室常见的三孔插座和三角插头。按照规范,插孔①、②和③分别连接( )。

A .地线、零线和火线 B .地线、火线和零线 C .零线、火线和地线 D .零线、地线和火线 3.某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像如图3所示,则关于摆球的速率v 和悬线对摆球的拉力F 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v 最大,F 最小 B .t 2时刻v 最大,F 最大 C .t 3时刻v 为零,F 最大 D .t 4时刻v 为零,F 最小 4.如图4所示,半径为b 的圆环状导线均匀带电,在垂直于环平面的轴线上有两点P 1和P 2,P 1、P 2到环心的距离分别为b 和2b ;设无限远处电势为零,P 1、P 2的电势分别为1?和2?,则2 1 ??为( )。 A .3 B . 2 5 C .2 D . 2 5 5.某同学做双缝干涉实验,开始两缝宽度相等,出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然后他将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微调窄,且保持两缝的中心位置不变,则( )。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的五种模式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的五种模式 发表时间:2011-06-02T17:49:41.8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邓听言 [导读] 本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 邓听言 摘要:本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等,介绍它们的具体流程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教学模式;科学探究 作者简介:邓听言,任教于广西横县中学。 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说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而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2.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完整的、和谐的人。 高中物理教学要紧跟国家的教学改革步伐,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改变以往应试学习为终身学习,学生也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针对不同的物理知识特点,选择比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等。不管采取那种模式教学,都要注意物理学科的四个特点:1.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应用广泛;2.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3.是一门实验科学;4.是一门严密、定量的精密理论科学。例如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类:①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②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用事实和逻辑论证—形成探究能力。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教案 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电场强度设计如下探究过程: 本模式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实现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怎么样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儿、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可用下面的流程进行 该模式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自学能力,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后,教学真可谓实现“教,就是为不教”的更高境界。 三、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个人与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具体流程是: 本模式主要用于活动课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形成民主学术氛围,使学生在相互的交往、协作中体会到“互补是一种需要”的真正含义。在创新中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06-《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课,李老师检查同学连接的电路,发现小明连接的电路有问题 ...(如图1)。由此图可以判断,若小明合上电源,则()。 A.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偏转较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均几乎不偏转 C.电压表指针偏转较大,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1

D.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较大 2.图2所示为一种电容式键盘的按键,它由键帽、弹簧和平行板电容器构成,电容器板间距为d,电容为C。按键时,活动极板向下移动。若电容的改变量为,则按键下压的距离为()。 A B .C . 3.下面是物理学史上三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2y,y+x+,y+z+。x,y和z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A.中子B.原子 C. 粒子D.电子 4.如图3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 2

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停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 3

1

6.如图所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随圆盘一起做匀减速转动,橡皮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时间内,关于橡皮所受摩擦力F的方向,下面四种表示(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1

2020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

2020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 能力》(初中)大纲 2016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2.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提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在课改的要求下,本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新生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及实例的应用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新课标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把这一理念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教学新理念、适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需要,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对其研究的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

生发展的需求。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研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由于探究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对于探究学习的理论框架逐步搭起,把科学探究的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则刚刚开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在课改目标的要求下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基本框架及运作过程 2.1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极积态度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初中306-《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

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框架总结

物理 初中物理 1、中考时间:120分钟(共计40道题目)满分100分 一卷36分单选24分(12道)多选12分(4道) 二卷64分填空14分(7道)作图、实验与探究题34分(14道) 计算题16分(3道) 北京市中考难度安排是按照6 :2 :2,也就是说60%地题目是容易题,20%是中档题,还有20%地难度比较大地题目. 3、中考知识点所占地比例: 热学:15% 光学:10%(这两块知识点都是一些比较容易地题,计算题没有地) 力学,声学:40% 包括:测量、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这里会出难度比较大地综合题目,也就是在有难度地20%里面)、功、能. 力学在中考地所有题型里面都包涵. 电学:35% 包括:电流、电路、欧姆定律(难一些地题目)、电功率(会在最难地题里面出现,和力学地压强、浮力、简单机械这几个知识点都在最有难度地20%地题型里面)、电磁(大概占5分)、电路图(考试时一定不会出很复杂地题,只要孩子仔细些都能够画出来. 温馨提示: 1、受力分析课本上没有这个内容,有地学校老师讲解不到,大多数有责任心地老师会给孩子进行分析讲解,主要靠孩子自己来总结.常见地题型为:杠杆功和能. 2、滑轮组如果是北师大版地教材,课本上地公式本身就比较少,所以需要老师给总结出来一个好地公式来解这类题.特别是和受力分析联系在一起地哦. 3、最难地题目:填空地最后一道、选择最后一道、计算地3 4 题,总共4道. 4、一般考卷地最后地两道大题是关于功能和电功率地大题. 5、学好物理地小窍门一是耐心和细心,二是学会画图.老师会在解题思路上给予指导.

高中物理 物理科目地分值、题型、难度、在试卷中地位置未发生变化,2010年理综试卷物理试题总分仍为12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48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72分,题目仍然以中等难度为主. 1、现在高中地教学正在改革,高一、高二用地是新课标地实验版(人教版). 这届高三用地是必修+选修地. 高一难点:力学电学:高中物理和初中处理最大地区别就是有“场” 地出现.经常会出一些力+场地有难度地综合题. 新课标采用地是模块教学,整体显地比较凌乱. 2010年高考考查范围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等部分,涵盖六个模块,即必修物理 1、物理2,选修3-1、3- 2、3-4、3-5.(删除热学,不考查选修3-3模块) 4、试卷结构 (1)知识点分布:力学:约42分 电磁学:约48分 交变电流,光学,波动,近代物理,原子物理各占6分,共30分 (2)试题难易结构:较易试题:30% 中等试题:50% 较难试题:20% (3)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道)共48分 实验与探究题:(1道)共18分 论述计算题:(3道)共54分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识初中物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初探中英文翻译

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初探中英文翻译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physical quality of high school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教学模式;科学探究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Scientific inquiry 摘要:论文探讨高中物理素质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等,介绍它们的具体流程和实施办法。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qua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mode: inquiry-bas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utonomou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 research class teaching pattern, such as classroom teaching pattern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processes and measur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说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而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2.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完整的、和谐的人。 What is the quality educ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sum up is to put all of the students are trained persons with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in China at least include four aspects: 1. To know or understand the basic scientific facts,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rules, learn and master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skill; 2.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eeded by scientific inquiry ability; 3. Preliminary form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4.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the new round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summary" also explicitly proposed "new curriculum objectives should reflect The Times"; Try to mak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9.答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资源是指学习物理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课外用书、科技书刊、音像资源、教学软件、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等。开发物理课程资源,是切实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物理课程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物理学中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四个方面。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初中物理课堂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对于杠杆的这一节课来说,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对于本节课来说舂和桔槔这两种都属于文本课程资源,这种文本课程资源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也能通过这种与生活实际以及历史相联系的资源去更好的掌握杠杆原理的实际应用以及历史进程。 10.答案:对于本次实验来说,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教学注意事项。 对于本次演示实验来说,需要注意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去注意: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以免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记录数据;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实验结论,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对于家庭配电线路板这一个实验来说,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家庭配电线路的合理安装顺序,各部分电器的功能和安装原则,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接通电路时的安全保护。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在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注意生活用电安全,所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家庭安全用电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在生活中了解用电知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计50分) 11.参考答案 (1)考察液体压强与压力的相关计算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