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 3.1揭开系统的面纱教案 地质版

合集下载

《揭开设计的面纱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揭开设计的面纱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揭开设计的面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意义;2.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运用设计知识进行实际创作。

导学内容: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建筑、服装到广告、网页,设计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生活品质。

本次导学将指挥大家揭开设计的面纱,深入了解设计的本质和魅力。

一、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意义1. 什么是设计?设计是指有目标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改进现有事物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外表的美化,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2. 设计的意义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引发共鸣。

总之,设计是毗连人与世界的桥梁,是实现美好愿景的工具。

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原则(1)功能性:设计起首要满足应用的需求,实现功能的有效性和便利性;(2)美学性:注重整体的协调与美感,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3)创新性:勇于冲破传统,挑战常规,不息创造新颖的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

2. 方法(1)分析需求: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应用途景,确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2)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汇聚各方意见,激发创意灵感;(3)草图设计:用草图快速表达设计观点,进行初步构思和调整;(4)细化设计:逐步完善设计细节,思量材料、色彩、比例等因素;(5)评估改进:与用户进行反馈交流,不息改进设计方案,追求更好的效果。

三、实践应用1. 设计作业:请同砚们根据所学设计原则和方法,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创作。

可以是服装、家具、平面广告等,展示你的设计才华和创造力。

2. 参观设计展览:组织同砚们参观当地的设计展览或艺术馆,感受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拓宽设计视野,启发灵感。

3. 设计分享:鼓励同砚们在班级或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息提升设计水平。

总结:设计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艺术,需要不息进修和实践。

《揭开设计的面纱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揭开设计的面纱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揭开设计的面纱》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设计的基本观点、设计的原则和设计的流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内容:一、设计的基本观点1. 什么是设计?设计是指有目标地创造出符合特定需求的物品或系统的过程。

设计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二、设计的原则1. 统一性原则设计中要保持整体的风格和统一性,避免杂乱无章的感觉。

2. 重复性原则在设计中适当地运用重复元素,可以增加整体的协调感。

3. 比照性原则比照是设计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比照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视觉冲击力。

4. 平衡性原则平衡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要注意整体的平衡感,避免过于倾斜或不稳定的设计。

5. 重点强调原则在设计中要合理地设置重点,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增加视觉效果。

三、设计的流程1. 确定需求起首要明确设计的需求和目标,了解用户的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

2. 确立观点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构思设计的观点和方向,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和草图设计。

3. 制定计划设计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确保设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 执行设计根据设计方案开始执行设计工作,包括绘图、制作模型等。

5. 完善设计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再三修改和完善,确保设计符合需求并达到预期效果。

6. 稽察评估最后要对设计进行稽察和评估,看是否达到设计的目标和效果。

导学活动:一、设计实践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实践,包括头脑风暴、草图设计和制作模型等环节。

2.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设计讨论和合作,互相提出建议和意见。

3. 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评判和反思。

二、设计案例分析1. 选取一些著名的设计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判,了解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2.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决策,分析设计的成功的地方。

三、设计讨论和分享1.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的心得和体会。

高一通用技术_第二章_第一节_揭开设计的面纱课件_地质版

高一通用技术_第二章_第一节_揭开设计的面纱课件_地质版

色相 可能产生的抽象感觉 红色 艳丽、热情、紧张、欢乐.兴奋、 停止、危险、庸俗 橙色 热烈、温暖,阳光、希望、高兴、 刺激、精神 黄色 柔和、明朗、开心、生命、温和、 舒服 绿色 生命、青春、安宁、平衡、希望、 新鲜、生长、前进、清爽 黑色 中立、严厉、阴沉、庄严、迟钝、 不安、死亡、罪恶
蓝 色 紫 色 白 色 灰 色
案例2 改良拐杖
也是一名高中生,他的邻居大叔在外打工时扭伤了腿,柱着拐杖回
家休养。每天看到大叔艰难地上楼、艰难地下蹲。使章晓军同学产 生了要为大叔减轻痛苦的强烈愿望。他经过分析,只要拐杖能随着
人动作的需要变化长度,让拐杖什么时候都能起到作用,就能帮助
用拐杖的人方便地完成上楼、下蹲等动作。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进, 最后终于完成了这项产品的发明。并获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
家装设计前后对比图
对设计是否恐惧?
案例1 多功能量角器
浙江省有一位高中学生,设计了一个“多功能量角器”。获得了浙江省 青少年科技发明奖。她是怎样发现了这个设计项目的呢?原来是因为做 错了一道数学题。一次数学作业本发下来,在一道题上老师划了一个大 红叉。仔细一看是因为三角函数值查错了。她想,可不可以不用查表就 得到函数值呢?如果能将函数值刻在量角器上,不是很方便吗?因此, 她决定设计一个“多功能量角器”。经过她的刻苦钻研和实验,终于获 得了成功。
2、综合性设计(重新组合,合设计系 统化、综合化) 3、改进性设计(局部变更)
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 1.基本元素:点、线、面 2.物体的对称与平衡
一、造型
1.色相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
2.对比产生刺激的效果。 3.用相近的色彩、色调、亮 二、色彩 度产生和谐的效果 4.色彩可以改变材料质感
诚实、认真、沉着、凉快、寂寞、 孤独、深思、博大 高贵、神秘、梦想、女性化、哀 伤、惦念、优郁 纯洁、单纯、开放、洁净 抑郁、冷酷、沉着、科技、冷静、 哀伤、暧昧、暗淡

揭开系统的面纱-教案3

揭开系统的面纱-教案3

课题名称揭开系统的面纱教师姓名年级高二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地质版《通用技术》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的第一节揭开系统的面纱。

这一节是对系统含义和分类的初步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下一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学习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系统案例的展示与分析;系统的含义与分类。

系统实例的展示与分析部分安排了三个实例:大棚温室系统、智能化大楼系统和人体系统。

这样的实例目的一是是让学生意识到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是离我们很近的;二是怎样揭开系统的面纱认识系统;三是通过实例引入系统的概念,理解系统的含义;四是三个实例之间是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学情分析(1)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很多实际系统,但没有对具体而实际的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只是从表面上或名词上看系统,多是人事系统的具体功能,即隔着具体功能这层面纱。

要想认识清楚必须揭开系统的面纱。

(2)学生通过本节课三个系统实例的学习,对系统的各个系统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等特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就事论事,容易抓住系统的某一个具体的部分详细追究而忽视整体。

(3)学生通过本节课三个系统实例的学习,容易紧盯着这三个系统本身,建立系统的观点比较困难。

(4)在对系统进行分类时学生容易追究分类的具体标准。

高贺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系统的含义2、对给定的例子能指出它是哪个系统3、能认识到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学生小组讨论来学习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精神,不随波逐流4、让学生体会: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方法论。

教学重难点重点1、系统的含义2、系统的分类难点1、学会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

揭开系统的面纱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质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揭开系统的面纱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质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实例2 塑料大棚温室生态环境系统】 1.2.棚室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
【实例3 智能化大楼管理系统】 智能化大楼是现代建筑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的建筑,也称为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北京的学院国际大厦,是5A智能大楼,也是一座人性化的新时代大楼(图 3-7)。
【问题思考】
2.问题思考学校运动会的组织实施一般由检录组、裁判组、田赛组、径赛组、宣传组、保卫组等共同完成。能够把这些组看成是运动会的子系统吗?你校运动会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一、系统实例】
实例1 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是在岷江的都江堰市段北部建造的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成都平原。该工程系统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子系统组成,
【一、系统实例】 飞沙堰,位于金刚堤尾后,看似一段凹槽滩地,如图3-3所示。所谓堰,和堤的共同点是都会拦水,区别在于堤必不让水漫过,而堰既可拦水又能让大水流漫过。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功能,即遇洪水情况时,多余的水自行由此溢出:同时,巧妙利用离心力作用将江水挟带来的泥、沙、石块抛入外江,谓之“飞沙”,确保内江畅通。可见,飞沙堰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所在。 图3-3 都江堰飞沙堰实景
【实例2 塑料大棚温室生态环境系统】 1.2.棚室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棚室生态环境,需要由一些调节设备来营造。这些设备各具特定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作物正常生长的生态环境。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又称为环境系统。有时,将上述那些设备的组合也称为系统实际上,它们是环境系统下面的小系统,称为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见,系统有大有小-个大系统可以包含若干个小系统。棚室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如图3-6所示。
【实例3 智能化大楼管理系统】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节揭开系统的面纱优秀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节揭开系统的面纱优秀教案
教学反思
有时间以后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农业示范园区或三圣的大棚
他说:“网雀用的。既然一只雀只钻一个网眼,我这种绳圈岂不比一张大网省事?〞
自然,此人是一只麻雀也不会捕到的。他的可笑之处在于没有意识到网中的每个网眼是互相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单个网眼就没有整个网所有的捕雀功能。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不用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观点解决问题,就会犯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系统〞一词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请说出几个关于系统的例子
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局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棚室环境系统、城系统、生态系统
人体系统、密闭的化学物理试验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汽车系统、卫星系统
……………
二、大棚温室内部环境——人工营造系统实例
罗丹砍去雕塑双手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雕像的整体,而不仅仅是注意这双手。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整体效应,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局部而保存整体。
罗丹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整体了。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没有哪一局部比整体更重要。〞
《申鉴•时事》
某人在林中看到别人布了一张捕雀的大网,捕到的麻雀都是钻进一个个网眼的。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绳圈,也去捕雀,有人问:“这绳圈做什么用?〞
1、棚室作物生长环境ຫໍສະໝຸດ 682、棚室环境系统的组成P69
听讲
仔细阅读课本68-69页大棚温室内部环境,分析以下问题:
1、棚室系统由那些局部构成?
2、各局部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做流程设计
流程优化不是减少环节,而是通过流程设计的改良,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本钱、节约能源、省力、减少环境污染等为目的。

《揭开系统的面纱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揭开系统的面纱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揭开系统的面纱》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曾想过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系统背后隐藏了怎样的规律和机制?今天我们就将揭开系统的面纱,一探系统运作的奥秘。

二、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运作原理,理解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并具备分析和设计系统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系统的定义和特征2.系统的分类和层次3.系统的结构和要素4.系统的运作原理5.系统思维的应用和意义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简明清晰地介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系统的内在规律。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系统的结构和运作原理,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探讨系统思维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学习任务1.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系统的定义、特征和分类;2.分析一个实际系统的结构和要素,撰写一份简要报告;3.结合个人经验,总结系统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并分享于班级。

六、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主动参与讨论、完成作业情况;2.报告评分:对系统的结构和要素进行准确描述;3.分享反馈:分享个人对系统思维的理解和应用。

七、拓展延伸1.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系统思维的理论基础;2.参与课外社团或活动,锻炼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运用系统思维,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对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系统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希望你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系统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有思维、有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愿你在揭开系统的面纱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成长!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系统的分类和特征。

3. 理解系统工程和系统思维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系统的定义和特点2. 系统的分类和特征3. 系统工程和系统思维4. 系统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相关的例子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
活动1:尝试描述削笔刀的设计流程
活动2:对削笔刀改进设计的分析,总结出人们对削笔刀设计的需求
活动3:针对三种物品的缺陷,小组集体讨论出一个改进设计方案
4分享若干设计方案,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增强自信心。
实践体验
巡回指导
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做评价
自我评价和作品上交
指导学生评价
反馈
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不仅仅是我们掌握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不断去尝试、去体验生活的精彩,用心去发现、去创造无限可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路、成为你自己人生设计者!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明确意义
板书设计:
2.1揭开设计的面纱
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由关键词“设计”引入设计师、生活中的设计引入课程主题
仔细听讲
积极思考
提问式导入,先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讲述生课堂任务一总结削笔刀的设计流程
根据流程总结出设计的特点
描述四种削笔刀的设计改进过程,通过对每一种削笔刀的优点、缺点的分析,让学生对设计的特点有个初步体验,完成课堂任务二
之后总结设计的5个特点,
初步体验设计,对三种物品的缺点进行描述,布置课堂任务三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各自小组对自己的设计进一步修改后展示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明白设计存在我们的生命中,要把握好自己的,做自己人生的设计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揭开系统的面纱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这一节是对系统含义和分类的初步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下一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学习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系统案例的展示与分析;系统的含义与分类。

系统实例的展示与分析部分安排了三个实例:大棚温室系统、智能化大楼系统和人体系统。

这样的实例目的一是是让学生意识到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是离我们很近的;二是怎样揭开系统的面纱认识系统;三是通过实例引入系统的概念,理解系统的含义;四是三个实例之间是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2、教情分析从三个系统实例展开分析,达到从典型、简明、配套的例子下手引入系统的概念,由分析找到方法,由分析找到结论,让学生由体验到理解再到掌握;从而培养学生有系统意识,用系统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减少处理问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学会对事件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

理解系统的含义时,要注意理解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这里要着重强调其相互性和整体性,为后面章节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

另外,在系统分类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按照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对系统进行分类,以便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利用系统的方法和观点解决具体的问题。

3、学情分析(1)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很多实际系统,但没有对具体而实际的系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只是从表面上或名词上看系统,多是人事系统的具体功能,即隔着具体功能这层面纱。

要想认识清楚必须揭开系统的面纱。

(2)学生通过本节课三个系统实例的学习,对系统的各个系统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等特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就事论事,容易抓住系统的某一个具体的部分详细追究而忽视整体。

(3)学生通过本节课三个系统实例的学习,容易紧盯着这三个系统本身,建立系统的观点比较困难。

(4)在对系统进行分类时学生容易追究分类的具体标准。

二、设计思路前两个实例是从学生比较关注的系统功能入手,先讲两个系统的功能,这恰是遮住系统真正内涵的面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要达到系统的功能而需要的条件或设施,也就进一步帮助学生揭开系统的面纱,人事系统的组成及其层次关系。

展示和分析系统时,用系统论的方法去谈各部分的层次关系,抽取出系统组成示意图,认识各部分的相互性和整体性。

含义要详细的介绍,利用课外典型的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加了解系统。

这些实例中应该更多的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

组织一些讨论的题目来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在介绍系统的分类,每个分类都要举相应的例子,让同学们深深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1)理解系统的含义。

(2)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

(3)了解系统分类。

(4)会分析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

(5)能对系统进行分类。

(6)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岑头事物各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重点:对系统的含义的理解,熟悉系统的分类。

难点:学会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五、教学器材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我们先学习了结构,在学习了流程,终于到了学习系统的时候,那同学们对于系统的知识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来谈一下。

我们先来看几个实例,首先我们看到的盲人摸象的实例,同学们关于盲人摸象的实例了解多少呢?同学:他们摸到的都不是大象的全部,而是摸到了大象的其中的一个部分就下结论了。

老师: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着其实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要系统全面的看问题,了解了其中的问题,并不是就了解了整个系统。

同学们下面这个雕像是哪位大师啊?很好,就是巴尔扎克。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巴尔扎克的雕像没有手啊?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被砍掉了。

老师:对,就是被砍掉了,罗丹让自己的学生欣赏,学生们说这个雕像的手十分的传神,可是罗丹听到了并没有高兴,而是直接把手砍掉了,说如果手太漂亮了就不属于这个整体了。

这也就说明了整体的重要性。

像这个一样的例子还有太子丹曾手(简单介绍)。

中国确立大型飞机的立项,就是为了完善整个航空系统。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一下什么是系统?一、典型案例分析。

大棚技术采用了多种技术,人工营造出适于作物生长的小环境,避免了极端天气对棚内作物的危害。

我们将光照、温度、土壤、气体等方面条件的综合,称为棚室作物生长整体环境。

大棚温室内,作物生机勃勃,一片盎然。

系统主要分成了三层,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系统这三层之间的关系。

分析智能化大楼的组成,向同学们介绍智能化大楼的“3A”和“5A”系统的含义,抓住其中的一个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其组成。

二、系统的含义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或部分);2、各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的元素所不具备的。

案例:对自行车的系统进行分析,让铜须门说出组成自行车的基本元素。

还有其他的系统如:宇宙,台灯,手表,计算机等。

问:观看幻灯片,单个网眼能不能捕到鱼(鸟)?为什么呢?学生:不能,因为网是由一个个网眼组成的,而且组成网的各个网眼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从而使网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

所以,网能捕到雀,而脱离网这个系统的单个网眼却不能捕到雀。

系统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

系统是否可以分解呢?实际上大棚温室中的环境系统下面的小系统,称为环境系统的子系统。

可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大系统可以包容若干个小系统。

如:交通系统--航空、铁路、公路等子系统。

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

问:请同学们对自行车和汽车进行分解。

学生:自行车(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点火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方向系统、制动系统)。

三、系统的分类1、按人类干预的情况:自然系统、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

(人体系统)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

(机器人系统)2、按内容和要素的性质: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实体系统:具体实体为元素所构成的系统。

(生物系统)抽象系统:有一些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为元素所构成的系统。

(哲学系统)3、按与环境的关系: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是指要与环境发生联系、交换的系统。

(生产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不与环境发生联系的系统。

(发生在密封容器里的化学反应)4、按运动状态: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系统的状态和结构,不随时间的推移延续而变化的系统,成为静态系统。

(公路、房屋)由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决定其结构和状态具有产生变化与发展、消亡过程的系统成为动态系统。

(学校)最后让学生看一些图片,进行分类,并做两道题来进一步巩固系统的三个要素。

七、对课堂效果的分析:1、用“捕雀”故事引入时,由于学生对捕雀不了解,达不到效果,可否考虑删掉不要?2、课本案例较简单,让学生自行阅读即可,注意把握阅读时间。

3、“系统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学生掌握得较好。

4、系统的特性要结合系统的概念来理解,也容易记忆。

5、时间紧,内容多;介绍课外内容时学生感兴趣,较认真,可一回到课本,学生就不感兴趣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