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时间
电脑显示器刷新率和响应时间解析

电脑显示器刷新率和响应时间解析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电脑显示器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性能参数备受关注。
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参数就是刷新率和响应时间。
那么,什么是刷新率和响应时间呢?它们又如何影响我们的使用体验呢?本文将对这两个参数进行解析和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显示器。
刷新率是指显示器每秒刷新图像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简而言之,它决定了显示器每秒能够呈现多少帧图像。
常见的刷新率有60Hz、75Hz、144Hz等。
刷新率越高,图像切换越流畅,视觉上的卡顿感会大大降低。
对于一些专业玩家或是追求极致画面流畅度的用户来说,高刷新率的显示器是必选的,它们能够在高速运动场景下保持画面的清晰度,让用户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游戏节奏或者观看高速视频。
另一方面,响应时间指的是显示器像素由一种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状态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更准确地说,它是液晶晶体由亮到暗再到亮的反应速度。
响应时间越短,显示器在切换画面时就能更快地完成像素的状态变化,图像会更加清晰、流畅,尤其是在看电影、玩游戏等场景下,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画面残影和拖影的现象。
然而,并不是说刷新率和响应时间越高越好。
真实的需求取决于用户的具体使用情况。
例如,对于普通办公用户来说,他们对图像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要求相对较低,选择60Hz和5ms左右的显示器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
而对于专业设计师、游戏玩家或是需要高精度图像的用户,他们则需要选择更高刷新率和更低响应时间的显示器,以便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当然,在选择显示器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需要考虑进来。
例如,显示器的分辨率、色彩表现、亮度、对比度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和真实度。
因此,在购买显示器时,用户应该综合考虑各项参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电脑显示器的刷新率和响应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性能参数,它们直接影响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体验。
响应时间计算公式

响应时间计算公式
响应时间指的是在进行某项操作后,系统或应用程序返回结果的时间。
响应时间的短长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计算响应时间成为了评估系统或应用程序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面介绍一下响应时间计算公式。
响应时间计算公式为:响应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其中,开始时间指的是用户发起请求的时间,结束时间指的是系统或应用程序返回结果的时间。
响应时间的单位通常为毫秒(ms)或秒(s)。
需要注意的是,响应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要根据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来确定。
例如,对于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应用程序来说,响应时间较长也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响应时间,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系统或应用程序性能,例如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
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性能表现。
- 1 -。
了解电脑显示器的刷新率与响应时间

了解电脑显示器的刷新率与响应时间电脑显示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最频繁的电子设备之一。
在选择电脑显示器时,经常会看到两个参数,即刷新率和响应时间。
本文将介绍电脑显示器的刷新率和响应时间的定义,以及它们对屏幕显示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一、刷新率的定义及影响刷新率是指显示器每秒钟刷新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它决定了显示器每秒能够更新多少帧的图像。
刷新率越高,画面更新越快,可以提供更流畅的显示效果。
高刷新率的显示器在播放动画、视频和游戏时效果更好。
例如,对于电竞游戏玩家而言,高刷新率的显示器可以提供更为顺滑的画面,减少图像残影,提高操作反应速度。
然而,对于一般办公和网页浏览的用户来说,常见的60Hz刷新率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
更高的刷新率可能对一般用户而言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优势。
二、响应时间的定义及影响响应时间指显示器从接收到信号到显示画面中像素状态改变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
响应时间越短,显示器在显示图像时响应更为迅速,避免出现残影、拖尾等现象。
较低的响应时间有助于减少图像模糊和不清晰的问题,特别是在高速移动或切换图像的场景中。
对于喜欢观看快速动作电影或玩FPS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用户来说,较低的响应时间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画面,减轻视觉疲劳。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响应时间的差异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
一般来说,5ms到8ms的响应时间已经足够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对于专业设计师或需要处理快速移动图像的专业用户,可以选择更低的响应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显示质量。
三、刷新率和响应时间间的关系刷新率和响应时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高刷新率需要较低的响应时间以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
如果响应时间较长,即使刷新率很高,也可能出现拖尾和残影的问题。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刷新率和响应时间是最重要的。
如果主要用于办公和日常应用,60Hz的刷新率和5ms至8ms的响应时间已经足够。
客户服务响应时间与问题解决率评估分析

客户服务响应时间与问题解决率评估分析一、引言在现代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企业赢得顾客的关键。
客户服务的两个重要指标,即响应时间和问题解决率,反映了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评估分析。
二、定义和衡量指标1. 响应时间:指客户向企业提出问题后,企业给予初步反馈的时间。
通常以小时或分钟来衡量。
2. 问题解决率:指客户问题在一次提问中获得满意答复的百分比。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三、响应时间的重要性1. 影响客户满意度:快速响应客户的问题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
2. 影响客户忠诚度:及时的响应使客户感受到被重视,有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和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3. 影响企业形象:良好的响应时间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有直接影响。
四、问题解决率的重要性1. 客户满意度:问题解决率是客户满意度的重要衡量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客户对企业服务的评价。
2. 客户忠诚度:高问题解决率能够提高客户忠诚度,使客户更倾向于选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3. 企业声誉:问题解决率代表了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五、响应时间的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客户提问时间和企业初步反馈时间的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根据客户提问时间和企业反馈时间的差值,计算平均响应时间。
3. 对比分析:将企业的平均响应时间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比,评估企业在响应时间方面的表现。
六、问题解决率的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客户问题提出后,企业给予满意答复的数据。
2. 数据分析:根据满意答复的数量与客户提问总数的比例,计算问题解决率。
3. 对比分析:将企业的问题解决率与行业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在问题解决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七、评估结果分析1. 响应时间评估结果:根据对比分析,企业的平均响应时间为X小时,高于行业标准。
说明企业在响应时间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改进。
电脑显示器刷新率与响应时间的关系解析

电脑显示器刷新率与响应时间的关系解析在选择电脑显示器时,刷新率和响应时间是两个常被提及的指标。
它们对于提供流畅的图像和良好的视觉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解析电脑显示器刷新率和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显示效果和游戏体验的影响。
一、什么是刷新率和响应时间?刷新率是指显示器每秒钟能够刷新的图像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例如,60Hz的刷新率表示显示器每秒能够刷新60幅图像。
刷新率越高,图像更新的频率越快,视觉上就会感觉到更为流畅。
响应时间是表示液晶显示器像素变化速度的指标,单位为毫秒(ms)。
它衡量的是像素从灰度到灰度转变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响应时间意味着图像转换更快,减少了图像残留和模糊的可能性。
二、刷新率和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刷新率和响应时间是两个独立的指标,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数学关系。
它们分别对显示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刷新率对显示效果的影响高刷新率可以提供更为流畅的图像显示,降低图像残留和模糊的情况。
尤其在快速移动的场景中,高刷新率可以有效减少动态模糊,让图像更为清晰。
当刷新率不足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图像的卡顿和不连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明显感知高刷新率的差异。
有些人对于刷新率的敏感度较低,无法明显分辨出高刷新率的优势。
因此,刷新率并不是的唯一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准确度。
2. 响应时间对显示效果的影响响应时间直接影响显示器在显示快速动作场景时的表现。
较低的响应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图像残留和模糊,使得运动更加平滑和清晰。
较长的响应时间可能导致快速动作场景中的残影效应。
这会降低游戏体验,尤其是在竞技游戏中,玩家对图像变化的敏感度较高,响应时间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三、刷新率和响应时间的选择在选择电脑显示器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综合考虑刷新率和响应时间。
1. 刷新率的选择对于一般办公、网页浏览和观看视频等日常应用,60Hz的刷新率已经足够。
如果你是游戏爱好者,尤其是喜欢玩竞技游戏的话,可以考虑选择刷新率更高的显示器,如144Hz或更高。
性能测试常用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用率,错误率

性能测试常⽤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率,错误率对于性能测试,以上性能指标必须要有清楚的理解,⾃⼰总结如下:1. 响应时间(RT) 是指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
这个指标与⼈对软件性能的主观感受是⼀致的,因为它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处理请求的时间。
由于⼀个系统通常会提供许多功能,⽽不同功能的处理逻辑也千差万别,因⽽不同功能的响应时间也不尽相同,甚⾄同⼀功能在不同输⼊数据的情况下响应时间也不相同。
所以,在讨论⼀个系统的响应时间时,⼈们通常是指该系统所有功能的平均时间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响应时间。
当然,往往也需要对每个或每组功能讨论其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响应时间。
对于单机的没有并发操作的应⽤系统⽽⾔,⼈们普遍认为响应时间是⼀个合理且准确的性能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响应时间的绝对值并不能直接反映软件的性能的⾼低,软件性能的⾼低实际上取决于⽤户对该响应时间的接受程度。
对于⼀个游戏软件来说,响应时间⼩于100毫秒应该是不错的,响应时间在1秒左右可能属于勉强可以接受,如果响应时间达到3秒就完全难以接受了。
⽽对于编译系统来说,完整编译⼀个较⼤规模软件的源代码可能需要⼏⼗分钟甚⾄更长时间,但这些响应时间对于⽤户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注意: 在性能测试中, 响应时间要做更细致划分2.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完成的客户端请求的数量, 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
这是⽬前最常⽤的性能测试指标。
对于服务器来讲,吞吐量越⾼越好.吞吐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请求数/秒”或者“页⾯数/秒”来衡量。
体现:1. 业务⾓度: 业务数/⼩时或访问⼈数/天等2. ⽹络流量: 字节数/⼩时或字节数/天等3. 服务器性能处理能⼒(重点): TPS(每秒事务数) 和 QPS(每秒查询数):对于⽆并发的应⽤系统⽽⾔,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严格的反⽐关系,实际上此时吞吐量就是响应时间的倒数。
响应时间

从25ms到大家熟知的16ms再到12ms,反应时间被不断缩短,液晶显示器不适合娱乐的陈旧观念正在受到巨大 挑战。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换算:30毫秒=1/0.030=每秒钟显示33帧画面;25毫秒=1/0.025=每秒钟显示40帧画 面;16毫秒=1/0.016=每秒钟显示63帧画面;12毫秒=1/0.012=每秒钟显示83帧画面。可以看出12ms的诞生意味 着液晶制造的一个巨大进步。
但要注意的是,液晶显示器都有一个扫描频率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场频(又称刷新率),很多都限制在75Hz以 下,而就一般概念而言,75Hz意味着一秒刷新75帧画面,这样看上去就达不到12ms对应的每秒83帧画面了。
实际上,我们上面所说的12ms反应时间是针对全黑和全白画面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这种全白全黑画面的 切换所需的驱动电压是比较高的,所以切换速度比较快,可以达到12ms;而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都是灰阶画面的切 换(其实质是液晶不完全扭转,不完全透光),所需的驱动电压比较低,故切换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综合起来,在 灰阶画面下75Hz的刷新率已经可以满足12ms液晶面板的需求了。
在实际产品应用中,桌面LCD液晶显示器刚面试的时候低响应速度一直饱受诟病,一些FPS游戏爱好者还是无 奈地选择CRT显示器。不过早在07年,显示器市场中就已经推出了能够达到8ms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而随着显 示器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市场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厂商,如华硕、三星、LG等开始注意到消费者的需求将LCD液 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逐渐缩短,如在19寸液晶显示器为桌面主流尺寸的时候,华硕VW193DR、VH196D等产品、三 星943NW、LG 1942SP等液晶产品配备了5ms的响应时间,桌面液晶显示器画面,特别是动态画面拖尾的弊病已经 开始被消费者们遗忘。而今,主流桌面液晶显示器已经将响应时间降低到2ms,使得画面的流畅度越来越高。
对服务响应时间的保证承诺

对服务响应时间的保证承诺
1. 响应时间目标:
我们将在客户提出问题或请求后的24小时内做出初步响应。
初步响应是指我们会确认收到客户的问题或请求,并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处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调查和分析,但我们将始终在24小时内向客户做出初步响应。
2. 问题解决时间目标:
我们将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紧急程度合理地安排解决时间。
对于一般性问题,我们将在问题提交后的48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或进展情况。
对于紧急问题,我们将尽快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并在24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或进展情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依赖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支持,解决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但我们将及时向客户提供更新信息。
3. 逾期处理:
如果我们无法在承诺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或提供初步响应,我们将及时通知客户,并说明预计的解决时间或进展情况。
我们将尽力
避免逾期处理,并努力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弥补延误给客户带来的不便。
4. 提供支持:
我们将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和在线支持平台,以便客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鼓励客户在遇到问题或有任何需求时及时与我们沟通,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响应并提供帮助。
请注意:
以上承诺仅适用于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内,对于任何超出服务范围的问题或请求,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尽力提供协助或引导。
我们将不断努力改进我们的服务响应时间,并始终保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关系。
感谢您选择我们的服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反应时间测试仪
课程: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81201 学号: 120010137 姓名:袁鸿
指导教师:年漪蓓,刘伟
完成日期: 2014/6/23至2014/6/28
总目录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设计图纸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是在学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之后,进行的复杂程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设计课题的实践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会查询资料,方案比较,培养学生
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课题;
3.合理选用元器件;
4.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提交设计报告。
三、设计题目及内容
课题:响应时间测试仪
内容:设计、安装、调试响应时间测试仪
课程要求:测试者按下按钮1,灯亮,被测试者见灯亮按下按钮2,灯灭,用二位数码管显示被测者的响应时间(精度为10ms)
四、设计要求
用中小型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出所要求的电路。
五、参考文献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2、有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3、“集成电路特性应用手册”;
4、其他。
第二部分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目录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7)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8)
3 电源设计 (9)
4 控制电路设计 (10)
5 振荡电路设计 (10)
6 计数电路设计 (11)
7 系统总体电路设计 (13)
8 电路调试 (15)
9 改进意见及收获体会 (16)
10 器件明细清单 (17)
1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要求:
测试者按下按钮1,灯亮;被测试者见灯亮,按下按钮2,灯灭。
两位LED数码管显示被测试者的反应时间,精度0.01秒。
课题分析:
测试者:灯亮
受控振荡(T=10ms)
瞬时清0后,计数,译码(锁存),驱动,显示
被测者:灯灭
停止振荡
锁存显示当前计数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
初步设计思想:当测试者按下开关1时,通过控制电路,灯得到信号亮,同时数码管清零,重新开始计数,被测试者按下开关2,停止计数,锁存其结果。
方案特点:简单明了,易实现设计要求。
清零 测试者 振荡 被测试者 控 制
电
路 灯 锁存
计数 译码 锁存 驱动 (个位) 计数 译码 锁存 驱动
(十
位)
显示 显示
3 电源设计
利用一个220V/9V的变压器,4个IN4077的二极管,1个1000uf/16V,1个1uf/50V,1个1uf的电容,7805和741集成块,一个3kΩ和一个5kΩ的电阻构成一个稳压电路。
4控制电路设计
参数计算
V0=V1(R7+R P2)/R7
当R P2最大为5K欧时,V0最大为40/3V.
当R P2最小为0欧时,V0最小为5V.
5振荡电路设计
(1)当开关S1断开时,电容C4前为低电平,电容不发生跳变,经过C4后仍然为低电平,通过IC1后变为高电平,锁存器IC2后跳变为低电平,再经过IC2后变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不亮;当按下S1时,情况相反,信号到达发光二极管是为低电平,二极管亮。
(2)开关S1,S2都断开时,锁存器右下角的输出为低电平,通过IC1变为高电平,清零信号有效,计数器清零。
(3)当开关S1断开,S2按下的时候,锁存器下方的IC2的输出为高电平,锁存信号有效,数据被锁定。
(4)当S1断开时,振荡电路中的IC1输出为高电平,对C5开始充电,当C5冲满电后,变为低电平,C5放电,通过IC1对C5不断的充电和放电,在电路中产生一个振荡频率为100Hz的方波,通过示波器能显示出来。
6 计数电路设计
计数电路工作原理
计数与显示电路最主要的是用到CC40110集成块,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RD为清零端 9脚的CPU是加计数时钟输入端 7脚的CPU是减计数时钟输入端QCD是进位输出端 A到G为7个与数码管相接的管脚
计数与显示的模块电路如下图所示:
计数与显示的模块电路如下图所示:
计数与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大体为:时钟信号到来时(即本实验中的s1开关按下以后),开始计数,A-G端向数码管输送信号,由于是共阴极接法,所以A-G端为低电平时有效,当左面一个40110从0计数到9以后再来一个时钟信号时,左面的一个40110的10脚QCD 向右面一个40110的9脚送进位信号,然后继续计数,如此循环往复。
7.2电路说明:
1.S1、S2未闭合时,S1开关端电路的电容C4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都是低电平0,IC1右端的为高电平。
S2端电路的IC2左端为高电平1,锁存器维持原来的状态,即上下与非门的右端电平分别为0,1。
上端经过Ic1(8脚)后从10脚输出的状态变为高电平1,对C5充电。
2.S1闭合,上边电路的对C4充电,电容C4两端都为高电平,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经过IC1变为低电平0。
下面输入端的状态同上不变,还是1,所以经过锁存器后的上下2个IC2右边的状态变为1,0。
这时分布走,1状态经过1,2脚或者5,6脚,或者8,9脚输出地状态为0,二极管D1导通,灯亮。
同时锁存器1状态信号经过8脚到10脚输出为低电平0 ,电容C5放电,放到V-时1脚的电平为低电平0,经过IC1后再变为高电平1,对C5充电,如此往复,10脚送出一个上升沿有效地方波时钟信号到上面一个40110的9脚,进行加计数。
回到锁存器输出的低电平0端(即IC2的4脚),经过后面的12,13脚变为高电平1送至2个40110的清零端,实行清0的功能。
3.S2闭合,此时S2端接的6脚位低电平,同时s1处于断开状态,因为C4要对地放电,所以IC1输入和输出端分别为0,1,锁存器的输出变为0,1,锁存器下面的IC2输出为高电平1进入下面的一个40110的LE锁存端进行数据的锁存。
8电路调试
1.焊接好电路板。
元件位置摆放正确,注意二极管等正负;焊点不能碰到一起,不要焊错。
2.插座插上电源,等两三分钟,用手指背触碰7805,看是否有温度,若稍微有些度,则正常;若很烫,则电路有问题。
断开电源。
3.插上741,通电,测其输出电压,即C3的输出。
通过调节RP2,可测的其电压范围为7.1V~11V;调节RP2,使其电压为9V。
4.按下S1灯不亮,断电。
5.将2个7493插上,通电,按下S1灯亮,按下S2,灯灭。
6.调节RP1,使示波器扫描周期为10ms,其输出波形如下图。
断电。
7.安装2个40110和2个数码管,通电。
按S1灯亮,开始计数;按下S2停止计数。
调试完毕
9改进意见及收获体会
当听到要做数电课程设计时,我满脑子都是空白。
虽然我们已经学过数电,俗话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如果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哪样东西就困难重重。
不过在未进实验室之前,老师一步一步引导我们,让我们了解了设计原理和电路,也画出一些简单的设计图,而且进实验室后,老师给我们带有字母标记的电路板和电路设计图,我们要做的只是焊接电路,而我们在大一第二学期末进行过万用表的焊接,所以焊接的过程我们还是了解的。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只是一股脑的这个焊那,那个焊这。
而且焊的也是棱棱角角,一点也不美观,现实和理想总有那么远的差距。
为了赶紧完成任务,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做。
当下正值高温天气,在只有电扇降温设施的实验室里,我们用电烙铁一个一个的焊接着元器件,有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心烦气躁。
经过我和搭档两天的辛苦努力,最后马马虎虎算是完成了任务。
当老师肯定我们两人的劳动成果时,所有的汗水和努力都算不了什么。
这次实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深入了解课本所学的知识,也懂得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