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合集下载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建设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建设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公共危机的出现暴露出了公共部门缺乏对危机的认识和防范。

危机预警作为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公共部门能否有效应对危机的出现。

而我国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预警机制存在部分不足,使得危机难以实现有效预防。

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则成为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举措。

文章首先阐释了预警机制的基本内涵,并在阐述我国公共部门危机预警机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预警机制的对策。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近年来,经济、社会、自然等多种领域爆发出不同类型的危机。

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公共生活和生产活动,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多数危机可以通过佐以相关机制和手段预防以避免发生,或减少影响和损失。

危机预警机制可以提高危机检测效果,有利于公共部门和组织在面临危机时作出快速反应,规避或降低危机风险,因此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基本内涵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Robrt Heath)认为危机管理主要是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而在危机的事前管理阶段中,完善的预警机制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警管理不仅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更是各种危机的有效防范和解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助推器。

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能够帮助公共部门及时发现潜在危机风险,并进行危机类型的甄别、确定和评估,以实现危机快速排除,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

公共危机预警,指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公共部门和公众提前了解危机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为了能在危机来临前今早地发现,而建立的一套能够感应危机来临并进行判断的系统。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自古以来,人们就活在危机频发的时代,每当公共危机发生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逐渐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如何预防危机、应对危机、解决危机成为考查我国政府能力的重要标准,加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危机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众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增强经过期作废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核泄露、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等各类公共危机事故的发生,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媒体公开事实信息,走向成熟危机发生的同时媒介要起到正确的作用,起初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媒体没有准确的报道相关信息,导致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手机、互联网等夸大其辞传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

如今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在公开性与准确性方面有显著提高,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不足(一)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淡薄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差。

以前我们有一些危机性事件,但我们更愿意把它们定位为突发性事件。

虽然学术界早就呼吁加强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政府的呼应。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突发事件意识淡薄,突发事件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在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突发事件得以蔓延。

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突发事件本身更为严重。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种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对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旨在通过提前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减少危机事件对机构造成的损失,保障企业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必须经过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危机识别与预测。

危机是指可能对机构的正常运营和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因此,在制定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之前,首先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准确的识别与预测。

通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对各个领域的潜在危机进行全面筛查,从而判断其可能性和严重性。

只有对危机进行准确地识别和预测,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应对。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核心是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企业内部的信息报送和公众的举报等多种途径,以形成全面的信息网络。

同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和分析,提取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判断和评估。

信息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危机的性质、规模和对机构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决策和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三、预警发布与传播。

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控制和应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预警信息应当简明扼要地描述危机的性质、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导致的损失以及应对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同时,预警信息的传播渠道应当多样化,在公众视野范围内广泛传播。

例如,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接收。

四、组织危机应对与处理。

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最终目标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危机的应对和处理。

在预警信息发布之后,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启动危机应急预案。

危机应对工作需要由专业的人员组成,他们应当具备综合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判断形势、做出决策并组织实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对机构造成的损失。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人力(1)班姓名学号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公共危机时有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因此,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管理能力,有效顺利地解决危机,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在阐述政府危机公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问题;对策一、政府危机公关的概述(一)危机公关的含义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顾问李华先生提出的“危机创伤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危机是指公众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的转变。

而公众的态度和印象之所以会转变,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因此,危机创伤理论认为,对公众造成创伤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

而危机公关,就是对公众创伤的医治与恢复[1]。

(二)政府危机公关的涵义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政府危机公关则指政府在危机事件中通过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以实现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良好关系的目标[2]。

政府危机公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它是指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影响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公共救助意识不强,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虽然重视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前的预警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危机救助体系,危机出现时往往不知如何应付,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平时,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出现危机之后的及时处理。

地方政府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

地方政府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

广泛收集 社会 中存在 的各类矛 盾 、 纠纷 、 冲突等信 息 , 并加 以科 学 提前 做好 应急 准备 , 选择 一个 最优 的应对方 案 , 以尽可能地 减少 的分 析和评 估 , 时采取 有效措 施控 制和化 解 , 及 就可 以将群 体性 危 机带来 的损 失。
事件 解决 在萌芽状 态 , 维护 社会的 和谐 稳定
衡机制 尚不 健全 , 各种 错综 复杂 的社会 矛盾也 曰益增 J和激 化 , J u
导致群 体性事 件在 各地频 繁发 生 。2 0 年 至今 ,我 国先后发 生 08
系 列活动 。0
公共 危机 预警机 制 是为 了能在危 机发 生前 尽早地 发现 而建 立 的一套 机制 , 一机制 能感 应危机 发生 的信 号, 这 并能判 断这些
机, 以减 少损 失, 保护 公 民的人 身财产 安全 , 护社会 稳定 。 维
J l J 公 麸危机 预警 对于 及时地 规避 、 移公 共危机 的风险 , 使 第 一时 间迅 速 J 以处置 。但是 当前 各级政 府对 群体性 事件 的预 转 或 明显存 在 “ 轻预 防预 警 、 重应 急处 其风险 降到最 低程度 来说 ,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 使公共 危机 的预 防和 预警 的认 识还 很不 到位 , 要 警及 时、 有效 , 就要 构建 公共危 机预 警机制 。 置” 的倾 向, 只重视 群体性 事件 发生后 的应付 和事后 的 补救性管
性事件虽 然有突 发性 的特 点 , 但它 往往 是由长期积 累的社会 矛盾 应对 行动 。 引发 的, 而且 在发 生前一 股都有 酝酿 、 谋划 、 煽动 等迹象 。 果地 如 方政府 能根据 公共 危机 管理 的理论 , 建群体 性事件 预警机 制 , 构 危 机前 的预警是 公共危机 管理的第 一阶段 , 构建预警机 制有 助 于政 府对可 能发生 的各种形 式的危机 事先有 一个充 分的 了解 ,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钟俊潇(青海民族大学)摘要:面对危机时,一套完备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将是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面临一系列危机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仍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先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说明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广西乃至我国其他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ABSTRACT:When facing public crisis,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key for government to reduce damages. In recent years, our gover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a series of crises, which also gained valuable experience. However,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sound and effective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imperative in China. This paper is mainly focused on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tatus of crisis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local governments, finally, proposes a series of effective and sound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ven the rest of China.Key words: Guangxi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多地凸现出来,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生产安全危机、社会公共危机等日益增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的高发期,面临各种危机,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成为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继而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笔者提出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现状能力对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1.政府危机管理概述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乌里尔·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者基本价值规范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

[1]当然,在危机界定上,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般来说,危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突发性事件,例如洪涝灾害地震火灾等;二是由社会中的对抗群体统一组织而引起的社会冲突,从而导致社会混乱,这类危机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引起的,诸如战争、暴力事件、恐怖主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危机管理指的是政府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为应付这些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具体措施。

危机管理的目的是变危机为契机,使政府管理超越危机瓶颈进入新的发展期。

危机管理是政府为了避免或减轻因危机情境带来的损害,所从事的一种长期性的规划、不断从中学习并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少损失或将危险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政府危机管理分为预防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

危机管理能力是衡量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浅议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

浅议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

浅谈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现状及构建学号:**********姓名:***班级:行政管理10-02指导老师:***浅议我国政府应急预警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摘要:面对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从应急管理以及应急预警机制的基本内涵出发,总结我国危机预警机制在树立危机意识、构建预警体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绩,同时从危机预警意识不强、法律法规不到位、预警机构散漫和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分析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目前预警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强化全民危机意识、健全支持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预警体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物资储备等针对性措施以完善我国预警机制构建。

关键词:应急管理;危机预警;预警机制;组织体系建设一、政府应急管理以及应急预警概述“危机”一词最初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人濒临死亡、游离于生死之间的那种状态[1]P2。

后来危机的词义不断扩展,适用对象不断扩大,不同的学者对于危机的定义各不相同,都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危机的特点,综合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使其核心价值受到破坏,严重影响正常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汇集。

公共危机是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2]P6,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危机管理的概念最早源于欧美,应急管理是为了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等突发事件将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力量有效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活动。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预警主要是指只在引资上没有转变为危机之前,将有关风险的信息及时告知潜在的受影响者,时期采取必要的行动,做好相应的准备[2]P116。

预警机制指的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可能发生的风险前兆,分析并加以判断,迅速把这种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的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机制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预防为主,准备在先”,是现代危机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监测预警机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所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因素进行准确检测和有效预警,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危机有一个事先估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方案,政府管理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因此危机监测预警显得更为重要[3]P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能力是地方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的前提和基础。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与完善主要从增强行者人员的危机意识,完善预警系统,制定科学标准的应急管理预案等方面着手。

标签: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危机信息不予重视,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对于从基层传递来的各种危机信息,可能会出现领导层或危机管理小组不予重视的情况,被认为无关紧要而置之不理,等到危机爆发,才悔之晚矣。

如2015年10月青岛的“天价虾”事件。

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对于相关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及他们过于官僚主义,工作不够主动有很大关系。

(二)危机信息传递不畅,接收者判断不及时
有些地方危机管理机构层次过多,使得危机信息传递的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失真与信息延误。

有些由于未能建立制度化的危机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明确的信息传递路径指示,导致危机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危机预报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机评估效率的高低。

面对众多的信息,接收者无法确认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一般信息,因此在对潜在的危机作出判断的时候,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要等到危机诱因非常明显的时候,才对潜在的危机予以确认,发出危机预报。

而此时,往往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时候,不利于危机预控工作的开展。

(三)危机预警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一些地区及其政府部门、企业虽然制定了危机应急预案,但由于研究不够、论证不充分,大多数应急预案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导致其存在预见性差、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此外,对预案的分级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准确,分级响应和危机指挥规定不具体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

二、构建与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面对层出不穷、类型各异的危机事件时,科学的公共管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和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

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和完善预见性和操作性“双强”的危机预警机制。

(一)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提高个人的预警信号接收能力
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强烈程度与公共危机处理效果成正比。

有效率力的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两件根本性的事情。

它们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去治疗;它们在作出决定的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

[1] 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是指政府应对危机所应具有的各种科学的、理性的观念的集合。

因此,要对行政人员进行危机教育,灌输正确的危机观念,切实提高个人的预警信号接收能力。

观念先于行为,并决定行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改变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你的观念。

”因此,正确的危机观念是危机管理的起点。

我们应视危机为社会常态,寓危机管理于常态管理管理之中。

这种居安思危的思维方式将危机视为必然,而不是偶然。

这样正确的态度是我们对危机进行正确的评价、采取正确的影对措施的前提。

地方政府要从思想上重视危机,时刻对危机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切实做到“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为此,一是要转变行政理念,增强责任意识。

危机意识是否强烈与责任有关。

而官本位的行政文化氛围中缺乏的就是对人民负责的文化概念。

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应对人民负责。

二是必须把公共危机管理培训纳入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人员的教育之中,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省、市、县到乡各级政府,应对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教育,让其了解公共危机的特征、爆发的规律、公共危机的巨大危害性和应对公共危机的一般经验等等。

并开展公共危机的训练和演习,让他们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到公共危机的破坏力和处理好公共危机的重要性,发自内心的去主动提高预警信号的接收能力。

(二)定期對预警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保障信号传递顺畅
地方政府应根据公共危机发生的实际情况,定期检查预警系统,随时纠正预警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预警信号的传达内容,让每一个公众都能注意到每个信号的细节内容,避免因设计不完善或信号的模糊而引发反应迟钝或过激。

与此同时,加强对系统的维护,保障预警的执行的物质储备,避免出现故障。

(三)设立标准的警报级别
警报级别的设立有助于增加人们对危机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提高危机管理意识。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国土安全警戒体系(Homeland Security Advisory System)建立自己的警报体系。

该警戒体系应该是科学全面有效的,并且通俗易通,在全国起到了全国预警的作用。

就目前我国的危机状况而言,设立食品危机和自然灾害警报级别是当务之急。

(四)完善政府预警的预案规划
预案规划决不是“应付方案”,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完备性。

一个科学的预案规划尽量要提前设想到爆发危机的方式、范围、程度、危害,并且要做好多套应急方案,以应付不时之需,绝不能留下预警的盲区。

制定危机
处理预案的基本框架一般是: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和科学的程序,对下级在指挥、临时授权、及时奖惩的制度和程序,内外部协调、沟通的制度和程序,对外宣传和争取支援的制度和程序等等。

二是要建立应急决策机构和信息中心。

其中决策机构应配备各有所长的人员,力求优势互补、精干、高效。

而信息中心则是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信息灵敏、政令通畅,需要全天候运转和坚守的机要部门。

参考文献
[1]胡象明黄敏主编《安全应急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张成福唐钧著《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