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类阅读《地瓜干里有母亲的味道》练习及答案
母亲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母亲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母亲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 题。
母亲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 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粮食的味道)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粮食的味道①我喜欢粮食。
经过超市粮食摊的时候,总忍不住停下脚步,对那些堆放在木格子里的各种粮食打量一番,大米、红小豆、花生……有时候也忍不住用勺子把粮食抄起又撒下。
内心忍不住发出赞叹,这是粮食啊!②粮食买回家,用电饭煲做熟了端上桌,孩子不爱吃。
自己扒拉几口,也产生了疑惑。
怎么不再是童年吃的粮食味道了?粮食的那种独特气息怎么消失了?粮食怎么只有“食粮”的功用,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构成的滋味为何不见了?③在我的记忆里储存着粮食的味道。
④童年时一个大家庭用一口大铁锅做饭,半锅的水抓一把大米扔进去,快熟的时候再浇一瓢磨好的豆浆,煮沸腾了就是一锅稀粥。
那碗稀粥的滋味已经不错,而粥锅里的布袋捞出来,才是真正的美味。
因为布袋里装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米团,挖一小口放进嘴里,大米与大豆融合后的香味直冲鼻腔,经历过柴火的熬煮之后,米团的糯软通过舌尖一直传递到内心深处……⑤一直觉得,粮食不简单地只是粮食,它们还是大自然的子孙,是有生命的。
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我经常可以感受到粮食的生命韵律,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藏在结实的麦穗里面,剥开来看,麦粒还带着一点点青涩。
它们像是要急不可耐地逃离“家园”,在太阳的照射下晒一个肆意..的日光浴,在滚烫的麦场上开心地打几个滚。
⑥过去品尝粮食,都能尝出它们的成长经历,觉察到它们是如何在暗夜中随着“母体”摇曳的,当风暴来临时,它们又是怎样紧紧挨在一起相互扶持的,它们在细雨中聆听骨节生长时所发出的声音,在阳光灿烂的时候随风舞蹈……⑦母亲总是能把各种各样的粮食,做出温暖与幸福的味道。
小时候总爱闻远远飘来的炊烟,因为那炊烟里总是带着粮食的香气,我家的炊烟,就时常掺杂戗面馒头的味道。
⑧母亲把揉了整个下午的馒头放进锅里,一捆麦草烧完,掀开锅盖,先是眯起眼睛,等待扑腾起来的蒸汽消散,再快速地把手伸进锅里,捏起一个白胖的馒头。
中考语文专题:记叙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5分)小巷深处(节选)林莉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
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
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
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
有人向她问起我,A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
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B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
”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
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⑥母亲果然遵守诺言。
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
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
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呼声。
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⑨“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母亲的味道阅读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母亲的味道阅读题答案》的内容,《母亲的味道》这是一篇高中语文记述文,在这篇阅读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伟大的母爱。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母亲的味道》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母亲的味道》阅读原文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
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
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
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
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渍里趟来趟去。
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早已累成一堆泥。
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
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
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
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
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
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19岁那年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
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
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母亲的味道》母亲的味道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她像男人一样抽烟,喜欢盘腿坐在床上,嗓门粗大,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
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母亲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稍微靠近一些,便熏得我头晕恶心。
后来我知道,母亲是有狐臭。
都说狐臭会遗传,我却没有,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
这使我在懂事之后,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从此,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
每天晚上,母亲收摊回来,人都会累成一摊泥。
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
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
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和着难闻的狐臭味,我几乎无法呼吸,胡乱搓几把,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
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
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我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
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母亲却做得很开心。
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我如愿以偿,考进北京读大学。
每隔一段日子,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
大二的寒假,我回家过春节,在小城下车,已经是夜里十点。
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寒气逼人。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B. 公安部称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C.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D. 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回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B项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将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应删掉“不”D项语序不当“主要”应放在“活动”前故选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教育部、中宣部发布指导意见提出要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B. 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 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D. 随着“大阅读”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每年都在逐年攀升【答案】A【解析】B项“发扬”与“学习方法”搭配不当可在“和”后面加上“运用”C项结构混乱删去“是一脉相承的”D项成分赘余“每年都”“逐年”去掉其一故选A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斑斓序幕安谧应地制宜B. 矜持肆虐殉职磨肩接踵C. 推敲斟酌推崇查无消息D. 记载桥墩燥热和颜悦色【答案】D【解析】A项“应地制宜”应写作“因地制宜”B项“磨肩接踵”应写作“摩肩接踵”C项“查无消息”应写作“杳无消息”故选D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竹里馆》一诗中“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B.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C. 《逢入京使》一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D. 《晚春》是一首暮春的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对春天的留恋【答案】A【解析】A项“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有误本诗是作者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表现了作者隐居时闲适的生活情趣5.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④⑧⑪B. ②⑤⑦⑩C. ③④⑨⑫D. ③⑥⑦⑪【答案】C【解析】②“查良镛”的“查”应读作“zhā” ⑥“揩模”应写作“楷模” ⑧“炮制”的“炮”应读作“páo” ⑩“关怀倍至”应写作“关怀备至” 据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6.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箫箫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B.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撒入C. 信“地”还是信“物” 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D. 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答案】C【解析】A项“箫箫”应写作“萧萧”B项“撒入”应写作“洒入”D项“冒然”应写作“贸然”故选C7.下列字形和画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悄然(qiāo)镌刻殚精竭虑(dān)眼花撩乱B. 翘首(qiáo)僵绳振聋发聩(huì)深恶痛疾C. 滞留(zì)遒劲潜滋暗长(qián)正襟危座D. 喧嚣(xuān)锃亮坦荡如砥(dǐ)重峦叠嶂【答案】D【解析】A项“悄然”的“悄”应读作“qiǎo” “眼花撩乱”应写作“眼花缭乱”B项“僵绳”应写作“缰绳” “振聋发聩”的“聩”应读作“kuì”C项“滞留”的“滞”应读作“zhì” “正襟危座”应写作“正襟危坐”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甲诗中“汗青”指_______________8.(2)下列对甲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8.(4)文天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乙文的“_______________”价值观乙文中“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在文天祥的甲诗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答案】(1)史册【解析】(1)“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汗青”指史册【答案】C【解析】(2)C项有误颈联中的“惶恐”“零丁”用了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地名二是指形式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不是展示诗人因个人危难而内心颤粟痛苦【答案】(3)人人都有这种本心(本性)(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解析】(3)皆都丧丧失【答案】(4)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4)诗歌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文天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乙文中“舍生取义”的观点“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在文天祥的甲诗中具体指“留取丹心照汗青”9.(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献遂邑之地以和9.(3)下列句子与“犹复以为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9.(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②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A.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B. 欲倍其约(加倍)C. 曹沫三战所亡地(失去)D. 不如与之(给)【答案】B【解析】(1)B项句意要背弃自己的誓约倍背弃【答案】A【解析】(2)例句中的“乃”的意思是连词于是A项连词于是B项副词竟然C项副词是D项副词才故选A【答案】C【解析】(3)例句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代词“之” 补充完整后应为“犹复以之为将”A项倒装句正确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B项倒装句正确语序应为“管夷吾于士举”C项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补充完整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D项判断句句意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故选C【答案】D【解析】(4)D项“他还是将齐国的土地割给了鲁国”表述有误由“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可知齐桓公是把侵占的鲁国土地割还给了鲁国【答案】(5)①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和力量侍奉鲁庄公②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解析】(5)①……者……也表判断以凭借事侍奉②夫句首发语词以来弃信背弃诚信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秋”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10.(2)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1.(1)根据文章内容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1.(2)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11.(3)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A. 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质子、中子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水滴”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B. 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核子核子撞碎后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 夸克无法再分了C. 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是科学家从理论上推理出来的D. “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找到了“天然”的“水滴”【答案】C【解析】(1)A.错误根据文章第⑦段中的“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第⑧段中的水滴的“硬度由强力提供” 可知“质子、中子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水滴’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中的“强力”与“电磁力”应互换位置B.错误文章第③段表述的是“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但是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D.错误文章第⑨段中指出“科学家还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 可见“已经在宇宙中找到了‘天然’的‘水滴’”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答案】B【解析】(2)B.文中②-⑤段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多次使用了设问的修辞不是反问【答案】(3)①引出下文对“水滴”及“水滴超硬”原因的说明②增强了科普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3)作者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就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水滴”及“水滴超硬”原因的说明同时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2.(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2)阅读小说依据内容完成填空12.(3)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①“看见这只手他的心‘咯噔’颤抖了一下”“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结合上下文说说两处“颤抖”的不同含义)②“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从人物描写角度谈谈表达效果)12.(4)文章标题是《手》但有人将标题改为了《在公交车上》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理由A. 文章以“他”为人物中心运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B. 文章情感真挚构思新奇文笔优美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C. 文章采用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记叙了“他”误入歧途后又改过自新的事例D. 文章叙写了两个偷窃者一个曾经的罪人阻止正在犯罪的人以对比来提示主旨【答案】C【解析】(1)C项“文章采用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理解错误文章并没有按先后顺序中间有插叙【答案】(2)【A】别墅偷窃入狱, 【B】⑨, 【C】灰暗(或真实地懂得), 【D】阻止偷窃, 【E】如释重负, 【F】手【解析】(2)解答本题需要全面掌握小说的内容并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根据第⑦段中“把目光盯向了别墅区”“可刚出小区就被埋伏的警察一网打尽了”等语句可以概括【A】处为别墅偷窃入狱根据“遭遇白眼”的提示可以确定语段位置【B】处应填“⑨” 结合第⑨段中“回到老家父亲朝他叹气弟弟妹妹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可知【C】处应该填“灰暗” 根据⑪段中“他一把抓住这只手”及第⑬段中“他用力握紧了这只手然后松开了” 【D】处可以概括为阻止偷窃根据第⑭段中“他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的提示【E】处应该填“如释重负” 小说写了“这只手”正在行窃的过程借“这只手”回忆了“他”不堪的过往而现在的“他”出手制止了“这只手”正在失足的行为由此可知“手”是全文的线索【F】处应该填“手”【答案】(3)①第一处看到“这只手”伸向别人的皮夹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担心“这只手”重蹈“他”的覆辙所以“他”的心“咯噔”颤抖了一下第二处怕“他”报警时心虚、害怕以至于后悔的样子故而“颤抖”②运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这只手”涉世不深还葆有一颗纯真的心又形象写出“这只手”在扒窃时害怕被发现的心虚惊慌的样子【解析】(3)①文章开头“看见这只手他的心‘咯噔’颤抖了一下”中的“颤抖” 是因为“他”看到了一只手正在剽窃正像曾经的自己让“他”为这个行窃者担忧怕“这只手”会像自己一样走上犯罪道路而“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中的“颤抖”则是表现了正在行窃的“这只手”被人发现后担心“他”会报警的害怕及后悔②“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是对“这只手”的神态描写写出了“这只手”并不老道是个新手同时也表现出了“这只手”被发现时的惶恐与不安【答案】(4)示例一我更喜欢《手》因为“手”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作者借这只手回忆了“他”不堪的过往并且制止“这只手”正在失足的行为同时暗示了文章主旨误入歧途将悔恨终身改过自新脚踏实地、向善向美助人归正才是正途以“手”为标题还更容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示例二我更喜欢《在公交车上》这个标题因为这个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回忆“他”不堪的过往并且制止“这只手”正在失足的行为都发生在公交车上同时也暗示了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4)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表述简洁流畅即可喜欢《手》可以从“手”是全文线索暗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来分析喜欢《在公交车上》可以从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点明他的过往暗示主旨等角度来分析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字注音①jū()②qín()③婀()娜多姿13.(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13.(3)“耕耘”的意思是________13.(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答案】(1)①掬②禽③ē【解析】(1)憨态可掬的“掬”字不要写为“鞠”【答案】(2)印衬, 映衬【解析】(2)“印”与“映”属于谐音应为“映衬”【答案】(3)①泛指农田耕作②比喻辛勤的从事研究、创作等工作【解析】(3)耕耘①泛指农田耕作②比喻辛勤的从事研究、创作等工作答出一义即可【答案】(4)比喻排比【解析】(4)把怪石比喻成“走兽”“猛禽”“仙女”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如……或如……或如……或如……”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4.(1)文中大汉见林冲不理会自己手里拿的宝刀故意说“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 他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法14.(2)大汉卖刀给林冲其实不为赚钱为什么还要反复讨价还价?14.(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鲁智深细心谨慎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 而林冲与鲁智深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林冲有何不同【答案】(1)激将【解析】(1)理解名著内容可知大汉是被派来陷害林冲的见林冲不理会自己手里拿的宝刀故意说“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 是想激怒于他让他买下自己的宝刀从而钻入高衙内的圈套之中大汉所用的正是激将法【答案】(2)假戏真做麻痹林冲让林冲不起疑心【解析】(2)解答此题时要求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选文中大汉是怕林冲起疑心故意装作急于用钱才卖刀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为了麻痹林冲让林冲相信自己【答案】(3)例子追踪、护送林冲不向差役透露自己的住处不同粗心大意(或警惕性不高)说“要缚便缚” 透露了鲁智深住处【解析】(3)人物形象应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一问从选文的第四段可概括出事例鲁智深怕林冲路上被害追踪、护送林冲当差役问他住处的时候智深笑道“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不向差役透露自己的住处可见其细心谨慎第二问其实是问林冲(与鲁智深相比)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从选文第三段林冲说的话“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及选文最后一段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透露了鲁智深的住处可知其警惕性不高粗心大意。
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

母亲的味道阅读答案《母亲的味道》原文阅读①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
②我在小的时候和母亲分剐了。
不是父母离了婚,乃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寄养在亲戚那里。
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母亲那里同住,细细的看见了母亲的脸。
那个母亲和这小孩的我在梦里所见、甄上所画的母亲似乎不同。
乃是一个穷人的主妇。
颧角突出。
身体瘦弱,个子矮小,很可怜的样子。
母亲是贫穷武士安藤某的长女。
二十二岁嫁到父亲这里来的。
此后过的是非常穷苦的生活,简直没有吃过常人吃的略为阔气的东西。
我回来同住以后,亲自做菜给我吃.这样那样全都是很咸的穷人吃的莱。
做菜是要凭了经验才做得来,没有吃过好莱。
就没有敢出好菜来的道理。
③母亲是生来的穷命。
这是当然的,大半世都跟着我那酗酒胡闹的父亲在一起,平常为了一分二分钱的事情.常闹意见。
有时候看见母亲买了食物来了,便伸手出去,说也给我一点吧。
拿出来的乃是煎饼的碎片,便大失所望了。
④母亲不知道装饰的事情。
什么书画装饰当然不知道,不懂得插花,连自己的头发什么也不修饰。
不是因为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不做,因为要这样做,便要另外多花一分钱,这是没法子办的。
交通工具也就竭力避免,如是可以走了去的地方,总是一直走了去。
说坐电车是要晕的,常以此为口实,其实是可惜电车费实在是比晕车更要重要吧。
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三月我住在新宿户冢地方,母亲从小岩远远的看我来了。
这时候我的长女刚才出生不久。
母亲为得要看孙女,便坐了向来不大坐的电车来。
晚饭请她吃的什么已经忘了。
但是那时她的身体已经很是衰弱,所以我送她到了小岩。
半路上她说是有点累了,就在上野广小路的永滕餐馆稍息。
我问她吃些什幺,她说道:⑤“什么叫做卡耳庇斯的,我想喝一回看。
这名字我是知道的,却是没有喝过卡耳庇斯这东西。
”我于是叫了一杯熟的卡耳庇斯和咖啡。
母亲一口一口的很珍重的喝着。
并且喜欢的说:⑥“这样好吃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喝着。
过年时,再给我喝一回吧。
母亲的味道阅读题

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母亲的味道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
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
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牌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
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
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
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
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
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
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粿、饭包肉圆、薯圆、艾米粿等都百吃不厌。
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
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
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
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叶米粿的清香味。
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
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
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
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
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
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17 分)
地瓜干里有母亲的味道
①大约每个妈妈都有些属于自己的拿手吃食。
朋友的妈妈爱做各种小零食,山楂酱、苹果干、杏子罐头,乐此不疲。
冬天有暖气的时节,屋子里可以加工很多东西,山楂、苹果都可去核切片放在暖气片上,蒸干水分,山楂干拿来泡水或者炖肉,苹果干嚼到嘴里劲道香甜。
有一回,我带了老家的地瓜干给朋友,软软的,布满白色的霜。
她说,我妈妈很喜欢吃这种地瓜干,和市面上卖的不一样,想知道怎么做。
③我想了想说,这个似乎麻烦些,城市里一般做不了。
至于究竟是怎样的流程,我记得也不真切,回去问问长辈吧。
④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只有老家威海才有那样香甜软糯带白霜的地瓜干,而市面上见的都
是淡黄色硬邦邦的,间或也有袋装的紫薯干,味道着实一般。
回去一问才知道,原来吃到家里做的地瓜干并不容易,它不仅是上天的馈赠,还需要许多工序,阳光、空气、时间的滋养。
⑤首先,要蒸熟一大锅地瓜,它们不能是从地里新刨出来的,而是要搁置一阵,让水汽稍微收敛些,蒸熟了才会更甜。
蒸熟的地瓜剥了皮,切成大小适中的片,放到干净的案子上,拿到平房顶的太阳底下晒,风再一次让水分蒸发,软软的熟红薯开始有了韧性,此时咬在嘴里是弹而粘牙的。
⑥我喜欢这粘牙的感觉。
记得童年在姥姥家,她晒在窗台上的地瓜干经常不等晒好就被我偷吃了多半,从来等不到最后的成品。
⑦通常要五六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这些红薯片才能晒到半干——留一部分水分是为了让它们保持柔软。
然而好天气并不那么容易等到,遇上雨雪天气要抓紧时间收回家,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婆婆家的两锅地瓜干就因为下雨没能赶回家收,全都糟毁了,只得重新再做。
⑧晒地瓜干最好有专人在家看着,除去坏天气,往往得一个多月才能完成这道工序。
晚上也得收回家,或者蒙上一层布,再裹上一层油纸,以防它们被晚上的露水濡湿。
⑨等地瓜干晒得软硬适宜,变成乌青的样子,便可以收回家,放在干净的藤条框中,搁在屋内阴凉处,等待它们慢慢渗出糖分长出白霜。
⑩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区适宜种红薯,这里产的地瓜本身糖分高,制成的地瓜干才会有不输柿饼的软糯香甜。
地瓜干每天都要来回翻动,以防局部湿气太重,不长白霜反而生出了绿毛。
等过上半个月至二十天,这些地瓜干便可以漂漂亮亮出来见人了。
11 冬季里去农村的亲戚家,他们常常拿出自己家做的地瓜干和炒的花生出来待客。
各家的地瓜品质不同,制作手法也有差别,成品自然各不相同。
有的十分干硬,咬着颇费劲,有的入口甜味便化开了,有秋日里暖暖的阳光和风的味道。
许多的红薯,才晒成了这样一小钵地瓜干。
12 成熟的地瓜干,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保存,老家人常把它们放在纸糊的面斗里,偶尔翻动一下。
这些家伙非常娇贵,倘若见了风,立即变得干硬无比。
若是放在塑料袋里扎紧,又被闷坏了,长出了绿毛给你看。
温度稍高点就发霉,放在有暖气的屋子是不行的。
13 工业加工的地瓜干,都是机器生产,只能做到蒸熟、切割、烘干这几步,而且只能把红薯烘得干硬,便于包装、储存和运输。
那只是普通的零食罢了。
老家的地瓜干多了一点水分,多了一些时间,便多了味蕾上的绵密细腻,多了内心的愉悦惊艳。
14 远离家乡的人,提起威海的地瓜干便要流口水,邻家在日本打工的小伙,归期还远,便央他妈妈邮寄一些地瓜干过去。
他妈妈觉得运费太贵,可还是寄了——地瓜干里有家乡的阳光和风,还有妈妈爱的味道啊。
15.试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4 分)
16.本文主要是写老家手工制作的地瓜干,为什么还要写工业加工的地瓜干?(4 分)17.谈谈你对第13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 分)
18.地瓜干里蕴含着妈妈的味道,那么本文的题目换成“妈妈爱的味道”会更好吗?请说明理由。
(5 分)
【答案】15. 第一自然读总领全文,交代了本文记叙的对象“母亲的拿手食物”,引出对“地瓜干有母亲的味道”的叙述。
16. (1)动作描写。
连用了“剥”、“切”、“晒”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蒸地瓜的过程,表现出其过程制作的精细。
(2)目的是把工业地瓜干与手工地瓜干作对比,突出手工地瓜干的做工精细,多了一些娇贵。
17. 老家的地瓜干制作过程精细、讲究,要有秋日里阳光和风的味道,软硬度正合适,给我们味觉上的享受。
表达了对地瓜干的喜爱,暗示了对家乡的热爱。
18. 不好,因为本文主要写了家乡手工制作的地瓜干,并与工业的地瓜干做了对比,突出家乡地瓜干的精细的制作,优美的味道,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妈妈的味道,仅是家乡地瓜干的一部分,缩小了家乡地瓜干的范畴,不能更好地表达本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