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税会实务】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某种目的,有时发生对外捐赠产品或货币的行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超出3%限额的以及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应列入纳税调整项目,缴纳所得税。
无论何种捐赠,在会计合核算上都应该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到计算所得款时,应将不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剔除,无需做任何调帐处理。
因为按会计原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身就存在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时,必须严格按着以下程序:(1)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吸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2)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3)将调整后的怕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举例如下:某厂年末“本年利润”帐户余额为95万元,通过希望工程,捐助失学儿童5万元,已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假设企业当年无其他任何调整项目,全年应纳税款为:(1)调整所得额:95+5=100万元;(2)计算允许扣除金额:100×3%=3万元;(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00-3=97万元;(4)全年应纳所得税额:97×33%=32.01万克。
若年内已预缴所得税20万元,则应汇算清缴32.01-20=12.01万元。
并做如下会计处理:。
财税实务:新准则与新税法下捐赠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新准则与新税法下捐赠的会计及税务处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捐赠业务,特别是在救灾扶贫或一些新设立的企业在开业时,经常会发生社会各界的捐赠,对此事项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以前的核算方法,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在捐赠方和受赠方各不相同。
一、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新准则规定,在会计处理中,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只需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有关科目,如果被捐赠的固定资产已提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已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借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将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将捐赠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交纳的流转税等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交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如果对外捐赠符合公益、救济性捐赠条件,按照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及《所得税条例》规定,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标准统一为12%,超过限额部分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我国现行税法对两种形式的捐赠有明确规定:(1)符合税法一般规定条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在限额内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2)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如果对外捐赠不符合公益、救济性捐赠条件,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该项捐赠支出要在当期全额进行纳税调整。
二、接受资产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接受捐赠”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新准则将其归人“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增加当期的所有者权益。
如何处理对外捐赠款项【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74.9+16.11+10)×25%=25.25(万元)。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及教育费附加。
捐赠在当年利润中扣除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损失是指 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相应的,对外捐赠也是企业非日常或非 固定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支出不分公益救济性与非公益救济性捐 赠,一律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即不管税法如何界定,会计处理中都 作为企业的支出在当年会计利润中扣除。对外捐赠引起企业的库存商品 等资产流出事项(虽然税法是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 则第 14号—— —收入》中销 售收入确认的 5 个条件,企业不会因为捐 赠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会计核算不作销售处 理,而按成本转账。 涉及捐出固定资产应首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对捐出固定资 产的账面价值、发生的清理费用、相关税费等进行归集,最后将其余额 转入营业外支出的借方。 如果企业对捐出资产已计提了减值准备的,捐出资产会计核算还必须 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例如:2013年,某企业将自产产品 2000件(成本单价 100元,单位售 价 150元)通过减灾委员会向雅安地震灾区捐赠。当年度不包括以上捐赠 业务的利润总额为 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 25%,增值税税率 17%,无 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注:在国家税务总局对雅安尚未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之前,捐赠支出所得税暂按 12%扣除,按 17%缴纳增值税。)对外捐赠时 的账务处理(单位为万元):借:营业外支出 25.1贷:库存商品 20应交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大全五篇]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d615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4.png)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大全五篇]第一篇: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会计处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自制货物捐赠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计算】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计算】1、视同销售需计算企业所得税,不影响会计利润,最后做纳税调增(视同销售收入-成本);2、视同销售收入作为计提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基数;3、如果不符合捐赠税前扣除的条件,全额纳税调增(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成本+销项税);如果符合公益性损赠的扣除限额规定,在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支部分做纳税调增。
外购货物捐赠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买入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企业有同类产品的对外售价按售价计算,无售价按购入的市场价计算】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1、视同销售需计算企业所得税,不影响会计利润,最后做纳税调增(视同销售收入-购进时的成本);2、视同销售收入做为计提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基数;3、如果不符合捐赠税前扣除的条件,全额纳税调增(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购入价+销项税);如果符合公益性损赠的扣除限额规定,在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支部分做纳税调增。
捐赠货币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等不影响如果不符合捐赠税前扣除的条件,全额纳税调增(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捐赠货币金额);如果符合公益性损赠的扣除限额规定,在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支部分做纳税调增。
第二篇: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在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引言对于一个组织或公司来说,接受捐赠和进行对外捐赠资产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会计实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接受捐赠以及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实务处理,包括相关的凭证和会计记录。
接受捐赠的会计实务处理捐赠收入确认当组织接受捐赠时,在会计上应当确认捐赠收入。
捐赠收入可以分为现金捐赠和非现金捐赠两种形式。
现金捐赠对于现金捐赠,组织应立即确认捐赠收入。
下面是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准备一张收据来记录捐款人的姓名、捐赠日期和金额。
收据-----------------捐款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金额:XX.XX元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收入凭证,将捐赠收入金额填入收入科目。
会计凭证收入科目借贷--------------------------------捐赠收入 XX.XX银行存款或现金 XX.XX非现金捐赠对于非现金捐赠,例如物品和设备,组织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相应的收入。
下面是非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评估捐赠物品或设备的公允价值。
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报告。
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收入凭证,并将公允价值填入收入科目。
会计凭证收入科目借贷--------------------------------捐赠收入公允价值增加其他收入公允价值捐赠资产的确认和披露当组织接受捐赠时,不仅需要确认捐赠收入,还需要确认捐赠资产。
下面是确认和披露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评估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非现金捐赠类似,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报告。
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资产凭证,并将公允价值填入资产科目。
会计凭证资产科目借贷--------------------------------捐赠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3.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捐赠资产。
通常将捐赠资产列为固定资产,并在披露中注明是通过捐赠获得的。
对外捐赠产成品的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对外捐赠产成品的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问:向其他单位捐赠产成品一批,成本30000元,公允价为100000元。
1、借:营业外支出117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销项税17000借:主营业务成本30000贷:产成品300002、借:营业外支出35100贷:产成品30000销项税5100.以上分录哪个正确?如果计算企业所得税,只考虑视同销售部分的调整,应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答:1、《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二条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本准则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
第四条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根据上述规定,用于捐赠的货物不符合准则第二条规定的收入界定,也不符合第四条收入的确认条件,捐赠发生时,会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及“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即可。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二条第(五)项规定,企业将资产用于对外捐赠,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第三条规定,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根据上述规定,会计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捐赠,企业所得税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对于自制产成品对外捐赠将涉及以下两项调整:1、视同销售收入调整金额100000元,视同销售成本调整金额30000元,视同销售利润对应税所得额影响70000元;2、不能税前扣除的直接捐赠35100元全额调增。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与其他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会计处理方式:
1.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捐赠的金额或物品,并记录在业务损益表中的捐赠费用账户中。
2. 如果企业捐赠给非营利组织或慈善机构,可以将捐赠金额或物品列入企业的其他支出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利润。
3. 如果企业捐赠给政府部门,捐赠金额或物品可以被列入企业的税收支出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纳税额。
4. 如果企业捐赠给其他企业,捐赠金额或物品可以列入企业的其他费用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利润。
5. 在捐赠费用账户中记录捐赠的日期、受益人以及捐赠的目的和约束。
6. 另外,企业还需要记录捐赠收入(如果有)和相应的账户。
捐赠收入通常来自于捐赠人对企业的捐款。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处理的具体细节可能会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会计准则的要求、捐赠金额的差异以及受益方的不同等。
因此,在处理捐赠事务时,最好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相关法律顾问以确保合规性。
对外捐赠的会计账务处理

对外捐赠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
对外捐赠现金、银行存款等: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对外捐赠商品,按照视同销售进行账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什么是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除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等以外的各项非营业性支出。
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为此,要设置“营业外支出”账户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核算。
企业发生各项营业外支出时,记入这个账户的借方;期末结转损益时,从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库存商品是什么?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主营业务成本是什么?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某种目的,有时发生对外捐赠产品或货币的行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超出3%限额的以及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应列入纳税调整项目,缴纳所得税。
无论何种捐赠,在会计合核算上都应该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到计算所得款时,应将不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剔除,无需做任何调帐处理。
因为按会计原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身就存在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时,必须严格按着以下程序:(1)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吸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2)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3)将调整后的怕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举例如下:某厂年末“本年利润”帐户余额为95万元,通过希望工程,捐助失学儿童5万元,已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假设企业当年无其他任何调整项目,全年应纳税款为:(1)调整所得额:95+5=100万元;(2)计算允许扣除金额:100×3%=3万元;(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00-3=97万元;(4)全年应纳所得税
额:97×33%=32.01万克。
若年内已预缴所得税20万元,则应汇算清缴32.01-20=12.01万元。
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12.01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2.01万元
上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2.01万元
贷:银行存款12.01万元
对允许扣除的捐赠额3万元,与实际捐赠5万元之间的差异2万元,无需做任何会计处理。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