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试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试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摘要】自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省市地区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日益增多,而且其所具有的突发性、破坏性,实在让人们措手不及,疲于应对。
建立一套能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系统极待出台及完善。
对此,各地政府响应中央的号召,纷纷通过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来提高地方应对突发危机事故的能力,这也是应对当今形势,保障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公共危机;地方政府;管理体系地方应急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是从2003年的SARS事件开始的。
事实上,我国的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从2003年就开始启动,至2006年1月就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配套专项预案。
2007年8月30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现有的危机管理体系制度尚未满足日益增多的危机事件。
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在于地方政府怎样构建起一套较为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达到预防和减少危机灾害事故的最终目的。
一、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概述(一)相关概念1、公共危机。
想定义公共危机,首先要从认识危机的定义开始,在不同的方面对危机的定义有着许多差异,综合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危机的界定,可以把危机定义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根本利益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极大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重大社会事件”。
而公共危机则是由危机所衍生的公共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公共财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危机事件。
2、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以达到防止和回避危机,一旦出现危机,能够控制危机的局面,使组织或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下来,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限度”。
3、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指政府建立的系统地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预防预警、决策指挥机制和保障运行体系的总和”。
浅谈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建设

浅谈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的危机管理能力,创新与改革的必然路径将是以理念转型为先导,以能力建设为目标。
下面是yjbys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危机管理面临全方位的理念转型(一)从“救火”式应对,转型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传统上,人们把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后的处理,是“救火”式的应对,是“应急式”的危机管理。
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生命的周期,危机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和循环。
这将传统的“救火”式应急管理,提升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
全过程的危机管理包括四个基本的阶段。
一是疏缓。
包括消除或者减少灾难出现的机会或者影响的一切活动。
其基本出发点在于,一个社会即使不能预防灾难,也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灾难的损失。
二是准备。
指做出计划,以确定在危机出现的时候如何有效的应对危机。
它包括危机管理规划、危机训练、危机管理资源准备和储备等。
三是回应。
指危机出现以后,政府向危机的受害者通过危机援助,通过各种反危机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危机的损害;四是恢复。
指通过各种措施,恢复正常的社会运作和秩序。
危机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是将四个基本阶段视为相互联系和不断循环的周期,做好全程的管理。
(二)从单一危机处理,转型为全危机的标准化管理全危机的标准化管理核心在于针对各种危机开发标准化的通用应对方案,以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限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包括了制定统一的战略、统一的政策、统一的危机管理计划、统一的组织安排、统一的资源支持系统等等。
(三)从部门的危机管理,转型为整合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和各危机部门在应急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是指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透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程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以有效的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

一、相关概念(一)公共危机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中,危机常常被看作是一个不好的词。
战争、地震、动乱、爆炸、环境恶化,这一切都可能是危机。
研究危机的先驱c.f.赫尔曼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教授指出,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般来说,危机就是指那些能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威胁的紧急事件或灾难。
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从基本动因的角度,公共危机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前者如水灾、地震、台风、干早,后者如核泄漏、火灾、质量事故。
其二是由社会中对抗的统一体引发社会冲突行为而导致的社会失衡和混乱,该类危机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诸如战争、暴力对抗、恐怖主义事件。
无论哪种危机的爆发对社会生活的危害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由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危机常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心理造成较大的破坏性影响,社会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人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
而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一个国家都可能遇到不同的危机挑战。
从上述定义的阐述中,可以得出构成公共危机状态具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
即过程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急性、以及后果的威胁性。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公共危机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危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规模的不确定性。
浅谈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浅谈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刘红霞常州学习中心)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政治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从早期的SARS、禽流感,到2008年的南方雪灾、、“5·12”大地震、灾害的发生总让人措手不及。
而且,全球危机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危机波及范围广泛,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破坏程度呈上升趋势,危机管理成为各国和各级政府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法制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现代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一、危机与危机管理的定义要建立一整套法制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何谓危机和危机管理。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机定义作出诠释,赫尔曼(Hermann)认为:危机就是一种情境状态,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在改变决策之间可获得的反映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
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概括的讲,危机是指由于某些无法预测的因素诱发产生的,对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
一般来说,危机事件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一是高度不确定性;二是时间的紧迫性;三是事件的独特性;四是信息的不对称性。
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没有预料到的,且对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的管理。
因此,危机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的管理。
它本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术语,但现在已被广泛运用到政府管理等领域。
危机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组织或政府在危机事件中把损失减小至最低限度,有时甚至能够因为自身在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而赢得口碑,树立较好的外部形象。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一个系统,政府危机管理职责的履行也是这种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
政府要想履行好危机管理的职责,就必须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方面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
如何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防范突发事件带来的经营风险?

如何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防范突发事件带来的经营风险?危机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技术事故、经济波动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
企业经营和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这种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来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带来的经营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
一、认识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声誉损失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危机事件发生前,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预案,确定反应措施,提前做好准备,以减少危机的影响,防止自身遭受损失。
二、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在危机事件发生前,企业应该依靠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
强化危机预测能力,通过科技和人工智能手段监控外部信息和公司内部运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为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对提供数据支撑。
三、建立高效的危机应对机构和人员企业应该建立高效的应对机构和人员,确立危机应对的组织架构,明确应对人员的职责分工,包括反应速度、事态控制和信息公开等环节,保障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得到及时高效的执行。
建立紧急联络人员名单,并进行定期的机构和人员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理突发的危机事件。
四、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流程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遵循专业的流程和步骤,合理协调资源和能力,有效降低损失。
企业应该在预案中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流程,完善危机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启动预警、信息搜集、事态评估、应对计划制定、危机处置、后续监管等环节。
定期开展危机演练,以检查危机预案的有效性和事件响应效果,以及验证人员的应变能力,从而不断优化危机管理流程。
五、加强危机舆情管理危机事件的处理,除了涉及到具体的危机现场处理与应对,还需要较好的危机舆情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媒体联络和外部沟通,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应该第一时间公开事实情况,消除人们的猜测和传言,避免背后操作或隐藏真相等问题,较为真实地展现事态发展,以期形成公众的信任和认可,保证企业的公信力。
浅谈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维兴2010春行政治理大专摘要:社会转型期,国内外突发事件频发。
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主体,必须理性对待危机并在危机治理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危机治理能力能表达一个政府的治理水平、政府的负责任程度以及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探究了我国政府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定、组织建设、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计策。
关键词:危机政府危机治理不足提升危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显现在企业治理中,后来它适用的对象不断扩大,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中。
关于这一术语的定义,我国学者薛澜等认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峻威逼或挑战、有关信息专门不充分,事态进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一、理性对待危机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难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
除自然因素造成的危机以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也越来越多,破坏性可能更大。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利益冲突明显增多,意识形状整合的难度加大。
假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严峻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一些自然危机表面看来是由于不可抗拒力引起的,实际上也和人们的行动有关。
如洪水的泛滥、乱砍滥伐森林,而导致植被严峻破坏等就和人们不注意环境爱护有直截了当关系。
公共危机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峻毁坏,严峻的甚至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固和统治者政权的稳固以及世界大范畴内的经济社会动荡;而危机是一种打乱既有体系或部分体系运作,关于体系内变量的一种急遽而突然变化的状况,事态的以后进展推移具有不可判定性,这就使得对危机进行治理显得尤为必要。
事实上,假如对危机进行充分估量、合理预防和妥善处理,则会使危机造成的缺失减至最小,亦有可能转危为安,甚至因祸得福。
二、现时期我国政府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差不多进入危机频发期,政府危机治理尽管差不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客观、理性、科学地凝视我国的政府危机治理,能够发觉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与世界专门多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对滞后,显得有些薄弱,存在诸多不足。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探究

浅谈政府危机公关管理机制建设

浅谈政府危机公关管理机制建设作者:叶文英邱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10期【摘要】政府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伴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危机和一些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和突发性事件的增多,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政府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独立的危机处理机构和机制,建立相关的新闻发布制度,做好政府危机公关,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关键词】危机意识;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危机公关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地震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及政府在面对危机处理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今年年初雪灾突然降临,由于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应对危机和突发性事件时经验不足,我国没有相关的配套机制进行调整和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措施去进行危机的管理,从而在雪灾的面前暴露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和管理能力的效率低下,职权不清,危机机制运作方面运转不快等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独立的危机处理机构和机制,建立相关的新闻发布制度,做好政府的公关等来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一、危机的涵义及其特点1、危机及其特点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管理专家乌里尔•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者基本价值规范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决策。
按照国际的普遍看法,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但是在我国有学者这样认为“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及社会正常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这个定义有三点需要强调指出:(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还可能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甚至国际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钟俊潇(青海民族大学)摘要:面对危机时,一套完备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将是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面临一系列危机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仍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先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说明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广西乃至我国其他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ABSTRACT:When facing public crisis,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key for government to reduce damages. In recent years, our gover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a series of crises, which also gained valuable experience. However,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sound and effective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imperative in China. This paper is mainly focused on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tatus of crisis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local governments, finally, proposes a series of effective and sound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ven the rest of China.Key words: Guangxi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多地凸现出来,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生产安全危机、社会公共危机等日益增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危机管理正日益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一套合理完备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将是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
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阶段,其体系还没有达到科学化、系统化的水平。
因此,如何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建立起科学、系统、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对我国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广西政府危机管理现状2002年5月1日,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该系统基于C4 I概念(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信息),投资1.68亿元,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南宁也成为全国惟一最早具备使用统一报警特服号码条件的城市。
2010年1月广西发生公务员考试试题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很坏的社会影响,而且试题的泄露竟然源于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的牟利行为,政府的诚信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社会的质疑。
广西党委政府在事件后迅速采取措施:对涉案人员依法立案侦查,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8人,检察机关批准和决定逮捕24人;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引咎辞职,5名官员涉嫌严重失职渎职被立案调查;在4月组织重考,并在重考中对考生给予适当补助,不参加重考的考生退回报名费。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广西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处理能力日益提高,采取的行动策略也趋于合理,让一些危机事件得以有效化解,同时也赢得了区内外民众和媒体的赞誉,但是广西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还在探索成长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暴露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广西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危机管理意识淡薄我国环境和社会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广西一些地区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加强危机治理和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精神准备不充分,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等情况,从而导致危机治理机制和预警机制不健全,报告不及时,责任不明确,应急预案不足,应对措施不力,进而会使得该区域民众的危机意识薄弱,危机预防处理知识匮乏。
2008年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3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9万元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矿没有落实探放水措施,违规开采防水煤柱,特别是在井下发现透水征兆后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盲目掘进导致采空区积水溃入矿井,引起作业人员伤亡。
事故反映出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主要体现在:采区设计、生产布局不合理;现场管理混乱;矿井水文地质不清;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事故单位和政府部门个别人员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态度不坚决、执行力不强,造成事故救援工作不力,后果极其严重。
①(二)没有形成高效的危机管理协调网络2010年9月3日,广西绿城水务公司就向南宁市政府报告,因为南宁南湖隧道施工挖断了污水管,导致污水排入南湖造成南湖水质被污染。
可是9月初到事发之后近半个月,南湖污染局面没有任何改观,政府有关部门既未公布污染程度监测结果,也未发布排污管道堵漏工作进展,更没有拿出治污时间表。
直到9月14日,众多主流媒体和网站报道南湖出现大量死鱼后,市政府才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南湖污染事件进行调查。
市政环保部门声称他们其实是不管生活污水和市政管网的,环保部门只管监测和提出处理建议,而南湖由南湖公园管,排污管网又是绿城水务管的,如果施工出现问题,又应该是城乡建委管的。
结果谁都说不是自己的责任,谁都不积极处理此事。
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
南宁市虽然已经建立了应急联动中心,但是职能范围太小,仍没有在此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广西其他各市更是还没有危机管理统一指挥机构。
全区都缺乏全面的社会多层次的危机管理协调网络,绝大部分危机管理机构都只是在危机发生之时才临时设立,结构松散,①法制网—法制日报.国务院调查组组长痛批广西7.21百色矿难性质恶劣./a/20080813/002016.htm,2008-08-13.各部门相互推脱责任,缺乏专业性,行动缓慢,效率低下,并且在整合社会资源、综合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方面也力不从心,未形成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格局。
(三)应对危机的物资储备不足,调配困难,基础设施缺乏广西是自然灾害频繁且较严重的地区,在诸多灾害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旱灾和洪涝灾害,约占70%以上;其次是风暴潮灾、滑坡、冰雹、泥石流、山林火灾、地震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且强度大、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广西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①广西是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来一直在迅速发展,但总体经济实力仍较弱,对危机预防和管理的财政拨款、物资投入都显得不足,预防物资分配不合理,灾时调配不及时。
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差,当发生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时,当地政府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
例如广西全区目前只有南宁市有完备功能的避难场所,而且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南宁市也仅有南宁南湖广场这一处。
(四)公共危机信息沟通不畅2010年7月11日下午,广西信发铝厂对靖西县新甲乡庞凌村凌晚屯矿区运输通道进行改道施工时与群众发生矛盾冲突,当晚,一些人到信发铝厂大门和抽水房及信发铝厂恒信铝业公司门前聚集,砸坏了部分设备。
7月13日下午,又有一些人员组织上千村民游行,堵塞国道和县城交通,并向前来化解纠纷的工作干部和维护秩序的民警投掷石块,一名干部被砸中受伤。
有关村民称,他们与该企业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该企业随意非法征占土地,生产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还纠集人员与村民发生暴力冲突,他们此举是为了反映村民们的诉求,争取他们的合法权益。
事件发生后,靖西县加强领导力量,组织公安干警到现场抓紧处置。
百色市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领导相继赶到现场,分别与纠纷双方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就有关问题进行协调,积极做好疏导工作,最终使事件基本平息,被堵塞的国道和县城交通恢复畅通。
这次事件说明广西政府危机管理还没有十分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不畅,社会问题已经存在已久但是一直未能引起重视,民众的意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应,从而形成不正当的反应途径,就很容易引发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广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cslm/fzgh/200801/t20080125_27603.htm,2011-03-20大规模的群体性危机事件。
信息沟通不畅还会导致危机的识别、确认、应对工作显得被动、仓促,容易耽误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从某种角度上也凸显了政府的处理工作不力,丧失了民众的信任,形象受损。
三、建立健全广西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途径(一)增强政府危机管理意识广西和其他地方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公共危机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危害性,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危机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切实做好公共危机防范工作。
同时,地方政府应要加强危机管理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危机教育,增强他们的危机防范和管理意识,提高危机管理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必须在全民中展开危机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防危演习,强化民众的危机意识,普及基本的危机应对知识,提高民众的防灾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