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歌_浅析苏轼词中的人格美_高华

合集下载

苏轼词中的女性形象

苏轼词中的女性形象

苏词女性自“花间”以来,诗庄词媚成为了传统,特别是描写女性的小词,或写其服饰华丽,或写其体态妩媚;或写其离愁别恨,或写其相悦相思,然而“类不出乎绮怨”。

苏轼同样是写女性,出于对她们的尊重和同情,大都感情真率而不流于轻艳。

一、才貌出众的歌妓形象苏轼在词的创作态度上相当严肃,即使赠别人姬妾或歌女舞妓之作也大都清新高雅。

“虽写歌儿舞妓,并不作绮罗香泽之态。

”苏轼笔下的歌妓形象大都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体貌之美。

“轻盈红脸小腰身。

”(《南歌子》)描绘了舞女的面容与身姿:红扑扑的小脸,纤细的腰身,体态轻盈,一位美丽翩然的舞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二,装扮之盛。

苏轼笔下的歌妓大都也是盛装之扮,“绪给双蟠髻,云歌小堰巾。

”(《南歌子》)这两句写出了舞女装束的别致。

通过描写使我们看到了打扮的流光溢彩,艳丽照人的歌妓形象。

其三,技艺之精。

苏轼笔下的歌妓舞女大都才艺精湛。

如“妙舞骗趾,掌上身轻意态妍”(《减字木兰花》)描写了轻飘的舞姿和高超的舞技。

从中看出苏词中的歌妓大都舞艺超群、歌喉惊人,或弹唱、或填词,样.样精通,技艺精湛。

其四,情感之浓。

在词人的笔下,歌妓多是拥有真挚的情感。

如“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要人长久”(《蝶恋花》)在这位歌妓的心中,情意比黄金还要重要,说明了情重于金。

离别时的悲痛,表现了与友人的不舍之情,与爱人的思念之情,这些都表现了她们真挚的感情。

苏轼笔下的歌妓拥有美丽的外貌,高超的才艺,也不乏情感真挚,品格高尚,是高雅歌妓。

二、悲的歌妓形象苏轼在大量的词作中赞美歌妓,塑造了许多具有艺术家气息的歌妓形象。

苏轼许多词中也有许多格调悲枪的歌妓词,塑造了悲惨的歌妓形象,与艺术化了的歌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再艺术化了的完美的歌妓到了最后也未必能得到好的结局,往往都是悲惨的生活,直到生命的终结。

如《南乡子·集句》描写了年老色衰时的歌妓,她们过着无依无靠的悲凉生活,是可悲无依的可怜女性。

姜堰高一期末试卷答案语文

姜堰高一期末试卷答案语文

---姜堰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蜿蜒(wān yán)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B. 遒劲(qiú jìng)惊愕(jīng è)C. 谬论(miù lùn)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D. 祈祷(qí dǎo)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让我热血沸腾。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生命的迹象。

3. 下列词语中,与“举世闻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著名B. 著名C. 著名D. 著名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反问)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拟人)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夸张)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比喻)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鸡犬升天B. 振聋发聩C. 雕虫小技D. 鱼龙混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诗句分别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 下列词语出自哪篇课文?(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曲终人散,江枫渔火对愁眠。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 下列成语出自哪篇课文?(1)画龙点睛()(2)掩耳盗铃()(3)杯弓蛇影()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生命如歌作文600字

生命如歌作文600字

生命如歌作文600字生命如歌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曲,艺术品和奇妙的存在。

它像崭新的琴键一样,令人期待、喜悦、感伤和疼痛。

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事情,都为我们人生之歌添加了一段美好的旋律。

生命不是平凡的,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如此的有价值。

我们的人生之歌是由许多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有愉快的、快乐的、悲伤的、痛苦的、成功的、失败的以及许多其他的因素。

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歌曲。

在这首歌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旋律,没有两个人的旋律是相同的。

有时,我们会感到人生之歌的旋律不太和谐,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调整。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也不是一公斤米拉诺面料的购买。

它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努力地前进,同时也需要我们停下来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他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旋律更为美好。

有人生命的歌曲很简单,他们的旋律平淡无奇、简单朴素。

有人的歌曲充满悲伤和忧伤,而有些人的歌曲则充满愉悦和乐观。

无论怎样,我们都有机会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歌曲,去演唱自己的旋律。

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爱与烦恼的无限扩展。

一些人只注重聚欢而不顾离别,造成了无尽的痛苦。

有一些人却能在朋友和家人之间找到平衡,享受每一刻的乐趣。

同样,我们的歌曲也不仅仅只关于我们自己。

我们的歌曲同样也是与周围的人相交织,我们的旋律会响起在他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歌曲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演唱自己的旋律,让它带着给予和接纳的心态,去影响他人,产生愉悦和感悟。

最后,我们都可以明白,生命之歌的确不易写出,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去不断的探索自己和自己与世间万物的关系。

正如旋律不断地翻卷,歌曲的意义也不断地开花。

如果我们懂得去理解和欣赏这道美丽的旋律,生命之歌也就会变得更加绚烂,更加美好。

生命如歌诗歌

生命如歌诗歌

生命如歌诗歌
生命如歌诗歌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如歌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歌者
虽然有风雨坎坷
只要努力奋斗拼搏
都能在废墟中
寻出美好的颜色
生命如歌
不是每个人都能
成为真正的歌者
因为生命有时很脆弱
躺着原地妄自菲薄
再圆润的嗓音
也会慢慢枯涸
生命如歌
但愿每个人都是
生命的歌者
虽然难免有痛苦和挫折
只要有希望坚守着
就能在歌声中
冲破一切枷锁。

从苏轼的词看人生

从苏轼的词看人生

从苏轼的词看人生1. 苏轼的词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人生的百态。

你看他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那时候他被贬黄州,处境够糟糕了吧,可他呢,就像个没事儿人似的,该咋走咋走,还能吟诗。

咱生活里遇到点小挫折就垂头丧气的,是不是有点太脆弱了?2. 从苏轼的词里看人生啊,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大戏。

他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得多实在。

就好比咱们一家人,有时候聚在一起开开心心,有时候又得分开各忙各的,这就是生活呀,哪有十全十美的呢?可别老抱怨命运不公啦。

3. 苏轼的词简直是人生的宝藏。

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满腔抱负,想要为国效力。

咱呢,虽然没有他那种征战沙场的机会,但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也得有股子冲劲儿,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总不能天天混日子吧?4. 你要是觉得人生迷茫了,就去读苏轼的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当时多孤独啊,可就是坚守自己的内心。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有那种被人孤立或者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可不能随波逐流,得像苏轼一样,有自己的坚持。

我有个朋友,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爱好,现在过得可好了。

5. 苏轼的词里有着对人生豁达的态度。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他被贬到外地,还能想着享受当下。

咱们呢,总是怀念过去或者担忧未来,却忘了眼前的美好。

就像上次旅游,一直担心回去后的工作,都没好好欣赏风景,现在想想真傻。

6. 看苏轼的词就像跟一位智者聊天,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江边,他看到的是历史的长河里无数英雄的兴衰。

咱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宏观的视野,不要老纠结于自己那点小烦恼。

我邻居因为丢了个工作就觉得天都要塌了,要是他能像苏轼这样看问题,就不会那么消沉了。

7. 从苏轼的词读人生,那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被贬到岭南,条件那么艰苦,却能因为荔枝就爱上那个地方。

咱们在生活中遇到点不好的环境,就只知道抱怨,为什么不学学苏轼的乐观呢?比如说搬到一个新的城市,不要老想着不如老家好,多去发现新的乐趣。

苏轼词中的人格美

苏轼词中的人格美
歌 虽 然 由意 象 和 意 境 构 成 .但 由于 它 具 有 很 大 的跳 跃 性 .在 意 象 和 意 境 的 组 合 中 省 略 了 很 多 连 接 的 词语 , 因 此 在 鉴 赏 的 过程 中 必须 借 助 想 象 和 联 想 。 将 抽 象 的文 字 转化 为栩 栩 如 生 。 有 声 有 色 的画 面 。 例 如 唐 代
合 具体 的作 品及 语 境 。
二、 意 境 概 念
旨。 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 就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如 柳宗元的《 溪居》 : “ 久为簪组 累, 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
邻, 偶 似 山林 客 。 晓耕 翻露 草 , 夜榜 响 溪石 。 来 往不 逢 人 , 长 歌 楚 天 碧 。” 表 面 写诗 人溪 居 的 闲适 、 惬意 , 但 只 要 联 想 到 诗 人被 贬 的 经历 . 就不难看出。 诗人 是 不 怨 而怨 。 借 诗歌 来 表达 自己有 才遭 贬 而 不被 重用 的 悲愤 之情 。 再者 . 鉴 赏诗 歌 时 , 可 以 通 过 想 象 再 造 形 象 进 入 到 作 品 的意 境 中 , 例如读杜甫《 茅 屋 为 秋风 所 破 歌 》 中“ 八 月秋 高 风怒 号 . 卷 我 屋 上三 重 茅 ” , “ 唇焦 口燥 呼 不得 , 归 来倚 杖 自叹 息 ” 几句 . 就 会 有 一 幅 在 飒 立 秋 风 中 残 破 茅
桥 上覆 盖 着 层 层 白霜 , 印下 了 早 行 人 的足 迹 。 再 如 鉴 赏
霏 。” 将 杨 柳 的依 依 之 态 和 依 依 惜 别 之 情 融 合 在 一 起 。 自居 易 的 《 琵琶行》 中的“ 醉不成欢惨将别 , 别 时 茫 茫 江 浸 月” 就是用“ 酒” 这 一意 象 来 书 写 离别 之 情 的 。 还 有表 达 思 乡类 的 意 象 : 月亮 、 鸿雁 、 捣衣等。李 白的“ 举 头 望

生命在超越中闪光——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解读

生命在超越中闪光——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解读
第2 8卷 第 3期
Vo . 2 . 3 1 8 No
许 昌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XUCHANG UNI VERS TY I
20 0 9年 第 3期
No .3,2 0 0 9
生命 在 超 越 中 闪光

苏轼 词 中的 自我形 象 解 读
高 华
( 南 交 通 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0 5 ) 河 50 2
人民群众的关心表现 出来 。如 :
好将沈醉酬佳节, 十分酒, 一分歌 , 狱草烟深, 讼
庭人悄 , 无吝宴游过 。
《 少年 游 ・ 堂朱槛 曲尘波》 银
就是通过对承平景象的歌颂, 寄托了他所向往的清平政治 的理想社会。他认为 , 政治清明的社会 , 应该是“ 天下不诉 而无冤, 不谒而得其所欲”起码要做到“ , 诉而必见查, 竭而
[ 摘 要 ]在 苏轼三 百 多首词作 中, 鲜 明的 自我 形 象一直 活跃其 中: 其 对理 想 的执 著 追求 ; 高 尚的节操和 洒脱飘 逸 的气度 ; 昂奔放 的豪情 以及 遭 遇 打 击后仍 能不 断抗 争 不 断超 越 的 旷达 胸 激
怀和 人格精 神 。其 审 美张力 已远非 苏词本 身在 文 学艺术 领 域 的成 就 所 能概括 , 已超越 了特 定 它
在我国璨若群星的古代文学家中, 苏轼作为杰出的全 能作家, 闪耀着引人注目的光辉。他的散文、 词乃至书、 诗、 画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学 遗产。特别是词,开北宋一代豪放词风” … 在词坛 “ ,
平时十月幸莲 汤, 玉凳琼梁, 家车马 如水 , 五 珠玑
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 独留烟树苍苍, 至今 清夜
的 历 史 时 空 , 响 了无 数 古 今 文 人 的人 生模 式 和 文 化 性 格 。 影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多篇)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多篇)

《生命如歌》读后感(精选多篇)原先,拜读过唐俊仁兄的四集丛书——《书写人生》,新近得知他又创作了《生命如歌》和《唐俊的博客》两本文集,很是惊喜。

作为一名机关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方能静下心来利用博客宣传、推介丹东,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在博客上发表的博文选编成书,文体之广、内容之多、用心之良苦,实在令人敬佩。

《生命如歌》和《唐俊的博客》这两本文集以宣传丹东为主线,涉猎“旅游美食、健康保健、民风民俗、亲情孝道、人生感悟、识人交友、股市投资、阅读欣赏”等诸多方面内容,真可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百科全书”、“旅游指南”。

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唐俊仁兄不善言谈,但喜欢读书,勤于著书,他的业余时间大都在“读与写”中度过的。

久而久之,读书著书就成了他的一种“养生之道”。

他说:“文化能养生,也能造就一个城市。

如果人人都有文化,这个城市一定会是一个书香城市、文化城市。

有文化的城市就能变得大气秀美。

丹东正朝着这方向努力,未来的丹东一定会是一个文化强市,书香名城,一定会更加大气而秀美!”唐兄说得在理。

文化助力于经济发展,早已成为了现实。

当下,建设文化上海、文化杭州、文化青岛等成功范例,再次证明“文化”不仅能助力城市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城市的品位。

城市文化需要有文化的人解读和保护,而一个人有文化、获得文化最主要的路径自然就是读书,增长阅历。

所以,诸多城市相继都开展了“读书月”、“读书周”活动,希望唤起民众读书的欲望。

读书本是人生份内之事、寻常之事,到了需要号召的程度,多少有些尴尬。

其实读书“有用”,无人不晓,但有用的事很多,读书“有用”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困惑。

至于活到老读到老的价值问题,更是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

古今中外,说读书的文章多如牛毛,读书体验更是五花八门。

这既说明读书的好处,亦说明读书不是一个简单地寻本书来看的问题。

读书娱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读书求智,可以让人高瞻远瞩;读书求财,可以让人规避弯路;读书养生,自然可以让人修身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0123 . * !((#
!"
苏轼是中国古代才能最为全面的文化巨 匠,他在诗、文、词、赋等各种文体的创作实 践以及文学理论上都有重要建树,为后人留下 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与此同时,他横溢的 才华、丰富的情感、多舛的命运、旷达的胸襟 在作品中都能寻到踪迹。尤其是他的词,将其 率真的个性更是表露无遗。读后不禁令人感 叹,让人击节,又如品香茗。特别是他那名花 独幽、卓立不群的人格之美至今仍被传为美 谈,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和文化性格 的自我设计。而学人对此的论述似不多见,因 此,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腐败,官场倾陷成 风。一些士大夫为了争权逐利,丧尽廉耻,极 尽钻营之能事,他们揣摩皇帝心意,曲意迎 合。有些对当局的旨意,不问是非唯命是从。 “杨三变”、“三旨相公”,就是时人对钻营 者的绝妙讽刺。在这种世风日下的情况下,苏 轼以他高尚的节操和独特的个性,赢得了千百 年来人们对他的敬佩。他的这种人格美在其词 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词略窥
全书》,第 ’!/# 册。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一。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三。 《杜诗详注 》 仇兆鳌 卷十, 中华书局 4 ’/5/ 年版。 #(清 ) % $ & (元)杨公远《野趣有声画・序》,《景印文渊阁 $ # 四库全书》,第 ’’/) 册。 ’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 $ #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七,上海古籍 $ #
一二。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做 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定风波・咏红梅》)

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
在这首词中,词人以他的传神之笔,写出 了红梅独特的“风流标格”,展示了作者高洁 不阿的品格,与那些争权逐利的小人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这难道不是他不肯俯仰随俗和坚持 高风亮节的人格的自我写照吗? 苏轼曾自谓: “赋性刚拙,议论不随” 刂》),史书也载他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答 “遇事敢言”“刚正嫉恶”(李焘《读资治通 鉴长编》)。事实正是这样,对于官场日益衰 败的风气,苏轼不仅不与其同流合污,而且还 极力抵制这种做法。他主张遇事要有自己的主 张,反对投机钻营,看风使舵,哪怕是对皇 帝,他也主张“宽猛相资”“可否相济”,所 以,他在历朝都不改初衷。仁宗因循守旧,他 着重劝其“励精庶政、督察百姓、果断力
!--./0123145 46 "27489 #13/.2.: $4.;9
他这种内心世界的真实记录和独特个性的表 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 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借月夜中的孤鸿自况,寄托自己宁愿 引身幽居,不肯随人俯仰的孤高自赏的感情。 词人把他那无法排遣的痛苦,深沉高远的壮 志,难以被人理解的怀抱,斩不断的幽怨,都 体现在孤鸿这一形象中,在这里,作者用他的 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出一个睥睨邪恶,抗争 现实,坚持贞操,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士 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曲折地暴露了北宋王 朝因新旧党争而屈害贤良的黑暗政治,间接反 映了宋朝封建专制主义大大强化这一历史现 实。使我们对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复杂的斗争有 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对在这一环境中坚持操 守、孤芳独幽的苏轼更加钦佩。 由于现实的黑暗,他往往借咏物表现自己 的节操和个性。上面说过的《卜算子》是如 此,再就是《西江月・梅花》通过对梅花傲霜 斗雪,不肯与梨花同梦的独特个性的赞扬,表 现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石榴半 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虽 是赞美榴花,可他那独特的气质溢于言表。使 人明显地感到,词人是在借物咏怀,充分表现 了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苏轼不仅有傲岸不屈的一面,还有其开朗 乐观、豁达大度的一面。他屡遭挫折而不妥 协,正得力于此。比如,当他不得重用时,就 用“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来安 慰自己。受到打击后,虽然也有过“浮生若 梦”的愁思,但不是一蹶不振,而是用“堪笑 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 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落日绣 帘卷》)去排解自己的愁思。甚至陶醉在大自 然的山光水色之中:“江汉西来,高楼下,蒲 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满江红》), “一千项,都镜净,倒碧 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乱石穿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或“林断山明竹 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 水红蕖细细香”。既有撼人心魄的雄山奇水, 又有栩栩如画的农村小景,表现了苏轼坦荡的 胸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人通过他的词也得 到一种健朗的美的艺术享受。所以,即使是在 困苦忧患的处境中,他仍然能关心国家时事: “西事(指宋当时西北边事)得其详乎,虽废 弃未忘为国家虑也。”(《与滕达道书》)有 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能使他受到启发,得 到鼓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山下兰 芽短浸溪》)有时则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如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任何一首优秀的诗词,都是作者情感最凝 练的表达形式,我们只有把它的意蕴开掘出 来,才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真正意义。表面看 来这首词写作者在大自然的风雨中,不为外物 所动,从容自若走自己的路。实际则表现了作 者的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宠辱不惊、履险如 夷、临危若素的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正是这 种境界,使诗人独特的个性得到如此完美的体 现,这正是苏词独到的成功之处。所以前人说 他“立朝大节极为可观”。 综观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大喜大悲,漂浮 不定、变幻无常。他所遭受的打击绝非一般人 所能想象。然而,他都能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究其原因,其一是他从思想上杂糅了儒、道、 释三家学说中积极的因素。如儒家的入世和有 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清净无 为、超然尘世的思想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 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 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其二是他对理想的人生境 界的不懈追求,企图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的超 越,而这种超越是需要一种美的人格作基础 的,因此,一切的外事外物,在他看来,都是 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精神资源。正是因为 料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哉令伊》)。“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南乡子・和杨元素》)。“一旦功成名 遂,准拟东还海道”(《水调歌头・安石在东 海》)。虽是称誉古人,可他那蔑视高官厚禄 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不肯俯仰随俗的飘逸气 度如现眼前。即使是在被贬期间,他也决不改 变自己的操守。《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正是
*)+,!
!"
!! " #$ %&’$ " ’()$ * + +,,& ’((- " (’./
0123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行”;神宗颇有作为,励精图治,所以他着重 劝其“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 元祐初,多恢复仁宗朝故事,他又担心“百官 有司矫枉过直或至于媮,而神宗励精核实之政 渐至堕坏;深虑数年之后,驭吏之法渐宽,理 财之政渐疏,备边之计渐弛,则意外之事有不 刂子》)。为 可胜言者”(《辩试馆职策问 答 此,苏轼吃尽了苦头。本来,他才华出众,学 识渊博,初次应试,名震京师,颇为朝廷器 重。后来王安石变法,正是用人之秋,只要他 稍加附会,高官厚禄自会加身。但是,苏轼考 虑的是变法将会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弊端。(当 然,他对变法所持的态度正确与否,尚不在本 文范围之内,故此存而不论。)于是,他极谏 变法之不利,以致后来遭弹劾入狱。受尽了折 磨,几近丧命。元祐年间,旧党执政,司马光 上台后主张尽废新法,苏轼与司马光关系弥 笃,又有新党对他的迫害,只要他屈意相随, 高位唾手可得。但是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不 是“三旨相公”,更不是“杨三变”,他所想 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朝廷的安危,人民的 利益,是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也正是他的 令人敬佩之处。经过几年的变法实践,他看到 一些新法确实给人民带来了好处,于是,他又 力表新法“不可尽废”,主张“参用所长”。 这又遭到了元祐党人的仇视,被当作第二个 “王安石”挤出了朝廷,成为新旧党争的牺牲 品。 其实,苏轼为朝官,是真正坚持了“以救 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的高风亮节 的。他对那些小人争逐的“蜗角功名,蝇头微 利”(《满庭芳・蜗角功名》)是不屑一顾 的。“贤哉令伊,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 晋 绅”(《减字木兰花・贤 人,犹把虚名玷 扌
$$$$$$$$$$$$$%
$$$$$$$$$$$$$$$$$$$$% $$$$$$$$$$$$$% 本刊读者俱乐部邮购书目
全唐诗流派品汇 4 $ 卷 5 唐诗选注汇评 人间词话 4 汇编汇校汇评本 5 悲剧的诞生—— — 尼采美学文选 尼采诗选 ’.(: (( 元 ).: (( 元 !$: #( 元 !$: (( 元 ’(: (( 元
出版社 4 ’//. 年版。 )# $ # +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一,上 * 海古籍出版社 4 ’//’ 年版。 , (明)王偁《虚舟集》卷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 $ # 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四。 $ # / 《西湖游览志余》卷七。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生命如歌
—— — 浅析苏轼词中的人格美
"高 华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 &

要:苏轼词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美过去少有提及,本文通过对苏轼部分词作的分析,将其表现出来的卓立
不群的人格美展示给大家,并对其思想根源及其所具有的美学意义进行了揭示。 关键词:苏轼 词 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