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公安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公安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说明书公安县城市建设局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六月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绿地现状分析 (2)一、城市绿地建设条件分析 (2)二、环境状况 (3)三、经济社会条件 (4)四、绿地现状分析 (5)第二章规划总则 (9)一、规划依据 (9)二、规划范围 (9)三、规划期限 (9)四、规划指导思想 (9)五、规划原则 (10)六、规划目标 (10)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11)一、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11)二、城市绿地分区建设要点 (11)第四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3)一、公园绿地(G1)规划 (13)二、生产绿地(G2)规划 (17)三、防护绿地(G3)规划 (17)四、附属绿地(G4)规划 (19)五、其他绿地(G5)规划 (24)第五章树种规划 (26)一、现状树种资源分析 (26)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26)三、经济技术指标 (26)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选定 (27)五、各类绿地树种选择 (30)六、市花、市树推荐 (33)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34)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34)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 (34)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34)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35)五、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 (36)第七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37)一、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37)二、公安县城区古树名木现状 (37)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37)第八章分期建设规划 (40)一、规划原则 (40)二、近期建设规划 (40)三、远期建设规划 (41)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41)一、制定并完善城市园林绿地法规措施。
(41)二、完善绿地规划实施的管理程序和体系。
(41)三、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42)四、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42)公安县城市建设局•东莞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第 1 页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绿地现状分析一、城市绿地建设条件分析(一)地理位置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中游,荆江南岸,东邻石首市,西接松滋市,南与湖南省安乡县、澧县接壤,北临长江,与荆州市隔江相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说明书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2前言2006年7月,我市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把“创园”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的是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和谐幸福家圆。
借此契机,结合环境“五整治”活动,全市各镇街结合各自发展特征开展绿地系统规划。
万江区位于东莞市区的西部,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江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万江按照“一城、两区、三河、四带、五组团”的发展格局,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宜居、宜业万江,打造“水岸新城、和谐万江”的城市形象。
2007年3月,受万江区办事处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随后项目组着手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确立构思原则,5月份形成了规划初步方案,与规划所多次交流后于9月份正式向区领导汇报,规划方案的整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得到充分的肯定,于2007年11月份召开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会。
会后,项目组针对各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邀请了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股股长刘颂颂高级农艺师作为项目顾问,形成了本规划的最终成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万江区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使本次规划能够顺利的开展,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一)工作阶段划分 (3)(二)技术路线 (4)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一)概况 (5)(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三、重点问题思考 (30)(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四、规划总则 (33)(一)规划范围 (33)(二)规划年限 (3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四)规划理念 (36)(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一)规划结构 (41)(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一)规划手段 (46)(二)城市绿地分类 (46)(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五)防护绿地(G3)规划 (68)(六)附属绿地(G4)规划 (70)(七)其他绿地(G5)规划 (77)八、园林绿化植物规划 (77)(一)园林植物种植与生长现状 (77)(二)植物资源与生长环境分析 (92)(三)规划原则 (94)(四)园林植物规划 (94)九、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17)(一)总体现状分析 (117)(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117)(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117(四)保护措施与对策 (119)(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119)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20)(一)古树名木范畴及分级标准 (120)(二)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及树种 (120)(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37)十一、分期建设规划 (138)(一)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 138(二)中期建设规划(2011-2015) (142)(三)远期建设规划(2016-2020) .. 142十二、实施措施 (144)(一)法制保障措施 (144)(二)行政管理措施 (144)(三)资金保证措施 (145)(四)舆论宣传措施 (14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一)规划背景1、国家和省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近几年来,东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_New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说明书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2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一)工作阶段划分 (3)(二)技术路线 (4)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一)概况 (5)(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三、重点问题思考 (30)(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四、规划总则 (33)(一)规划范围 (33)(二)规划年限 (3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四)规划理念 (36)(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一)规划结构 (41)(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一)规划手段 (46)(二)城市绿地分类 (46)(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五)防护绿地(G3)规划 (68)(六)附属绿地(G4)规划 (70)(七)其他绿地(G5)规划 (77)八、园林绿化植物规划 (77)(一)园林植物种植与生长现状 (77)(二)植物资源与生长环境分析 (92)(三)规划原则 (94)(四)园林植物规划 (94)九、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17)(一)总体现状分析 (117)(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117)(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117(四)保护措施与对策 (119)(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119)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20)(一)古树名木范畴及分级标准 (120)(二)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及树种 (120)(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37)十一、分期建设规划 (138)(一)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 .. 138(二)中期建设规划(2011-2015) (142)(三)远期建设规划(2016-2020) .. 142十二、实施措施 (144)(一)法制保障措施 (144)(二)行政管理措施 (144)(三)资金保证措施 (145)(四)舆论宣传措施 (14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一)规划背景1、国家和省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近几年来,东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在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深圳市未来的绿地系统建设提供指导与依据。
二、深圳市绿地系统现状在深圳市现有的绿地系统中,各类绿地的分布、质量及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地区的绿地覆盖率较高,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休闲空间,而在部分区域,绿地覆盖率较低,无法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通过对现有绿地系统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优劣势,为未来的规划提供参考。
三、目标与原则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生物多样性,确保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均衡分布:合理布局各类绿地,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绿地系统的整体效益。
3、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需求,打造宜人的休闲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4、多元化功能:兼顾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规划方案根据前面的目标和原则,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规划方案:1、布局结构:形成“一心、两带、多组团”的绿地布局结构。
“一心”指以城市核心区为中心的市级公园;“两带”指沿海地区的滨海景观带和内陆地区的绿色生态带;“多组团”指分布于各区的社区公园、街道公园和其他绿地。
2、绿化提升:对城市现有绿地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植物种类,提高绿化覆盖率,优化景观效果。
3、慢行系统:在绿地系统中规划慢行道网络,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增强绿色出行体验。
4、文化融入:在绿地规划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提升绿地系统的文化内涵,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5、智慧绿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绿地的智能化管理、监测和养护,提高绿地系统的运营效率。
五、实施策略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我们提出以下实施策略:1、分阶段实施:根据深圳市的城市发展情况和需求,将绿地系统建设分为短期(1-3年)、中期(4-6年)和长期(7-10年)三个阶段,确保各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一)规划背景近年来,昆明市牢固树立“绿化和生态是城市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把绿地系统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来抓。
2 0 0 8 年2 月,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动员大会”,对全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意见》、《昆明市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2 0 0 8 年行动方案》。
全市从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高标准、高要求进行整改和建设,并将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以此为要求,从实际出发,以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昆明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通过“规划建绿”,重点解决城乡绿化水平差距大,城市绿化系统不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生态绿地的系统性、网络化建设,逐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二)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 0 1 8 0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 1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1 2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 19 9 2 ] 10 0 号令)1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 19 9 3 ] 78 4 号)1 4 、《昆明市城市绿化条例》1 5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 6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17、《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18、《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10》(三)规划目标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最终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材

城市中各类绿地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 ,考虑均衡分布,做到点(公园、花园、小游园)、线(街道绿化、江畔滨 湖绿带、林荫道)、面(分布面广的小块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 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 到真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盈泰生态园 狐山
莲青山生态旅游区 龙山旅游区
涵养水体 防旱防涝 楔形绿地 郊野游憩地 防止城市扩张 生态源
规划内容: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树种规划
• 适地适树原则
• 乡土树种原则
• 物种多样性原则
• 突出季相变化原则
• 乔灌藤草合理配置原则
• 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合理科学搭配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 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
景观生态学
……
3.4 规划过程与成果
基础资料汇编
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文字、遥感 影像)
现状分析评价
规划纲要
规划原则、目标、总体布局 与规划部门、绿化管理部门商榷
完善规划,提交成果
文本、图纸、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第三节 环境保护资料 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p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 城市规划 p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 城市规划
p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 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 理。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 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 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 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 本具务的地区。
昆明市盘龙区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昆明市盘龙区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2013-2020)科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姓名:学号:班级:2010级艺术设计(城市环境)指导老师:二0一三年四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昆明市盘龙区的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本规划所界定的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建成区面积为45.7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约292平方千米。
,规划人为809881人,规划近期至2013年,远期至2020年,以达到城市最大绿化容量为止。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为有利园林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国家和省、市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从指标要求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是制定本市园林绿化系统的主要依据。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城市赖以依托的现有山体、水体、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本市的地域、人文资源优势,培育阳泉市区的城市特色。
类城市绿化空间,构成开放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合理确定各项绿地指标,努力为盘龙区市民创造安全、舒适、优美的户外活动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使之对于整个城市规划、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五条规划原则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为市民构筑适宜创业发展和安居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型城市。
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护古树名木与名胜古迹等历史遗产和景观资源,强绿化建设管理和投入,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平衡发展。
因地制宜:要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城市绿地布局要作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地面绿化与空间绿化相结合”,在重点发展各类公共绿地的基础上,加强居住小区与道路绿化,城市组团隔离绿地和近郊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说明书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与城市发展情况 (1)第一节自然地理 (1)第二节人文历史状况 (1)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第四节城市概况 (1)第五节环境状况 (2)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3)第一节城市规模与期限 (3)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3)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 (3)第四节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4)第五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第六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7)第七节城市景观规划 (8)第三章城市绿化现状与分析 (10)第一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10)第二节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及评价 (12)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 (13)第一节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13)第一章城市概况与城市发展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一)地理位置(二)地形地貌二、气象与气候三、水文与水资源四、土壤五、野生动、植物资源六、矿藏资源第二节人文历史状况一、文化特色二、风貌特色(一)自然景观(二)人文景观(三)民风民俗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一、人口组成及规模2012年,曲靖市辖1区1市7县,即麒麟区、宣威市、沾益县、马龙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会泽县。
下设115个乡(镇、街道),其中镇62个,乡44个,街道9个;1604个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
全市有常住人口593.6万人。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12年,曲靖市实现生产总值14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人均GDP达到23662元。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7.3%,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2.9亿元,增长15.5%,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5亿元,增长11.8%,拉动GDP增长 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6%。
三次产业结构为18.7:53.1:28.2,单位GDP能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计划指标。
第四节城市概况一、城市概况曲靖市中心城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地形东西高中部低,中部为平坝,东西两侧多为山地。
最高点在沿江乡境内的曹家大山,主峰海拔2452.2m,最低点在越州镇薛旗田南南盘江河缘处,海拔1845.1m。
主要河流有纵贯南北的南盘江,为珠江上游,境内流长56.7km;东部的龙潭河和转长河,境内流长分别为28.4km、31km,西部的白石江和潇湘江,境内流长分别为31km、46.7km,,水资源总量为7.436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为1313m3。
区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
二、社会概况中心城区下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南宁街道、建宁街道、白石江街道、廖廓街道、西城街道、三宝镇、越州镇、东山镇、珠街乡、沿江乡、茨营乡。
现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三、城市规划区与建成区概况曲靖市规划控制区面积为1552.83km2,截至2012年末,建成区面积为52.0km2,城市常住人口53.0万人。
第五节环境状况一、城市环境状况(一)大气质量状况(二)水环境质量状况(三)声环境质量二、污染防治情况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概况第一节城市规模与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07年-2020年)》,以及其他相关规划及法律法规,结合曲靖市实际情况,特此编制《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2年-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确定了城市规模与期限。
一、规模与人口曲靖市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总面积为1552.83km2;曲靖市中心城区指南宁、建宁、廖廓、白石江、西城5个街道办事处的全部地域;沿江乡、潇湘乡和西山乡的部分地域,2011年现状总人口51.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23万人,统计暂住人口2.97万人。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50.85 km2。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2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以后。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市性质滇东中心城市及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南省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环境优美的珠江源园林生态城市。
二、城市职能(一)曲靖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二)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区域,是全省的次中心城市,在滇中城镇群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曲靖市在云南省域经济格局中承担着组织工业生产的角色。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巩固提高烟草及配套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深度培育矿冶产业、继续壮大化工产业、着力培育汽车和机械制造产业、做大做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建设曲靖工业强市。
三、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62万人,远期(2020年)78万人。
四、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为63.45 km2,人均建设用地102.34m2。
2020年为77.81 km2,人均建设用地99.75m2。
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一、城市结构中心城区城市结构为一主两副:一主:以麒麟南北路为基础形成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为城市商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用地。
两副:城市西片区副中心、南片区副中心。
城市西片区副中心以文化教育为主,主要服务于本区。
南片区副中心作为市中心向南的延伸,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主要服务于本区和南部珠街、温泉、越州等城镇。
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提升老城区,完善南片区,重点建设西片区,南北联动,创造条件向东发展。
近中期主要向西、向东,适当向南发展。
远期远景向东、向南发展。
第四节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一、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12个生活居住片区:居住区1——位于建宁路以北、廖廓北路以东。
近中期开发建设,以中档住宅为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多层住宅和少量高层住宅。
居住区2——位于曲胜高速路西侧、寥廓北路东侧、三江大道北侧、建宁东路南侧。
中期改造建设,中高档建设标准。
居住区3——位于贵昆铁路东侧、寥廓北路西侧、三江大道北侧。
近中期改造建设,中档建设标准。
居住区4——麒麟南北路东侧、三江大道南侧、曲胜公路西侧。
近期改造建设,中高档建设标准。
居住区5——麒麟南北路以西、贵昆铁路东南、寥廓公园以北地区。
近中期改造建设,中高档建设标准。
居住区6——昆曲公路以北、寥廓公园以南地区。
近期建设,高档建设标准,以低密度住宅为主。
居住区7——位于昆曲高速路以南、子午路以西、纬六路以北地区。
近期开发建设,中高档建设标准,以多层住宅及低密度住宅为主。
居住区8——位于昆曲高速路以南、子午路以东、纬六路以北地区。
中远期开发建设,中档建设标准,以多层住宅及少量高层住宅为主。
居住区9——纬六路以南地区。
中、远期开发建设,以中档住宅为建设标准,以多层住宅及少量高层住宅为主。
居住区10——位于贵昆铁路西侧、翠峰西路北侧、学府路东侧。
近、中远期开发建设,中档建设标准,以多层住宅及少量高层住宅为主。
居住区11——位于宁州路以西、三江大道西端两侧地区。
中远期开发建设,中高档建设标准,以多层住宅为主。
居住区12——位于翠峰南路南侧、三江大道以东区域。
中远期开发建设,中高档建设标准,以多层和低密度底层住宅为主。
根据每个片区所处地区城市功能的差异,人均居住用地控制在24-40 m2,新区建设采用高限值标准,老城改造采用低限值标准。
2020年,规划总居住用地2666.01hm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重为34.26%,人均居住用地34.18 m2。
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公共服务设施格局——一主、三副、多网点一主:指以麒麟东路、珠源东路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区,主要以商业金融服务、贸易咨询等用地为主。
三副:指城市西片区副中心、南片区副中心和职教园区副中心。
多网点:结合11个居住片区,形成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二)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96.71 hm2。
保留现有麒麟区行政中心和南宁街道办事处办公用地,搬迁市级行政办公中心至印染厂片区,其他部分行政办公用地布置在城区各处,如南片区的法院等行政办公用地。
(三)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943.36 hm2。
城市中心区:在麒麟南路和珠源东路两侧布置全市性商业金融中心。
通过对现有城市商业设施的改造和完善,逐步扩大规模,使其由沿街线型布置方式逐步向片状集中布局模式转变。
商业、服务业和旅馆业用地:相对均匀布置,其中西片区、南城门、南片区、翠峰路、火车站一带相对集中。
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分别布置于各居住区中心位置。
市场贸易用地:主要安排在城市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地段,如南片区、火车站附近、环东路沿线等地带。
金融、保险业和贸易咨询业用地:兼具对内与对外功能,布置在麒麟路与珠江源大道交汇的区域。
(四)文化及娱乐用地规划文化及娱乐用地144.35 hm2,其中文化设施用地97.50 hm2,娱乐康体用地46.85 hm2。
会务展示用地:近中期利用南城门的曲靖会堂及其外围广场,形成曲靖会务展示的主要地段。
文化设施用地:在西片区布置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
结合职教园区集中安排科技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设施。
结合市级行政办公中心,设置档案馆、专业展览馆等文化用地,形成市级行政文化中心。
娱乐游乐用地:市级娱乐游乐用地根据实际自然环境或城市公园进行布置,主要安排在西片区和城市东北部。
(五)体育用地规划体育用地75.54 hm2。
规划市级体育中心一处、区级体育中心二处。
市级体育中心布置在职教园区北部,区级体育中心分布在西片区和南片区。
(六)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78.30 hm2。
老城区医院进行相应改善。
北部城区增建一处医院,西片区增建两处综合性医院,南片区布置两处综合性医院。
(七)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91.92 hm2。
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主要集中布置在珠江源大道两侧和西片区,设置高等专科学院和职业教育学校,完善曲靖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要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保护南城门西侧历史街区的风貌。
规划各类公共及商业服务用地共计1722.08 hm2,其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78.72 hm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43.36 hm2,合计占城市建设用地20.06%,人均22.08 m2。
三、工业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内工业用地分为三个片区:老城区北部工业片区:以曲靖卷烟厂为龙头的产业片区,强化曲靖烟草产业的优势地位,主要发展无污染、轻污染的一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