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奥运赞助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可口可乐火炬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火炬营销案例分析
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提升品牌忠诚度。通过火炬传递活动,可口可乐成功地将奥林匹克精神与品 牌理念相结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和合作伙伴
综合评估各种营销渠道的优劣势,选择最合适的渠道。可 口可乐在火炬营销中,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电视广告和 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实现了全覆盖。
营销渠道与合作伙伴
传统媒体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 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扩大活动影响力。
新媒体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如微 博、微信、抖音等,与年 轻消费者进行互动。
合作伙伴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 共同参与火炬传递活动,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营销活动的时间线
01
02
03
04
活动预热
通过前期广告宣传和媒体报道 ,提高消费者对活动的关注度
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参与
官方赞助商身份
可口可乐作为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享有独家营销权和品牌展示机会,
提升品牌权威性。
合作品牌联动
可口可乐联合其他赞助商和合作伙 伴,共同参与活动和宣传,实现资 源共享和品牌互惠。
社会公益活动
可口可乐在营销活动中融入公益元 素,如捐赠善款、支持环保等,提 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责任感。
及时收集和分析营销活动数据,了解 活动效果和用户反馈。通过数据分析 ,可口可乐可以针对性地优化活动方 案,提高营销效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 化,可口可乐可以灵活地调整火炬营 销策略,以保持活动的吸引力和效果 。
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营销手段和技术 ,提升营销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可口可乐可以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等新技术,提升火炬营销活动 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增强用户的参与 体验。
火炬营销的起源和目的

体育营销案例-可口可乐:雅典奥运营销

体育营销案例-可口可乐:雅典奥运营销

奥运营销案例
可口可乐:雅典奥运营销
背景
•自1950年纽约州Lake Placid冬奥会以来,纪念章交换这一做法已经成为奥运传统。

在每届奥运会上,来自全球的数以千计的参加者都会参与纪念章交换活动。

•从1994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主持了奥运纪念章交换中心的运营。

这是该公司在奥运会期间的最主要活动,该中心也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娱乐场所。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与奥美合作扩展了传统的体验活动。

•可口可乐十分期望一次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热参与的活动,这是下一代的纪念章交换者,也是可口可乐的主力消费群。

目标
•扩展和延伸所有奥运观众的体验活动,特别是年轻人。

洞察
•新技术和交流平台是吸引年轻人到体验中心的关键。

•一个动态的场馆设计,建成可乐瓶子的样子,可以吸引参观者并扩展品牌认知。

具体行动
•事件行销
–设计并建造可口可乐奥运纪念章交换中心
–纪念章教学项目
–打击乐表演及音乐会
•广告
–广播和杂志广告
•在线/互动
–指定的网络广告和可口可乐奥运网站
–虚拟纪念章交换和交换中心的雅典奥运视频游戏
•促销
–当日纪念章
•公关
–新闻中心发布每日新闻
–每日贵宾与运动员参观
成果
•超过26万名观众参观了雅典的可口可乐纪念章交换中心,平均每天超过15200个。

•纪念章交换中心使媒体被估价为最初投资时的9倍以上。

可口可乐公司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案例分析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可口可乐公司案例分析目录一丶公司概况 (3)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3)1.2组织架构 (3)1.31公司主营业务 (3)1.32公司发展战略 (4)二丶创业机会的识别 (5)2.1创业团队的构成 (5)2.2团队的激励模式 (6)2.3企业文化 (7)三丶商业模式 (7)3.1企业定位 (8)3.2业务流程 (9)3.3盈利模式 (9)3.4企业价值 (10)四丶营销策略分析 (11)五丶企业融资 (12)六丶案例总结 (13)6.1成功之处 (13)6.2建议 (14)一丶公司概况1.1 公司的基本情况可口可乐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Georgia, 简称GA)的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 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1.2组织架构三大业务部门分别为:可口可乐国际部门,由现任欧亚及非洲区负责人Ahmet Bozer领导;可口可乐美洲部门,由现任北美业务负责人Steve Cahillane领导;以及装瓶投资集团(Bottling Investments Group),由现任公司副总裁兼装瓶投资和供应链总裁易斐南(Irial Finan)领导。

1.3公司主营业务及发展战略1.31公司主营业务可口可乐公司制造和分配浓缩饮料和果汁,它的产品可口可乐是从可口和可乐两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中取出液汁制成的一种饮料。

作为该公司主要部门的汽水饮料每年的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

可口可乐赞助奥运

可口可乐赞助奥运

解剖可口可乐攻势读奥运赞助谋略可口可乐今年又刷新纪录,第5次蝉联世界品牌百强榜首。

一个以软饮料单一品种为主打产品的百年老店,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而永葆青春呢,这是全球都在探求的一个谜。

无论谜底有多少,成功的奥运赞助无疑是最重要的谜底之一。

一提起可口可乐的奥运赞助,人们不禁会想起这一惊人成果:1996年在实施亚特兰大奥运会赞助计划的8个月中,可口可乐全球销售量增长了9%。

股票价格攀升了32%。

当年第三季度的赢利同比增加了21%,达9.67亿美元。

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XX可乐的同期利润却下降了77%。

以至法国《费加罗报》在报道此事时,情不自禁地用了《可口可乐笑,可口可乐哭》这样的语言。

可口可乐的奥运赞助也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高度评价。

他不久前在可口可乐TOP赞助续约仪式上由衷地赞道:“可口可乐是奥运会持续时间最长的赞助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为世界树立了一个精诚合作的典范。

如果没有像可口可乐这样全面的企业赞助,奥运会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世界各地许多的运动员就会失去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纵观可口可乐奥运赞助的胜利,首先是谋略的胜利。

探讨一下可口可乐的奥运赞助谋略,对有志于奥运赞助而暂时又不得其门而入的中国企业家来讲.恐怕不无裨益。

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口可乐奥运赞助的巨大成就首先要归功于正确的定位。

首先,强强联合,相得益彰。

奥运会是形象最好、层次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参赛国家和受众人数最多、最具全球轰动效应的世界体育盛会。

其影响所及几乎涵盖世界各国每一个角落,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男女老少,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把握住了奥运会,就把握住全人类的眼球。

作为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享誉全球的特大型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和奥运会长期结盟,这无疑是一个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重大抉择。

奥运会久旱逢霖,借可口可乐的鼎力支持而活力倍增;可口可乐则攀龙附凤,借奥运会的东风而君临天下,威震全球。

其次.两者目标对象之间的吻合度非常大。

四、案例分析题(共1道,总分20分) 26. 可口可乐的病毒

四、案例分析题(共1道,总分20分) 26. 可口可乐的病毒

案例分析题可口可乐的病毒性营销:当所有的奥运合作伙伴都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近的营销和传播绞尽脑汁的时候,可口可乐在中国玩出了新花样:奥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

当QQ用户习惯性地打开QQ,会惊奇地发现若干个网友已经悄然成为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形象大使,他们的QQ秀上也戴上了可口可乐颁发的丰功伟业勋章。

鼠标轻轻一点,QQ用户就可以实现自己参与奥运火炬传递的愿望。

而且,这个资格将会作为QQ 秀标签,一直保持下去。

不得不承认,这一活动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此次可口可乐奥运火炬在线传递活动,贵在传递:要么,上游有人邀请你,你可以获得火炬,成为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大使;要么,你自己去争夺,但你要邀请一个新的网友加入,也就是说,获得可口可乐奥运火炬在线传递大使的资格是,你必须将这一活动传递给你的一个朋友。

如此口碑相传,人们传递的不仅仅是奥运火炬,更是心中的信念和参与奥运的激情,而将这一切链接在一起的,则是QQ用户的新价值体验和可口可乐的病毒性营销。

思考题:1.病毒性营销有哪些形式?答:根据消费者在病毒营销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介入营销深度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病毒营销的形式有:(一)意外传播。

(二)主动传播。

(三)积极传播。

2.病毒性营销的实施步骤有哪些?答:病毒性营销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应该进行病毒性营销方案的整体规划,确认病毒性营销方案符合病毒性营销的基本思想。

第二,病毒性营销需要独特的创意,并且精心设计病毒性营销方案(无论是提供某项服务,还是提供某种信息)。

第三,信息源和信息传播渠道的设计。

第四,原始信息的发布和推广。

第五,对病毒性营销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跟踪和管理。

3.你认为可口可乐病毒性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无须努力的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

5.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

6.利用别人的资源。

可口可乐北京奥运推广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北京奥运推广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北京奥运推广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可口可乐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

它起源于一八八六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一家药品店。

可口可乐公司是世界最大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目前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市场皆处领导地位,其销量远远超越其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二、案例基本描述可口可乐公司自1928年赞助奥运会以来,从未停止过赞助奥运活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了各级赞助商奥运营销争夺的焦点。

可口可乐作为有着80年奥林匹克合作历史的大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次的奥运契机,更想借此契机继续扩大自身在全世界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占有率。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不惜重金进行了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奥运营销推广活动。

在最初的奥运圣火传递阶段,北京城内到处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员工在免费发放饮料、扇子、三角旗等火炬接力助威纪念品,可以说可口可乐已经成功打响了奥运营销的第一炮,成为整个活动当中准备最充分、启动最快、声势最浩大的赞助商,在北京城内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

在奥运赛事期间,可口可乐更是放出豪言:“能上广告的地方,就买下它,不能上广告的地方,就把它刷成红色。

”可口可乐立志把北京营建成奥运营销的主场,并在世贸天阶、朝阳公园和奥林匹克公园等地设置可口可乐体验中心和畅爽地带。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有着30年历史的传统奥运营销活动“纪念章交换活动”也正式在北京启动,可口可乐公司为此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每个畅爽地带和体验中心都设置了可口可乐纪念章交换中心。

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不仅承载了可口可乐的品牌诉求,更是借助纪念章交换活动的盛行将可口可乐品牌获得极大的关注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在整个奥运会举办期间,可口可乐可以说是在营销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奥运会期间各大超市除了放置可口可乐冠名制作的奥运赛事日程表外,堆头、端架等优势的陈列位置也都是由可口可乐控制着,甚至部分超市里可口可乐系列产品的陈列要超过百事可乐三倍以上。

08奥运年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

08奥运年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

08 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目录一, 品牌介绍 (3)二,市场总体分析 (4)三,符合时代的广告理念,云集全球巨星 (6)1.广告口号 (6)2.广告代言 (9)四,可口可乐22种销售渠道 (11)五,奥运战略 (14)1,五P战略尽情释放五环魅力 (14)2,可口可乐创新行销 (15)3. “海陆空”战术与“泼墨”哲学 (17)4.成功利用网络演绎营销2.0 (18)5,光彩闪耀的超强明星阵容 (19)08奥运年可口可乐促销案例分析08奥运不仅是国人的盛世,也是全世界的盛世。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这都是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难得良机。

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营销机遇来临之际,怎样把品牌营销与奥运精神进行紧密结合?技术驱动也许是二者契合的关键所在。

那一年,红色成为北京奥运的主色调。

借助成功的奥运营销战略,可口可乐激情的红色,掀起了北京奥运赛场内外最壮观的红色风潮。

在许多消费者心中,可口可乐的红色,正代表了北京奥运会最纯正的红。

一, 品牌介绍目前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市场皆处领导地位,其销量远远超越其主要至今除了持有人家族之外无人知晓,可口可乐公司也会严密防止自己的员工偷窃配方。

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5月,它的起家有着传奇色彩:首次的面世,是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里。

可是没人会想到,这个被以“偶然配方”误解成“药品”的饮料,至今已跨越了122个年头。

现在,可口可乐公司已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

资料显示,它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利用多元的营销策略,已畅销于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每日饮用量达14 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品牌。

然而,这样的一种液态饮品,如何冲破行业束缚,与“奥运”酝酿出密切的姻缘呢?这必须归功于可口可乐在营销机理中,成功发现了产品存在的多种体育元素。

通过打出“体育牌”,进而亲近奥运。

成功营销:可口可乐 与奥运共振

成功营销:可口可乐 与奥运共振

案例主体:可⼝可乐(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奥运营销 市场效果:在销量⼤升的同时,在2004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地,成功遏制了⽼对⼿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

可⼝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相持的局⾯,超然胜出。

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法,这和⼤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 "申奥成功纪念罐"、"奥运新会徽纪念罐"和"奥运⽕炬传递纪念罐",可⼝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 6 ⽉ 8 ⽇抵达北京。

作为雅典奥运⽕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可乐公司提前数⽉已经启动了"雅典2004 奥运⽕炬传递 --中国⽕炬⼿/护跑⼿选拔"活动,在中国的 20 多个城市⾥选拔⽕炬接⼒选⼿和护跑选⼿。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9⽇,奥运圣⽕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的可⼝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场红⾊旋风。

可⼝可乐在6⽉5⽇推出的240万罐奥运⽕炬接⼒纪念罐在很多地⽅销售⼀空。

8⽉4⽇下午,可⼝可乐(中国)在北京组织了⼀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型发布会。

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可乐新的形象代⾔⼈。

以他们为主⾓拍摄的可⼝可乐新的⼴告⽚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要爽由⾃⼰"可⼝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后奥运营销",在8⽉31⽇"奥运特别节⽬"和9⽉4⽇"庆祝奥运健⼉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中迅速决策,签订贴⽚⼴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对体育赛事赞助成功案例-----可口可乐奥运赞助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做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饮料商之一,全世界每一秒钟约有10450人正在享用可口可乐公司所出品的饮料,而且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纵观可口可乐近百年赞助体育的历程,其一贯恪守产品质量和形象建设并驾齐驱的原则,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在形象建设方面,可口可乐一贯坚持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从企业文化、包装、广告、公关、促销、赞助等角度,经过精心策划和系统的、长年不懈的努力,使之水到渠成,在人们心目中定格为值得信赖的品牌。

在形象和品牌建设方面,体育赞助功不可没,成了可口可乐的一大特色,也为商家树立了一个典范。

可口可乐赞助体育从1907年赞助美国棒球比赛开始,至今已有90余年的传统。

1928年,1000箱可口可乐和参加第九届奥运会的美国代表团一道运抵阿姆斯特丹,揭开了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历史篇章。

从那时起,可口可乐就和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985年国际奥委会实施第一轮4年一度的常年合作伙伴赞助计划时期开始,可口可乐就一直是这一计划的核心成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可口可乐和奥运会之间密不可分的特殊伙伴关系从下列这一插曲中也许可以证明:哈佛大学学生保罗·奥斯丁是美国1936年第ll届柏林奥运会赛艇队成员。

后来于1962年加盟可口可乐。

在奥运情结的驱使下,他一帆风顺,竟于1970年飙升到可口可乐董事长的位置。

此外,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始,可口可乐就一直是其热心的、从未间断过的赞助商。

从1974年国际足联建立长年赞助商制度起,可口可乐一直是国际足联的长期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还是其他许多国际和美国体育组织及赛事的热心赞助者。

其体育赞助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金额之多、力度之强、效益之高,在全世界当首屈一指。

纵观可口可乐90余年赞助体育的发展历程,有四大成功经验值得人们研究。

一、坚定不移的赞助理念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先把赞助当作企业营销组合来看待和运作的企业之一。

它之所以特别重视赞助,是因为它特别推崇行为学家罗尼茨的名言:说了,不等于就听;听了,不等于就理解;理解了,不等于就同意;同意了,不等于就会照着做;照着做了,绝不等于就持之以恒。

这表明,企业沟通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别出心裁、引人人胜的诉求,让更多的人来听你,理解你,同意你,购买你的产品,直至长期坚持下去,成为你的忠诚顾客。

可口可乐通过多年实践,充分意识到欲达到此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沟通手段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置身于公众中和沟通对象直接对话的机制和通道,其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赞助。

特别是以赞助为龙头,联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传统沟通手段协同作战,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高潮,其效果就更好。

所以,长期以来可口可乐一直把赞助看成既是和目标沟通对象进行直接对话的重要途径,又是和传统沟通组合的重要补充手段,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列为企业沟通的重中之重。

因此,可口可乐的赞助预算在营销预算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以1996年为例,高达6.5亿美元,约占当年沟通预算13亿美元的一半和总销售额185亿美元的3.5%。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年的奥运会有点特殊,既是百年大庆,又适逢在可口可乐总部所在地亚特兰大举行。

因此可口可乐在尽地主之谊的同时,也想趁此百年一遇的良机掀起一个空前规模的可口可乐热潮,所以才花这么多资金用于沟通和赞助。

在诸多的沟通手段和赞助种类中,可口可乐特别看中体育赞助和音乐赞助。

其中又把体育赞助放在首位,奋斗目标是“哪里有体育,哪里就有可口可乐”。

这是因为可口可乐认为:1.体育具有全民性和世界性,而且永远是朝阳产业。

只要牢牢把握住了体育,使可口可乐成为美国体育和世界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等于把握了全人类、全世界和无穷无尽的未来。

所以体育赞助具有重大的、永久性的战略意义。

平心而论。

经过他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可口可乐和体育之间确实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可靠的伙伴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公众所接受。

在他们的心目中,体育和可口可乐相结合是值得信赖的。

2.体育贴近人民,贴近生活,非常适合开展“生活形态和事件式的沟通”。

通过这类创意可以在体育、产品和公众之间建立一种直接有机的联系。

促进三者之间的沟通。

3.可口可乐的形象追求和体育的形象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对应关系。

通过赞助体育,可以成功地把活力、生活愉快、青春和力量等体育形象特征转移到可口可乐的形象上来,十分有利于可口可乐的形象建设。

4.运动者喜爱不含酒精的软饮料,作为软饮料的可口可乐和体育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

二、锁定三大目标沟通对象可口可乐认为,对一个成功的沟通战略来讲。

除可沟通内容和方法外,目标沟通对象的选择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他们多年来一直把目标沟通对象锁定为下列三种人:1.经营商。

他们是销售可口可乐的商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是连接可I:1可乐和消费者的桥梁。

只有通过他们,可口可乐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

因此。

必须首先加强和他们之间的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2.消费者。

他们是可口可乐的顾客,其中特别强调运动员和广大体育锻炼者和爱好者、新闻界以及舆论界。

因为他们或是可口可乐的衣食父母,或是可口可乐形象的传播者。

3.代理商。

他们是代理生产、推广和批发销售可口可乐商品的厂商。

可口可乐实行的是代理制,代理商遍布世界许多城市。

以中国为例,自从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重返中国市场,在北京建立第一家合资代理公司以来,目前这类公司的数量以发展至25家。

代理商从总部或分公司获得可口可乐浓缩液和基本原料后,按统一标准进行分装和推广、批发销售。

因此可口可乐也非常看重代理商。

对可口可乐这样遍布全球各地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言,这三部分人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沟通对象网络。

笼络住了他们,可口可乐就会无所不在,无往不胜。

三、坚持体育赞助三大目标对可口可乐来讲,提高知名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它的知名度已经够高的了。

它把赞助的主要目标放在如何不断提高经销商、消费者和代理商的忠诚度上,特别是如何让消费者时刻感到可口可乐无所不在,随时随地能看到它的标志,买到它,感受到它时时处处都在为他们着想。

为此,可口可乐多年来也一直坚定不移地把体育赞助的目标对准下列三个方面:1.独家现场销售权。

独家现场销售权是和广大销售者进行直接对话的最好途径,是可El可乐所有体育赞助都必须争取到的首要目标。

他们认为每一次活动,不管是体育比赛,还是做礼拜、党派活动和民众节日,首先是一次销售和沟通相结合的机会。

可口可乐人经常诙谐地讲:只要有5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他们当中就会有人口渴,可口可乐就应该到场为他们服务。

因此,只要是可口可乐看中而赞助的体育活动,不管大小,首先都要取得独家销售权。

这一回报既服务了公众,又显示了“独家”销售的特殊权威地位和气势。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

赛场内外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

其他任何饮料都不得越雷池一步,日销售量高达7万杯,其独霸天下的王者风度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此外,无论是赠送,还是销售都必须坚持独特而一流的销售设备和技术。

这些设备尽管花样不断翻新,技术不断精益求精,但是基本格调不变,总是一眼就能看出可口可乐固有的形象特征,因而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声的广告,既扩大了销售,又进行了沟通。

可口可乐在独家销售的同时,还坚持对参赛运动员、新闻记者和工作人员无偿提供可口可乐饮料。

这同样是一箭双雕。

既表达了可口可乐的好意,美化了其形象,又是一次绝好的免费广告机会。

2.将体育形象成功地转移到企业的形象中去。

就是说把所赞助的运动项目的形象转移到可口可乐自身的形象上去,以此来美化可口可乐的形象,并把体育融化到整个营销任务中去。

可口可乐之所以特别看中体育的形象转移效应,是因为如前所述可口可乐的形象追求和体育的形象特征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共性。

在所有已对应的特征中,可口可乐最看中的是“快乐”和“刺激”。

因为这两点也正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生活的最大追求。

为了确保自身的形象能和体育赞助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可口可乐为自己的赞助对象和活动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并且有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

3.坚持接待经销商的制度。

如上所述,经销商是可口可乐的第一沟通对象。

因此可口可乐坚持,凡是他们所赞助的赛事,都要取得设立接待帐篷的回报,以利用这一机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分发一些请柬,邀请一些重要的经销商和重点联络对象到休息厅聚会,当地或上级代理商将和客人们在优雅舒适、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互相沟通、交际、联络感情。

客人们还可以享受一日三变的冷饮。

经验表明.在这样的场合和经销商们进行一次年度商业会谈以外的接触很有必要。

这是可口可乐和重要客商建立感情、商谈业务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不断创新创新是可口可乐赞助的一贯追求,也是其赞助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大法宝。

下面以奥运会赞助为例,来看看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创新轨迹。

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首次亮相就一鸣惊人。

赛场里摆放着印有可口可乐商标的外套和帽子的自动售货机,令4万观众耳目一新。

在会场外的点心亭、咖啡屋、饭店,到处可看到可口可乐。

从此,在每届奥运会上自动售货机都会在保持固有基调的同时花样翻新,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1932年,第10届,洛杉矶:由于在本国举行,因而准备非常充分。

早在奥运会开幕前,可口可乐就将300多万份印有奥运会记录的纪念品分发给全国各地的年轻人。

在奥运会期间有200多名十几岁的青少年,身着白色夹克衫,带着白手套,作为可口可乐的特别代表出现在比赛中。

可口可乐还专门为奥运会带来了一个奥运会记录指示器,随时向人们展示8项奥运会记录和18项世界记录。

1948年,第14届,伦敦:战后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可口可乐公司把生产设备从苏格兰运往伦敦,以充分满足运动员以及观众对可口可乐饮料的渴求。

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经荷兰运去30万箱可口可乐。

大部分由可口可乐公司贡献给了残废退役军人协会,并由该协会在奥运会期间义卖为“二战”中的伤兵筹款。

1960年,第17届,罗马:意大利可口可乐公司推出至今仍走红的奥运会歌曲唱片,贡献给运动员、官员和观众。

1964年,第18届。

东京:可口可乐为奥运选手、观众及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份导游图、路标指南、观光说明书和风行一时、极为实用的日本短语手册。

这一手册一直沿用到1986年的墨西哥奥运会。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为了庆祝美国人登月成功。

可口可乐特地让其服务人员穿上红白色的太空服,为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光者提供可口可乐。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在有15000人的奥运村,随处可以免费品尝到可口可乐。

此外还精制了一种反映奥运史上17个有纪念意义的夺冠的电视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